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自己追上来,就不会想写这篇文章。拜年是我们古老的传统风俗,春节都给家里的长辈和亲戚拜年。
如果家里有直系亲属去世,尤其是父母,还能够给别人拜年吗?关于这个问题,末学想谈一下自己的切身感受。在传统民俗中,家里有人去世,是不能给人拜年的,这也是拜年的一大禁忌。去年腊月,父亲因病医治无效去世,葬礼过后,母亲就告诉末学,今年就哪里也不去了,所有当家、亲戚都不拜年了,尤其到了三十(我们这里三十拜年)、初一那天,门都不要串,就在家自己待着,因为自己是重孝,去谁家都不合适。
亲戚不能拜年了,我就问母亲还能参加同学聚会吗?母亲也说不清楚,既不是拜年,又不是去家里,应该也没问题吧,因为现在农村的讲究越来越少了,更没有人守孝三年了,所以还是犹豫着报名了年后的几个最要好同学的聚会。
到了大年三十,我们一家三口,就一直在家里。别人可以过来给母亲拜年,但我不能出去。到了晚上看春晚的时候,心情就感觉很不舒服,看别人都在高高兴兴的过年,一家团圆,就很容易想起刚刚过世的父亲,所以这个心里,真是五味杂陈,翻江倒海,不知道过年到底是高兴还是悲伤。
尤其是看到父亲曾经用过的东西,触景生情,想起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眼泪总是止不住的往外流。到了十二点新年的钟声响起,外面的炮竹声越来越猛烈,女儿都忍不住要出去玩烟花了,自己心里却越来越难受。
大年三十和初一,就收到不少亲朋好友的短信祝福,末学只能一一回复,没有主动为别人发一条拜年短信,因为总觉得自己这种情景,不适合为别人祝福。古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父亲可是刚刚去世半个多月呀!所以越是看到大家开心,一家团圆,就越容易引起自己的无限悲思。
所以,大年初一早上,我就跟同学说,今年的同学聚会不参加了,任何活动都不参加了。因为我去了只会让大家尴尬,自己也不会开心,大家见面一般都是问父母老人好,可是我怎么回答都不是,不仅会让大家扫兴,也会勾起自己的伤心之处。别人聚会都是开开心心,我去了到底是开心还是难过呢?想开心,又怎么能开心的起来?心情难过,还去聚会干什么?
古人说“守孝三年”,但现在人一般都不守了,其实确实应该守,父母养育我们一生,尤其是头三年,很不容易,为父母守三年,不算多。母亲当年还为姥娘守孝三年,三年穿白布鞋、白裤子,黑上衣,这三年里,不参加任何喜庆的聚会和场合。现在人虽然不讲究这些了,但是一些喜庆的场合,还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弟子规》上说:“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这次是真的亲身体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