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祝福语 正文
【兔年写什么字祝福给姥姥】迎接新年,讲民俗,讲与“年”有关的节气节日和民俗民俗

时间:2023-01-28 21:08:5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年一年又一年,中国农历新年是我们最具家国性的节日。

春节是源于中国古人对宇宙时空的信仰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的时间序列。

一元福诗、晚安信、我们的春节习俗也总是围绕着“辞旧迎新”展开。“年”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缩影。它反映了对天地的敬畏、对神的敬慕、对祖先的敬慕和对未来的憧憬。因为有“年”这个时间节点,我们的生命实现了存续,我们的生活有了希望。

2023农历新年是鸡鸣兔年。这是一种黄历干年法,传说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皇帝,所以这个历法被称为“黄历”。

黄历建志年采用10天配12支的方法,60年轮回,又名“60花甲子”。

十一间是“甲乙兵政经信界”,十二支是我们熟悉的“紫秋人庙”等。聪明的古人为了便于记忆,分别用12种动物代表支持,形成了我们的生肖。

农历新年是时间序列,所以用8个时间节点详细了解一下这个“中国节”。这八个节点分别是冬至、除夕、除夕、春节(立春)、五一、元宵节、二月李龙抬头。

第一,同志

民谈说:“同志像太阳一样。”

光是这句话就能感受到新年的气氛。

在潍坊,每个节气都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预示着一年即将过去,新年即将到来。

同志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24节气于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因此节气是属于天文学和民俗学融合范畴的科学体系。

同志为什么是新年的西藏人?

因为中国古人使用《易经》的图像来标记节气,冬至节气相当于《易经》的地雷伏点,下面的“阳具”,上面的五个“阴具”。这是一种阴阳五行

第二,除夕

民言中有句话叫“孩子,别贪图,过了除夕就是太阳”。

起源于农历十二月,又名腊月,古代冬天的祭祀活动。

在古代,农历十二月,众神被称为腊。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据说是冬至后的三术、蜂蜡制疫苗。

所以腊月8,简称“腊月8”,蜡这个字通“过去”、“哟”、“打猎”、“错误”。

晒干兽肉作为“过去”,祭祀祖先的肉是“哟”,冬季狩猎,获得的兽肉是为了祭祀礼拜,一年最后一个月新旧“交配”是“错误”。

三,小年

关于童年的民间话是“二十三,糖和粘”。

农历除夕,潍坊很多地区都有“灶”的习俗。

灶台,又名小时候,是祭祀“一家之主”灶台爷爷的大日子。

昌邑民谚语中有“灶台老爷本命酱,一年一碗杂汤汤”。

限量良家港有句谚语说:“先有良家港,后有灶王王子。”" "

这句谚语传达了三个重要的信息。一是传说“灶王”姓张,二是要用“杂棉汤”祭祀,三是梁家夫的灶王年画有名。

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33b3faa68bb5426c8d31bc46958689a8?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5587447&x-signature=k96ZUPiHUGTfrGkxGhQKlPloaHE%3D&index=4" width="640" height="640"/>

那么灶王爷是谁呢?

根据《礼记》、《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记载,“灶王爷”源自古人的星宿崇拜和火神崇拜,并有燧人氏、炎帝、火神祝融等“灶神”相关传说。

《淮南子·氾论篇》称"炎帝作火而死为灶。"

《事物原会》称,“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

到了明清时期,“灶王爷”的形象基本定型。小说《封神演义》中有商朝镇守渑池城的张奎和高兰英夫妇,因为忠义有节,死后被姜太公封神为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并为民间最为认可和祭拜。

灶王爷姓张,还与另一个民谚有关,“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传说玉皇大帝姓张,叫张百忍,而灶王老爷也姓张,500年前是一家,因此,老百姓们认为玉皇大帝让灶王爷担任监察官来审查民情,顺理成章。

潍坊地区与玉皇大帝民俗颇有渊源,传说张玉皇的姥姥家就是潍坊峡山白家营人。

《昌南县志•民俗》载:“南埠峡山玉皇庙正月祭典甚盛,半月香火不断,民众集于殿堂之下,奉供天神皇矣,请戏班,闹秧歌……”

每年正月初九,民俗传说为玉皇大帝生日,峡山地区有玉皇演驾的民俗庆典仪式,昌邑、安丘、高密、诸城等地的百姓都有参与。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

在潍坊,祭祀灶神要贴“灶马”,民以食为天,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腊月二十三贴灶马的习俗,“灶马”以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最为著名。

唐代《酉阳杂俎》记载:

“灶马,状如促织(蟋蟀),稍大,脚长,好穴於灶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

可见,“灶马”本意为家中灶房里蛰居的一种昆虫,潍坊俗话称“土蛰蛰”,民俗认为,家里有“灶马”代表丰衣足食,后来借用灶马,代指“灶神”。

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

“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於灶上。”

《日下旧闻考·风俗》引《月令广义》:

