& ampquot南下山顶,文武双全,在这个节日致以祝愿!& ampquot
总共16个字的一句春节祝福彩信看起来没有逻辑,但却成为调查杀人事件的重要证据!
百姓警察抓住这条线索顺藤摸瓜,成功逮捕了21年前的杀人案真凶张茂武!
张某武本以为自己逃离百姓20年,已经逍遥法外,& amp# 039;法网恢复,不容忽视& amp# 039;没有想到。
那么,警方从这句短短16个字的祝福“暗语”中,到底发现了什么线索,才将凶手抓捕归案?
一、一条祝福短信引注意
早在几年前,专案小组组长任闯就研究过这个案子。
他只记得这个案卷的线索很少,几乎没有留下有用的信息。
任闯
为了不错过任何线索,他再次翻阅相关卷宗,不放过任何一段话。
从案卷上记载来看,张某武曾于1987年因盗窃案被抓。
因被判缓刑,没有留下过多的信息。任闯特别注意,张某武1966年6月8日出生。
同时,前几代洮北警方曾多次前往张某武家中,希望亲属能够提供一些线索。
作为执法者中的一员,张某武的父兄两人应该明白自首和被抓的性质,更可能主动劝凶手归案。
然而,张某武的父兄每次都含糊其辞。
这正是案件没能突破的重要原因。
一番分析后,任闯认为张某武的家属一定知道些什么,因为其言辞很是可疑。
因考虑张某武的特殊家庭环境,他对反侦查方面很可能有所研究;还有可能,他的家人有暗中提供帮助。
如果用常规手段,怕是难以破案。
任闯决定从嫌疑人面貌特征、亲属身上搜集证据。
尽管如今的天网系统已十分完善,可时间过去21年,通过其年轻时的面貌特征,依旧难以有结果。
专案组一方面根据嫌疑人年轻时的面貌特征,对相貌进行假定修改,推算其中年时的面貌;一方面,派出警员接触张某武的亲属,希望能从中套出关键的信息。
专案组侦查员找到其哥哥。哥哥表示:
“希望你们别再来了,我们都是公检法人员,如果有杀人犯弟弟的信息,我们自然会上报,但家里早就和其断开联系,且好像听闻张某武在外因病死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意,细心的任闯从这句客套的回应中嗅到了猫腻。
为何逃犯家属知道“张某武病死他乡”?如果真的病死,为何不将其骨灰接回家?
为何对方会说“早就和其断开联系”?难不成他们此前一直有联系?
专案组经过心理学分析后,判定张某武家属有问题:
这个逃犯不仅仅是活着,且可能还在继续和亲属保持联系。
不过,21年过去了,案件的线索如同大海捞针一样难以寻觅,且全国那么大,又如何找到嫌犯呢?
聪明的任闯第一时间,抓住了要点。
既然嫌疑人和亲属有秘密联系,那就可以从亲属入手。
专案组扩大对张某武亲属的调查范围,将亲属的一切联系信息全部搜集出来。
很快,十多万条信息被整理汇集起来。
信息很多,十分繁杂。为了尽早判案,每个专案组人员都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筛选任何可疑的信息。
经过接连一周的筛选,警方果真搜集到有用的信息:“南河山顶,文武双全,值此佳节,奉送祝愿!”
这条信息是嫌疑人一个女性亲属收到的彩信,发送时间是春节期间。
侦查员越看越觉得有猫腻,为何这句祝福语没有任何逻辑?
按理说,就算不会写祝福话,大可参考社交平台上的祝福短语。
任闯读阅后,觉得其中有什么不对。
短短十六个字,前半句却和祝福语没有什么关联。
单单看“南河山顶”,是什么含义?它和“文武双全”又有什么联系?
