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闲鹤」闲鹤云野的生活?

时间:2022-12-13 10:02:5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字順文從(字顺文从),◆用詞行文自然妥貼,表達清楚。○[清][陳田]《<明詩紀事戊籤>序》:“其間獨照之匠,若[荊川]、[遵巖]、[震川],變[秦][漢]為[歐][曾],易詰屈謷牙為字順文從。”參見“文從字順”。

直順(直顺),◆筆直而順溜。○[老舍]《斷魂槍》:“誰也沒看重這個老人:小乾巴個兒……肩上杠着條小黃辮子,有筷子那麼細,而絕對不像筷子那麼直順。”

雨順風調(雨顺风调),◆謂風雨來得均勻及時,適合農事。○[前蜀][杜光庭]《晉公太白狼星醮詞》:“弓弢戢偃,雨順風調。”○[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摺:“不付能[河]清海晏,雨順風調。”○[明][謝讜]《四喜記‧詞傾宸聽》:“時泰。○[慶歷]年雨順風調,人似在無懷。”

有向順(有向顺),◆有偏向。○[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摺:“這廝喬議論,有向順。”○[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四摺:“怎做的閻羅王有向順,擺列着惡鬼能神。”

一順水(一顺水),◆順次。○[丁玲]《母親》三:“茶几椅子上也是一式繡花帔褡,上首靠壁處一順水放了幾張椅子。”

一順(一顺),◆1.同一方向或順序。○[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二摺:“一領布衫不會扭。我便這般扭,你便那般扭,休一順了。”○[葉聖陶]《瀏河戰場》詩:“這一順倒塌的是誰家的墻?”如:這裏新蓋的房子,一順兒都是朝南的。2.謂一個接着一個。○《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進來了一順兒十一二歲的四個孩子。”◆3.猶一直。○《紅樓夢》第三七回:“姑娘只管交給我,有話說與我,我收拾了,就好一順去。”

一路順風(一路顺风),◆謂諸事順利。原指帆船的航行,今常用作對出門人的祝頌語,猶言一路平安。○《蕩寇志》第一二二回:“且喜連冬過春,[徐槐]一邊久無消息,更喜[雲陳]兩處亦無動靜,一路順風無些毫打叉之事,以是[吳用]漸漸向愈。”○[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第二次負傷》:“在[高良澗]乘上了大帆船,一路順風駛進了[洪澤湖]。”○[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七章:“支書用莊稼人手掌,親昵地拍着[生寶]結實的肩膀,告別說:‘一路順風!過一個月再見!’”

言和意順(言和意顺),◆言語和順,情意相諧。○《紅樓夢》第五回:“真是言和意順,似漆如膠。”○《紅樓夢》第九八回:“但願他們兩口兒言和意順,從此老太太也省好些心。”

信順(信顺),◆1.忠信而順從。○《韓非子‧解老》:“今有道之士,雖中外信順,不以誹謗窮墮。”◆2.謂誠信不欺,順應物理。語出《易‧繫辭上》:“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後漢書‧袁術傳論》:“天命符驗,可得而見,未可得而言也。然大致受大福者,歸於信順乎!”[唐][柳宗元]《零陵郡覆乳穴記》:“今吾刺史令明而志潔,先賴而後力,欺誣屏息,信順休洽,吾以是誠告焉。”○[宋][蘇軾]《司馬溫公神道碑》:“今二聖躬信順以先天下,而用[司馬公]以致天下士,應是三德矣。”◆3.真實而通達。○[漢][王符]《潛夫論‧務本》:“辭語者,以信順為本,以詭麗為末。”◆补证条目■忠信而顺从。○元同恕《任正卿妻曹节君墓志铭》:“家事巨細,不以委勞于娣氏。娣氏亦友敬信順,寢食必偕。塤倡篪和,至于白首。人信其姊妹,不知其爲娣姒也。”

心順(心顺),◆1.願意,同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摺:“夫人小姐都心順。”○[元][喬吉]《揚州夢》第四摺:“[[牛太守]云]既然[牧之]心順,着[好好]過來相見,就與[牧之]為夫人。”◆2.心裡順當,高興。○[老舍]《柳家大院》:“[老王]不知怎麼一時心順,沒叫兒子揍媳婦。”

向順(向顺),◆1.順遂,順從。○《列子‧黃帝》:“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2.謂好的趨向。○[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摺:“好人家知個遠近,覷個向順。”◆3.歸順;投降。○《明史‧廣西土司傳一》:“﹝諸蠻﹞及聞招撫,詐為向順,仍肆劫掠,是以兵連禍結無寧歲。”○[曹亞伯]《武昌革命真史》:“留守兵士均紛紛向順,各手纏白布,齊集[楚王臺]待命。”◆4.偏向;偏袒。○[元][關漢卿]《蝴蝶夢》楔子:“他只敬衣衫不敬人,我言語從來無向順。”○[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摺:“這廝喬議論,有向順。”


文從字順(文从字顺),◆行文用字,妥帖通順。○[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元][劉壎]《隱居通議‧文章三》:“《繫傳》、《春秋》,俱出聖筆,其文從字順,蓋如此也。”○《老殘游記》第十五回:“這[賈]家呢,第二個兒子今年二十四歲,在家讀書,人也長得清清秀秀的,筆下也還文從字順。”○[魯迅]《書信集‧致姚克》:“詞、曲之始,也都文從字順,並不艱難。”

外順(外顺),◆1.外貌和順。○《易‧泰》:“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禮記‧樂記》:“樂極和,禮極順,內和而外順,則民瞻其顏色而弗與爭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孔穎達]疏:“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者,外貌和順,故民不生易慢,此覆結外順也。”○《隋書‧李德林傳》:“皇帝內明外順,經營區宇。”◆2.表面順從。○《後漢書‧陳龜傳》:“時[南匈奴]左部反亂,[龜]以單于不能制下,外順內畔,促令自殺,坐徵下獄免。”

通順(通顺),◆文章沒有邏輯或語法上的毛病。○[清][張德彝]《隨使法國記‧使事記》:“《華語便讀》一書,其字句妥協,文理通順,洵為學華語者入門之捷徑也。”○[孫犁]《秀露集‧關於編輯和投稿》:“偶有刪節,要使上下文通順,使作者心服。”

體順(体顺),◆1.依據天道,順應造化。○[晉][慧遠]《沙門不敬王者論‧求宗不順化三》:“天地以得一為大,王侯以體順為尊。”◆2.體貼和順。○[孫中山]《民權初步‧會員之權利義務》:“賢能之會長,當具三種特質,一果毅之力,二誠懇之意,三體順之情。”

順子(顺子),◆短刀。○[太平天國]軍中隱語。○[清][張德堅]《賊情彙纂》卷五:“賊中軍火器械隱語別名……刀改稱雲中雪,短刀稱順子。”

順職(顺职),◆服從所擔負的職務;盡責。○《尉繚子‧踵軍令》:“奉王之命,授持符節,名為順職之吏。”○[漢][桓寬]《鹽鐵論‧憂邊》:“吾聞為人臣者,盡忠以順職;為人子者,致孝以承業。”

順直(顺直),◆指水流順、堤岸直。○《文匯報》1982.9.20:“﹝[外高橋]江面﹞這裏位於[長江]入海口,便於[江]海聯運,且航道順直,航行安全。”

順正(顺正),◆和順正直;不邪辟。○《禮記‧樂記》:“姦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辟之氣不設於身體,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孔穎達]疏:“由,從也。皆從和順以行其正直義理也。”○[孫希旦]集解:“莫不順而不逆,正而不邪,而所行皆合於義也。”

順陰(顺阴),◆謂順隨陰影;順着暗處。○《後漢書‧崔駰傳》:“《易》稱‘備物致用’,‘可觀而有所合’,故能扶陽以出,順陰而入。”○[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扶陽而出條,順陰而藏跡;首尾周密,表裏一體:此附會之術也。”

順義(顺义),◆順從正義。○《國語‧周語中》:“夫戰,盡敵為上,守和同順義為上。”○[韋昭]注:“順義,順王義也。”○《書‧畢命》“資富能訓,惟以永年”[孔]傳:“以富資而能順義,則惟可以長年命矣。”○《荀子‧強國》“故為人上者,不可不順也”[唐][楊倞]注:“不可不順義。”

順意(顺意),◆順從心意。○《韓非子‧詭使》:“據法直言,名刑相當,循繩墨,誅姦人,所以為上治也,而愈疏遠;諂施順意從欲以危世者近習。”○[賀抒玉]《視察工作的時候》二:“一點不順意,就拽住頭髮打,還不叫哭!”

