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一天。不论贫富贵贱,在生日当天都会张罗一下,图个开心,就算不能大操大办,图个吉利,一碗长寿面、一个鸡蛋还是要有的。不过,根据生日时段不同,隆重程度和庆祝方式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到了六十、七十、八十这种大寿,排场一定小不了,摆寿席、唱大戏都是正常的。
那么作为20世纪的伟人,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呢?说起来可能要大跌眼镜了,别说祝寿,主席连自己的生日都不知道是哪天。
毛泽东生于清朝光绪十九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零点10分,享年83岁。
旧时人们过生日,兴农历不兴阳历。
有次主席的贴身人员叶子龙从历书上查出光绪十九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是公历的1893年12月26日,所以主席的生日就是12月26日。主席听后风趣地说:“哦,我的那碗长寿面,此后不在阴历十一月十九日吃了,改在阳历12月26日吃。”话虽这么说,但主席常常忘了自己的生日。身为国家领袖,50岁前的历年生日都是怎么过的,却没有什么资料记载,其忽视程度可想而知。
人大脑的记忆,特别是对情感的记忆,不会因历史的错位和岁月的洗礼,而失去爱与恨的存储。毛主席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所做的贡献是伟大的,主席的一家为了革命的成功牺牲太多,一门六烈士就是真实的写照,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是主席从未脱离群众,主席的家人也没有搞过特殊待遇,甚至是连自己的生日都没放在心上。
毛主席的一生把人民作“主歌”,自己是“副歌”,而亲民就是主旋律。主席乐于到人民中去,和人民打成一片,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是伟大的一生,但我们不能让主席的一生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本文通过梳理主席过生日的一些情况,来缅怀纪念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儿童的生日都是由父母准备的,因为家境并不富裕,所以童年时期主席生日过法并没有特别之处。
到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走出乡关,并写诗言志“学不成名誓不还”。之后就是长沙求学、故乡建党,逐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像秋收起义、井冈山战斗、苏区建设,还有红军长征,毛泽东忙于发动人民群众,领导武装斗争,把生死置之度外,日思夜想的只有革命和人民,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日,所以在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本没有过过生日。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身成为了主人,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身边的人就想为毛主席过寿,但他坚持说:“不做寿。做寿不会让人长寿,主要是把工作做好。”主席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曾经说过:“大家都不要做寿!这个封建旧习惯要改革。你知道,做一次寿,这个寿星就长大一岁,其实就是少了一岁,不如让他偷偷地走过去,到了八九十岁时,自己还没发觉……这多好呀!”主席的这番话语说出了不想长大、不愿变老的我们的心声,但他更多的是不愿铺张浪费、助长奢靡之风。
毛泽东在步入老年后开始慢慢注意起自己的生日,但他从不接受别人的宴请,也不允许大操大办。在12月26日当天,毛主席会邀请一些人聚一聚,在餐桌上既没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客套话,也没有寿星端坐,接受别人祝寿的习俗吗,更没有山珍海味只摆几个简单的菜和一些红白酒,与人聊一聊。毛主席的寿宴更像是开了一个小会,充满了时政内容和时代特色。
毛主席的“生日”,时过时不过,过法不同,宴请的人也不同,一切都由他自己决定,既有趣又耐人寻味。
