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看,儿子,你是不是胖了,彤彤(儿媳)你的脸是不是也圆了!”
“你把手机横过来,不然拍不全咱俩。彤彤你别听你爸瞎说,你现在这个样子正好……”
工作在北京朝阳,父母在江苏徐州,受疫情影响,张先生和爱人已经两年没回家过年了,但对他们来说,距离早已不是问题。“我们双方的父母都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仅是过年的时候,平时我们也总视频联系,有什么开心事也会互相分享。这不今天大年三十,除了父母,叔叔婶婶、大伯大妈,还有家里的小孩子们,都来和我们视频了。”
张先生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今年春节,他和爱人还通过视频学会了包饺子,一大家子人年夜饭也是在“一起”吃的。装载着两地家庭的屏幕对他们来说并不代表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见”。
像今年这样选择网络式拜年的家庭还有很多。今年春节期间,多地发布就地过年、网络拜年的倡议——请广大居民朋友们不串门不流动,通过网络、微信、视频、电话拜年等方式给亲朋好友送去新春祝福,用云端的问候共享线上团圆。
大年初一清早,安徽省宿州市的崔大娘笑得合不拢嘴,原来是孙子给她录制了一段拜年视频,视频里孙子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虎头,用萌萌的童音说着有趣的话,十分讨喜。崔大娘告诉记者,之前孙子来拜年,自己老是想让他“磕响头”,但孙子不乐意。“这是风俗,我原先觉得没啥不好,磕头更能向长辈表达心意。但看了今年的拜年视频后,我觉得这种方式也挺好的。”
崔大娘说,拜年的方式不只一种,能体现心意就行。崔大娘自己也用社交平台创作了一个发视频抽红包的视频发到家庭群中,让亲朋好友们接力送祝福。
记者在社交网络平台看到,与拜年有关的话题视频播放量已超百亿次。各种“云拜年”方式层出不穷,大家即使不串门也玩得不亦乐乎。
在广东深圳工作的四川宜宾人李峰告诉记者,通过“云拜年”,他和父母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同样因为疫情,李峰选择在深圳就地过年。因为拗不过女朋友,本来不想给父母打电话的他决定弹个视频敷衍一下,没想到接通后父母表现得十分惊喜。“我从离家上大学起就很少给父母打电话,视频更是头一次。原先每年过年都会回家,也没什么感觉,没想到只是一年没见,视频中父母的样子似乎老了很多,这是我以前从没注意过的。其实想想,他们也快60岁了。”
李峰告诉记者,这是印象中他和父母“面对面”沟通时间最长的一次,看到了辛劳在父母面容上留下的痕迹,也知道了很多他原先“不屑于”去了解的家长里短的小事。这让他意识到自己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他说,以后这样的视频电话他要经常打,等见了面要给父母一个拥抱。
以往每到过年,安徽省滁州市的王先生就感到头疼:“劝不动家里老人,做一大桌菜不说,各种蔬菜瓜果熟食肉类塞满了冰箱,从大年三十吃到正月十五都吃不完,最后坏了还得扔。”
近两年就不一样了。“这两年我都是选择网购的方式置办年货,还提前把家里需要的东西都买好,省得他们乱买。”王先生说,长辈们一开始还不理解,觉得乱花钱,但当不用出门买菜不用下厨洗碗的预制菜上了餐桌,各种低盐低油低脂的零食代替了花生瓜子,能玩能吃富有特色的老字号礼盒送到手中,所有不理解都迎刃而解。
根据今年多个电商平台年货节期间的统计数据,年轻人越来越关注健康,90后、95后购买的营养保健品订单量比去年分别增长了15%和20%,“孝心消费”尤为抢眼,过年送长辈的养生类礼盒销量增加153%,0乳糖牛奶也成了送礼新潮流。
有媒体发布报告显示,95后人群越来越注重春节的仪式感,年货消费伴随着参与度一同提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逐渐掌握年货购置权的年轻人也越来越体现出理智的一面,年货消费趋于健康化、多元化和品质化,同时避免食品浪费也成为重要考虑因素。
记者手记
人未谋面,爱传千里。
为了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巩固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在“第二故乡”感受温情年味。录制拜年视频、合唱家乡歌曲、“云端”厨艺大比拼、互赠过年礼物……即使“称觞举寿”的“物理拜年”传统方式不再,“飞帖传情”的“云拜年”同样体现了中国人凝聚亲情、珍视友谊的美好情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为了国之大家,“云拜年”成了别样“年味”。只要心存情义,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段视频都能拜出满满的仪式感。人们选择“春节期间不串门、不拜年”,“云拜年”已成为春节期间凝情聚力的新时尚。
一声声问候,诉说万千思念。一句句祝福,传递美好期盼。待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再相聚。
作者:张守坤 赵 丽
来源: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