順陽(顺阳),◆謂順從陽氣,順應天道。○《後漢書‧章帝紀》:“《月令》冬至之後,有順陽助生之文,而無鞠獄斷刑之政。”○[王先謙]集解引[惠棟]曰:“《祭祀志》注:‘《皇覽》曰:“迎禮春、夏、秋、冬之樂,又順天道,是故距冬至日四十六日,天子迎春於東堂,號曰助天生。”’上云‘順天道’。天,陽也。是‘順陽助生’,乃《明堂月令》之明文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雜說》:“二月順陽習射,以備不虞。”○[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雜說》:“三月三日及上除……乃順陽布德。”

順眼(顺眼),◆1.趁看某物的方便看另一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二回:“這個當口,我順眼看他桌上那張信,寫的是‘送上書價八十兩,祈將購定之書,原箱交來人帶回……’云云。”○[草明]《乘風破浪》第五章:“﹝[宋紫峰]﹞順眼看了一下[雲端],覺得她像冬天屋檐下挂的冰柱一樣,看着叫人感到寒冷和腦頂上受着威脅。”○[沈從文]《牛》:“順眼無意中望到棄在自己屋角的木榔槌,就後悔為什麼不重重的一下把那畜生的腳打斷。”◆2.看着舒服。○[魯迅]《朝花夕拾‧後記》:“孩子對父母撒嬌可以看得有趣,若是成人,便未免有些不順眼。”○[葉聖陶]《火災‧飯》:“鄙夷的心思忽然來襲學務委員的心,不知為什麼,總覺得[吳先生]不順眼。”○[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第十六章:“[湯阿英]想起[上海]剛解放那一年,奶奶整天嘮嘮叨叨個不完,怨天尤人脾氣不好,看啥都不順眼。”

順言(顺言),◆1.順理的話。○《逸周書‧常訓》:“順言曰政,順政曰遂。”◆2.附和對方的話。○《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吾順言許之,所以從其意,使自安而不為備,因蓄士卒之力,一旦擊之,所謂疾雷不及掩耳,兵之變化,固非一道也。”◆3.按通常順序而言。○[楊樹達]《古書疑義舉例續補‧倒句例》:“‘有以也夫,[平公]之不霸也!’按:此文順言之,當云:‘[平公]之不霸也,有以也夫!’”

順性(顺性),◆順從天性。○《呂氏春秋‧先己》:“順性則聰明壽長,平靜則業進樂鄉,督聽則姦塞不皇。”○[高誘]注:“順法天性,則聰明也。”○《宋書‧謝靈運傳》:“藝菜當肴,採藥救穨。自外何事,順性靡違。”○[宋][秦觀]《浩氣傳》:“若夫縱心而動,順性而游,處眾狂不失其直,與天下並流而不流其域。”

順信(顺信),◆順從誠信。○《逸周書‧官人》:“心氣華誕者其聲流散,心氣順信者其聲順節。”○[漢][焦贛]《易林‧小過之乾》:“積德累仁,靈祐順信,福祉日增。”

順心(顺心),◆1.遵循天性。○《莊子‧庚桑楚》:“欲靜則平氣,欲神則順心。”○[郭象]注:“平氣則靜,理足順心則神功至。”◆2.依從自己的思想;合乎心意。○《燕丹子》卷上:“私以為智者不冀僥倖以要功,明者不苟從志以順心。事必成然後舉,身必安而後行。”○[晉][陶潛]《歸去來兮辭序》:“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咱們離開不到一年,瞧瞧,你們在外頭倒碰出多少不順心的事來。”○[孔厥][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大水]覺得很不順心,氣悶悶的對爹說:‘這年頭真夠瞧!嘴又不能挂起來,還不抵我去當兵呢!’”◆3.和順之心。○《詩‧邶風‧終風》“惠然肯來”[毛]傳:“言時有順心也。”○[鄭玄]箋:“有順心然後可以來至我旁。不欲見其戲謔。”

順向(顺向),◆歸附。

順鄉(顺乡),◆I隨從鄉俗。○《管子‧四時》:“賞賜賦爵,受祿順鄉。”○[尹知章]注:“順鄉,謂不違土俗之宜也。”◆II謂隨順時月而依次居不同方位發布政令。○《文選‧張衡<東京賦>》:“規天矩地,授時順鄉。”○[薛綜]注:“鄉,方也。言頒政賦常,隨時月而居其方。”○[劉良]注:“順,隨也。言班政賦教,必隨時月而居其方。”

順下(顺下),◆順從的百姓。○《荀子‧儒效》:“人主用之,則埶在本朝而宜;不用,則退編百姓而愨,必為順下矣。”○[楊倞]注:“必不為勃亂也。”

順物(顺物),◆謂順從物理。○《太平御覽》卷九引[晉][楊泉]《物理論》:“氣積自然,怒則飛沙揚礫,發屋拔樹,喜則不搖枝動草,順物布氣,天地之性,自然之體也。”○[宋][梅堯臣]《<林和靖先生詩集>序》:“其順物玩情為之詩,則平澹邃美,讀之令人忘百事也。”

順文(顺文),◆和順的形式。○[漢][荀悅]《申鑒‧俗嫌》:“內有順實,外有順文。文實順,理也。”

順退(顺退),◆遜遁退隱。○[宋][曾鞏]《太子右司御率府副率致仕沈君墓志銘》:“天子命我,匪我有求。隤然順退,媚於林丘。”

順通(顺通),◆1.順遂通達。○[漢][焦贛]《易林‧臨之既濟》:“陰陽變化,各得其宜,上下順通,奏為膚功。”○[三國][魏][嵇康]《釋私論》:“物情順通,故大道無違;越名任心,故是非無措也。”○[晉][慧遠]《沙門不敬王者論‧體極不兼應》:“因茲而觀,天地之道,功盡於運化;帝王之德,理極於順通。”◆2.水流順利通暢;無阻塞。○[宋][陶穀]《清异錄‧十六湯》:“第五,斷脈湯……若手顫臂嚲,惟恐其深,瓶嘴之端,若存若亡,湯不順通,故茶不勻粹。”

順天得一(顺天得一),◆[唐][史思明]所鑄錢幣名。○[宋][沈括]《夢溪筆談‧器用》:“[熙寧]中,常發地得大錢三十餘千文,皆‘順天得一’。當時在庭皆疑古無‘得一’年號,莫知何代物。予按《唐書》:[史思明]僭號,鑄‘順天得一’錢。‘順天’乃其偽年號,‘得一’特以名鑄錢耳,非年號也。”

順天從人(顺天从人),◆見“順天應人”。

順天(顺天),◆遵循天道;順從天的意旨。○《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孔穎達]疏:“順奉天德。”○《管子‧形勢》:“順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懷其凶。”○[三國][魏][阮籍]《通易論》:“季葉既衰,非謀之獲,應運順天,不妄其作。”○[茅盾]《子夜》八:“他就覺得凡百無非天意,他亦只好順天行事了。”

順俗(顺俗),◆順隨時俗。○《吳子‧圖國》:“安集吏民,順俗而教;簡募良材,以備不虞。”○[漢][桓寬]《鹽鐵論‧憂邊》:“故聖人上賢不離古,順俗而不偏宜。”○[唐][元結]《欸乃曲》之一:“偶存名跡在人間,順俗與時未安閒。”

順說(顺说),◆順着次序述說。亦謂順着道理述說。○《朱子語類》卷二一:“‘道千乘之國’,五者相因,這只消從上順說。”○[李準]《不能走那條路》:“他想着[東山]有個別脾氣,年輕人得慢慢順說。”

順順(顺顺),◆馴服順從貌。○[元][王曄]《桃花女》第三摺:“他道今日是星日馬直日,把一副鞍子來搭在門限上,那馬便順順的伏了。”○《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那些牛不敢違拗,順順被[寄兒]牽來一處拴着。”

順水順風(顺水顺风),◆比喻運氣好,做事順利,沒有阻礙。○[李劼人]《天魔舞》第二六章:“[唐淑貞]只有一年多的實際經驗,而且是一條槍的,自從下手以來,一直是順水順風。”

順水人情(顺水人情),◆順勢或趁便給人的好處。○《東周列國志》第九九回:“守將和軍卒都受了賄賂,落得做個順水人情。”○《文明小史》第五八回:“[黃世昌]大喜,又出來到院上,找着了內巡捕,說明原委,託他照應照應,又許他銀子。內巡捕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梅佐賢]心裏想:[徐守仁]你自己講話都不聽,別人說了有屁用,不過順水人情不妨做做,成功不成功不能怪別人,要看他自己。”

順水(顺水),◆1.船行駛的方向與水流的方向相一致。○[元][薩都剌]《高郵阻風》詩:“離家十日得順水,不卸蒲帆一千里。”○[明][李贄]《覆劉肖川書》:“我謂公當來此,輕舟順水最便。”○[柯岩]《快活的小詩‧做客來》:“折一隻小船放下水,你順水飄去別回頭。”◆2.比喻好運氣、好機遇。○[沈從文]《失業》:“就只那麼一個癟小子,不知打那兒發了順水,冒得兩杆盒子,回到家鄉來避風。”

