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真雪 秋风不知春阁 2021-03-24 13:09
今天是二月十二花朝节,也是林妹妹的生日,赏红、挂灯、扑蝶正当时。花朝节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世界上像中国这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
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有诗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比起元宵和中秋,花朝节的名声在今天并不那么响亮。但它由来已久,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古人与花亲厚,在他们心里,这些默默无语的娇嫩生灵,可相伴朝暮,可结为亲友,自然也应有生辰岁庆。这样孩童一样纯真的设想,让花朝从一开始就裹着浪漫的气息。
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年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这也是食花糕的由来。
花朝节的主题是“陪伴”,陪伴让这个节日变得像花蜜一样甘甜,像花香一样馥郁。人的情感正像是春天的繁花一样,让人如沐春风,就像找到了心灵皈依的处所。
在这春暖花开花朝时节,就会忍不住幻想古时候的雅集:少女们在花魁树下就地设席,抽花签、飞花令、斗百草、起歌舞……肆无忌惮,谈天欢笑。
一阵风来,落花满天,拂了一身还满,明媚的笑颜醉倒花下,这场景足以定格百年。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这在历史中也有原型。
唐朝有个叫崔玄微的处士,家有名苑,花木繁盛。花精们化为少女来访,还教他置备彩帛,绘日月星辰,悬于园中花枝。那年花朝节狂风大作,洛阳城折树飞沙,只有崔家园子里的花木得了护持,安然不动。
宋人对花朝的热情有增无减,连童叟百姓也参与进来。因此每到花朝,更加热闹,“国中罢市、红翠出游”。 此时无论男女,都乐于将大朵的鲜花簪在鬓侧,招摇过市。他们已经不满于只做一个旁观者了,他们要参与这花开,要炫耀这盛景,要把春天揉进自己的存在里。
届时,幽人雅士,赋诗唱和,并出郊外各名园赏花,于花下设行障坐席,于亭边流水边烹茶对吟,传花令,抽花签,斗草,写诗,赏花,饮酒赋诗,观看歌舞,欢声笑语,持续不断,落花满天飞,拂了一身还满,醉倒于花下,甚是风雅。
每到花朝节清早,女孩子们会绾帘出阁,游春野步,将五色纸笺悬系在花枝上,谓之“赏红”。“春到花朝碧染丛,枝梢剪彩袅东风。”写的就是这一习俗。唐人还有一句“朔风如有意,容易莫摧残”,道尽了护花人的怜惜。
花朝节时,沪上有张挂花神灯的习俗。花神灯又称凉伞灯,灯为六角伞形,灯上绘有各种人物花卉、珍禽异兽,璎珞须带。出灯时,十番锣鼓,有纸扎花篮花枝,有细腰鼓采花女,灯光璀璨,绵亘数里,无不精妙。
宋俗《诚斋诗话》载:“东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扑蝶是小儿女的常态,许多人在儿童时代都扑过蝶,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放在《红楼梦》里就不一样了,宝钗扑蝶,蝴蝶象征着灵魂自由。薛宝钗要扼杀的,可不仅仅是宝黛的爱情,更是黛玉的灵魂和灵气。
黛玉葬花则相反,体现了对世间一切生命的怜惜之情,即便是无声的生命。《红楼梦》中扑蝶、偷听、葬花,宝钗那一面在努力扑打爱情和自由: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她刚扑打完蝴蝶,又高喊着颦儿的名字追赶。颦儿不正是她要扑打的蝴蝶吗?
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为达目的,偷听、诬陷、诽谤、诅咒无所不用其极。
黛玉那一面呢: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她悲苦的内心向天呐喊,不知这浊苦世间哪里才有自己的容身之所。
花朝节,是一年中最美的节日。春序正半,百花争望,最堪游赏。中国人爱花,这娇艳脆弱的精灵,代表着生命的孕育和轮回,象征着万物的生老病死。
如今,许多热爱中国文化、热爱汉服的年轻人,会在花朝节这天,身着汉服,赏花游春。
人面桃花相映红,如此美景, 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复兴。
既是百花生日,又正值仲春,踏青出游、扑蝶赏花自然是少不了的。其实,赏花、护花也好,食花、簪花也罢,都是人们对匆匆花事的留恋和珍惜。
唐人有句诗:“朔风如有意,容易莫摧残。”
珍惜眼前,珍惜现在,这样,才能无惧时光流逝,花谢花飞。
时至今日,花朝节盛名虽不再。所幸,越来越多的人,重拾花朝节,趁着春光明媚,花事正好,出门寻春。无论何时,再没有比和相爱的人携手同赏春光更好的事情了。
花开是良辰,愿你遇良人。今年花朝节,愿你也能不负花时,不负良辰,不负佳人,能与重要的人一起,共着春服,备春酒,浴春风,醉一场花开漫天的春日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