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八一建军节。作为军人,毫无疑问,被军地各界友人的问候祝福“涮爆”朋友圈,形式多样的问候祝福弄的手机响个不停,眼花缭乱,看都看不过来。
晚些时刻,专门对当日朋友圈、微信群里的各种问候祝福进行了浏览,作了个小结。从我看到的近千条信息中,大概归纳出五类:
一是原创型。带有一点的指向,有称谓。最大优点是,没有修饰、没有图标、没有表情包等点缀,自己写的,朴实简洁。比如,张团长“八一快乐”,王政委“节日快乐”,多的再加上几个字,诸如身体健康、幸福安康等,下面还有落款。这一类型仅占5%左右。
二是通用型。这种类型是主体,占比达90%以上。突出特点是群发、转发,自己一个字不写,转各种图像、表情包、视频等,千篇一律,有的一个图像要转N个群、N个人,有的视频干脆就不用打开了,看图标即知内容。至于发给谁、发多少自己不知道,连个落款都没有,不去核对都不知道谁发的。
三是改变型。借用微信里的内容,又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变。比如,有的以XX为基础编个打首诗,有的以XX为原型,配上自己的图片,再加上问候语进行群发,在朋友圈里“晒”。这种类型占比非常少,仅占2%左右。
四是跟风型。别人都发了,自己不发不好意思,又不愿意动脑筋付出。进行转发的转发,看到朋友圈里有比较好的图像或视频就群发,既没指向又没目的,纯是跟风凑热闹,不在意别人回不回,也没有落款,有的在辨别“好友是谁”上需下一番功夫。这种类型占比达70%以上。
五是管用型。一对一的发,一人一问候,内容不重复,带有感情和诚意,是真心的祝福和问候。既有称谓,又有内容,还有感情,更有诚心。既是礼节上的问候,更体现对问候人的尊重和爱戴。遗憾的是这种类型少的可怜,占比不到1%。
通过数据分析看,问候祝福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等手段传播,方法在进步,时效在提高,形式在翻新,一不用写信了,二打电话少了,拇指一划,瞬间可以对手机里的所有人“一网打尽”,谁也不漏,人人都有份。
对这种有形的问候祝福是不是都满意呢?非也。有的直呼,没意思、太没意思了,都是转发、群发的,没有自己的语言、特点和诚意,有的还嫌打扰,故把手机设置成免打扰模式。一位长者将其概括为“有形无心”。
通过对数据再分析感到,长者的概括非常精准。当下,不仅是八一这个节日,就连中华民族最传统的春节,问候祝福不也如此吗?不仅如此,这种泛滥成灾的问候,一定程度上还遮掩了一些真实的问候,弄的都变味了。
这种变味突出表现是“有形无心”,形式很花花,但没有走心,更没有用心、诚心。问候祝福别人,本是一件有礼貌、有感情、有诚意的行为,是要向被问候人表达心情、表达友情乃至恩情的,如此的随意怎能体现情、体现真、体现诚。不发有的可能没想法,转发这些乱七八糟的内容,有的非常不高兴,而且特别反感。
问候祝福别人重在走心、用心、诚心、上心,一直都在讲心诚则灵。只要有这种诚心,不在乎你言语多美,起码要亲自动手,亲自动口,来个语音问候两句也行,要“一人一问”,“问谁要像谁,谁问要像谁”。这样,远比转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图像强的多。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当收到如此多的“慰问”时,不知是什么心情,反正我是不太喜欢。如果是要问候别人,要么打个电话,要么认真地写个短信、编个微信,不用“层层转发”的形式糊弄别人,这对别人显然是不尊重。从今之后,再问候祝福他人时,一定要变“有形无心”为“有心无形”,这样才能体现出人间真情、个人感情、同事恩情、上下友情、各类亲情。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人。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师友们可关注、可转发,可在下面留言、探讨、讨论与点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