順數(顺数),◆順着先後次序計數。○[清][俞樾]《茶香室叢鈔‧一世二世有順數逆數二例》:“國朝[駢蕖道人]《薑露庵雜記》云:譜牒之法,由始祖順數而下,行文亦可由本身逆數而上。”○[許杰]《慘霧》上:“再順數過來:第三個是做鞋子的[老六]。”

順手(顺手),◆1.順便;捎帶着。○《水滸傳》第一○四回:“被[王慶]就勢扭捽定,只一交,把女子顛翻。剛剛着地,順手兒又抱起來。”○[曹禺]《北京人》第三幕:“他說姑爹昨天晚上醉醺醺地到洋鋪子買東西,順手就拿了人家一瓶酒。”◆2.合手,使用起來方便、適合。○[清][沈初]《西清筆記‧紀職志》:“寫泥金字,不可用毫筆……[董香光]所謂三文錢雞毛筆,今則須五、六文矣。泥金寫於羊腦箋上,更非此不可。緣受金多,能徐下,令金色平滿,軟滑順手。”○[浩然]《艷陽天》第一一八章:“[彎彎繞]是剛剛被隊長給喊來的,一時不知道幹什麼,想到場房裏找一件順手的家什。”◆3.順利,做事沒有遇到阻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回:“專收各路的土貨,販到[天津]、[牛莊]、[廣東]等處去發賣,生意倒也十分順手。”○[張天翼]《清明時節》:“怪不得別人要動火,怪不得。○[羅二爺]在地方上從來沒碰到過不順手的事。”◆4.右手的俗稱。○[清][顧張思]《土風錄》卷十二:“《曲禮》:‘效羊者右牽之。’俗呼右手曰順手,取順便之意。”

順事(顺事),◆順從地侍奉。○《大戴禮記‧四代》:“上服[周]室之典以順事天子,脩政勤禮以交諸侯。”○《史記‧五帝本紀》:“﹝[舜]﹞順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解。”○[宋][陳師道]《朝奉郎魏君墓銘》:“君又獨曰:希意順事為自計耳,於公何有?”

順世(顺世),◆佛教稱僧徒逝世。○[前蜀][貫休]《聞無相道人順世》詩之三:“[石霜]既順世,吾師亦不住。”○《景德傳燈錄‧俱胝和尚》:“童子回首,師卻豎起指頭。童子豁然領解,師將順世,謂眾曰:吾得天龍一指頭禪,一生用不盡。言訖示滅。”○[清][錢謙益]《<一樹齋集>序》:“今年春,[文孺]之徒[陳]生[迪祥]偕計吏來[北京],攜師手書謁余,則師之順世,又三年矣。”

順實(顺实),◆和順的內容。○[漢][荀悅]《申鑒‧俗嫌》:“內有順實,外有順文。文實順,理也。”

順時而動(顺时而动),◆《左傳‧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後因以“順時而動”謂順應時勢而行動。○[三國][魏][嵇康]《幽憤詩》:“順時而動,得意忘憂。”○[唐][王勃]《益州夫子廟碑》:“順時而動,用晦而明。”

順時(顺时),◆謂順應時宜;適時。○《左傳‧成公十六年》:“禮以順時,信以守物。”○《文選‧王粲<從軍詩>之二》:“我軍順時發,桓桓東南征。”○[李善]注:“順時,應秋以征也。○《禮記》曰:‘舉事必順其時。’”[唐][元結]《治風詩‧至慈》:“故莫由莫已,順時而理。”○[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摺:“到京師服水土,趁程途節飲食,順時自保揣身體。”○[李炳彥]《三十六計新編‧順手牽羊》:“這裏的‘微隙’,一般指突然新暴露出來的,‘微利’可能是原作戰方案中沒有具體考慮到的,具有來去順路、奪之順手、贏之順時(有利於主要作戰目標的完成,又出敵所料,能一舉可殲)的特點,指揮員則應審時度勢,靈活指揮。”

順聲(顺声),◆指純正的樂聲。○《禮記‧樂記》“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唐][孔穎達]疏:“正聲感動於人而順氣來應,既聞順聲,又感順氣,二者相合而成象,則和樂興,若[周]室太平頌聲作也。”

順身(顺身),◆謂隨順自身的心意。○《國語‧晉語四》:“《周詩》曰:‘莘莘征夫,每懷靡及。’夙夜征行,不遑啟處,猶懼不及。況其順身縱欲懷安,將何及矣!”

順上(顺上),◆謂順從君上旨意。○[漢][荀悅]《申鑒‧雜言上》:“違上順道謂之忠臣,違道順上謂之諛臣,忠所以為上也,諛所以自為也。”

順善(顺善),◆順從善道。○《史記‧楚元王世家》:“[吳王],老人也,宜為宗室順善。今乃首率七國,紛亂天下,柰何續其後!”○《詩‧大雅‧崧高》“揉此萬邦”[唐][孔穎達]疏:“言揉萬邦,使順善也。”○[宋][朱熹]《記外大父祝公遺事》:“外家[新安][祝氏],世以貲力順善,聞于州鄉。”

順人(顺人),◆順從民心。○《韓非子‧用人》:“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順人而明賞罰。循天則用力寡而功立,順人則刑罰省而令行。”○《後漢書‧章帝紀》:“俗知順人,莫知順天。”○[唐][權德輿]《仲秋朝拜昭陵》詩:“撫運斯順人,救焚非逐鹿。”

順親(顺亲),◆1.謂志趣一致而相順相親。○[三國][魏][嵇康]《與呂長悌絕交書》:“間令足下,因其順吾,與之順親,蓋惜足下門戶,欲令彼此無恙也。”○[戴明揚]校注:“[呂安]既順[叔夜]之言而不發舉,故[叔夜]乃令[巽]與[安]相順相親也。”◆2.孝順父母。○[宋][陳師道]《代賀生皇子表》之二:“臣聞王者之孝,以繼體為先;人子之心,以順親為樂。”○[清][姜秉初]《<小螺庵病榻憶語>書後》:“余比年觀人,頗以順親二字為的,而未嘗不歎孝行之不可多得。”

順請(顺请),◆書信結尾時的套語。表示祈請。○[清]林則徐《致錢寶琛書》:“專此順請禧安,餘不一。”○[魯迅]《書信集‧致姚克》:“專此布達,順請文安。”◆补义条目■顺下风而请,表示恭敬。○典出《庄子·在宥》:“廣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唐李商隐《为河南卢尹贺上尊号表》:“慕遺蹤於姑射,載動堯心;思順請於崆峒,欲勞軒拜。”

順情(顺情),◆1.順從人情;縱欲。○《呂氏春秋‧上德》:“教變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此之謂順情。”○[高誘]注:“情,性也。順其天性也。”○[陳奇猷]校釋:“情謂人情,[高]注非。”○《後漢書‧荀爽傳》:“人能枉欲從禮者,則福歸之;順情廢禮者,則禍歸之。”○[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二》:“[天寶]中,宰相任人,不專清白,朝為清介,暮易其守,順情希旨,綱維稍紊。”◆2.合人情意。○[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碑碣》:“近代碑稍眾,有力之家,多輦金帛,以祈作者;雖人子罔極之心,順情虛飾,遂成風俗。”○《水滸傳》第十五回:“[阮小七]道:‘既然教授這般說時,且順情吃了,卻再理會。’”

順氣(顺气),◆1.和順正直之氣。○《禮記‧樂記》:“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唐][王勃]《九成宮頌序》:“然則高棟深宇,威神之大節也;順氣發生,巡遊之大功也。”◆2.謂使氣性和順。○[漢][班固]《白虎通‧禮樂》:“亦猶樂所以順氣,變化萬民,成其性命也。”◆3.指使體氣順暢。○[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防風》:“消風順氣,老人大腸秘澀。防風、枳殼麩炒一兩,甘草半兩,為末,每食前白湯服二錢。”○[清][姚衡]《寒秀草堂筆記》卷三:“肉豆蔻花油……能補脾胃、順氣、保心、化痰。”◆4.順應節氣。○《後漢書‧輿服志下》:“皁衣群吏春服青幘,立夏乃止,助微順氣,尊其方也。”◆5.隨順和氣。○《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虧得[天祥]兄弟和睦,[張氏]也自順氣,不致生隙。”◆6.猶順遂,稱心遂意。○[趙樹理]《三里灣‧菊英的苦處》:“在那樣的家裏活一輩子多麼順氣呀!”[王汶石]《新結識的夥伴》:“[淑蘭大姐],你掄走了我們的紅旗,給我們換來那麼個爛黃貨,我們大夥都覺得不順氣。”

順女(顺女),◆和順淑善的女子。○《漢書‧宣帝紀》:“及[潁川]吏民有行義者爵,人二級,力田一級,貞婦順女帛。”

