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关于父母的文儿,却不知从何写起。
又一年中秋节,似乎是个不错的契机,带上孩子们,当然,少不了礼品,骑上我家的交通工具――一辆红色的小电动又一次风风火火的从城里回到了三十里外的娘家。
离亲生父母家近就是这点好母亲,说回娘家立刻就回,这是多少远嫁的姑娘们无法体会到的便利了。
母亲是很传统的女性,睿智、聪明、节俭是她的特征,可我知道该如何写。
母亲30多岁的年龄总在我脑海里闪动,那时,家里特别穷,当然,在当时特别穷的人家也不少,我家孩子多,我们的父亲不得不去远方打工才能挣到钱来养活一家子,母亲一个人在家拉扯我们几个小孩子,由于年龄都间隔得不大,所以都是大哄小,中间背,前面抱,还有放在摇椅里摇一摇,总之,非常的艰难,但也算是勉勉强强没饿着我们,每年都是借了东家借西家的粮食吃,打了粮食再还上,还上后不够吃了再借,那时候的母亲真的好年轻啊,还没我现在大,不过她总也没个闲下来的时间,要缝衣服,做鞋子之类的。
现在,再看母亲,母亲已经面容沧桑,步履迟缓,如果不是染发剂的功劳,早就满头白发,近些年总是被疾病缠绕,前年还利索的腿脚,一场大病,来来回回住了医院近四五个月才算控制住回到家中慢慢恢复,从此落下病根以及后遗症,反应迟钝了些,腿脚也没以前方便了,好在是还有自理能力,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每次我回娘家,多少都要带点东西回去的,但母亲总说我们几个儿女都生活的不容易,让省着点钱,别老买东西,其实我也不过买了些应季节的果蔬吃食或其它,可她就是心疼自家孩子啊,总在担心你手里没钱不趁手了作难怎么办。
想起我还上学当闺女那会儿,每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大家子人都聚在一起,期盼着中秋夜的到来,中秋那天,不下雨不阴天,那天的月亮就会格外的又大又圆,母亲会煮好了饺子,灶台放一碗饺子,说是祭灶台,求灶王爷、灶王奶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院子里摆个小桌子,小桌子上放一碗饺子,三五个苹果,梨,柿子都摆上,祭老天爷,据说可以祈福来年可以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祭完天地,我们这才可以把多余一些的饺子、月饼和水果给吃掉,然后跑去别家蹭电视看,看八月十五的晚会,真是热闹极了,而那祭台上的东西要等第二天天亮才能吃,因为那些个神仙半夜大概会去吃。。
这几年的中秋母亲和父亲大概会觉得孤单吧,每个儿女都有每个儿女不得不做的事,每个中秋节总有人缺席,人再也难凑齐了。
大概是为人父母了,才明白自己父母当初的不容易,如今的我,也越来越珍惜同母亲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
想写我母亲的朴实无华,可又实在不擅长写人,也就写成了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