194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50大寿,哪怕是平常人家也要一家人好好热闹一番,大宴宾朋。于是党内的同志就提议为他过寿,同时宣传毛泽东思想。这年的四月间,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凯丰致信毛泽东,报告了这一计划。这是毛泽东从1910年以来,第一次遇到“生日问题”。其实在报告之前,延安的一些准备已经开始。
任弼时郑重嘱咐毛泽东的好友、诗人萧三写一本毛泽东传,以庆祝他的五十大寿。毛的秘书胡乔木也极力赞成此事,为使萧三能集中精力写成此书,免除了他的一些会议活动,力争赶在毛泽东生日前在12月下旬完成。
为此萧三访问了延安的一些老同志,更为难得的是毛泽东在与他交谈时,零星地谈到了过去的经历,这些都是宝贵的素材。根据这些材料和萧三在做学生时期与毛的接触,准备写成《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一书,公开发表。
但是当毛泽东得知有同志在为自己的生日进行准备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的:共产党的领导人不能做这类事,何况又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经过认真考虑,毛泽东在4月22日给凯丰回信中说道:“生日决定不做。做生日太多了会生出不良影响。目前是内外困难的时候,时机也不好。”针对凯丰凯丰所言“宣传毛泽东思想”问题,他说:“我的思想(马列),自觉没有成熟,还是学习时候,不是鼓吹时候,因我的体系尚没有成熟。”
就这样毛泽东的五十大寿悄悄过去了。
1944年4月30日,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中宴请五六名高级干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饭后漫谈时,八路军晋绥军区副司令员续范亭问毛泽东多大岁数,毛泽东说是光绪十九年癸巳生人。续又问月日,毛说是阴历十一月十九。续范亭这才知道,毛泽东比他小一个月,今年是自己的五十一岁生日,那去年不就是毛泽东50岁整寿,竟然无人知晓,感到十分诧异。他当场赋诗一首:“半百年华不知老,先生诞日人不晓。黄龙痛饮炮千鸣,好与先生祝寿考。”大家听了鼓掌说好,毛泽东笑着点头致谢。
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拒绝为自己过寿,生怕产生不良影响,但对于别人的生日却十分上心。只要能抽出时间,别人过生日时,特别是被尊为“五老”的革命老人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和谢觉哉过生日时,他一定过去祝贺。
“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
1937年1月13日,是徐特立60岁生日,毛泽东还特意写信去祝贺。“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这几句名言曾被广泛传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毛主席也引起了一股潮流。
对生日的态度,充分表现了毛泽东“他人第一”的高风亮节。
虽然在五十岁大寿的时候,毛泽东拒绝了祝寿,但是在五十一岁那年他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生日,那就是集体祝寿。
1944年12月16日,中央办公厅为杨家岭党中央机关的56位50岁以上的老同志,举办了一次集体祝寿活动。第二天,《解放日报》作了如下报道:
中央办公厅政治处在中央大礼堂为全杨家岭56位50岁以上的同志集体祝寿,从伙夫、马夫到毛主席、总司令。会场四壁悬挂着各界送的寿灯、寿幛、寿联、寿诗、寿词。中共中央副秘书长李富春致开幕词,说今天为 56 位同志祝寿,是我党一件大事,这样红火的大会象征着我党事业的辉煌前途。
杨家岭革命遗址
这56位寿星,从伙马夫起一直到徐(特立)老、林(伯渠)老、吴(玉章)老、董(必武)老,以至朱总司令、毛主席止,包括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的人。中间有66岁的劳动英雄姬仲飞、特等劳动英雄岳恒书。中共中央副秘书长李富春代读毛主席的答词(因有要公不能参加)。别说是在当时,哪怕放在现在也是盛况,只有毛主席这样的伟人才能有如此奇思妙想。
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刘少奇致祝词说:
