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正文
(给老师的祝福短信语)学生发给老师的教师节祝福短信

时间:2023-03-11 13:35:2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据《中师生》公众号受到天下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于打造一代师生的精神家园。

今天,我们分享史祯老师的文章《善良是一种祝福》

原题:善良是一种祝福

作者:史祯

陇西师范50年代教师何鸿先生

何鸿先生是我的老师,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他身上透着的两个词——纯朴和善良,却在人们心目中熠熠生辉,永不熄灭。

2022年6月,何鸿先生100周年诞辰前夕,我去陇西师范寻觅先生的足迹。走进校门,壮丽典雅的教学大楼,风格独特的艺术阁以及闪烁时代信息光芒的科学实验楼,鳞次栉比,矗立眼前。曾几何时,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只剩下了院子中间那棵周身墨绿斑驳的古柏,那是清朝末年南安书院的标志性遗存,依然静静地守候在那儿,见证着这所百年名校的发展历程。

三十多年间,我曾经多次去过陇西师范,每一次都会看到她的变化,漫步校园,都会发现隐藏在角角落落里诗一样的故事。这里的一切在时间的律动下,不断彰显着欣欣向荣,凸显着她因为传承而独具魅力的特色,古朴而不失现代,清丽而不失隽永,大气而不失铅华。因为这,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绵绵人流,学校愈发活力迸射,如今成为拥有幼儿保育、机械加工、计算机、中医药、烹饪等十多个专业的定西工贸中专。

伫立校园良久,终于在教学大楼拐角处,找到了当年何鸿先生办公室旧址,在那里我第一次感受到陇西师范的温度。时至今日,我仍然想起一到晚上每扇窗户的灯火因为发生着动人的故事而格外明亮和温暖,镌刻在我的心底,随着岁月更迭更加弥足珍贵。

一、

1956年初秋连续几场透雨。院子里的树木花草被洗得亮亮的,绿绿的,绿得像要滴出水来;空气中溢满了花与草的混合气息,暗香浮动,扑面而来,令人心情格外舒畅。

一天下午,学校举行开学典礼。这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次大型集会,是一个隆重和盛大的节日。全校师生、上海支边青年约两千人,集合在图书馆前广场,信心满满地沐浴着全新的治学理念的洗礼和文化熏陶。著名教育家校长李占春以“为使自己成为合格小学教师而勤奋学习”为题的演讲,热情洋溢,从校园人生到校外世界,向内连接日常行为规范,切实而具体;向外沟通自然万物,无限而多元。像一股涌动着的暖流,撩拨着师生的心田,像涓涓溪水滋养出一片青葱绿意,在柔软而湿润的春风里,萌发出生机,洋溢着活力。新老学子激情难抑,掌声经久不息。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我仿佛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加剧的声音,我甚至有点不敢相信,我已经踏进了自己从少年时代起就无限景仰和向往的甘肃名校——陇西师范。

大会结束时,一位中等身材,身穿黑色制服,圆口布鞋的中年教师走上主席台,先向台下学子们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大声宣布:“今晚聚餐”。本届新生多数来自农村,从来没有吃过食堂,中学时顿顿炒面(把面粉用慢火炒熟的一种食品)加咸菜,偶尔大葱蘸面酱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一听说今晚聚餐,感觉新奇而又新鲜。像吃够了清淡食物,瞬间有了饕餮美食的渴望,认为这是一种殊荣,更是一种实惠。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原来这位老师就是荣获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的何鸿。陇西师范食堂被评为全省先进伙食单位,多次受到通报嘉奖,全凭他热爱教育的理想情怀和善于拨拉算盘精打细算的那双勤劳的手。我听着不由得对这位在平凡岗位上做出过不平凡业绩的老师心生敬意。