順命(顺命),◆1.順從天命。○《易‧臨》:“象曰:咸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漢書‧董仲舒傳》:“是故王者上謹於承天意,以順命也;下務明教化民,以成性也。”○《宋書‧孝武帝紀》:“皇家造[宋],日月重光,琁璣得序,五星順命,而戎車歲動,陳詩義闕。”○《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須達]應時順命。”◆2.服從命令。○《荀子‧議兵》:“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順命為上,有功次之。”○《孔子家語‧弟子行》:“有道順命,無道衡命,蓋[晏平仲]之行也。”○[王肅]注:“君有道,則順從其命。”○[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檄移》:“故檄移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革,則逆黨用檄,順命資移;所以洗濯民心,堅同符契,意用小異,而體義大同。”○《明史‧陳懷傳》:“[瑋]等至,賊不順命。”

順明(顺明),◆謂順從賢明。○《史記‧趙世家》:“為人臣者,寵有孝弟長幼順明之節,通有補民益主之業,此兩者臣之分也。”

順民(顺民),◆1.順應民心。○《孝經‧廣致德》:“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邢昺]疏:“若非至德之君,其誰能順民心如此。”○[三國][魏][鍾會]《檄蜀文》:“[高祖][文皇帝]應天順民,受命踐祚。”○[南朝][齊][王屮]《頭陀寺碑文》:“應乾動寂,順民終始。”◆2.教化百姓。順,通“訓”。○《管子‧牧民》:“守國之度,在飾四維;順民之經,在明鬼神,祇山川,敬宗廟,恭祖舊。”◆3.舊指聽天由命、安守本分的人。○《列子‧楊朱》:“不逆命,何羨壽?不矜貴,何羨名?不要勢,何羨位?不貪富,何羨貨?此謂之順民。”○[漢][桓寬]《鹽鐵論‧授時》:“[三代]之盛無亂萌,教也。○[夏][商]之季世無順民,俗也。”◆4.指歸附外族侵略者或歸附改朝換代後的新統治者的人。含貶義。○[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今者[北京]之破,民則願為外國之順民,官則願為外國之總辦,食其俸祿,資其保護。”○[老舍]《四世同堂》二二:“城亡了,他一籌莫展;國亡了,他還是低着頭去作個順民。”○[田漢]《回春之曲》第三幕:“[日本]帝國主義正企圖繼續進攻[中國]、奴役[中國]人民,不願意做亡國奴的,不願意做順民的起來,殺啊,前進!”◆5.泛指逆來順受的人。○[老舍]《茶館》第三幕:“我呢,作了一輩子順民,見誰都請安、鞠躬、作揖。”○[柳青]《狠透鐵》五:“三十來歲,還是光棍漢,和他媽一塊過着他是暴君、老婆婆是順民的無沖突的日子。”

順門(顺门),◆指皇帝起居便殿的門。○[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四》:“[朱象玄][司成]說,有一順門上內臣嘗語余曰:‘我輩在順門上久,見時事幾變矣。’”

順路(顺路),◆1.順着所走的路線到另一處。○《儒林外史》第二一回:“那日出討賒帳,順路往庵裏走走。”○《兒女英雄傳》第六回:“他也無心細看,踅身就穿過那月光門,出了院門,奔了大殿而來,又見那大殿并沒些香燈供養,連佛像也是暴土塵灰。順路到了西配殿一望,寂靜無人。”○[茅盾]《子夜》十一:“[眉]!我今天來,一不是尋你生氣,二不是找[老趙]說話。我是順路進來看看你。”◆2.不繞道,走着方便。○《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況且此去到任所,一路過東,少不得到家邊過,是順路卻不走,反走過西去怎的?”

順流(顺流),◆1.順着地勢而流動。○[漢][陸賈]《新語‧道基》:“百川順流,各歸其所。”○[漢][焦贛]《易林‧臨之革》:“百川順流,民安其居。”○[葉聖陶]《隔膜‧恐怖的夜》:“他的船也許因舟人的努力或是水勢的順流,再搖一兩櫓,就到對面的水埠了。”◆2.順着水流。○[漢][劉向]《新序‧善謀下》:“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唐][劉禹錫]《平齊行》之二:“千鈞猛虡順流下,洪波涵淡浮熊羆。”○《三國演義》第四五回:“[竺]領命,駕小舟順流而下,徑至[周瑜]大寨前。”○《明史‧常遇春傳》:“有敗舟順流下,觸[遇春]舟乃脫。”◆3.比喻順應社會潮流。○《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及[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謹守管籥,因民之疾[秦]法,順流與之更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漢]初詞人,順流而作,[陸賈]扣其端,[賈誼]振其緒。”◆4.指與前進方向一致的水流。○[晉][陸機]《辨亡論上》:“羽楫萬計,龍躍順流,銳騎千旅,虎步原隰。”○[晉][束晰]《補亡詩‧由庚》:“獸在於草,魚躍順流。”○[宋][陳師道]《鉅野泊觸事》詩:“順流風借便,捷路雪初晴。”◆5.比喻安定的社會。○[康有為]《大同書》戊部第一章:“若使平世順流,以任宰執藩鎮,其才豈減於[李德裕]、[張居正]哉!”◆6.順利,順當。○《醒世恒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長兒]贏得順流,動了賭興,問[再旺]道:‘還有錢麼?’”甬劇《兩兄弟》第三場:“﹝[馬寶鳳]﹞悶愁愁回轉房門內-),保佑他生意順流發大財。”◆7.傳說中的雷電名。○《《說郛》卷一○九引《起世經》》:“東方有電名曰無厚,南方有電名曰順流,西方有電名墮光明,北方有電名百生樹。無厚與墮光明相觸相對,順流與百生(樹)相觸相對,故虛空雲聚之中出生大明,名曰電光。”

順利(顺利),◆1.順從獲利的規律。○《逸周書‧小開武》:“七順:一順天得時……三順民得和;四順利財足。”◆2.泛指順應事物的規律。○《朱子語類》卷六八:“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之義,自不同,似不和。然而各正其分,各得其理,便是順利,便是和處。事物莫不然。”◆3.事物發展或工作進程中未遇到困難或阻礙。○[明][李贄]《又與楊鳳里書》:“行里已至湖上,一途無雨,可謂順利矣。”○《初刻拍案驚奇》卷八:“自此以後,出去營運,遭遭順利,不上數年,遂成大富之家。”○[趙樹理]《實幹家潘永福》:“有了這些安排,工程進行得相當順利。”◆4.吉利,好運。○[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元旦》:“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及寶石等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

順禮(顺礼),◆順從禮儀。○《國語‧晉語四》:“君補王闕,以順禮也。”○[韋昭]注:“補王失位之闕,以順為臣之禮。”○《後漢書‧輿服志上》:“故禮尊尊貴貴,不得相踰,所以為禮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順禮也。”

順理(顺理),◆1.遵循道理。○《管子‧君臣上》:“是故別交正分之謂理,順理而不失之謂道。”○《韓詩外傳》卷七:“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公平無私,不為安肆志,不為危激行。”○[晉][張華]《鷦鷯四賦》:“委命順理,與物無患。”○《朱子語類》卷八:“‘虛心順理’,學者當守此四字。”◆2.有條理,不紊亂。○[南朝][宋][朱昭之]《難顧道士夷夏論》:“二賢推盪往反解材之勢,縱復得解,非順理之作,順理析之,豈得推盪。”○《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君臣唱和,雅合順理之儀。”○《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那老頭兒把那將及二尺長的白鬍子……收拾得十分潔淨光彩,根根順理飄揚。”○《小說選刊》1981年第7期:“姑娘沒曾這麼冷靜地順理想過。”◆3.方言。整理。○《十月》1982年第5期:“這個爛攤子,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拾掇好的,就像倒了一座大廈,光這碎石爛瓦、破檁糟椽,怎麼個順理?順理完了,地基也得重新清理。這個擔子,可非同小可!”