任闯相信,这两组词语的背后,必然有特殊的含义。
让任闯神经高度警觉的,是那个“武”字。
“文武双全”和春节祝福语,似乎没什么联系。联想到嫌疑人张某武,难道这是他编辑的“暗语”。
这个案件迟迟没有什么思路,压得任闯精神紧张,每天睡觉都睡不好,吃饭时也没有胃口。
他只想早点破案,给被害人黄警官一个交代。
任闯隐隐约约中觉得:这条过年短信,应该就是突破口。
只是它到底什么含义,一时间抓不住。
专案组查阅了多种资料,可仍没有明白其中的蹊跷之处。
有些事情,往往将它想复杂了。只要简单化,答案也就出来了。
起初,任闯思考这条短信背后,或有更深刻的内涵,如果能够解开暗语,那就可成功破案。
可再一想,张某武只是初中毕业,且上学期间经常逃课,文化水平不高,很难编辑出台高深的“暗语”。
一天中午吃饭时,任闯突然想到:
“南河”不正是河南?而“山顶”会不会就是“平顶山”?
而平顶山刚好就属于河南,难道逃犯就在这里?
如果这么解释的话,那问题可就迎刃而解。
难道真的这么简单吗?
任闯有些哭笑不得:“嫌疑人没那么简单,不会傻到将自己的地址说出来。”
是否确实如此,需要警方去查证。
想到这里,他饭都没吃完就往办公室跑,并将专案组成员召集起来,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而他的想法,得到了侦查员的一致同意。
话不多说,工作人员立马调查该彩信的机主信息。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机主名为张文,身份证上的住址正是平顶山市。
家住平顶山的张文,为何会给吉林白城洮北逃犯的女性亲属发信息?
很快,警方又调查这个女性亲属的家庭关系,发现对方亲属并没有住在河南的。那么,问题来了,两人是怎么认识的?
同时,“张文”和“张某武”似乎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难道嫌疑人张某武改了名,将“武”改为了“文”?
很快,专案组又发现,张文的生日和嫌疑人似乎也存在巧合。
如上述所说,张某武生日为1966年6月8日,而张文的为1970年6月8日。
两者生日都为“6月8日”,再加上其他种种巧合,真相似乎近在眼前。
通过对“张文”在各种公共场所留下的信息来看,他曾于2013年来到洮南市。
这里距离白城不过三十公里,开车也不过40分钟。
洮南并非旅游景区,一个河南人平白无故的,为何要去往吉林?
这中间的距离可是足足四千里,如果没有要事,相信张文是不会过去的。
得知这一消息,任闯再次坚信自己的推算:
张文或许正是嫌疑人张某武。
更何况,张某武的家属有公检法关系,或许为其暗中操控拿到了合法身份。
想到这里,任闯立马将案情上报领导,请求奔赴平顶山抓捕。
上级领导得知后立马批准,让任闯带队捉拿罪犯。
就这样,任闯等专案组人员驱车四千六百里路,赶往河南平顶山。
在当地公安协助帮忙调查下,他们通过暗访发现,张文是一个玉石商人,有一家店面。
平时,他会到处收原石,再交给老师傅加工出售。
多年来生意红火,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难道,张文并非张某武?一个嫌犯又如何成为个体户老板?
下一个信息,让专案组兴奋起来。
据附近的人所说,张文说普通话带有东北口音,大家戏称他“小东北”。
也就是说,张文并非河南本地人。
这再次增加任闯的信心。
而在外貌上,从当地人提供的图片来看,和张某武的哥哥十分相似,和此前卷宗中的照片也很相似。
种种巧合,让专案组人员进一步确定:张文就是“张某武”。
任闯有预感,时隔21年的杀案人或许将在平顶山结案。
既然一切都调查清楚了,接下来就是收网!
二、千里抓捕杀人案凶手
正当警方布置抓捕场地的时候,知情人却告知:
张文已离开平顶山市。
听到这一消息,大家深吸一口气,难道有人给张文通风报信?警方的行动已被他察觉?
通过对张文玉石店的员工走访才知道:原来,张文听闻鹤壁有一批玉石,一大早驱车去购买玉石。
警方生怕事情有变,立马赶往鹤壁市,不能让一丝意外出现。
然而,到了鹤壁后,迟迟找不到张文。
他的生意伙伴表示:两人谈好生意后,张文已驱车回去,没有在这里逗留。
此时专案组已经舟车劳顿,却没有休息半分,立马驱车赶回去。
那么,到哪里抓捕张文呢?
任闯拿定主意:在张文小区附近监视,伺机抓捕!
