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文章(学习体会文章怎么写)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时光荏苒,转眼大学毕业7个年头,能够重回象牙塔深造,坐一坐大课堂的桌椅,听一堂专题学术报告,漫步于美丽的校园,是自己时常重复的梦。初冬,怀揣着未尽的大学情怀和对前沿知识的渴望,我有幸参加了临沂市组工干部媒体素养提升培训班,再一次步入大学校门,开拓视野,提升自我。
触摸聆听,感悟厦大的人文。11月的厦门大学,凤凰花依旧开得正旺,南临白城海滩,北靠南普陀寺,作为公认的花园式校园,让很多游人慕名而来,而古朴典型的红瓦白墙间,无不渗透着厦大的浓厚人文氛围、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悠然自得的校园生活方式。漫步芙蓉湖,树茂草密,楼宇隐于绿叶之际,不禁让人联想,芙蓉者,出淤泥而不染,此芙蓉湖,乃厦大灵秀之源也。游记于中国最文艺芙蓉隧道,驻足赏析学子们的随笔涂鸦,深深感受到强烈的校园代入感,仿佛回归属于自己的大学时代。百年厦大,除拥有中国最美大学的美誉,更承载着厚重的厦大历史。厦门大学自1921年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以来,从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到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走过了一段自律自强、追求不止的旅程。正如校训“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和校歌中所传唱的“吁嗟乎,南方之强”,无不彰显着厦门大学自建校起就确立的精神,一种独立自由、精益求精、宽容公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中庸之道。走进厦大就是厦大人,这便是厦大独特的精神和文化魅力,也是人才辈出的关键所在。
开拓视野,接受知识的洗礼。厦大治学严谨、学风浓郁,我深深感受到了一流学府的精神魅力,置身于这样一所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对新知识、新理念的渴望油然而生。在5天的时间里,清空杯子,空杯朝上,注入新水,装满新知。虽然培训时间较短,但能够感受到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热情和真挚,对我们的培训内容、形式、时间等都作了细致的安排,7位厦门大学及党校知名专家学者,用他们渊博的知识让我感受他们在专业领域的治学严谨,也分享了他们求真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的深入思考,极大丰富和拓展了我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如厦门市委党校邓仕崙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从新时代要“回头客”和“向前看”两个方面,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周赟教授从历史和当下现状,阐明了唯有法治才能应对当下中国的基本国情,进一步增强了我的法治意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工作中用好程序、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陈晓阳教授以风趣幽默的话风,从哲学角度解读互联网,辩证的阐述思维与应用的关系,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对于现场教学,沧海青礁院前社的蜕变让我们对美丽乡村打造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转变有了新的界定,小样青年社区运行模式对于我县“一区两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厦门基础建设更是体现了地方政府的为民务实情怀和开拓创新思维。
勤学善思,启迪自我的提升。作为干部,应当秉承厦大“止于至善”精神,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一是善于学习。**部门肩负重任,工作千头万绪,忙是必然的,但再忙也不能放弃学习、忽视学习。要注重学习政策理论,学深悟透全国和省市**会议精神,吃透政策规定,掌握工作重点,把好工作上的“大方向”。要注重业务学习,特别是**等方面的知识,真正成为“工匠”“专家”。二是勤于总结。工作思路打不开,被工作牵着走,很大程度上是工作总结不到位造成的。要总结经验,经常“回头看”,把一些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文字,及时总结推介出去。要吸取教训,善于反思,找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精准施策,避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三是敢于担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之”即是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以“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决心和勇气,弘扬担当精神,履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