順口話(顺口话),◆隨聲附和的話。○《西游記》第八二回:“那怪笑道:‘這和尚好便好,只是沒來歷,會說順口話兒。’”

順口(顺口),◆1.沒有經過考慮隨口說出。○[元][無名氏]《焚兒救母》楔子:“自家[張屠]的便是,街坊每順口,叫我做[小張屠]。”○《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浦郎]恐他走到庵裏,看出爻象,只得順口答道:‘極承先生見愛,但目今也因鄰郡一位當事約去做詩,還有幾時耽閣。’”[巴金]《秋》四:“‘這有什麼值得羡慕,我們也看厭了,’[覺民]順口答道,他並不瞭解[枚少爺]的心情。”◆2.詞句念起來流暢,通暢。○[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音律之難,不難於鏗鏘順口之文,而難於倔強聱牙之句。”○[魯迅]《書信集‧致蔡斐君》:“詩須有形式,要易記,易懂,易唱,但格式不要太嚴。要有韻,但不必依舊詩韻,只要順口就好。”○[趙樹理]《李有才板話》一:“他還有個特別本領是編歌子,不論村裏發生件什麼事,有個什麼特別人,他都能編一大套,念起來特別順口。”◆3.方言。(食品)適合口味。如:他自己能下廚房,想吃什麼就做什麼,自然比食堂照例開的飯菜順口兒。

順舉(顺举),◆1.順勢起飛。○[唐][李紳]《過梅里‧憶放鶴》詩:“好風順舉應摩日,逸翮將成莫戀群。”◆2.趁勢舉事。○[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下:“加以州將素無恩信於眾,[鄩]諭以將為順舉,戢御嚴明,雞犬無撓,軍庶悅伏。”

順節(顺节),◆1.順應節奏。○《逸周書‧官人》:“心氣華誕者其聲流散,心氣順信者其聲順節。”◆2.順從節令;依照時令。○[漢][焦贛]《易林‧乾之姤》:“仁政不暴,鳳凰來舍。四時順節,民安其處。”○《宋書‧謝靈運傳》:“寒燠順節,隨宜匪敦。”○[唐][張說]《端午三殿侍晏應制探得魚字》詩:“助陽嘗麥彘,順節進龜魚。”○[宋][王安石]《上李仲偃運使啟》:“伏惟順節自壽,副人所瞻。”

順教(顺教),◆順承教訓。○《管子‧版法》:“兼愛無遺,是謂君心。必先順教,萬民鄉風。”○《晏子春秋‧諫上八》:“﹝[齊景公]﹞曰:‘孤不仁,不能順教,以至此極。’”[吳則虞]集釋:“此句與上文‘望聖人而信其教’而來,‘不能順教’,即不能信其教。”○《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改[延康]為[黃初],大赦”[裴松之]注引[漢][劉艾]《獻帝傳》:“上古之始有君也,必崇恩化以美風俗,然百姓順教而刑辟厝焉。”

順機(顺机),◆順循時機。○[唐][法琳]《辯正論‧十喻篇下》:“故乘於道者,或順機而軌物,據於德者,或矯時而訓世。”○[清][袁枚]《隨園隨筆‧摘注論語》:“[孔子]曰:三皇設言民不違,五帝畫像世順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天父下凡詔書二》:“現今將其初生本性,順機教導,使其鍊得正正,為天下萬國規模,使天下萬國皆為法則。”

順會(顺会),◆趁方便會晤。○《林則徐日記‧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五日》:“[鄧嶰翁]來,[珠秋山]太守入都,家[古畬]明府回[閩],均於明日登舟,飯後出往送之,順會數客回。”

順化(顺化),◆聽任自然,順從自然的變化。○[晉][慧遠]《沙門不敬王者論‧出家》:“知生生由於稟化,不順化以求宗。求宗不由於順化,則不重運通之資。”○[明][唐順之]《吳氏墓記》:“頗似能視死為歸,而知生之不可貪,死之不足患,庶幾委命而順化。”

順和(顺和),◆1.順從和協。◆2.順隨和同。○[三國][魏][阮籍]《大人先生傳》:“先生以應變順和,天地為家;運去勢隤,魁然獨存。”○[唐][元結]《系樂府‧謝大龜》:“順和固鄙分,全守真常規。”◆3.話語、態度等平順緩和。○[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七章:“[生寶媽]眼看這爺倆的談話,口氣不順和。”

順合(顺合),◆順從符合。○[漢][王充]《論衡‧自紀》:“文貴夫順合眾心,不違人意,百人讀之莫譴,千人聞之莫怪。”

順行(顺行),◆1.遵循道理行動。○《國語‧晉語六》:“順無不行,果無不徹,犯順不祥,伐果不克,夫以果戾順行,民不犯也。”○[韋昭]注:“戾,帥也。以果敢帥順道而行之,故民不犯。”◆2.遜順的品行。○《周禮‧地官‧師氏》:“一曰孝行,以親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賈公彥]疏:“此亦施於外人行遜順之行,事受業之師及朋友之長也。”◆3.天文學名詞。行星在天球上由西朝東運動稱“順行”,由東朝西運動稱“逆行”。“順行”是行星的主要運動方向。○《後漢書‧天文志下》:“客星在營室,稍順行,生芒長五尺所,至心一度,轉為彗。”○《史記‧天官書》“察日、月之行以揆歲星順逆”[張守節]正義引《天官占》:“歲星順行,仁德加也。”

順服(顺服),◆順從;服從;歸服。○《後漢書‧荀爽傳》:“睹鳥獸之文,鳥則雄者鳴鴝,雌者順服;獸則牡為唱導,牝乃相從。”○《南史‧劉道產傳》:“﹝[劉道產]﹞善於臨職,在[雍]部政績尤著,蠻夷前後不受化者皆順服,百姓樂業,由此有《襄陽樂歌》,自[道產]始也。”○[宋][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自[夏]人順服,蠻夷遂無大變。”○[李鏡池]《周易通義‧家人》:“抓到俘虜,開始還是反抗,不肯順服,但最後終於歸服了。故吉。”

順風機(顺风机),◆風向標的舊稱。○[粵東閑鶴]《曹汝霖‧工界罷工之經過》:“其頂置五色旗及順風機,書有‘喚醒國民’四字,隨風旋轉,一息不停,誠警醒世人堪垂久遠之大紀念也。”

順風耳(顺风耳),◆1.神話傳說中能聽到很遠聲音的人。○《武王伐紂平話》卷下:“此二人,名[離婁]者是千里眼,名[師曠]者是順風耳。二人別無一能,只除遠近皆聞皆見。”○《西游記》第一回:“﹝[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二將果奉旨出門外,看的真,聽的明。”○《四游記‧華光來千田國顯靈》:“那一個叫做[順風耳],聽得千里路外言語,無所不知。”◆2.借指消息靈通的人。○[草明]《乘風破浪》第三章:“你真是個順風耳,比接電話還快,你聽誰說的?”[靳以]《跟着老馬轉》:“[老馬]難道真是個千裏眼順風耳?”◆3.比喻廣遠的聽覺能力。○[清][李漁]《比目魚‧征利》:“大爺到省下去了,難道有千里眼、順風耳不成?”[姚雪垠]《長夜》三三:“老子有千裏眼、順風耳,你能夠騙住老子?”[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第三七章:“仿佛大家都有順風耳,只要誰講了話,馬上就刮進對方的耳朵裏。”◆4.一種傳聲器。可藉以在較長距離間傳達聲波。○[清][查慎行]《人海記》:“順風耳,西洋巧工所製,以銅為管,節節相續,約長丈餘,如千里鏡之式,虛其中,口大而末小。向空中傳語,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相去五六里,聲息相聞,此器亦從古所未有。”○[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七:“﹝[楊愷]﹞後提督[兩湖]。晚年歸老。具盛饌招余文讌。壁挂一器,形如喇叭,長二丈許,糊以黑紗。指示余曰:‘此軍中所用順風耳也。將軍與軍師有密謀則用之。相離甚遠,其語只二人聞,他人不聞也。’”

順風(顺风),◆1.順着風向。○《荀子‧勸學》:“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唐][韓偓]《失鶴》詩:“碧落順風初得志,故巢因雨卻聞腥。”○[管樺]《女民警》:“因為順風,車像長了翅膀一般飛馳。”◆2.指與行進方向一致的風。○[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翼乎如鴻毛遇順風,沛乎若巨魚縱大壑。”○[宋][洪邁]《夷堅支志丁‧南康神惠廟碑》:“王顧曰:‘今日風色何如?’對曰:‘順風也。’”[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四:“先大夫言:小車俗名二把手,遇順風,有以布為帆者。”◆3.比喻順從風俗;順應時尚。○《楚辭‧劉向<九嘆‧惜賢>》:“默順風以偃仰兮,尚由由而進之。”○[王逸]注:“言己欲寂默不語,以順風俗,隨眾俛仰而不敢毀譽,然尚猶豫不肯進也。”○《後漢書‧方術傳序》:“[漢]自[武帝]頗好方術,天下懷協道蓺之士,莫不負策抵掌,順風而屆焉。”○[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雖復[陸賈]籍甚,[張釋]傅會,[杜欽]文辨,[樓護]脣舌,頡頏萬乘之階,抵噓公卿之席,並順風以託勢,莫能逆波而泝洄矣。”◆4.順勢,趁便。○《明史‧陳邦彥傳》:“會日暮,[子壯]不能辨旗幟,疑皆敵舟也,陣動。大兵順風追擊,遂大潰。”○[陳衍]《遼詩紀事‧劉元英》:“[薛大訓]《神仙通鑑》:﹝[劉元英]﹞素喜性命之說,欽崇[黃][老]之教。一日,忽有道人來謁,[海蟾]乃邀坐堂上待以賓禮,問其氏族名字,俱不對,但自稱[正陽子],[海蟾]順風請益。”◆5.比喻順利、平安。亦常用作對出門人的祝願。○《儒林外史》第二回:“你親家自從當了門戶,時運也算走順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七回:“當下與[子安]又談了些別話,[子安]便說了一聲‘順風’,作別上岸去了。”○[歐陽予倩]《桃花扇》第五場:“公子多多保重,一路順風!”◆6.[宋]時的一種包頭軟巾。○[宋][沈括]《夢溪筆談‧故事一》:“本朝襆頭有直腳、局腳、交腳、朝天、順風,凡五等;唯直腳貴賤通服之。”

