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惹人醉
杨柳万千条
今天
我们迎来春分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半。”
春分日,也是春天的第四个节气,已是仲春。
到了这一天,春天被分为两半,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故而被称为“春分”。
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越来越长,气温也开始回升,春暖花开,燕子飞还。
随着阳气回归,阴阳逐渐平衡,人也要为适应季节的变化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春分—气候
昼夜均而寒暑平
严寒过去,回温较快
《春秋繁露》中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所以,春分有两重含义:
天文学上,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几乎相等,之后阳光直射的位置逐渐北移,俗语说“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在气候上,春分正处于春天这3个月的中分点。
春分三候:初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意思是说,这个时节,燕子北归,下雨时天空中也会有电闪雷鸣。
“千花百卉争明媚”。春分之后,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此时已进入明媚的春季。
从气候规律上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阶段。
麦过春分昼夜忙
春雨似油,犁耙纷纷
九九歌中的“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指的就是春分时节。
古人认为此时冻土完全融化,“地气贯通”,正是播种的好时节。所以农谚有“惊蛰到春分,下种莫放松”“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等说法,预示着春耕大忙的季节开始了。
春分过后,气候温和,我国大部分地区雨水充沛,阳光明媚,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春分—习俗
1、竖蛋
在春分那天,很多人都会做“竖蛋”比赛。
春暖大地,“竖蛋“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如“添丁”“添福”等,意味着人人丁兴旺,代代传承。
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这种游戏玩法简单趣味横行,深受人们喜爱,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2、送春牛
春牛即“春牛图”。
在红纸或黄纸上印上农夫耕田的图样,由民间善言唱者送至家家户户,并说些春耕和吉祥的话。
这些言语虽随口说出,但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山西民谣云:“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描述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
3、放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清朝诗人高鼎笔下有关春分时节放风筝的场景。
每当春分来临,雨霁风光,千花百卉争明媚,妇孺争放风筝。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
小孩与大人们拿起风筝,飞向天空。到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是春风时节最美好的景象。
春分—养生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寒温各半的时期,顺应节气的变化来调整生活方式,才能做到养生防护的效果。
1、吃春菜
《黄帝内经》中说“司岁备物”,是说符合节令的蔬菜,得天地精华,口味和营养都更好。
春天,万物萌发,植物的苗、树木的叶,都是很好的绿色食品。
吃春菜也是春分的习俗。荠菜、香椿、豆苗、莴笋都是很好的选择。
2、吃鸡肉
中医认为,春季与肝相应。
春分正是肝气旺盛的时候,此时节要注意养肝护肝,保证气血通畅。
所以春天要避免吃脂肪太高的食物。
所以鸡肉、虾仁是个不错的选择,脂肪不高,也不易上火。
日常饮食要清淡,少油,少辣,减轻肠胃负担。
春分时节除了吃,这些方面也要注意:
1、 注意“春捂”
北方的春天要“捂”,因为时常遭受“倒春寒”的洗礼。
气温波动起伏很大,忽冷忽热,很容易诱发疾病。
“春捂”要做到上薄下厚,头部不用捂,但胸部往下要注意保暖。
2、 注意梳头
《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面”,头部是经络汇集之地。
春分时节常梳头有助于体内阳气升发,梳齿刺激头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大脑疲劳,使人神清气爽。
3、 注意心情
春分时节人体阳气上升,身体激素、血液活跃起来。
早晚温差很容易让人烦躁、眩晕、失眠,对心脑血管健康造成威胁。
所以春分养生要尽量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
春分—祝福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分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美好的景色,更是向上的生命力。
春分春分,春已深深
愿你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
携着快乐,带着甜蜜,牵着财运,拽着吉祥
马不停蹄地迈入一个又一个明媚的明天!
来源:综合诗词天地等
文案/编辑:医小专
山东医专
投稿邮箱:wx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