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的习俗在宋代已经盛行,《梦粱录》、《东京梦华录》这本笔记小说中有记载。
拜年有三种类型,所行礼俗各不相同。一种拜年礼俗行于家人之间。在潮汕,早晨祭过祖先之后,子孙先给家长拜年,然后同辈互拜。拜年时,晚辈对长者用“新年健康”、“健康长寿”等祝福语,大人对小孩则用“新年獒(下从力)大”。獒(下从力),汉代的《说文解字》解释为“健也”,在潮汕方言里,这个古老的词语,又有聪明、能干、听话等意义。獒大,就是祝福孩子在新年里健壮成长,聪明、能干又听话。简单的祝词里,饱含着长辈对孩子们的厚望。
一种拜年礼俗行于亲朋之间。潮汕人给亲朋拜年,总要带上橄榄和潮州柑作为礼品。而主人家中,也备有果盘,盛着橄榄和柑以酬客。一般宾客进门,献上礼品,宾主用“新年如意”、“诸事顺利”一类吉语互相祝福之后,主人会捧出果盘请客人吃橄榄,口称:“请槟榔,请槟榔。”槟榔是棕榈科热带植物,产海南和东南亚诸国,果实用蒌叶、蜃灰伴食,有固齿下气的功效。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说:“福建下四州与广东、西路,皆食槟榔者。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可知南宋时潮州已有用槟榔款待客人的风俗。至于拜年用槟榔待客,明代后期已见诸记载,万历《普宁县志》就说:“元旦敬礼祖先,具槟榔蒌叶,……相拜亦各备槟榔蒌叶,以供茶具。”潮州人食槟榔的风俗,清初犹存,到清代中叶以后才渐渐消歇,过年待客,改用外观与槟榔相似的青橄榄为替代品,而“请槟榔”一语,则成为语言化石,沿用至今。
客人拜过年,便会告辞。这时,主人要从礼品中收下一对柑,再在自家果盘里取一对柑回赠,俗谓之“换桔”,寄寓着“共同吉祥”的互相祝福。
对至亲好友,主人会殷勤款留用餐,这就是方志所说的“各设酒肴相邀饮”。
一种拜年礼俗行于同僚同行之间。这一类拜年,大多是礼节性的行为,见面之后,不外以“升官”、“发财”一类吉语,互相应酬。比起前两种类型,贺年礼物或者不菲,但其间亲情友谊的温馨气氛,荡然无存。
正月初二,潮汕人仍然忙于拜年。这一天,作女婿的要送妻子回娘家,给岳父岳母拜年。到了初三,再去给人拜年,会被认为礼节欠周,所以,潮汕有句俗谚:“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