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轩的“第一个”春节
过了春节,轩轩就5虚岁了,他的思维逐步发展起来,记忆力和感受能力也越来越完善,所以,这个春节虽然不是轩轩出生后过的第一个春节,却是他真正拥有自己的意识之后过的“第一个春节”。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春节的前几天开始,我就有意识地给他说一些关于过年的事儿。我并没有去细致地策划,却是真的在仔细搜罗我能想到的每一个细节。
我最先跟轩轩说的,是那个关于“夕”怪兽的故事。我跟他讲我们要打败、除掉“夕”怪兽,所以过年那天也叫“除夕”。这个叫“夕”的怪兽怕红色,怕声音,我们贴春联放鞭炮就是为了吓跑“夕”。我知道,因为弄不清什么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这个故事轩轩其实听得稀里糊涂,但他自己却兴致勃勃。听到“夕”害怕红色,他马上联想到姥爷买回的春联、福字、窗花,紧接着他又想到,可以用他所有的红色玩具吓跑“夕”,我提示,我们还可以穿红色的衣服,他又想到我们家的房门是红色的,“夕”也会害怕。我跟他说“夕”害怕声音,所以我们会放鞭炮和烟花吓跑“夕”,他问我可不可以唱《新年好》来吓跑“夕”,当我回答可以,他高兴得欢呼起来。
因为有了“夕”怪兽故事的铺垫,轩轩对“过年”这事儿不太陌生了。除夕这天,早上一睁眼,我们全家大大小小四个人,就开始互相送上新年祝福。轩轩一开始不知道要怎么说,我们教了几次,到了中午,他已经可以在视频的时候,主动并且流利地给爷爷奶奶、姨姥舅姥拜年了。
早上,姥姥煮了她亲手做的彩色饺子,白绿相间的饺子躺在盘子里,像一颗颗大白菜(百财),煞是好看。我跟轩轩说:“过年吃饺子,姥姥包的彩色饺子多像元宝啊!”轩轩没有认真听,敷衍地回应着,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惦记着他的小面包。我们执意只给他一个小面包,他生气了,嘴里嘟哝着,我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可是直到我们吃完了饺子,他还在不停重复着“我才不要吃饺子”这句话。我突发奇想,问他是不是想吃饺子却又不好意思说。听了我的话,他噗嗤一声乐了,我马上帮他“筑起台阶”,他顺着“台阶”下来,开心地吃起饺子。
今天过年,我也给轩轩开了特例,允许他和我们一起看电视,尤其是一起看春晚。为了配合轩轩,给他当“解说员”,我成了看电视最认真的一个。看新闻的时候,我给他解释北京冬奥村的食堂,他为可降解的特制餐具惊呼不已,为冬奥会运动员和我们一样吃饺子而笑得前仰后合。看春晚的时候,他被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惊呆了,每每看到有趣处,他都拍手叫好。轩轩看舞蹈《摆出一个春天》看得最认真,他问我舞蹈里的小娃娃在做什么,我跟他说,小娃娃在跳舞,那是少数民族的小娃娃,就像我们在故事书里看到的“少数民族”一样。看到少儿舞蹈《星星梦》,蓝色的舞台背景让轩轩以为那是海底世界,我跟他说那是天空,是宇宙,并指给他看蔚蓝天空中的星星和飞船,轩轩开心得手舞足蹈。
快到零点的时候,我们几个大人心照不宣,喊来轩轩和我们一起倒计时,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我开玩笑,因为轩轩,我们过年的仪式感都被无限放大了。
的确,因为有了轩轩,我们把过年的很多原本已习以为常的小习俗放大再放大:姥姥姥爷贴对联窗花的时候带着他,还特意给他包了大红包;姥姥教他抱着小拳头拜年;我给他看我穿的红袜子,带他站在窗台上,看除夕夜空中的璀璨烟花……即使是这样,现在回忆起来,我还是觉得有好多故事没跟他说,好多有趣的年俗还没跟他讲……
如果不是因为轩轩,也许很多动人的故事都会被我渐渐遗忘,很多生活细节都不会被我注意到,甚至即使被注意到了,我也会因为习以为常而觉得索然无味。很多时候,我们成人确实显得麻木却又不以为然,一次又一次错过发现生活之美。我跟着孩子一起,重新注意起那些成人习以为常的“无用之事”,就好像跟着孩子一起重新走了一遍成长之路。孩子的心会因为经历越来越多的“无用小事”而变得越来越丰盈,我们大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阅读。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
就识别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平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