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正文
领导回的祝福短信应该怎么回、给领导的祝福短信怎么发…

时间:2023-02-08 20:44:0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这篇文章的专门知识由辽宁大学法学院提供

想离开校园进入工作场所的毕业生们

怀着爱和希望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新阶段

你现在处于求职的关键时期吗?

专注于简历找工作的同时。

你见过这个隐藏的骗局吗?

毕业季的就业诈骗手段不断变化

使人无法阻挡

大家一定要擦亮双眼,注意防备

如下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防止就业诈骗指南

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学习吧。

防患于未然

年轻求职者见面

黑中介“杀猪”图谋

[案例1] 2017年春节后,在求职者苏州经中介公司的介绍下,前往苏州参加公司面试。

在向中介公司交过共计5900元的体检费用和押金后,小周被两名壮汉推搡到车上。而后小周发现事情不对,想要要回所付钱财,却在一番争执后被抽了两耳光并被赶下车。

同日求职的陈某则更不走运。陈某应聘商务司机,中介公司以体检费、服务费等为由向其索要4000多元。在付过钱后,陈某并未被安排相关工作。随即陈某意识到自己受骗,便来到中介公司要求退款。没想到,中介公司不仅拒绝退款,反而对其进行言语威胁和拳打脚踢。

短短四个月,像小周、陈某这样被“杀猪”的求职者多达2000余人,而这场巨大“杀猪盘”的始作俑者,正是一家名叫“苏跃”的人力资源中介公司。据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介绍,在这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该中介非法获利高达24万元。(中国青年报)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资历尚浅

在筛选招聘信息时

一旦发现薪资待遇与

学历背景、工作内容等明显不符时

要格外警惕

免入“黑中介”精心设计的骗局

团团普法小贴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在遇到招聘信息真假难辨时

求职者可绕开中介机构

直接咨询用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核实

如若在应聘过程中

中介公司以不合理要求收取各种费用

求职者可自行收集并保存付款凭证等相关证据

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或报警

毕业大学生求职

遇非法传销组织

【案例2】大学生张某在即将毕业之际,经同学陈某介绍,“得到”了一份工作地点偏远,但薪水却很丰厚的“工作”。然而当他踌躇满志,到达了所谓的工作地点后,却被传销组织控制住。在同张某拉近关系后,传销人员便向其介绍“网络营销”。张某在意识到自己被骗后想要离开,却遭到传销人员的拳打脚踢。在张某的家长报警后,当地民警将张某从传销组织中救出。(中国新闻社)

又是一年毕业季

应届大学生即将面对

进入社会的第一重考验——求职

毕业生们在求职过程中

如若遇到以轻松赚钱

无需面试等为噱头的招聘信息

一定要提高警惕

团团普法小贴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同时,求职者应当主动了解

国家有关禁止传销的规定

掌握识别传销的基本知识

自觉抵制诱惑,脚踏实地

不做“天上掉馅饼”的“美梦”

一旦遭遇应聘陷阱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一定要积极主动向公安部门报警

网友参加培训考试

收到“山寨证书”

【案例3】某网友从2021年4月开始参加北京洛特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组织的包括:智慧消防工程师证、EPC工程师预定证书等多本证书的学习培训,共缴纳学费5万元。该培训公司承诺,相关证书发放后“可以挂靠有收入”。但在该网友缴纳全部费用后,公司的工作人员却联系不上了。网友随即意识到自己受骗,便要求其全额返还相关费用。北京市密云区对此回复称,经核实,该公司办理的各种职业证书,国家职业资格系统不承认其资质,此行为涉嫌虚假宣传。(中国青年报)

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

常常会秉持着“证多不压身”的理念

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

在面对五花八门的证书时

一定要仔细审慎地进行鉴别

必要时,主动从人社部官网查找相关信息

团团普法小贴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前款规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或者作推荐、证明的,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

如若发现涉嫌虚假宣传的证书办理业务

要及时向警方反映或走司法途径解决

否则自己费时费力考取的“山寨证书”

到头来就是“一张废纸”

团团提醒

1.求职渠道慎选择,正规虚假要分清

在获取招聘信息时,最好去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或正规的招聘会现场。切勿轻信网络论坛、微信、微博和一些非正规分类信息网站的招聘信息。求职前需核实招聘信息的真实度,千万小心无营业执照、执业许可证的非法中介。

2.传销组织要警惕,片面之词莫轻信

案例二中的大学生张某,被单位“丰厚”的薪水吸引而落入传销诈骗陷阱,悔不当初,因此我们要特别加强对传销组织的警惕。在求职过程中,如遇到某个单位(甚至是某位很好的朋友、同学、亲人)非常主动,把加盟后的前景说得异常振奋人心,并要求介绍朋友或同学一同加入时,我们此时要注意是否涉嫌传销性质。一旦发觉上当受骗要及时报案,向招聘单位所在地的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或公安派出所反映情况并寻求法律保护。

3.贷款陷阱多防范,资金移转须留心

进行面试的过程中,如有企业或培训机构借承诺或推荐高薪岗位,要求毕业生交保证金或其它培训费用(如报名费、训练费、材料费等),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为了“保住”工作而盲目交费,如案例三中的网友轻信培训机构,最后被骗获得“山寨证书”,费时费力结果一场空。如今众多大学生为了就业方便考取各种证书,不法分子便利用其社会心理趁虚而入实施诈骗,对此我们要切记:无论对方怎么巧舌如簧,没赚钱绝不花钱,诈骗分子的如意盘算就会落空。

4.个人隐私保护好,填写信息需谨慎

毕业生应保护好个人信息,尤其是家庭电话、家庭详细情况等。个别不法单位通过虚假招聘获取毕业生个人信息,并索要各种证件、签名、盖章蓄意诈骗。如果大学生在招聘中留下重要证据之类的东西,就可能成为欠费、欠税、担保人等各种形式的债务人,也可能成为敲诈勒索的对象。

最后

祝愿各位毕业生小伙伴们

顺利就业

在职场中大显身手吧

来源: 学校共青团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