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正文
【兔年的祝福诗句或名言】京城最后一家日历店,店主每年都在等他的常客。

时间:2023-01-29 18:53:3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2019年就要过去了。时间回到了20多年前,年末年初家家都会有充满仪式感的事情发生。要把——换成新买的日历。可能是“美女”,可能是豪车,也可能是“宝宝”。总之,日历中包含着主人对新年好生活的憧憬。

但是在这个“欢迎辞旧迎新”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日历用了20年左右,从辉煌到没落的道路几乎走完了。与最近流行的香水餐厅、香水商店相比,它似乎没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就像过气网红一样,现在站着的是以前的风景无限,反而会感到更加凄凉。

今天,放慢速度,去看和日历相关的人和事吧。

再也没有日历风景了

金安光抱着自己的小狗妞,即使天气冷,也在门口等常客。

北京,下午3点,气温零下1度。金安光坐在鲜红耀眼的“金爷爷日历展”的招牌上抽着一支烟。人们走来走去,金安光说他在等着。去年这个时候,我在等来买日历的常客。他希望他们今年也能来,在买入和卖出之间,用这种方式互相发出平安的声音。

金安光的小店关闭了30多年,除了除夕之外,一整天都不关门。他不怕整天不做生意。老顾客大老远跑来,害怕吃火锅。在日历辉煌的时代,到了每年的10月份,大大小小的日历展览是最热闹的地方,新华书店将另外设置柜台。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北京五环内几乎保留着金安光的店铺维持着日历,这一“古董”的最后尊严。

金安光16岁进工厂上班,后来因为工伤选择了内退。20世纪80年代初,他先开了家小书店,卖了日历,后来搬到了现在的西黄成根北街。日历最火的那一年,一本日历能卖10元,金安光能赚2元左右。如果赶上工作购买,就从1000本开始。当时二级劳动者的工资也只有40韩元1毛。

但是日历上的风景没有持续太久。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走下坡路。当年北京很多印刷厂制作日历,后来只印了几个私人印刷厂。目前,金安光店的日历基本上是南方厂家快递送到北京的。

松鼠日历成年老鼠年主打

在紫育平《不易忘却的光影》翻拍

日历是当时人们“打开新世界大门”的窗口,很多在报纸电视上看不到的“尺度”的大泳装美女、霓虹闪烁的西方国家每年都对日历产生了期待。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日历是从简陋房间里挑选出来的装饰品。绝色美女露出红唇的大浪,占据墙壁的C位。金碧辉煌的摩天大楼骄傲地矗立在被煤熏黑的黄色墙壁上。拉风的摩托车、帅气的跑车、现实中人们唯一的“私家车”是珍贵的“28代永久”。

现在不是靠日历刺激的时代。除了生肖,剩下的日历系列包括伟人、书画、风景、曾经流行的美女和名车系列逐渐变成了明天的黄花。在金安光狭小拥挤的店里,“美女”不需要“日历”,“名车”也满街跑,这两个日历中一度的“头”系列几乎消失殆尽,一度火爆的“宝贝”系列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曾经是新婚夫妇的新房里都挂着婴儿日历,是美好的希望。现在,年轻夫妇不仅不再挂婴儿日历,而且生育也成为了需要鼓励的事情。

正是老鼠年。金安光摇头说老鼠形象一般。因此,今年10月末开始销售的日历比兔年、末年、狗年种类多。人气,也就是老鼠的“亲戚”——松鼠卖的,幸运的是,书画利兹还算强势,很多名人印制的日历成为了晚年学习书法绘画的典范。

一年见一次面的常客

日历这种“季节性”商品:10月末开卖,12月是旺季,12月31日过去了

,挂历就如同2月15日的玫瑰花。这个时代,可能留给小店、留给挂历的时间,不太多了。

金安光说,老人买这种月份牌的比较多,因为字大、看得清楚。

金安光的小店,八成是老主顾,老主顾里90%以上都是老人,很多顾客一年只来一次,孩子的一年叫做成长,而老人的一年则意味着更多的伤感甚至是离别。很多老人只要还能走得动,都会自己到金安光的店里选一本挂历。金安光有个习惯,每位顾客临走的时候,他都要说上一句“明年见”。这句“明年见”,是礼貌,是祝福,是期待。也许是明年的相见甚欢,也许就是永别的倏忽隔世。

以前,金安光偶尔照顾生病的老伴时,还会把好朋友老孙叫来帮忙。但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小自己十多岁的老孙突发了脑溢血。这让金安光心里五味杂陈,只能一根接着一根抽着闷烟,再也不能像以往一样有老孙陪他看店、聊天。每个烟圈都伴随着一声叹气吐出来,那是金安光的惋惜、心痛,和不得不想到的人生命运多舛,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

