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生姜也不陌生。它是我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但是它是如何种植的,茎叶是什么样子的,有些人可能不知道。
二十年以前,我从大连回来,在去娘家的路上,看到大片的姜地,当时是初夏,姜的叶子稀疏,像竹子,我当时好奇的问侄子“那里怎么栽了那么多竹子?”侄子说“那是姜,不是竹子。”我才恍然大悟。
我娘家在县与县交界地带,离县城较远,那时厂子不像现在这么多,无处打工,主要靠种小麦玉米花生为生,经济落后,日子过得都很窘迫,因此,绞尽脑汁寻求致富之路。后来,临县的农民种姜都发了财,我娘家人也陆陆续续开始种姜。
自从种姜以后, 他们逐渐富裕了,都盖起了大房子,房内装修也不比城里人差,并且有了自己的车,与以前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别!
虽然姜的价格跌宕起伏,但是它不同于粮食作物,只要坚持种,好好管理,收入就比粮食作物高。所以他们种姜的亩数从未减少过。
因为我也是农民,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比较拮据,考虑再三,也打起了种姜的主意。2011 年,我三姐和三姐夫给我生好了姜芽子,并且帮我种上。那些日子,三姐三姐夫早上不吃饭
就早早地到我家地里,他们家离我家有四十里路,他们很累,一个儿子上大学,一个儿子刚买了房子,自己也种着姜,并且偷空还要干劳务。
第一年种姜,因为是生茬地,姜长得还不错,但是价格很低,我们村种的不多,所以卖姜也成了问题,三姐和三姐夫联系了收姜的,开着手扶车,带着劳务队,帮着把我们的姜卖掉了。当时三姐夫手腕子疼,可还是默默地帮着我们出姜,用手扶车把地里的姜运出来,一点报酬都不要。三姐三姐夫都是老实厚道的人,刚买房子时,左邻右舍的都跑到他们家里问“需不需要钱”,主动借钱给他们。他们不会说,不会道,不算计,只要别人需要,就义不容辞,“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就是他们的人格魅力。
种姜的过程,很繁琐,很劳累,很拖沓。陆地姜一般在正月底就拿姜种。从姜井拿出姜种,首先要挑选,然后把选好的姜种单块摆开,晒晒太阳,打上杀菌的药,然后收起来,放到炕上,摆好,盖好,起初,每天烧两次炕,后期,温度上去了,就烧一次,这是最早的生姜芽的方法,后来,大多改用电了,省去了烧火的麻烦。姜芽很重要,生不好,姜就长得不好。
每年阳历四月份开始种姜,种姜之前,首先打好姜沟,(如果天干旱,要泼地,记得第一次泼地,我抱着浇地的粗水管子,溅的浑身都是水,泼地干湿度不均,湿的地方很黏,脚很容易陷进去,盘起来的水管子连泥带水,很沉重,当我深一脚浅一脚的抱到地头时,两腿打颤发软。)
姜沟打好了,种之前,在姜沟里先撒上肥,盖上土,然后把姜一块块摆上,一般一米四颗,摆完之后,在沟里撒上药,盖土,等所有姜种完后,再插棚条,差不多六十公分一根,要弯着腰完成,插完以后,把姜沟灌一边水,(也有先灌水,再插棚条的。)最后就是盖地膜了,人少了不行,刮风时,也不行,盖不好,以后风大地膜一旦刮开,就很麻烦。每盖一沟地膜,先打上灭草剂,如果打不好,水肥充足,很容易长草,草,汁多鲜嫩,丰美茂盛,也有些小野花特别娇艳,可惜,它们长得不是地方,迟早要拔掉,这就是它们的命运。盖完地膜,暂且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但是,这期间如果下雨,要先去地里在地膜两旁投眼,防止雨水压塌地膜。大约两个星期,姜就开始冒芽了,“五一”以后,温度上升很快,在早上要给地膜投眼,防止把姜 蒸坏了。
在五月底六月初,在姜分叉3-5个芽时,第一次小培,在姜沟撒上肥(肥不要离姜根太近),然后再撒上药,培土 约2厘米厚。培完后,浇一遍水,有水有肥,将就开始猛长了,再过半个月,再小培一次。大培姜一般在立秋左右,大培以后,种姜的过程就完成了一大半,以后打打药,浇浇水就行了。
