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期,常用的通讯手段,就是写信。
上大学时写信差不多是每周都要做的事情,许多信息和情感都是在“见信如面”间相连。
大学的每个班级都有一个信箱,记得当时的信箱是89号,见过陌生人后留下的联系方式就是“某某大学89号信箱”。有谈朋友的同学,每天要写信,每天也能收到信,有时一天收到多封信,就会被同学们戏称“你今天信高潮!”而前几天都没收到信的同学则不免失落。
老家到大学,有1500多公里。坐班车到省城,在火车站买张简易火车时刻表,算好换乘站点和车次,售票员从窗口丢出两张硬板板的票。坐时速60Km左右的绿皮火车,到武汉或者郑州转乘,学费、生活费则分别“藏”在身上某处。后来,乘火车养成习惯把行李放在对面的架子上,以便歪一下头就能确认是否被人拿错或被盗,尤其是每次途径大的换乘站点,火车再开动时,总有旅客向列车员疾呼“我的包丢了!”
大一报到,与同学结伴出发,把行李寄存在郑州火车站,还把同学送到学校报到,再赶晚上的车独自前往西安,次日上午刚好到校。校园很大,自己还搞不清东南西北的时候,遇到同班同学,居然带着他去办理各种手续,搞得我好像是读了一两年的学长。
安顿好了,便是给家里写信,报告到达及入学的见闻。等家里收到,应该是半个月之后了,现在想来,爸妈至少要牵挂上十几天。
记得,奶奶活着的时候,说起几件事,其中一件是说曾祖父出门,数日未回,直到某日有人看到豺狗聚集撕咬什么,认出衣物,才知道是意外丧生于荒野。另一件事是年轻的时候,有次爷爷突然离家不知去向,正值抗战期间炮声隆隆,奶奶来不及找寻,随宗族亲人回乡下躲避,直到很多天才回到家。我好奇地问爷爷去哪了?他呵呵一笑,说上前线去了。
我觉得奇怪:您不就是一个老百姓吗?官府组织去的?
“不是”爷爷说:“自己去的!”
“为什么?“
“为什么?日本鬼子都打到家门口了,家都快没了,命还有什么用?还不如一起把他打跑了!”
爷爷作为普通老百姓自发投身这次战役,主动参加了挖路毁桥、运送弹药、抬担架等支前工作。这场战役,就是“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上高会战。
我问奶奶:您就不担心爷爷回不来吗?奶奶却淡淡地说:日本人来了以后,国不成国,家不成家,多少人死在了外面?死在了哪里都不知道!担心又怎么样?
或许是从小就倔强,或许是觉得自己能搞定自己的事。大学毕业前,有了BP机,很神气的别在腰间。毕业后努力的工作、跳槽、学习、发展,时而踌躇满志、时而壮志全无。很快,通讯工具变成了不停变换型号的手机,短信成了主流,方便却反而很少与家人说日常。出差乘机到处飞,手机随着变换工作城市而换号,常常杳无音讯,家人也常常诧异:“难怪联系不上你!”
2022年3月21日,微信群里得知东航MU5735失事,突然意识到,送别时,家人那句“到了,报个平安!”是多么的珍贵!
再有两年,我的孩子也要上大学了,希望他会常发“到了,平安”!
希望大家都好好的,希望MU5735的家属们节哀、坚强,你们平安,也是逝者的愿望。
真的希望有奇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