順方(顺方),◆《漢書‧律曆志上》:“四方四時之體,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順其方而應其行。”後因以“順方”謂順應規律。○[南朝][梁][江淹]《為蕭讓太傅揚州牧表》:“伏願道邈先帝,理鏡眾寂,被氣順方,涵生獲慶。”

順耳(顺耳),◆1.和順悅耳。○[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高談娛心,哀箏順耳。”○[唐][元稹]《祭亡妻韋氏文》:“況夫人之生也,選甘而味,借光而衣,順耳而聲,便心而使。”◆2.多指合乎心意,聽着舒服。○[巴金]《沉落》:“從前有幾次我對他這種話也曾用心地聽過,可是如今聽起來總覺得有點不順耳。”○[老舍]《二馬》第四段五:“[馬威]聽着不順耳,賭氣子一推碟子,站起來,出去了。”

順動(顺动),◆謂順應事物固有的規律而運動。語本《易‧豫》:“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漢][蔡邕]《漢太尉楊公碑》:“及至太尉,四時順動,三光耀潤,群生豐遂,太和交薄。”○[北周][庾信]《賀新年表》:“臣等言:臣聞天地順動,則雷出為豫。”後多指帝王車駕應時而動。○[南朝][宋][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詩:“帝暉膺順動,清蹕巡廣廛。”○[唐][錢起]《奉和聖制登會昌山應制》詩:“六龍多順動,四海正雍熙。”○《續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元年》:“必若戎輅親行,宜且駐蹕[澶淵]。但郛郭非廣,久聚大眾,深恐不易。況冬候猶遠,順動之事,更望徐圖。”

順典(顺典),◆順從典常。○[南朝][梁][江淹]《蕭領軍拜侍中刺史章》:“今寰海順典,瓊都咸光;調御惟新,鎔製就始。”

順地(顺地),◆遵循地理之所宜。○《漢書‧宣帝紀》:“協寧百姓,承天順地,調序四時,獲蒙嘉瑞。”○《漢書‧晁錯傳》:“臣聞五帝神聖,其臣莫能及,故自親事,處于法宮之中,明堂之上;動靜上配天,下順地,中得人。”參見“地宜”。

順德(顺德),◆1.順從道德。○《易‧升》:“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孔穎達]疏:“地中生木始於毫末,終至合抱。君子象之以順行其德,積其小善以成大名。”○《國語‧晉語九》:“順德以學子,擇言以教子,擇師保以相子。”◆2.美德。○《書‧康誥》“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廢在王命”[孔]傳:“大于天為順德,則不見廢,常在王命。”○[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紅玉》:“女勤儉,有順德,琴瑟甚篤。”

順道(顺道),◆1.謂趁勢加以引導。○《逸周書‧小開武》:“[周公]拜手稽首曰:‘在我[文]考,順明三極,躬是四察,循用五行,戒視七順,順道九紀。’”○《國語‧楚語下》:“又能上下說於鬼神,順道其欲惡,使神無有怨痛於[楚國]。”◆2.順從道義;遵循規律。○《韓詩外傳》卷七:“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公平無私,不為安肆志,不為危激行。”○《淮南子‧兵略訓》:“順道而動,天下為響。因民而慮,天下為鬥。”○[南朝][梁][江淹]《草木頌‧黃蓮》:“鴻飛以儀,順道則利。”◆3.順路。○[明][李贄]《又與從吾書》:“聞[霍丘]有高中門生,便一往賀,順道至此,慰我渴懷,然後赴京,不亦可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四回:“次日,[繼之]先到藩署謝委,又到督轅稟知、稟謝,順道到各處謝壽。”○[柯靈]《<阿英散文選>序》:“三年後他因訪書去[浙江],還順道到[澉浦]訪舊。”◆4.順着河道。○[宋][洪邁]《容齋五筆‧張呂二公文論》:“夫決水於[江]、[河]、[淮]、海也,順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

順當(顺当),◆1.順利。○[元][王曄]《桃花女》楔子:“今日清早起開舖,就算着這一卦,好不順當!我也不起卦了。”○《水滸傳》第十回:“因見小人勤謹,安排的好菜蔬,調和的好汁水,來吃的人都喝彩,以此買賣順當。”○[曹禺]《日出》第二幕:“[潘月亭]:這一次公債只要買得順當,目前我們就可以平平安安地渡過去。”◆2.通順確當。○[老舍]《我怎樣寫<二馬>》:“他是[北平]人,自然就更能聽出句子的順當與否,和字眼的是否妥當。”

順從(顺从),◆順服,服從。○《國語‧吳語》:“夫諸侯無二君,而[周]無二王,君若無卑天子,以干其不祥,而曰[吳公],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唐][杜甫]《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詩:“遠作辛苦行,順從眾多意。”○[清][昭槤]《嘯亭雜錄‧孝親》:“后天性慈善,屢勸上減刑罷兵,以免蒼生屠戮,上無不順從,以承歡愛。”○[巴金]《秋》四:“他順從地忍受着一個頑固的人的任性,把一切全推給命運。”

順辭(顺辞),◆1.祝辭,祭神的祈禱之辭。○《國語‧楚語下》:“帥其子姓,從其時享,虔其宗祝,道其順辭,以昭祀其先祖,肅肅濟濟,如或臨之。”○《周禮‧春官‧小祝》“順豐年”[清][孫詒讓]正義:“以豐年是嘉祥之事,故為祝辭……《國語‧楚語》云:‘虔其宗祝,道其順辭。’亦祝辭之義。”◆2.遜順的言詞。○《後漢書‧循吏傳‧劉矩》:“﹝[劉矩]﹞順辭默諫,多見省用。”○[李賢]注:“順辭,不忤旨。”○《三國志‧魏志‧趙儼傳》:“[儼]曰:‘[權]邀[羽]連兵之難,欲掩制其後,顧[羽]還救,恐我承其兩疲,故順辭求效,乘釁因變,以觀利鈍耳。’”

順成(顺成),◆1.謂順理而成功。○《左傳‧宣公十二年》:“執事順成為臧,逆為否。”○[杜預]注:“今[彘子]逆命不順成,故應否臧之凶。”○[楊伯峻]注:“凡行事,順其道而行以有成則為善。”◆2.順承天施而成功。○《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坤則順成,星軒潤飾。”○[李善]注:“《韓詩》曰:‘淑女奉順坤德,成其紀綱。’”按,此比喻皇后順承帝皇以成功。3.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禮記‧郊特牲》:“四方年不順成,八蠟不通,以謹民財也。”○[孔穎達]疏:“謂四方之內,年穀不得和順成熟,則當方八蠟之神,不得與諸方通祭。”○[唐][劉禹錫]《為京兆韋尹謝許折糴表》:“伏以聖明在上,風雨應時。順成之年,穀糴常賤。”○《金史‧孝友傳序》:“然以[唐][虞]之世,‘黎民阻飢’不免以命[稷],‘百姓不親、五品不遜’不免以命[契],是以知順成之不可必,猶孝友之不易得也。”◆4.順序成章。指樂音流暢。○《禮記‧樂記》:“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孔穎達]疏:“君上如寬裕厚重,則樂音順序而利諧動作,故民皆應之而慈愛也。”○[孫希旦]集解:“順成者,以順而成。”◆5.[元]朝郊祀樂章名。○[清][錢大昕]《廿二史考异‧元史五‧禮樂志三》:“亞終獻酌獻,仍有舊曲,改名《肅寧》。注云:‘舊名《順成》。’”◆6.[三國][魏]女官名。○《三國志‧魏志‧后妃傳序》:“[魏]因[漢]法,母后之號,皆如舊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損……[文帝]增貴嬪、淑媛、脩容、順成、良人。”

順常(顺常),◆1.遵循常典。○《書‧梓材》:“汝若恒越曰我有師師”[孔]傳:“汝惟君道使順常,於是曰,我有典常之師可師法。”◆2.正常。○[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二:“應變而動,是為順常;苛錯其方,則為妖眚。”◆3.[漢]女官名。○《梁書‧外戚傳序》:“而[元帝]加昭儀之號,凡十四等云……順常視二百石。”

順長(顺长),◆謂順其自然生長。○《墨子‧經說上》:“順長,治也。蛙買,化也。”○《素問‧五常政大論》:“厚德清靜,順長以盈。”

順步(顺步),◆順着所走的路線邁步。○[茅盾]《子夜》十:“[杜竹齋]銜着雪茄,一面忖量[朱吟秋]為什麼打電話來,一面順步就走上樓去。”○[茅盾]《子夜》十一:“[韓孟翔]說的很誠懇,一面就挽着[劉玉英]順步向前走。”