如果在他的门店动手,张某武极可能会用员工性命要挟。
而张文居住地处在市区,车多人多,给驻守监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
一个疏忽,可能就会忽视人群中的张文。
在接下来2天2夜中,专案组人员完全摸清了附近的地形。根据地形,制定了紧密的抓捕计划。
此时的专案组人员十分兴奋,恨不得马上将其抓获。
任闯显得很是冷静。他不仅要抓捕张文,还要避免伤及无辜,只有等张文一个人出现时再行动。
小区人流量大,每次张文出现,都会伴随不少人流。其中还有不少孩子出没,专案组一直没寻找合适的机会。
任闯发现,张文的车子每次都直接停在小区门口。
他经过思考后,想到了一个妙招:
以小区翻修,停车影响施工的借口,让物业给张文打电话,让其挪车。
至于时间,则定在下午3点左右。
此时室外气温35℃,大家多数在家里避暑。
且也不是上下班、上下学时间,这样就可大大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喂,张文吗?我们小区翻修路面,你下来把车子挪一下!快点!”
“奥,好的,你等我一下!”
对于物业的电话,张文没有任何怀疑。
此时的压力转向专案组这边,每个警员都在焦急等待着。
尽管阳光灼热、汗流浃背,大家没有动弹半分,目光齐刷刷盯住小区门口。
5分钟过去后,张文走了下来。
尽管时间并不算长,可在专案组看来,这5分钟是那么漫长,他们脑海中想到了种种可能。
此时的张文,穿着裤衩子、背心、拖鞋,看样子十分悠闲,径直走到汽车前。
说时迟那时快,正当张文打开车门时,专案组人员一拥而上将其抓捕。
没有任何防备心理的张文,就这么被拷上手铐。
他本人没有反抗。他知道,警方既然有把握抓捕自己,那必然搜集了确凿的证据。
抓捕成功后,专案组人员没有停留,立马驱车返回白城。
一路上,警方试图多次沟通,但他始终沉默。
正是这份沉默,证实他逃跑21年的杀人案嫌疑犯身份。
三、法院工作人员被刺
21年前激情杀人的画面,对他而言,还历历在目。
“喂,警官,XX浴池附近发生了一起命案,被害人好像是中级法院的支队长黄警官,赶紧过来!”
电话那边,接警人员听了后为之一震:
凶手竟然如此大胆,竟然敢对法院工作人员下手,这必然不是一件普通的凶杀案。
很快,警方立马出动警力到达命案现场,只见满地鲜血让人惊悚。
远处的120救护车鸣笛声传来,司机焦急地驾驶车辆,希望快一点抢救受害人。
不过,因失血过多,受害人黄某某还是没能救回来。
这让在场的每个公安民警气愤不已:
黄警官多年来一直正直无私,和那些案犯人员斗智斗勇,却落到这个下场。
此后,警方收集了目击者的口述。
附近市民表示,凶手不是别人,正是某法庭庭长的儿子张某武。
对于张某武,警方并不陌生。
他是白城市洮北区有名的地痞无赖,江湖人称“小老五”,经常随同混混做违法违纪的事情。
他的朋友多半出生于穷困家庭,叛逆心重,父母难以管教。
但张某武的出身并不差。他的父亲和兄长均在执法机关工作,爸爸是某法院厅长,哥哥是公安执法部门干警。
因是家里老小,张某武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溺爱。
青少年时期,因父母忙于工作,对他的管教不够;再加上特殊的家庭环境,让他为人处世嚣张跋扈。
初中毕业,张某武就此辍学,之后一直和那些狐朋狗友混社会,惹上了许多麻烦事。
附近的市民对他头疼不已,见到他会尽量躲开。
见不惯恶劣作风的人,将他的违法一事上报给警方。如果不是什么大事,过上几天他就能从看守所出来。
出来之后,张某武会打听举报者的信息,想尽办法报复。
从档案上显示,张某武两次因盗窃罪入狱。
按理说在监狱里,他应该能够接受良好的司法教育,改过自新。
只是张某武蔑视法律法规,对于监狱的教育,他是左耳进右耳出,不曾真正反思自己的过错。
出狱后,父母依旧把他当成宝贝儿子,很是宠溺。
正是父母的宠溺,使得张某武行事作风没有任何收敛,反而胡作非为、祸害一方。
因经常进看守所,警方对他已不陌生。
1997年8月22日晚,张某武如往常一样,和自己的“好哥们”胡吃海喝。
每次,张某武都会喝到醉如烂泥。这次也不例外。
吃完了后,这群人仍不尽兴,又准备去往洗浴中心放松一下。
来到浴池附近,张某武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此人正是被害人黄警官。
张某武想起,之前他一个朋友和黄警官闹出了冲突,突然想着可以为他出气。
报仇之后,自己还能在小弟们面前显摆显摆。
在酒精的麻痹下,张某武胆子大了很多。
他抽出腰带扣着的尖刀,朝着黄警官冲了过去。
危险来临之际,黄警官毫无察觉。
此时他正在休假,和多年未见的朋友相聚,饭桌上喝了些酒。宴会结束后,他正准备回家,没有注意到身边的张某武。
等他反应过来后,张某武手上的尖刀已经穿入他的胸膛。
接连被捅了三刀,鲜血喷涌而出。
旁边的路人见状,纷纷大喊起来:“杀人了,杀人了,快报警!”