金安光接受过很多媒体的采访,他保存着曾经来过的记者的联系方式。74岁的他说已经想好了,什么时候真的干不动了,他会给所有的记者打一圈电话,目的只有一个:告诉那些老主顾们,岁数大了,天儿冷了,别白跑一趟。咱互相惦记,便是安好。

“美女要出名,就找贾育平”

贾育平拍摄的朱媛媛。

翻拍自贾育平《不易忘却的光影》

很多人对贾育平的名字并不熟悉,但这个名字却和挂历,尤其是当年颇为风靡的“大美人”挂历息息相关。这位以拍美女闻名的摄影师被誉为“中国时尚摄影第一人”,他的“时尚”,在当时的年代带来了美丽与流行,也带来了非议与质疑。

摄影不是贾育平的职业,中学时期的他就喜欢拍照:拍风景、拍动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时贾育平就很喜欢拍形象好的女孩。大学毕业后,贾育平在市政五公司工作,还获得了高级工程师的职称。

翻拍自贾育平《不易忘却的光影》

挂历上模特的动作在如今看来或许有些夸张,但那时给人的视觉冲击绝非一般,而这些或健美、或妩媚、或野性的动作,全都是贾育平设计的。贾育平每次拍照给模特摆的动作都是深思熟虑的,甚至需要在纸上写下设计灵感、画出动作的大概姿态。

翻拍自贾育平《不易忘却的光影》

作为摄影师,贾育平的眼睛或许“毒”过很多“星探”。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贾育平的拍摄而上了挂历、杂志封面的女孩,很多都走进了演艺圈。当年坊间流传着一句“名言”:“美女要出名,就找贾育平。”

王雪纯、何赛飞和颜丙燕。 翻拍自贾育平《不易忘却的光影》

在贾育平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当年的王雪纯、何赛飞、颜丙燕。上世纪80年代,王姬就是拿着贾育平为她拍摄的杂志封面证明自己是知名演员,拿到了美国的签证。贾育平的作品中还有一张“千手观音”,照片中打头的女孩正是当年还在北京歌舞团工作的颜丙燕。

在贾育平的心中,美没有一定的标准,漂亮不是流水线上出来的大眼睛尖下巴,而是各美其美,甚至带有缺点和瑕疵。有着“慧眼”的贾育平,只要模特往他面前一站,自己就能知道“行不行”。

贾育平的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审美,那时没有电脑修片,也基本没有模特在脸上、身上“动刀”,体现出来的是没有经过太多修饰、从内心流露出来的自然美。而且当时的拍摄没有化妆师,所有的妆容、发型,基本都是贾育平和模特共同完成。

夫人支持,家里做影棚

而在贾育平心中,“完美”的人是夫人李岫。当年为了拍摄,贾育平带着模特走遍山南海北,光是海南就去了五次。也有很多照片的“影棚”,就是贾育平夫妇位于西城区真武庙三条的家中。在这间不到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床前搭上木板,墙上拉着铁丝挂起自制的背景,再吊上灯,就成了临时“影棚”,贾育平拍模特“进家就上床”的谣传也就从此越来越“邪乎”。

为了避免谣言传的太厉害,贾育平经常一次约三个模特来家拍摄,这样就能避免别人说闲话,三个模特轮流化妆、拍摄,也能节约时间。对于泳装摄影“太暴露”的质疑,贾育平没有解释,只是不理。他懂得自己的审美在当时的超前,也坚信在刚刚打开封闭的时代,人们需要时间接受,自己能做的只是依旧执着。

那时,很多“片儿汤话”都是直接甩给夫人李岫的。经常会有人表情很复杂地说上一句“嘿,贾育平开着大摩托,后面带着漂亮姑娘又出去了啊!又上公园了吧!”而李岫对这一切只是置之一笑,反而反问对方“我都不急你们急什么啊!去公园怎么了?不就是拍照片去了吗?拍去吧!他做什么出格的事儿了吗?”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挂历的销路开始变差,相反,模特的拍摄费却越来越高,从最开始的一二百,上涨到后来的几千甚至上万,远远超出了贾育平的负担能力。贾育平拍美女挂历大概持续到1996年左右,后来又拍了几年国内外风光后,拍挂历的时代也就基本终结,随波远去。作为挂历风潮的最直接亲历者,贾育平的“美女”挂历,刺激的是当时人们的感官,获得是名、是利,也承受着相应的流言蜚语。但当时代犹如挂历翻篇一样将一切付之于历史时,留下的是对一份热爱真诚的执着,对一种感情坚定的相濡以沫。

新京报记者 王萍

摄影 王萍(除署名外)

编辑 王彬 校对 李世辉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