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正文
‘给领导发元宵节祝福短信’给领导发祝福短信不回

时间:2023-03-28 07:08:4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天上月亮圆,地上人团圆。特制小篇,共庆同欢。祝福朋友们团圆幸福!愉悦安康!并请欣赏那美轮美奂的月亮。

元宵节和中秋节,都和月亮有关。天上月亮满圆之际,地上人间团圆之时。元宵节是春节彰显家庭团圆的继续。史学家司马迁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元宵节诞生的年代要比中秋节久远。元宵节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正月十五日有僧人点灯敬佛的做法,就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元宵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大海是我故乡,海洋连着全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借此良辰美景亦想了解一下月亮

月球,是围绕地球公转的一颗自然固态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年龄约46亿岁,与地球“生年”差不多,可称“哥俩”。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月球本身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上没有大气,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很低,月球表面温差高达300度。阳面可把人“热死”,阴面可把人“冻死”。

月球是人类第一个登陆过的的天体。1958年美国和前苏联发射的月球探测器均宣告失败。1959年前苏联和美国分别成功发射了“月球号”和“先驱者号”月球探测器。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首次载人登月,相继阿波罗12、14、15、16和17号实现载人登月,一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开展科学考察,采集样品和埋设长期探测的科学仪器。共带回地球381.7公斤月球样品,大大增长了人类对月球起源,演化的认识。迄今为止人类只有这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了地球以外的天体。上下两张照片是“美国人登陆月球”时拍摄。

月球正面大量分布着由暗色的火山喷出的玄武岩熔岩流充填的巨大撞击坑,形成了广阔的平原,称为“月海”,实际上“月海”中一滴水也没有。月海的外围和月海之间夹杂着明亮的斜长岩高地和显目的撞击坑。是天空中除太阳之外最亮的天体。由于月球在天空中非常显眼,再加上规律性的月相变化,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文化:如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历法编制、文学艺术和风俗传统等产生重大影响。

在月球上至今人类建立了19个“观测点”,中国只有2个;大部是美国和俄国所建。今后中国会更多一些。下面两张照片是“中国人登陆月球背面”时拍摄的(玉兔二号)。美国的片子多是宇航员的脚印,应是月球正面(阳面)。中国片子呈现的是无水的“月海”或称“撞击坑”,应是月球的背面(阴面)。

月球,人类从地球上肉眼可见,称为月亮。中国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平均直径的1/4,质量只是地球的1/81,引力是地球的1/6。月球是地球已知的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公里。2019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由该台研究员李春来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探测数据,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布了这一重大发现。

2018年4月,NASA公布了一段由月球轨道探测器收集的数据制作而成的视频。这段视频中的数据由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历时九年收集而成。该探测器自2009年6月以来,一直在距月表上方50公里处对月球展开观察,捕捉月球表面前所未见的细节。2019年1月3日10点26分,由于“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球背面影像图,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地球,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等(称为潮汐锁定),因此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地球海洋潮汐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月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海洋的潮汐作用力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地球的自转总是受到一个极其微弱的作用力在给地球自转“刹车”,长期积累下来,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地球的自转周期越来越慢,一天的时间极其缓慢地增长,大约几年增加1秒;由于地球的反作用力,使月球距离地球缓慢地渐渐地越来越远,每一年远离地球大约3.8厘米。

由于月球与太阳的大小比率,与两者之间距离的比率相近,使得地球人看到的月亮与太阳大小几乎相同,所以日食时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阳而形成日全食。仅就体积而言,太阳比地球大130万倍;地球比月球大49倍。

2012年,科学家在盾牌座附近发现一颗红超巨星,这颗恒星的体积超越了之前体积最大的恒星大犬座VY。将这颗恒星命名为盾牌座UY。它的直径达到 23亿7683万公里。其规模如此之大,即使是光(速)绕这颗恒星的赤道一周也需要9小时的时间,而光(速)绕太阳赤道一周仅需时14.5秒。这颗恒星的体积是太阳的45亿倍;相当于2亿亿个地球。宇宙之大,令人无法想象。

下面请各位由近到远先赏月亮,再看日,月,年源于三个星球运转的故事。

天下第一关。

北戴河鸽子窝。

北戴河中海滩。

北戴河怪楼。

港口月圆。

中国的月亮。

人类的时间概念产生于三个星球(地球,月球和太阳)的施转之间。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精确值是23个小时56分);月亮绕地球一圈是一个月;地球绕太阳一圈是一年。下面简介地球人至今沿用的“历法由来”。

