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里,毛主席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谋略家,他带领中国人民翻身农奴把歌唱,带领中国人民从舞台上站起来。
毛主席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自己的吃穿住行,怎么简单怎么来,对个人生活一点也不上心。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依然如此,就连普通老百姓,老人家做寿,是将家中的子孙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为老人唱个生日歌,祝福一下,可是毛主席的71岁,却没有让自己的任何一个子女出席,而是用自己的稿费宴请了当时的劳模,这是怎么回事呢?
01 差点被取消的生日宴
毛主席一向节俭,作为国家的领导人,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就连衣服也都是打了补丁,能凑合的绝不换新的。
1963年之前的3年,人们的生活困苦,在饥饿线上挣扎,就连草根都被吃光了,毛主席忧虑万分,经过共同努力,糟糕的局面获得了全面好转。虽然生活好了,但是毛主席依然鼓励大家要保持节省的生活习惯。
1964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71岁生日,工作人员欢欢喜喜地提前提醒毛主席,想要在家中为主席办个生日宴,让毛主席的孩子们回来陪他一起过生日。
对此,毛主席却拒绝了,他说不应当在这种事情上浪费国家的资源。
当时刚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办,许多优秀工作者、劳模都来到了北京。毛主席在生日前夕,突然有了个主意,他告诉工作人员,自己想办三桌酒席,和劳模们一起过生日,但这笔费用是用自己的稿费支出的。毛主席还戏谑地说:我的稿费不多,所以这顿饭办起来还是要简单啊。
就这样,原本差点被取消的生日宴重新办了起来,只是大家想不到的是,用的居然是主席自己的稿费!而且宴请的全部是当年的劳模,比如王进喜、钱学森、邢燕子、董加耕等人。
02 简单而又隆重的宴席
毛主席的71岁生日宴真的非常简单。
三张圆桌被摆成了品字形,工作人员觉得这样能够缩短大家与主席的距离,多和主席多谈谈话。出现在餐桌上的只有家常的:黄瓜、茄子、苦瓜等等,最名贵的应该就是一盘草虾。
主席看着简单的菜式,不觉调侃道:我的这个宴席办得有些简陋啊,但是我的女儿却没有到场的资格,今天就宴请大家,辛苦大家了。
毛主席亲切的话语让劳模们放松了下来,大家对毛主席有问必答,场面十分热闹,而这场宴席也成了毛主席生前最后一场生日宴,永远定格在了劳模们的心中。
这次的生日聚会是毛主席生前最后一次公开宴席,最后一次公开请客,这也是为什么被宴请的劳模们在多年后回忆起这场宴席都纷纷表示太幸运了。
03 有幸出席生日宴的劳模们
出席生日宴席的劳模们近距离和毛主席坐在了一起,这些在一线努力拼搏,为社会主义基础工作不断辛劳的工作人员在看到主席衬衫上的补丁时都愣住了,之后他们对主席的问题都踊跃回答,这一餐简单的生日宴,最后大家的注意力都在聊天了,吃了什么,大家反而没有一丝关注。
在这些劳模中,有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有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也有庄稼专家陈永贵等等。在这里面,钱学森和王进喜最引人注目。
1.铁人王进喜
王进喜出身贫苦人家,小时候为了能够吃饱肚子,能够有一点为母亲的买药钱,他和小伙伴们到有虎狼出没的地方为地主放牛,长大后,为了生活在油田里努力工作。王进喜能吃苦,愿意吃苦,同时新中国的成立,更让他看到了生活新的希望。
王进喜明白石油对于我国生产进步的重要性,他知道因为没有石油,我们需要从印度等地运输石油回国内,这样才能保证重要机器的运行,才能让汽车动起来。可当时这条运输石油的路线非常危险,加上想要让我们的国家站起来,摆脱受制于他人的可能,就必须要自己找到能源,有这样的认知,在大庆油田投入建设的时候,王进喜义无反顾一头扎进了生产基地,几年都没有回过家。
当时的开采条件非常恶劣,没有探测仪,没有公路,甚至钻机到了,都没有足够的吊车能够将设备运到井上。是王进喜带领工人们,用身体当做“人肉运输机”,硬是依靠肩膀,将设备运到了井上,展开开采工作。
在王进喜工作中最让人们难以忘怀的是他用自己的身体做搅拌机,制服井喷,挽救了第一口石油天然井。当时第一口石油天然井打下去之后,地下水喷涌而出,夹杂着黑黢黢的石油原液,将人们的希望一下子都降到了冰点。
