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正文
‘端午节七字祝福语大全’端午节短语祝福语大全…

时间:2023-03-27 14:01:4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唐诗中的端午节

(原创)2020-05-21 作者:吴 华

历来人们都把端午节与纪念屈原有关,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如此紧密合体,唯屈原一人而已。端午节在唐代的历史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谓是唐诗,是我国诗歌的繁盛时期。著名诗人层出不穷,如盛唐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诗人。唐朝共涌现出2200多诗人和4890多首诗,其中不少是描写端午节的诗。

从搜寻到的史料来看,关于端午节的唐诗大约有40首左右,大多是借诗来托物言志。如唐朝中期名臣、大将,诗人张九龄。其诗风奇特。当年他被贬后,曾写下十二首《感遇》诗,该诗竟成了《唐诗三百首》的开卷之作。其中《感遇》第一首,借物起兴,自比兰桂。“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张九龄当官时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唐朝的“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屈原当初用“香草美人”来托物言志。由此也深深感染了张九龄,因此张九龄也用高雅的兰花和桂花来作诗。全诗看似写兰桂,实际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当年内心孤愤的他一口气写了十二首感遇,以比兴的手法表现了自己的坚贞和不入浊流的品德,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流露出一种自己内心对重新“遇时”的渴望。这首诗之所以位列唐诗三百首之首,其实是因为诗中表达出了当时很多文人的心声古代的文人大多是抑郁不得志的心态,

另一首被选入《唐诗三百首》的。则是诗人刘长卿的七言律诗《长沙过贾谊宅》。开句即是“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这首诗是作者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中唐诗坛第一人的刘长卿,博学多才却屡试不第,登进士第后又命途多舛,贬谪途中路经长沙,并拜贾谊故居。同是天涯沦落人,贾谊当年曾作文追悼屈原,刘长卿于是在追怀贾谊的同时,诗兴大发地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长沙过贾谊宅》。

被后人称为诗圣的唐朝大诗人杜甫也写了《天末怀李白》。当年杜甫与屈原有共冤共语之处,因此感慨写下:“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原本人称为“李杜”的杜甫与李白是深交朋友,两人虽都是盛唐伟大诗人。但杜甫觉得李白的作品豪气冲天,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很是感叹李白的才华横溢。尤其是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的酒量,更是让他对挚友十分的敬仰。但在羡慕李白的诗情,李白的潇洒的同时,他也悲悯李白不谙世事而卷入皇权争夺的漩涡,最终被流放江湘的悲况。感叹前路沧茫,世路凶险。同时很自然地联想到当年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屈原。

诗人在诗中对屈原万分的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进而感叹世间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联想自己在身世遭遇,于是便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其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当年还因端午节当天,获皇帝赐予一套官服,于是大喜作诗《端午日赐衣》,诗中曰: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这首五言律诗,用字昂扬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形象鲜明。流露出其当年有幸进入仕途当官的喜悦心态。这首诗也可看出其“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

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曾创立开元盛世,其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他的诗流传至广。

李隆基也为端午专门写了:“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和声韵味,让人回味无穷。连皇帝都因端午而写诗,足见唐时端午节的魅力。

端午在唐代时期的节俗很多,包括吃粽子,龙舟竞渡,在大门上悬艾辟邪、饮菖蒲酒或雄黄酒除疫等。其中尤以唐代端午龙舟竞渡之风最为鼎盛。

唐代写得最多的当属竞渡诗,其中写得尤为精彩的当属张建封的《竞渡歌》,一句“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便描述出竞渡时两岸仕女如云,罗衣成群,银钗映日的热闹情景。再加上:“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更让人读后如身临其境。龙舟劈浪、鼓声震撼、观者如云等。让后人从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感受到双龙竞渡的激烈场面,读来似有惊心动魄之感。

当时端午粽在唐代也出现了不少新品种的粽子,最著名的是九子粽,因其用彩线将九个粽子扎在一起而得名。唐代不少诗人歌咏过九子粽,如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一诗云:“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朝还有很多关于端午的诗,如文秀的“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该诗对由盛而衰行将灭亡的大唐有着深切的忧虑及悲痛,并在楚江上追思,哀叹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的发生。此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殷尧藩著的《忆江南》30首曾为白居易大加赞叹。其代表作品即为描写端午的艾符及菖蒲酒。“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藩另一首也是描述端午的作品至今也为人们流传:“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上面只是关于端午的一小部分唐诗,可见唐朝时端午节的影响力不一般。

随着岁月的亘迭和时光的轮回,唐诗中关于端午的情结,如深深浅浅的梦歌,无不共同灿烂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蕴含。承载着启迪后人的使命,成为新时代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民族瑰宝,值得我们后人永远去追溯,也值得我们后人永远去回味。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