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闲呆在家里就喜欢回忆过去。’
不,最近在网上
正是“老青年复兴运动”的妖风开始刮起来了。
不能移动的80、90后
不得不翻看小时候的回忆
从过去的照片到几年前的QQ空间。
甚至还有生了几层灰的同窗录。
无法避免用来回忆当时的命运。
特别是董学录
打开那花花绿绿的纸页
非主流沙雕记忆恢复了
不能让你笑着哭
投院@周宇
现在短信群把你们带来了。
一方面翻阅着同学录
回想单恋也要小心的那个年龄。
同学会保存了很多时代记忆
让别人只依靠里面的一句话。
可以知道对方属于哪个时代的阵营
每个班都有几个捣蛋鬼
态度极度敷衍
一张同学录的信息。
比军事机密更珍贵
没有什么“无可奉告”
我不知道,我想他和联邦调查局是远亲。
受教科书学校的影响,
梦酒吧的梦想很统一
大部分是“老师、医生、画家、科学家”
偶尔会出现小音调
叫嚣着要开网吧
我以为要帮好兄弟把网络费用都省下来。
光明正大地玩得开心
完全不必害怕老师和父母
也在所有同学录中
充满了各种脑洞手写字体。
其中“不要忘记”和“爱”
都是当年最热门的命题
>在那个“一笔画”风靡全国中小学的年代
不管是一封风顺还是天天开心
所有汉字在中小学生笔下,同呼吸共命运
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
极度怀疑当年的百事
是否偷偷斥巨资承包了祝福区的广告位
不然为啥那么多同学
都喜欢祝别人“百事可乐”?
在祝福区大笔狂挥的不羁
让我们找到了电视小广告上
重金请大师设计的同款潇洒
只不过,有时一个“万古长青”
不小心就毁了我们苦心经营的牛x气场
在刚学两句英文就骄傲到爆炸的年纪
写祝福不夹杂点English单词
都不配自称在foreign学校学过英语
听好了,我的祝福就是要你开心
要你happy,要你和喜欢的people在一起
毕竟傲娇的人设摆在这里
那个年岁的我们从不好好说祝福语
祝你幸福,都要正话反说诅咒你
还要用火星语加持
整个氛围病娇中二到不行
也搞不清楚当年的自己
为什么喜欢满世界认亲戚
放眼望去,一个班级里
不光有爸爸妈妈哥哥妹妹
还有师傅师兄小徒弟
整个家族体系无比庞大
在那个被非主流文化荼毒的年代
裤腿一定要长到拖地
刘海一定要把眼睛遮起
腰间老是叮叮当当挂一串铆钉饰品
总之,家长老师讨厌什么
什么就是最流行
如今翻看同学录
还是能看到那些非主流的印记
为了写个特别的祝福语
就直接把笔记本封面的
不明所以杀马特文字抄下去
特别是到了中学
写东西更是矫情
更别说是好姐妹的毕业寄语
总喜欢引用郭敬明韩寒安妮宝贝的话
有事没事都瞎哼唧两句
洋洋洒洒写满一面
现在看起来尴尬至极
小时代里的青春离我们太远
同学录里面的沙雕与非主流
才是最真切的记忆
▼
中小学时代
班级里谁和谁有特殊情况
总是躲不过好事的甲乙丙
所以,毕业时的同学录
就成了“地下消息”的集中地
里面充满了八卦气息
青少年时期的感情大多藏在这里
在那懵懵懂懂的年纪
大家都是小心翼翼
不懂如何将爱意表达
死嗑了一个晚上
终于编了首藏头诗写下
可无奈对方也是个语文渣渣
咱连“喜滋滋地生活”
“欢乐乐地度过”
这么诡异的句子都造出来了
ta却没嗅到一点特殊的气息
看来下次一定要像这位网友学习
在诗的末尾温馨提醒
才不会让你俩的感情
毁在了理解能力手里
我听说
