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被称为“药王”。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人,相传他是楚大夫屈原的后人,也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由于他总结和发明了许多医药良方,不仅造福百姓,而且对后世的医疗也有深远的影响;更是因为具有高尚的医德,任何时候都把治病救人放在首位。所以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还把他待过的五台山奉为“药王山”。
孙思邈出生在一个比较贫穷的农民家庭中,不过他从小就聪明过人,一生勤奋好学,知识渊博,而且阅历也很丰富。他在7岁的时候,就能够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长大后开始爱好老庄学说,隋朝开皇元年,选择隐居在终南山中,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外科、儿科和五官科,在他的影响下,后代的医学工作者都普遍重视研究妇科和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此外,他还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坚持辩证施治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孙思邈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直到现在仍然有现实意义。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并且及时记录,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之后,他接到朝廷的邀请,和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