順筆(顺笔),◆在寫某一事物時,順便寫到另一事物。○[夏衍]《聯想》:“在《草木蟲魚之類》一文中,順筆提到了《植物名實圖考》,後來又有一些聯想,再補充說幾句。”

順安(顺安),◆使和樂而安定。○[漢][劉向]《說苑‧貴德》:“尊其人,必敬其位,順安萬物,古聖之道幾哉!”○《禮記‧禮運》“故聖王所以順”[唐][孔穎達]疏:“既順安之,故不使渚者徙中原。”

時順(时顺),◆猶順時。○《左傳‧成公十六年》:“用利而事節,時順而物成。”○[南朝][宋][謝靈運]《撰征賦》:“處險夷以解挫,弘憂虞以時順。”

善順(善顺),◆善良和順。○[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缽邏那伽國》:“氣序和暢,風俗善順。”○[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設多圖盧國》:“氣序異熱,風俗淳和,人性善順,上下有序。”

容順(容顺),◆猶柔順;順從。亦謂奉承。○[唐][元稹]《鶯鶯傳》:“性溫茂,美風容,內秉堅孤,非禮不可入;或朋從游宴,擾雜其間,他人皆洶洶拳拳,若將不及,[張生]容順而已,終不能亂。”○[唐][元稹]《論教本書》:“目不得閱淫艷妖誘之色,耳不得聞優笑凌亂之聲,口不得習操斷擊搏之書,居不得近容順陰邪之黨。”

請順(请顺),◆謂願意歸順。○[北齊][魏收]《冊命齊王九錫文》:“懷德畏威,向風請順,傾陬盡落,其至如雲。”

清順(清顺),◆明白通順。○[清][馬建忠]《瑪賽復友人書》:“以詞意清順氣機暢達為主。”○[巴金]《談我的散文》:“後來弄得老師也沒有辦法,只好批‘清順’二字敷衍了事。”

平順(平顺),◆1.平安順遂;平穩順暢。○[魯迅]《書信集‧致曹靖華》:“此地已如夏天,弟平順如常,可釋遠念。”○[巴金]《家》八:“[張惠如]的呼吸稍為平順了一點,但是他依舊激動地說話,聲音因為憤怒和着急而發顫。”◆2.謂(文字)平易通順。◆补证条目■平安顺遂;平稳顺畅。○清康熙四十五年《江宁织造曹寅奏王子迎娶情形折》:“前月二十六日,王子已經迎娶福金過門。上賴皇恩,諸事平順,並無缺誤。”

女順(女顺),◆女子柔順之道。○《禮記‧昏義》:“天子脩男教,父道也。后脩女順,母道也。”

名正言順(名正言顺),◆1.謂名分或名義正當,說起話來便順理,道理也講得通。○[宋][蘇軾]《太常少卿趙瞻可戶部侍郎制》:“先王之論理財也,必繼之以正辭,名正而言順,則財可得而理,民可得而正。”○[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八‧老杜許蜀不真》:“[杜工部][甫]《詠懷》古詩云:‘[蜀]主窺[吳]幸[三峽]……’愚意欲以‘漢’字易‘蜀’,以‘帝’易‘主’,以‘征’易‘窺’,庶乎名正言順。”○《西湖佳話‧錢塘霸跡》:“朝廷命下,則將軍名正言順矣。”◆2.泛指做事理由正當而充分。○[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摺:“待小生得官回來,諧兩姓之好,卻不名正言順?”○《紅樓夢》第四八回:“他既說的名正言順,媽媽就打量着丟了一千、八百銀子,竟交與他試一試。”○[茅盾]《第一階段的故事‧兩條戰線的鬥爭》:“如今回去幹救亡工作,該是如何名正言順呀!”參見“名不正,言不順-名不正,言不順”。

名正理順(名正理顺),◆謂名義正當,合乎道理。○[唐][顏真卿]《請復七聖謚號狀》:“[高祖]諡[太武],用[漢]制;[太宗]諡曰[文],行[周]道也。名正理順,垂之無窮。”○[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三:“三酒之名,以酌有事者,取賜酒則別為一名,庶幾名正理順。”

六順(六顺),◆謂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左傳‧隱公三年》:“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北史‧尉元傳》:“然五孝六順,天下之所先,願陛下重之,以化四方。”○[唐][李邕]《兗州曲阜縣孔子廟碑》:“六順勃興,四維偕作。”

禮順(礼顺),◆謂以禮順從尊長。○《孝經‧廣要道》:“教民禮順,莫善於悌。”○《史記‧秦始皇本紀》:“貴賤分明,男女禮順。”○[晉][張華]《晉宗親會歌》:“族燕明禮順,餟食序親親。”

理順(理顺),◆1.道理順當、正確。○[漢][司馬相如]《封禪文》:“憲度著明,易則也;垂統理順,易繼也。”○[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若江海之浸,膏澤之潤,渙然冰釋,怡然理順,然後為得也。”○[明][李贄]《四書評‧孟子‧公孫丑下》:“理順辭明,文章上乘。”○[朱自清]《民眾文學的討論》:“超自然的奇跡,有現實意味的幻想,語逆而理順的機智,單純而真摯的戀愛等。”◆2.使之有條理、順序。○《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鄧九公]才慢慢的擦臉,理順鬍子,穿戴衣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回:“順手取過一疊新聞紙來……先理順了日子。”◆补证条目■使之有条理、顺序。○《北京日报》1993.11.3:“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实质上就是明确国家和企业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及其应该享有的权益。”

口順(口顺),◆1.順口,隨口。○[元][關漢卿]《魯齋郎》楔子:“小可[許州]人氏,姓[李],排行第四,人口順喚做‘銀匠[李四]’。”○《水滸傳》第二回:“又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身花繡,肩臂胸膛總有九條龍,滿縣人口順,都叫他做‘[九紋龍][史進]’。”◆2.謂不必多思考便可說出。○[趙樹理]《李有才板話》一:“像這些快板,[李有才]差不多每天要編,一方面是他編慣了覺着口順,另一方面是老槐樹底下的年輕人吃飯時候常要他念些新的,因此他就越編越多。”◆补义条目■犹口服。口头上依从。○元汤式《一枝花·劝妓从良》套曲:“小生,暗忖:如今的這女娘每一個個口順心不順,多詭詐,少誠信。”

教順(教顺),◆1.教訓。順,通“訓”。○《禮記‧昏義》:“教順成俗,外內和順。國家理治,此之謂盛。”○《淮南子‧修務訓》:“教順施續,而知能流通。”○[楊樹達]證聞:“順讀為訓。”◆2.謂教練使馴服。○《史記‧禮書》:“故大路之馬,必信至教順,然後乘之,所以養安也。”

化順(化顺),◆1.謂受教化而順從。○《荀子‧儒效》:“四海之內,莫不變心易慮以化順之。”○《荀子‧正論》:“天下為一,諸侯為臣,通達之屬,莫不振動從服以化順之,曷為[楚][越]獨不受制也。”◆2.[宋]時[王均]的年號(公元1000年)。

和順(和顺),◆1.順應,不違背。○《易‧說卦》:“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孔穎達]疏:“上以和協順成聖人之道德,下以治理斷人倫之正義。”◆2.和睦順從;和睦融洽。○《管子‧形勢解》:“父母不失其常,則子孫和順。”○[唐][元稹]《才識兼茂明於體用對》:“爭奪之患銷,則和順之心作。”○《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你兩個是七八歲上定下的夫妻,完婚後并不曾爭論一遍兩遍,且是和順。”○[阿英]《灰色之家》八:“[王公子]一家多和順,奴與他露水夫妻有的什麼情。”◆3.和善溫順。○[漢][荀悅]《漢紀‧元帝紀》:“上義高節則民興行,寬柔和順則眾相愛。”○《陳書‧王沖傳》:“[沖]性和順。”○《天雨花》第十六回:“小姐和順回言道,兒來特問一樁情。”◆4.指和善溫順的性情。○《禮記‧樂記》:“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孔穎達]疏:“謂思念善事日久,是和順積於心中;言詞聲音發見於外,是英華發於身外。”◆5.調和順適。○[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則元氣和順,風雨時,景星見,黃龍下。”○[宋][司馬光]《議辨‧策問十道》之一:“地平天成,風雨和順者,宰相之任也。”

合順(合顺),◆1.使歸附。○[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寬而有眾,才可合順,而專任威刑,輕視民命……抱薪撲燎,豈可得乎?”◆2.和睦順遂。○[鄧友梅]《煙壺》十六:“她祝死去的母親早日超生……還祝家裏人合順平安。”