喜之郎果冻草莓味的最好吃
欢乐的歌听多了会变得快乐
你会不会发现这是藏头诗
同学录里藏着
那些年小鹿乱撞的小心思
意识到无意识写下的喜欢“你”
生怕目的暴露,吓得一阵慌乱
赶紧用涂改液把那份心意藏起
若干年后刮开发现
原来年少时期的感情是这么让人回忆
心愿栏里大部分同学都在认真思考
要当什么什么家
要赚多少多少钱
可却也有那么几个“情渣转世”
一生没多大志气
对待感情腼腆到不行
只想知道喜欢的人QQ号
也不是每张同学录的纸页里
都是青涩感人的美好情感回忆
还有高手故弄玄虚
用“揭开有惊喜”的方式宣布分手
没想到对方也真不好奇
几百年后得知真相的那一刻
恨不得提把刀回到过去
吓死这个分手后还幻想做朋友的“小学鸡”
要说这“小学鸡”的感情
有时复杂得堪比八点档狗血剧情
你喜欢谁,谁喜欢你
奇奇怪怪的感情线
分分钟可以绕晕你
除了这些令人脸红的感情
沙雕同学之间的美好回忆
同学录里也可以重新放映
同桌之间老是打打闹闹
总有一方占上风
另一方要被不平等条约逼疯
班上的女生们
老是爱做“我的男友是XX”的美梦
朋友们也都舍脸陪闺蜜
一口一个“X婆X嫂”陪她做梦
死党之间则是口无遮拦
有啥说啥,耿直无比
一点都不怕触到年纪的禁区
一不小心惹毛长得着急的你
他们会肆无忌惮吐槽你
说你的歌声杀伤力
简直堪比AK47
第一眼看你就是不太聪明的样子
也就真的老老实实写上去
完全不怕被开除友籍
总有几个人喜欢在赠言区里套路你
等着你发现这里面的玄机
咬牙切齿转身回来
他们立马狂奔保命
那时候的社交简单到不行
想啥说啥完全没有心理负担
玩得不好就是“后会无期”
完全不用装笑客套
毕竟平常没有什么交集
凭空编一串的离别寄语
实在是要人命
索性就用一个“无”搪塞回去
富有创意还可爱至极
花里胡哨的同学录里
装载着人生最纯的感情
总能勾起人满满的回忆
若干年后打开
真的会被当初的这些小插曲
笑到无法呼吸
▼
翻开父母辈的同学录
你会发现整体风格文艺了许多
给女生吹彩虹屁
直接定义琼瑶笔下“多情才女”
借“众人之口”侧面烘托你的美好
对一个人的最高赞赏
就是活得像跳disco
一辈子都在摇头扭臀,绽放自我
他们心怀理想主义
喜欢像鲁迅一样思考人生
像鲁迅一样发出呐喊
世上若无光明,愿拿自己脑袋作油灯
父母的性格与爱好
似乎跟我们都不在一个频道
要不是他们勇于自我暴露
我们还真不知道这些词语
还可以用来形容自己
插科打诨抖包袱
也不是80、90后的专属
别看现在的父母一本正经
年轻时,这编段子的功力也是一等一
他们都用极其真挚端正的态度
对待这份同学录
钢笔字迹娟秀齐整
临别赠言总是正能量满满
每一页都是《祝你一路顺风》的调调
他们写下的大多是豪情壮志
颇有大侠风范
总感觉金庸书中人物投胎
为啥那个年代的爹妈如此诗意豪迈?
上世纪80年代初,高考已经恢复
改革开放如火如荼
尊重知识,尊崇文化的春风吹拂
世界各路新鲜知识的不断涌进
让那代人第一次接触到了
浪漫、理想主义、启蒙思想
开始像诗人一样充满激情追求真理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80年代爆发的文学热 、哲学热
便深深印刻在父母那代人的记忆里
原来“诗和远方”“仗剑走天涯”
不只是高晓松和许巍的回忆
咱爹妈也曾有这样的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