如果没有及时控制住井喷,那么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就要被废弃了——石油原液会和地下水不断融合在一起,喷涌出来,而地下水也会将地表的泥土带入到原液中,破坏原液的纯度,如果没有及时控制住地下水的涌出,这口千辛万苦挖下的石油天然井最终将成为一口废井。
当务之急只能用水泥压住井喷,这样才能完成开采。刻不容缓,王进喜立刻指挥大家赶紧搅拌水泥盖住井喷,可是当时没有搅拌机。腿部受伤的王进喜毫不犹豫丢掉了手中的拐杖,拖着前两天在工作时受伤的双腿跳到了泥浆池,做起了“人肉搅拌机”,终于用水泥压制住了井喷。
铁人王进喜就这样被大家记住了,毛主席在宴席中也说道:石油工人干得很凶,打得好!要工业,学大庆。
王进喜的眼眶湿润了,他知道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自己这么拼命,为的就是让我国的工业能够更上一层楼,为人民付出在所不惜。
这场宴席,成了王进喜生命中最珍贵的一餐,回到大庆后,王进喜更加没有松懈,努力工作,在1970年,因为积劳成疾,身患胃癌,年仅47岁的王进喜就与世长辞。
2.庄稼专家陈永贵
陈永贵就是我们千千万万农民的代表,毫不夸张地说:受苦最多的就是农民,而赋予最大责任的也是农民。
在我们的国家,需要农民们为大家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全国的农民们自发的拧成了一条绳,加入了大生产工作中,虽然每个人想要付出的心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如何才能够将生产做得更好,成了农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
陈永贵是山西昔阳大寨人,在这里,农民们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虽然干得辛苦,但是收获却不多,陈永贵和别人不同,他不仅会埋头苦干,更加会思考。陈永贵干完农活,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如何把那些荒芜的土地都利用起来,让大家有打理不完的土地,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粮食。
于是,陈永贵想出了修造梯田,兴修水利的法子,这在当时一点也不简单。
当时的困难时期,就连大庆油田都缺乏设备,如何能有足够的机器来帮助农民们改造田地呢?因此,想要修造梯田只能依靠人力。
陈永贵凭借自己强有力的号召力,将当地农民们组织在一起,建立了大寨生产合作社,合作共赢,达到我们想要得到的效果。
新的理念,新的力量,当地农民非常认同陈永贵的观点,在他的带领下,一起将大寨村的农业生产工作发展得如火如荼,粮食产量大大增加。
陈永贵成为全国农民们的模范,成了劳动生产顾问,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所知所学传授给大家,带领农民们走向更美好的生活,陈永贵也成了少有的多届劳模,在多次代表大会上,陈永贵都当选成为代表出席会议。
毛主席的生日宴上,陈永贵还记得毛主席亲切地和他说话,问他多大了。陈永贵说自己已经50岁了。
毛主席说:五十而知天命。你们不要翘尾巴,一辈子不能翘尾巴。陈永贵牢记这句话,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告诉自己,要踏踏实实做人,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为国家作贡献。
宴席当中还有年轻的知青们,对于年轻一代,毛主席更是关照有加,频频夹菜,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多和年长的前辈学习,但同时也要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带领大家走向更广阔的领域。
04 小结
这餐宴席成了毛主席一生中最后的一个生日聚会,简单,却又不失隆重,能够出席生日宴席,成了每一位被邀请者一生最大的荣耀。
如今,我们再来看毛主席这场71岁生日宴席,也是满满的感动和感悟,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劳动人们放弃较为稳定的生活、工作,扑在社会建设上,这份从容、坚持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精神值得我们继续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