这次祝寿有伙马夫,有中央委员,有朱总司令、刘伯承师长,这说明我们党对伙马夫与中央委员是一样的,是平等的。他们都是一个目的,为人民大众服务。只有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才配得上受人民大众的尊敬。他说:毛主席、朱总司令都是以一个人民大众的勤务员的身份为人民大众办事的。要学习这些同志为公忘私的优良品质和共产主义的精神。
杨家岭革命遗址
新四军陈毅代军长致词,他号召青年党员不要两眼向上,要重视事务工作。徐老(徐特立)代表全体寿翁致谢词,他以自己一生的经历说明过去经过许多摸索,走过许多冤枉路,才走上革命道路,51 岁入党。这次祝寿有世界意义,从前称老人为“老顽固”、“老朽”,今天不同了。晚上民众剧团演出秦腔助兴,并举行盛大舞会。寿公姓名年龄如下:徐特立68,吴玉章65,朱宝庭64,董必武60,朱总司令58,林伯渠58,李六如57 ,刘伯承53 ,范文澜52 ,毛主席51……
毛主席五十一岁的生日过得可谓热闹非凡,让我们感受到了主席的人格魅力,还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人民打成一片的可贵精神。
也许有人会问,革命时期战火纷飞,我们经历了十三年抗战,还有国共对抗,别说过寿,能够活下来就是不幸中的万幸。这样毛泽东没过过生日的情况似乎可以理解。
但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举国欢庆,洋溢在欢声笑语之时,主席对自己的要求丝毫没有改变。其实在进入北平之前,毛主席就正式提出,禁止给领导人过寿,所以他过生日的情况并没有因为国泰民安而改变,基本上还是“偷偷”过去了。
195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花甲”大寿。党中央收到了世界各国、友好团体和知名人士的贺电、贺言,热情祝贺毛泽东六十大寿。对于这些贺电、贺言,毛主席决定,一律不准公开发表。
虽然主席对自己的生日不放在心里,但是那几个警卫员还是想让主席热闹开心一下,就私下里搞了一些“小动作”。
主席的警卫员都是大老爷们,想给主席准备两个寿桃,讨一个吉祥如意的彩头,但是当天值班的两个人:李银桥和李家骥都不会做。这两人突发奇想,直接用桃子代替,挑了又大又红的,洗洗干净把核扒出来,然后保持原样放在小锅里,用电炉子蒸。按这种方法,一共蒸了六个,放在盘里,表示“六十大寿”。
晚上7时,一切准备完毕,李家骥请主席来用餐。主席发现桌上的菜比平时多,而且很丰盛,刚要发问,李银桥赶忙回答:“主席,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啦?”主席笑笑说:“下次可不能这么铺张了。”
毛泽东的卫士李银桥
其实当晚的菜并不多,共搞了6个热菜,有木耳炒肉、牛肉炖萝卜、苦瓜炒肉、油菜、米粉鱼;还有雪里红、小辣椒等四个小菜;主食是长寿面、花卷,还有6个“寿桃”。哪怕是我们日常聚会点单也不止这些。
在1962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69岁生日,主席只吃了早餐,晚餐仅仅是一缸子麦片粥。早餐是和工作人员一起吃的,食谱上这样写道:“干烧冬笋、油爆虾、白汁鲤鱼、鸡油冬瓜球、炒生菜。”
主席的饮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是有些普通,没有山珍海味、也没有名烟名酒,有的只是充满了浓郁的家乡韶山特色的家常便饭,哪怕是一年中做重要的生日这一天,也只是加了两个菜,多了一碗长寿面。
在毛主席食谱的小菜一栏中,总是能见到“炒苦瓜”和“培辣子”这两个菜,至于荤菜,主席最喜欢的就是“红烧肉”和“红烧肘子”。
这份菜谱是毛泽东生日前后三天的饮食记录 未记载是哪一年
有一份食谱,从5月到7月(具体年代无从考证)共三个月的时间里,主席一共吃苦瓜21次,带辣椒的菜31次。这些菜都是韶山随处可见的农家菜。
毛主席喜欢吃苦瓜,并且对苦瓜的性能和功效都很了解,他曾一语双关地说:“凡苦的东西,对人体都有好处,苦能去火明目嘛!”
苦瓜不仅可以降火护肝,特别是容易上火的炎热夏季,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助益,而且可以明目,现在人人都离不开手机,用眼过度,近视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正趋向儿童,护眼苦瓜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过主席喜欢吃苦瓜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性能,还因为更深的人生哲理:苦尽甘来、忆苦思甜。主席曾经调侃道:“你们年轻人就是怕‘苦’,怕‘苦’不能成才啊!快吃,多吃点‘苦’大有好处。”并说:“我一生爱吃苦瓜,就喜欢它有苦味,如果它没有苦味,恐怕就不会吃它。我这个人一生没少吃苦,看来是苦惯了,以苦为乐了!”