何鸿先生办公室左侧一排平房是学生食堂,食堂前有一块空地,被称为饭场,和锁子形图书馆前广场相连,是学校用来举行重大活动和师生聚会的场所,也是全校师生就餐的饭场。每次开饭前,何鸿总会拎着水桶、扫帚,洒上清水,打扫干净。饭菜从厨窗口传送出来送到饭场,顿时广场充斥着浓烈的肉腥和鲜菜、米饭、馒头的馨香。这时,何鸿站在饭场一角笑咪咪地看着学生吃饭,或在饭场走走,嘱咐学生吃好,吃饱。可他从来不在食堂就餐, 即使年幼的孩子来到学校,也严守家人不在食堂就餐的规矩。

陇西师范学校食堂,每逢端午、中秋,或举行体育运动会、大型文艺汇演,一定要聚餐。我是学生会干部,每次聚餐,何先生让我去各班登记因事不能参加聚餐的学生名单。他告诉我凭粮食关系供应的肉、蛋、糕点等副食品,人各一份,不能参加的一定得补上。同时,对病号用餐也有具体规定。这种看似极为平常的举动,却充分显示出何先生对从农村走来的穷孩子的一片爱心,特别是在那个粮食供应紧缺的年代。

二、

1957年春天是一个不平常的春天。这个春天所有的日子都被尾随而来的政治风浪所裹挟。一向只会教书的何鸿,本来就不善于观察气候变化,如今被推上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竟毫无招架之力。其实,一切招数都无济于事,席卷而来的反右斗争总会揪住他,然后塞进令人猝不及防的斗争生活里。谁又能从这种生活里跑掉?做一条漏网之鱼谈何容易。一日上午,何鸿先生叫我去他的办公室。一席长谈,情感炽热,语重心长,受益匪浅。我感到他的大脑里似乎记载着所有走进他的学生们的点点滴滴。在我眼中,他是一个很有学问和人生经验老师。他说:“做人要善良、守正,读书要认真、细心”。也许先生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他还送我四个字,“谨言慎行”,而这却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座右铭,至今还记得。

1958年春,一天晚自习后,同学们私下议论:李占春被划成右派送到某地劳动改造,音乐教师王道平畏罪自杀……何鸿因历史问题开除公职……我听了,心里一阵酸楚。那天晚上,我几乎彻夜未眠,刚刚闭上眼睛,就会被何先生“谨言慎行”那句话惊醒,伴着泪水,忍受无边的痛切割心灵。捱到哪年我才有机会见到何先生呀。

这年8月,大跃进中的陇西师范一夜之间跃上师范学院的平台,一部分人去永登大炼钢铁,一部分人参加陇西酒精厂酒槽池的开挖工程。劳动间隙,我去看望何鸿先生。

何鸿先生的家,位于古城东大街何家园子,是一座精美绝伦的百年老宅。在夏日的阳光里,冷静沉寂,久久凝视墙角随风摇曳的垂柳,用心观察花草叶子的纹理,我感受到了昔日的忧郁泛滥的气息。何先生一见到我,高兴地说:“我知道你会来的,人人都划清了界限……”他似乎带着感动,带着歉疚,带着无奈说:“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

清者自清。何先生没有丝毫怨言,也没有些许气馁,认为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他的书桌上,依然摆放着他当年的教案、手抄的诗文集、信手涂鸦的铅笔画。虽然每一页纸都已发黄,但从那些字迹和画里,不难想像他崇高的理想和才情……是怎样在这间屋子里生成、奔突和激荡。看着何先生从容淡定的神态,我猛然感悟到,与其说无情的岁月在人与人之间砌成一道坚硬的墙,难以抗拒的命运巨臂将人们安放到不同的人生轨道上奔忙,毋宁说对过去的事不要纠结而彰显着何先生敞开心扉、无遮无掩,不留幽暗、毕生追求心地光明地崇高思想境界。

何先生送我走出大门,走了很长一段路,他依然看着我。顷刻间,我想起了上小学时,每天傍晚母亲倚门而望的情景。眼睛湿润了,便加快脚步向工地走去。

若干年后,我走上工作岗位,联想到曾经发生在何先生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对何先生的生存哲学有了深切的感受:一个人需要在时间的进程里不断地探究人性在根本上的善良和历史在根本上的正义。人在逆境中感受到痛苦是必然的,但如果你凝视痛苦,面对现实,它就有可能带来美好的东西。正像一位作家说的,屈原是痛苦的,但《离骚》是美的;阮籍是痛苦的,但《咏怀》是美的;鲁迅是痛苦的,但《野草》是美的。我想,平民百姓也会在逆境中感受到痛苦,然而也有自己的欢乐。因为人生道路上的一切痛苦,可以用自己可能创造的美好来弥补它。何鸿先生就是这样。