歸順(归顺),◆1.指向敵對勢力投誠、歸降。○《魏書‧昭成帝紀》:“[虎]死,子[務桓]立,始來歸順。”○[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銷其兇悖之心,貸以生全之幸,自然相率棄逆歸順。”○《金史‧武仙傳》:“[三合]怨[仙]奪其權,乃歸順于[大元]。”○[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章:“他帶勁是因為這條咬了他二三年的癩皮狗,終於重新歸順了他。”◆2.屈服,服從。○[明][王錂]《尋親記‧傷生》:“我威風,人共聞,要他妻房歸順。”

風調雨順(风调雨顺),◆1.指風雨適合農時。○《舊唐書‧禮儀志一》引《六韜》:“[武王]伐[紂],雪深丈餘……既而克[殷],風調雨順。”○[元][胡用和]《粉蝶兒‧題金陵》套曲:“歌歲稔風調雨順,慶豐年國泰民康。”○[秦牧]《長河浪花集‧社稷壇抒情》:“古代的帝王們,在[天壇]祭天,在[社稷壇]祭地。祭天為了要求風調雨順,祭地為了要求土地肥沃。”◆2.指寺廟山門兩旁所塑的四天王。○《金瓶梅詞話》第八九回:“前殿塑風調雨順,後殿供過去未來。”○[清][梁章鉅]《浪跡續談‧風調雨順》引[明][王業]《在閣知新錄》:“凡寺門金剛,各執一物,俗謂‘風調雨順’,執劍者風也,執琵琶者調也,執傘者雨也,執蛇者順也。”參見“四天王”。

耳順(耳顺),◆1.《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何晏]集解引[鄭玄]曰:“耳順,聞其言而知其微旨也。”後遂以“耳順”為六十歲的代稱。○《漢書‧蕭望之傳》:“至乎耳順之年,履折衝之位,號至將軍,誠士之高致也。”○《舊唐書‧劉祥道傳》:“壯室而仕,耳順而退。”○[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不白》:“[陳太僕][句山先生],年逾耳順,鬚尚全黑。”◆2.借指六十之數。○[清][尹會一]《與王若霖吏部書》:“寄呈耳順,聊備薪水,節留數月之用,為禱!”

調順(调顺),◆1.理順。○[唐][道宣]《續高僧傳‧義解三‧慧布》:“後於《大品善達章》中,悟解大乘,煩惱調順,攝心奉律,威儀無玷。”○[林海音]《城南舊事‧惠安館傳奇》:“我伸出手去調順她的揉亂的留海兒。”◆2.和順。○《華嚴經疏鈔‧十回向品》:“其諸僕使,皆聰慧善巧,性自調順,常勤精進,無有懈惰。”

道順(道顺),◆導訓,訓導。○《荀子‧修身》:“勇膽猛戾,則輔之以道順;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王先謙]集解引[俞樾]曰:“道順即導訓也。”○《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宣王]伐[魯],殺其君[伯御],而問[魯]公子能道順諸侯者,以為[魯]後。”○[裴駰]集解引[徐廣]曰:“順,一作訓。”○[張守節]正義:“道,音導。順音訓。”

大順(大顺),◆1.謂順乎倫常天道。○《禮記‧禮運》:“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異,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輔以大順,何向而不濟!”[唐][白居易]《李愬贈太尉制》:“在[建中]歲,[泚]賊叛逆,惟太師[晟],實仗大順,翦而瀦之。”◆2.自然,天然。○《老子》:“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陳鼓應]注引[林希逸]曰:“大順即自然也。”○[三國][魏][嵇康]《養生論》:“又守之以一,養之以和,和理日濟,同乎大順。”◆3.猶大法。○《史記‧太史公自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從順(从顺),◆1.隨順;順從。○《漢書‧谷永傳》:“意豈將軍忘湛漸之義,委曲從順。”○《三國志‧魏志‧王基傳》:“凡處事者,多曲相從順,鮮能確然共盡理實。”○[唐][韓愈]《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元典章‧戶部三‧分析》:“若戶長與戶下俱長,卻不從順,乞定奪。”◆2.謂文字流暢通順。○[元][劉壎]《隱居通議‧文章三》:“律以從順,未知其何如,而世或稱其奇古,至篤嗜而不置,何也?”

處順(处顺),◆順應變化;順從自然。○《莊子‧大宗師》:“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南朝][宋][謝靈運]《游山》詩:“攝生貴處順,將為智者說。”○[南朝][梁][江淹]《雜體詩‧效嵇康<言志>》:“處順故無累,養德乃入神。”

常順(常顺),◆謂自然之性。○《逸周書‧常訓》:“天有常性,人有常順。”○《文子‧微明》:“[老子]曰:‘有功離仁義者即見疑,有罪有仁義者必見信,故仁義者,事之常順也,天下之尊爵也。’”

不順眼(不顺眼),◆看不慣,看了心裡不舒服。○[老舍]《龍鬚溝》第三幕:“您心裏有這點委屈彆扭,就看什麼也不順眼,是吧?”

不順氣(不顺气),◆猶言不順心。○[馬烽]《我的第一個上級》:“一進城就碰了件不順氣的事。”

不順(不顺),◆1.不順理。○《詩‧大雅‧桑柔》:“維彼不順,自獨俾臧,自有肺腸,俾民卒狂。”○[朱熹]集傳:“彼不順理之君則自以為善而不考眾謀。”○《孟子‧盡心上》:“[伊尹]曰:‘予不狎於不順,放[太甲]於[桐],民大悅;[太甲]賢,又反之,民大悅。’”◆2.不順從;不歸順;叛逆。○《孟子‧離婁上》:“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侮奪人之君,惟恐不順焉,惡得為恭儉?”[漢][史岑]《出師頌》:“西夷不順,東夷遘逆。”○[清][昭槤]《嘯亭雜錄‧馬僧》:“[青海][卜藏丹津]不順,[憲皇帝]命[年]為撫遠大將軍、[岳鍾琪]為奮威將軍,率兵討之。”◆3.不稱心。○[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摺:“俺娘錢親鈔緊:女心裏憎惡,娘親近;娘愛的女不順。娘愛的郎君個個村,女愛的卻無銀。”

筆順(笔顺),◆漢字書寫時筆畫先後的順序。○[孫犁]《秀露集‧通訊六要》:“有的隨意亂草,有的不合筆順,致使編輯望而生畏。”

百順(百顺),◆一切順遂。○《禮記‧祭統》:“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謂之備。”○[宋][張載]《正蒙‧至當》:“至當之謂德,百順之謂福。”

安順(安顺),◆1.平安順遂。○[清][曾國藩]《求闕齋記》:“[國藩]不肖,備員東宮之末,世之所謂清秩,家承餘蔭,自王父母以下并康彊安順。”◆2.安分順服。○[歐陽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五幕第二場:“你們還可以留有用之身為國家出力,將來封妻蔭子,就是做一個安順良民,也不枉人生一世。”◆3.安全順暢。○[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五節:“遠行數千里,無須帶兵器。上列諸城市都是[西京]以外的四方交通樞紐,從這些樞紐再到其他城市,同樣安順。”

安時處順(安时处顺),◆謂安於時運,順應變化。語本《莊子‧養生主》:“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弘明集‧正誣論》:“涉生死之變,泯然無概;步禍福之地,而夷心不怛,樂天知命安時處順耳。”○[宋][俞文豹]《吹劍四錄》:“上達之士,能安時處順,由行於天理之中,故不屑屑於占算推測。”○[明][葉子奇]《草木子‧原道》:“[歐陽公]云:佛氏怕死,故每以寂滅無生為說;[老]氏貪生,故每以返老還童為說;惟安時處順,哀樂不能入者為至爾。”○[清][顧炎武]《答汪苕文》:“年垂七十,布衣蔬食之外,別無所求,流行坎止,安時處順,並以奉聞。”

安常處順,◆指习惯于安定平稳的生活,处于顺利的境遇。○语本《庄子·养生主》:“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明朱之瑜《太庙典礼议·靖定太夫人当配庙》:“而且安常處順,人所優爲,至於禮之變者,不可不窮而思通也。”○《醒世姻缘传》第七回:“照得安常處順,君子之所深憂;痛癢驚疑,聖賢所以立命。”○梁启超《中国前途希望与国民责任》:“安常處順,以爲社會一健全分子,以徐徐發達,人盡能之,豈待我輩!”

阿順(阿顺),◆阿諛隨順。○《楚辭‧天問》:“[比干]何逆,而抑沈之?[雷開]阿順,而賜封之?”[晉][葛洪]《抱樸子‧應嘲》:“若徒阿順諂諛,虛美隱惡,豈所匡失弼違,醒迷補過者乎!”[明][高啟]《四臣論》:“不阿順以取容,不迎合以求悅。”○《天討‧豕韋之裔<普告漢人>》:“推之[武億]杖旗丁而罷官,[喬萊]忤[滿]員而削職,則欲保全利祿者,勢必阿順[滿]臣,如[李之芳]、[胡林翼]之所為,方克免[滿]臣之嫉忌。”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