在混乱的场面下,张某武开始清醒过来。
他这才意识到眼前的黄警官倒地不起,没有了呼吸,而凶手正是自己。
想到这些后,张某武立马逃离案发现场,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四、21年后专案组再度重启
接到报案后,警方快速出警,将那些狐朋狗友逐一传唤到警局。
可没人能说出张某武逃窜到了哪里。
紧接着,警方封了全城,可仍然没有找到他的身影。
那个年代可不像今天,没有“天网系统”,断案的难度大大增加。
寻找几天,还是一无所获。
很快,省公安厅将张某武列为省级重点逃犯,组建“1997·08·23”杀人案专案组。
全省各地警方联合,追踪嫌犯。
受时代背景的限制,侦破难度加大,凶手久久没能抓捕。
黄警官为人刚正不阿,一直是很多警员心中的榜样。
如今他被混混杀死,凶手却一直逍遥自在,这让洮北警方心中如同压着一块大石头。
但很长一段时间,张某武本人人间蒸发一样。
国家在2018年,开展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
各地纷纷响应起来,吉林省也为此展开“命案积案百日攻坚行动”,要求各市侦破命案、凶案,给被害人一个交待。
白城市很快行动起来,市公安局更是将“1997·08·23”杀人案作为重点攻克案件,希望洮北警方能在最短时间内破案,为“百日攻坚”行动开个好头,也让黄警官一路走好。
很快,4人专案组成立。洮北区刑警大队副队长任闯,作为小组负责人。
尽管任闯那一年他刚满三十七岁,却已从警十四年。
这14年里,他始终奋斗在刑侦一线。
凭着缜密的心思、果断的处事方式,任闯接连参与300多起命案、刑案,抓获嫌疑犯118人。
因此,他先后九次荣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被队友和当地市民称之为“刑警中的战狼”!
任闯的优点是“心细如发”,曾通过现场的一瓶矿泉水侦破凶案;也曾毛遂自荐侦破24年前的命案。
为了抓捕嫌疑人,他接连数日化身环卫工人。正是这个案件,让他荣立二等功。
级领导将如此艰难的“1997•08•23”杀人案交给他,是出于对他的信任。
尽管命案已过去21年,侦察起来似乎困难重重,可任闯根据一条不起眼的彩信,最终侦破了张某武的藏匿地址,顺利了结此案。
张文被逮捕回白城后,情绪开始激动起来。
这是生养他的地方,而他21年来,只偷偷潜回一次。
此后的审讯工作十分顺利,张文坦白了自己的犯罪经过,表示自己潜逃河南后,利用多种手段伪造身份证,从而拥有合法户口。
之后,开始了经商之路。
在异地十分孤独,让他内心备受折磨,渴望和亲友们聚在一起。
但为了避免被发现,很少和家里联系。
没想,竟是一条短信,让警方侦破他的所在地。
张某武的堕落之路,和父母的溺爱不无关系。假如年少时对他多加管教,引导他走上正路,张某武也许不会走上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