只有睿智的人,才能把深刻的哲理以简单的话语为人讲述,而主席就是这样的人,伟大与平凡在他身上共存。
在主席身边工作数年的厨师王近仁,曾经回忆说:“现在很多人知道我当年给主席当过厨师,以为我是一个来不起的人物,其实不然。说实在的,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在中南海掌勺,我学的那些手艺几乎派不上用场……毛主席当年爱吃的饭菜,现在已经很难在星级酒店上桌了。”
毛主席的生日就像他对待生活饮食方面一样,可以用“不刻意为之”概括,即从不可以追求,绝不奢靡浪费,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而这正是老一辈革命家身上的优良品质。
主席的生日除了身边的同志们记得,还有他亲爱的家人们,特别是他那可爱又贴心的女儿。
1954年,毛主席61岁,女儿李讷想亲手制作一个小礼品送给父亲,但是她把这份爱心看得太重,怎么设计都不满意。眼看父亲的生日就要过去,礼物还没有做成,但是李讷仍然没有放弃。最终李讷用丝线在圆形的硬纸上编织起来一个精美的小书签,一面画上寿桃,一面写了一句话:“送给亲爱的爸爸”。
两个月后,毛主席收到了女儿这份姗姗来迟的礼物和一封充满真情的信——
亲爱的爸爸:
你正在睡觉吗?一定睡得很香吧?
你一定奇怪,我为什么突然要写信给你。事情是这样,在你生日十五时候,我想给你送礼,一块手绢还没有绣成,你的生日就过去了。而且绣得很不好,于是我就没有送。因为我知道你不会生气,你是我的好爸爸,对吗?这次妈妈的生日就要到了,就趁此补上吧,我送的东西也许你不喜欢,但这是我亲手做出来的。东西虽小,但表示我的心意:我愿我最亲爱的小爸爸永远年轻(轻)、慈祥、乐观,你教导我怎样生活,怎样去做人,我爱你呀!小爸爸。我愿你永远活着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吻你
热烈爱着你的女儿
李讷
1955.2.8
当笔者看完这封信的时候,我被李讷深深打动了,浓浓的父女情跃然纸上。我相信主席非常喜欢李讷送的生日礼物,虽然晚了两个月,可这迟的两个月不正说明了李讷对自己父亲深沉的爱吗。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礼物不在贵重与否,主要在于心意,父母收到自己子女充满心意的礼物,应该是感到多么幸福。
主席的生日虽然知道的人不多,也未大摆筵席,但每次都过的意义非凡。
196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70岁大寿。老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再加上当时全国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中苏论战初获胜利,毛主席心中充满喜悦。他生平第一次主动提出,自己出钱(毛主席的稿费)办酒席,设家宴请大家,一起过这个生日。
宴席设在颐年堂,时间定在12月26日晚上。对于吃什么菜,喝什么酒,请什么人参加,设几桌菜等,毛主席都作了具体交代。
12月25日下午,主席的生活管理员顾作良与厨师们一起,讨论制定菜谱。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决定不搞什么山珍海味,也不上什么名贵酒水,大多是主席平时爱吃的普通菜肴,再增加几道有祝寿意义的菜而已,是一次既普通又有庆祝意义的宴席。他们把这个方案报上去后,果然得到了批准。
12月26日,毛泽东厨房的两位厨师,加上从服务科请来的一位厨师,开始了紧张的准备。晚7 时,寿宴正式开始,有30多人参加。厅内灯光明亮,洋溢着喜庆气氛。毛主席与身边的工作人员同席,他的亲属们坐另一桌。大家推杯换盏,欢声笑语,同祝毛主席健康长寿。毛主席站起来笑着举杯答道:“谢谢,大家健康长寿!”然后喝下一口酒,毛主席的酒量和他的烟瘾可是完全不相符的,主席的烟瘾比较大,但是喝起酒来就不在行了,经常一杯酒下肚就脸红了。这也就是在过寿当天,平常主席是不能喝酒的,水果也不能吃。
庆寿家宴结束后,主席提出要与每个人照一张相留念,人们鼓掌欢迎,他还特意穿上了他那件浅灰色的中山装,看起来年轻了许多。
这天晚上,毛主席没有讲更多政治性的话,但始终微笑,流露出少有的轻松愉快;人们也没有许多祝寿词,但从心底真诚地祝主席健康长寿。
其实主席的本意不是摆寿宴,就是几位老友见见面、聊聊天,吃顿便饭。主席通过这种最普通、最自然的形式,把自己对朋友的思念表达出来,展现了伟人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主席七十大寿邀请了几位好友聚会,等到1964年毛主席71岁生日时,他更加“大方”了,一下请了30多人吃饭,可谓空前绝后。
事实情况是:主席应大区书记们的要求,他自掏腰包,不让子女参加,在人民大会堂的小餐厅请了30多人吃饭。参加晚宴的有部分中央领导同志、各大区主要负责同志及少数部长、劳模、科学家。领导人有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贺龙等;劳模有王进喜、董加耕、陈永贵等;科学家有钱学森等。
一共坐了三大桌,桌子按品字形摆放,几位科学家和劳动模范和主席坐主桌。(其中包括大寨村经验的创始人陈永贵)
毛主席到场比较晚,刚一进来,大家都起立鼓掌。等大家坐定后,主席就宣布说:
“今天既不是请客,也不是祝寿,而是实行‘四同’,我用我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我的孩子没让来,他们不够资格。这里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在一起不光吃饭,还要谈话嘛!”
