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日成 | 撰文
聪聪 | 音频
陈炯 | 版式
又是一年中秋节,今天的《成峰观点》专栏特别为大家送上中秋寄语:但愿月圆人无愁。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当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之时,如果少了唐诗宋词这份特别的佐料,中秋之夜也许会欠缺一种怀古思今的诗情画意。
千百年来,每到中秋节,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苏东坡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山东诸城超然台
苏东坡写这首词时,他身在密州(今为山东诸城市)。中秋之夜,苏东坡登上他到任密州太守之后修葺的超然台饮酒赏月,酒兴正酣之时,苏东坡倍加想念七年未见的弟弟苏辙,深厚的兄弟情和生涯奔波的感触倾注到字里行间,写成了这首千古传诵的佳作。
人间悲欢离合,古人有着最深切的感受。古人因为交通不便,更无工业现代化时代的通信工具,思念便伴随别离而生,挥之不去。中秋月圆夜,仰望星空,最是触动人们团圆的情绪,由此而留下不计其数的中秋思念诗词作品。唐朝名相张九龄在长安的诗作《望月怀远》中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抒发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岭南亲人的思念,就是历代中秋诗词中的又一名句。
时代变迁,科技改变时代,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当今时代,海陆空交通便捷,颠覆了远在千里之外的距离概念。先进的通信手段更是突破万水千山的阻隔,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通电话、发信息或者直接视频,情感可以直通直达,实现远在千里而近在眼前,不再是仅有书信往来而只能期盼见字如面,也不再因为杳无音讯而割不断离愁别绪。
然而,科技并不能改变一切。春花秋月,北雁南飞,夕阳西下,万籁俱寂……如此种种情景,还是会触动很多人心底的情绪。每年中秋,苏东坡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朋友圈里的高频祝福语。这是一种永不褪色的中秋文化,是人世间亘古不变的共情。
很多人都难免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别离。有的人盼着与亲人聚多离少,偏又离多聚少。有的人想着与爱恋的人相拥共对天上一轮明月,却又无奈天各一方。人最深的情是对亲人的牵挂,最不舍的情是对恋人的思念,最无奈的情是月缺还有月圆,而有的人转身离去,此生后会无期。
人也可以说是在各种各样的别离中长大成熟的。正如刚入幼儿园的孩童,当爸妈松开手的一刹那也能知道这是离别,哭得撕心裂肺,泪流满面。人经历了一次次的离别,也就慢慢地学会了告别。有的人离乡背井谋生,来来去去,家就像是旅社,慢慢也就学会了适应。学会了告别,许多人离别时不再悲悲戚戚,而当思念泛起时,却发现原来牵挂和不舍一直都潜藏在心间。
有人说,“我们学会了告别,却低估了思念。”思念就像是一只载满情愫的小船,在大海里漂浮,却不会沉没。思念也像是浸透爱意的一汪水,历经春夏秋冬而不曾干涸见底。
中秋月圆夜是千家万户阖家团圆、欢声笑语的良宵佳期,也是很多身处他乡的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时候,还是很多人“竟夕起相思”之夜。团圆是中秋最美的事,思念也是中秋最深的情。
今日中秋,我们再一次诵读苏东坡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夜中秋夜,愿月圆人无愁!
祝福您: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