“燕俗,图灶神鋟於木,以纸印之,曰灶马,士民竞鬻,以腊月二十四日焚之,为送灶上天。”

这里体现了小年时间的习俗,有“官三、民四、船五”过小年的习俗,至晚在宋代,东京汴梁城的百姓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而我们潍坊当地还是沿用官家习俗,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并有焚烧旧“灶马”辞灶的习俗。

杨家埠的“灶马”之所以广受欢迎,印制精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其“灶马头”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杨家埠年画中的灶王爷常常“组团”出现,一张年画既有灶王爷、灶王奶奶,还有财神、宅神、八仙、招财童子等,可谓既保佑发财又能镇宅保平安。

最有特色的是其“灶马头”,借鉴《万年历》、《地母经》等历书,印制了新一年的24节气时间,以及“几龙治水”、“几日得辛”、“几人几丙”、“几牛耕田”、“几姑看蚕”等民俗预测,以及太岁、财神、贵神、喜神等神祇方位,以方便人们来年生产、生活的安排。

比如“一龙治水”或“二龙治水”,意味着来年风调雨顺,而“十龙治水”,则可能预示着干旱,这些俗语源自万年历,是农业大数据分析加预测的结论,是民俗文化科学性的一部分。

小年距离除夕仅有7天,所以年味就越来越浓了。

四、除夕

民谚有“二十三,糖瓜粘(蜜糖粘灶王老爷的嘴,甜言蜜语);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都福);二十六割大肉;二十七,宰公鸡(吉利);二十八,把面发(发财);二十九,蒸馒头(昌邑大饽饽);三十晚上,熬一宿……”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年三十前有贴窗花、福字、春联等习俗,潍坊很多地区还有贴“过门签”的习俗,签与“钱”谐音,在大门口和灶马头上粘贴,寓意招财进宝。

春联、福字的贴法也很有讲究,比如,大门后正对面要贴“出门见喜”,粮仓要贴“五谷丰登”,厕所或猪圈贴“六畜兴旺”,水缸的福字可以倒着贴,倒水时寓意“福到财来”。

“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叫“除夕”。

除夕有“守岁”的习俗,源于古人的时间崇拜。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一夜”指的就是除夕大年夜;“五更”指的是傍晚七点至次日凌晨五点的五个时辰。

守岁,又称为照虚耗、熬年,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吃象征团团圆圆的年夜饭,然后看春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除夕有很多民俗禁忌,比如大家都要说好话,“过年话”,长辈要给晚辈发放压岁钱,在潍坊很多农村还保留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的习俗。

除夕包饺子、吃水饺也有很多民俗讲究。

年三十下午很多人家会全家聚在一起包饺子,并把象征财富的硬币、长寿的花生等包到饺子里,认为晚上谁吃到这种有“彩头”的饺子越多,新的一年越有福气;下饺子时,勺子要顺时针转动,寓意顺顺利利,如果感觉去年过得不太满意,可以逆时针转动,寓意扭转乾坤,时来运转;饺子开口了不能说“破了”,要说“挣了”,意味来年多挣钱;吃鱼吃一半后,翻转鱼身时,不能说“翻过来”,要说“正过来”;盘子、碗、杯子等不小心打碎,要立马说“碎碎平安”等等。

除夕还有个很重要习俗,就是要点亮蜡烛、灯具,且通宵不灭。这可能源自“夕兽”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山里有一只独角像老虎一样的猛兽,叫“夕”,夕兽每年会在大年三十下山一次,侵入山村,咬食牲畜,散播瘟疫,山民们想尽无数办法,后来终于发现夕兽怕灯光、火光和红色的东西,并且害怕巨大的声响,于是每到大年三十前,家家户户就会挂上红色的灯笼,贴上红色的春联、窗花、福字,穿上红色的衣服震慑夕兽,一旦夕兽下山,就会燃放烟花爆竹,吓退夕兽,驱散瘟疫。

在潍坊,很多地区有在大年三十挂灯笼的习俗,比较著名的如“老猫花灯”。

相传,潍县城墙东北角上有座真武殿,陪同真武大帝的赵玄坛坐骑为“黑虎”,被百姓称作“老猫”,每逢正月十六,妇女儿童争相抚摸,有“摸摸老猫不害眼”的说法。清有个潍县县令叫毛韶芳,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离任时正值正月花灯节。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取“猫”为其姓氏谐音,将花灯称做“老猫灯”,便有了“正月里照老猫,照照老猫不害眼”的民谣。

即将到了的癸卯兔年,农历全年384天,有两个立春,闰二月,详见“黑兔遇双春,财喜进家门”,2023兔年双春闰二月,有何讲究?

你还知道哪些好玩的民俗文化呢?

在辞旧迎新,春节来临之际,我们盘点过去一年得失,展望未来新年希冀,一年终章,至此轮回,生生不息。

下一期我们将分享春节后的立春、五马日、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相关民俗文化,敬请关注。

(作者:一堂国学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