所以说毛主席七十一岁的生日,与其说是宴会不如说是开了一个会。主席的生日宴都用来工作,可以说“公私不分”。主席的一家为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他们从未享受任何特权,甚至因为与主席的关系为“避嫌”而被格外要求,这次生日宴就是例子。所以我们更应该铭记毛主席为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所作的贡献。
197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八十大寿。有100多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那列主义政党及领袖人物纷纷向毛主席致贺电、贺信,有的还派人送来了贺礼。但在我们国内对这些全然不知,因为主席不允许,所以几乎所有的报刊、电台、电视台均未公开宣传和报道。毛主席不愿因为个人原因浪费国家资源、影响工作。后来只在新华社的《参考消息》上刊登的外电报道透露了一点消息。但是这一天,国内有很多人,在自己的家里为毛主席办寿辰,衷心祝福他健康长寿……
1975年12月26日,毛泽东82岁生日,这也是他最后一个生日。这天,朝鲜、阿尔巴尼亚、越南、菲律宾等友好联邦的国际友人都送来了各自的礼品。湖南家乡送来了包装精致的名副其实的长寿面,这种面一根的长度足有10米,把长长的寿面盘成圆形,放在盒子里。家乡人民还送来了礼花……
这天主席特地请来了以前在自己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一大早,主席的女儿李敏、李讷等和吴旭君、俞雅菊、李玲诗等人都来到了中南海游泳池。顿时,毛主席的卧室传来了欢声笑语。
临近中午,与主席分居已久的妻子也来了。他的妻子来时特意带来了两道菜:胖头鱼汤、肉丝炒青椒。这是毛主席很爱吃的两道菜,是他的妻子在钓鱼台她的居所做好带来的。此时的主席身体已经很不方便,但是他坚持自己用勺舀汤,不想麻烦别人,喝了胖头鱼汤,高兴地说:“胖头鱼汤好香奥!”这便是一位共和国缔造者,最后生日发出的感叹!其韵无穷,其味悠远,深沉静思,穿越时空……
毛主席的一生中对自己的生日都持无所谓的态度,从未放在心上,在动荡不安的戎马生涯中更是无暇顾及。正是因为这样,在他五十大寿之前生日是如何度过的,并没有太多记载。
从五十大寿开始,毛泽东的生日虽有记载,但作为国家领袖,这寿过得略显平常。无非是叫上三五好友,吃吃饭、聊聊天,主席连下馆子都舍不得,这生日过得似乎还没有我们排场。主席节约勤俭的作风和某些官员公费吃喝、铺张浪费的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老一辈革命家身上的优良传统作风正在慢慢消失,金钱主义、利益至上的观念正大行其道。笔者希望通过讲述毛主席过生日的奇闻趣事,使大家重新记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每年圣诞狂欢过后的26日,能够想起今天是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诞辰。
忽视自己的生日是主席“他人至上”的高风亮节,在那个年代每到12月26日,全国上下就有无数人为主席庆生,虽然他已远去多年,但我们不该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