农历、公历、夏历、阴历、阳历等,要解释这些名词,必须先从天文学的基础知识说起。因为历法实际上就是人类对天象变化规律性的总结;历法的制订,往往与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有关。

古今中外有很多种历法,可谓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历法,某个朝代有某个朝代的历法。总体说,离现在越近,科学越发达,测试手段越先进,历法就越科学。

中国从古到今使用过的历法,就有一百多种。可以归入三大系统:阳历、阴历、阴阳合历。三大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计算周期。这个周期有两种:一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二是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

要真正弄懂三大历法系统的区别,要先搞清两个天文学概念。第一个是回归年。据天文学家定义,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回归年;天文学家又精确推测,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199天,即365日5时48分46秒。如何把小数点后面的部分合理运用到历法中,是天文学家们精心思考的问题。

第二个是朔望月。据天文学家定义,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即一朔望月;天文学家又精确推测,一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87天,即29日12小时44分2.8秒。同样,小数点后面六位数直接影响一个历法系统。

这两个概念及数据充分说明了古代科学家们在天文观测上的杰出能力,而把这些数据运用到历法中,并进一步为农业服务,足以说明他们超凡的思维能力。

阳历是以回归年为计算基础的历法。古人制订此历时,规定一阳历年为365日,机械地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或31天。到了近代,又把每年二月规定29或28天。由于一个阳历年(365天)比一个回归年(365.242199天)少了0.242199天,长此以往会偏差越来越大。聪明的科学家们便在历法中规定,每4年中有一年再另加1天,为366天,叫闰年。

因为0.242199日不等于1/4日,每4年闰1日又比回归年多出约0.0078日。这么小的数字,一年两年看不出什么问题,如果过了100年,就会比回归年多出约19个小时,400多年多出近75个小时,相当于3个整天多一点,所以阳历历法又补充规定每400年从100个闰日中减去3个闰日。

400个阳历年就闰97天,比400个回归年的总长度多2小时53分22.5秒,两者大体符合。阳历系统的优点就是季节固定,冬夏分明,便于安排生活,进行农业生产。缺点就是与月亮的运转规律没有丝毫关系。阳历一直沿用至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历。

天文数据运用之二就是阴历系统。阴历是以朔望月为计算基础的历法。我国古人称日为太阳,称月为太阴。一个朔望月29.530587天,两个朔望月就是59天多一点。为此,阴历系统就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12个月为一年,共354天。

还有两个问题:一是两个朔望月比一大一小两个阴历月约长0.061天(大约88分钟),一年要多出8个多小时;二是一个阴历年与一个回归年相差11天。为此又规定每三年中有一年安排7个大月,5个小月。每三年19个大月17个小月,共1063天,同36个朔望月的1063.1008天,只相差约2小时25分9.1秒了。

第二个问题的直接影响就是,阴历系统与太阳没有丝毫关系,阴历的新年一般是冬季或春季,甚至也可能是夏季。西方的伊斯兰历即是属于阴历的一种。

阳历系统没法判断月亮的运行,阴历系统没法判断四季,那怎么指导农业生产呢?为此,聪明的天文学家又制订一种既与朔望月基本相符,又与上回归年基本相符的历法,这便是第三种历法系统:阴阳历系统。

阴阳历是调和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的历法,能有效解决阴、阳历之间的矛盾,所以又叫阴阳合历。阴阳合历的天文学基础来自阴历:以月亮一次圆缺时间为一个月,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为了解决一个阴历年与一个回归年相差11天的问题,又加入闰月,使得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以调整四季。

采用的具体办法就是“19年7闰”法,即19个平年中加上7个闰年。平年一般有354天或355天(有难度的是,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闰年全年则383天或384天。这样19年的总天数算起来与阳历基本一致了。

中国古代科学家创制这种历法时,发现虽然与四季变化,月亮圆缺符合了,但与农业发展的具体指导还有些差距。古人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比如“立春”就表示,此节气前后气候转暖,春天到来;“雨水”就表示,此节气前后雨量增多。二十四节气与阴阳历相结合,便与农业种植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中国的“农耕文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阴阳历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后来又被农业学家们称为农历、汉历,民间称为老历、旧历,一直沿用至今。与阴阳历相匹配的天文运用,还有颇具中国特色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以及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的节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