姜喜欢生茬地,连着种三年以上,就有线虫,易长癞皮。所以超过三年,一般要熏地,我没有熏过,听别的姜农说,熏了地长出来的姜,没毛病,颜色也好看,姜贩子肯看中。2014年,我家的姜生了癞皮,我们不懂,应该在初期灌药打药,我们在后期虽然一次就买了一千多块钱的药,背着沉甸甸的喷雾器,打了一下午,但是效果并不好。
姜的病虫害比较多,虫害有蓟马,姜螟(钻心虫),玉米螟等,常见的病害有姜瘟,烂脖子病等,所以在管理姜的过程中是比较操心的,时刻和药打交道,成本也高。
姜喜欢大肥大水,但是太涝了也不行,2018年,连着几天下大雨,我家的姜全部被水覆没,
地里排不出水,大培的时候还青绿茂盛,长势喜人,没过多久,就开始变黄,最后一手扶车姜,送到了五十里的地方,卖了三百块钱。
“行百里者半九十。”种姜越接近尾声,越是关键的时候,好姜不一定好价。卖姜是一件很头疼、辗转难眠的事。2014年,姜的价格很好,加工厂的洗姜量也达到了历年来的最高峰,姜只要不烂,就能卖掉。因为我家的姜生了癞皮,好多收姜的经纪人都到我家地里看,统一的价格“一块钱”,有一个经纪人去看了好几次,说“今年东北运过来好多姜,你不卖,一块钱也卖不了了。”那时没经验不淡定,信以为真,着急万分,但是还是没答应,第二天他又打电话,说“你考虑好了,我有现成的劳务队,接着过去。”我犹豫了一会,最后果断拒绝“不卖了”
后来,又来了个姜贩子,说“一块钱别卖,把姜灌一遍,过两天我来收。”听他这话,我像见到了救命恩人,心一下子放下了,可是,过了两天,三天,四天,五六天,也不见回信,我给他打了个电话,他给的价格是“一块钱”。(其实,不是所有的姜贩子都这样,后来我认识了安丘的两个收姜的,比较实在,好几次卖姜举棋不定时,我就问问他们市场的行情,他们都给我分析一下,我心中就大体有个数。)眼看着姜卖不出去了,暂且放放吧,我就在家里摘花生,没过几天,又来了好几个经纪人,样子很迫切,总算有要的了,最后以“一块五”的价格卖了。
因为价格 不稳,一年贵,一年贱,起伏不定。有时候,几天价格就相差悬殊。在姜价格较好的年份,一般就在地里卖掉,有的也存一部分,等着价格好的时候再卖,在地里卖省心,因为收姜的带着劳务队,只需准备饭和水就行。卖高兴了,就去饭馆定上几桌,饭馆的买卖特别好,熟悉的姜农们,在饭馆见了面,第一句话就问“你的姜卖了多少钱?卖了几亩?”高亢宏亮的声音彰显着他们的骄傲,种姜的辛劳顷刻间化为乌有,这就是淳朴的姜农们啊!存起来的姜,有的卖了好价钱,一夜暴富,有的因为姜井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姜闷了,或烂了,有的在价格好的时候犹豫不决,还想等更高的价,结果几天价格暴跌,后悔莫及!
听一个姜农说,看见姜花,姜要么大贵,要么大贱,我半信半疑,有一年,我在我家地里看见了姜花,我心里咯噔一下“姜要贱了。”那一年,姜真的不贵。其实,姜不开花,是因为土质,气候的原因,跟贵贱无关。
每一个姜农对姜都倾注了不少心血,像抚养孩子一样,充满了希望,在朋友圈中,看见一姜农发的照片,姜枝叶繁茂,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他配文“美女不要出轨啊!”他把自家的姜看作是摇曳生辉、风情万种、仪态万千的美女。
因为白天要去打工干活,我们浇姜常常在晚上,远处是万家灯火,近处是哗哗的水声,偶尔又听到秋虫低吟,默默的姜叶,在露重清凉的秋夜,散发出清新冶人的气味,有一种秉承天地大自然的美感,虽然劳累,但却是一种莫大的“得”。
从2011年-2018年,种了八年的姜,在人生最殷实的岁月,虽然付出大于收获,但我从未后悔抱怨过,它磨练了我的意志,丰盈了我的内心,人生最曼妙的风景莫过于内心的淡定从容、宁静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