三、

20多年后的1982年秋,我调到陇西二中工作。与此同时,何鸿先生担任了伙食管理员。作为校长的我,有何鸿先生在,心里便有了底,因为有他就有办好食堂的把握。这期间,陇西二中学生城镇户口仅占百分之十五(有粮食供应关系);百分之八十农村户口的要从家里背来杂粮、洋芋,交到食堂,交上菜金,换取饭票。食油要从当时尚在萌芽状态的市场去买。伙食难办,人人皆知。况且,食堂多年亏损是学校一大难题。何先生凭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精打细算,合理搭配,精心操作,不但学生吃得饱,还吃得好,而且食堂扭亏略有盈余。我曾写过几百字的通讯刊登在甘肃日报上,他笑着说:“不要夸我!”

一天傍晚,大雨如注,道路泥泞,我未能回家,在食堂吃饭。第二天去食堂补交饭票,何先生从抽屉里拿出记事本仔细核查,记事本密密麻麻,但笔笔清晰可辨。何先生公私分明,严守规矩,不但自己不贪占丝毫,而且对教师,包括校长都用这把尺子考量。若干年后,我常常想起这件事,不由肃然起敬。也许多年来,我不占公家便宜的习惯养成与何先生这种“抠门”的教育熏陶有关(请原谅我使用“抠门”这个字眼,事实如此。他为降低伙食成本,减少浪费,减轻学生负担,买菜,一叶一叶的选,一根一根的挑;馒头的分量要亲自掂量,面条稀稠要亲自调匀。此“抠门”也者,乃人之大气、世间之正气也)。

我与何鸿先生共事一年半,又去了别的单位。一次出差路过陇西去看望先生,他已退休。我站在先生曾经的办公室窗前,思绪翻飞,感慨万端。于是,我写了一首诗,最后四句是:昔日何老今何在,教书炊管似从前?满腔热血献学子,不为名利不为钱。任何一个人都会逐渐老去,逼近中年的我,对过去诸多往事,总是挥之不去,故以不灭的文字记录下时间的真实,因为人因诗留下痕迹,留下最好的怀念。

四、

1998年冬,农历戊寅年九月,何鸿先生抖落一身疲惫走了。我站在那个熟悉且又陌生的院子里,极尽目力,无法看到先生的身边曾经有过的故事以及美好的破碎与消泯:倾尽遐想,也无法还原先生离开这个世界的心境。然而,在暖意浓浓的阳光里,我却看见一位沧桑瘦俏的老人,躺在竹椅上,闭目小憩,脸上写满了顺遂与从容。

我终于读懂了何鸿先生身上的两个词:一个是纯朴。纯朴就是厚实、踏实、诚实、朴实、欢实。厚实是一种牢靠,踏实是一种可靠,诚实是一种信托,朴实是一种友好,欢实是一种生存能量的炫耀。他是从农耕家庭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平常常的读书人,历经了生命的沧桑,刻印着生活艰辛,不论是伤心的盈余,还是欢乐的悸动,都是他生命年轮上一个正版的季节。

另一个是善良。善良是一种祝福。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可一个花样年华的少年,一步一步走向韶华丰年,继而走向晚年,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豪言壮语,但当他躬行善意的时候不仅是他对他人的祝福,也是他对自己的祝福,更是对这个世界的祝福。相信这样,世界会一天比一天好。

2022年7.2定稿

作者简介:史祯,1937年9月出生,甘肃定西人。1956年8月至1959年7月在陇西师范普师班学习,1985年11月至1987年7月任陇西师范副校长。后来任定西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中共陇西县委副书记、陇西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