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目鱼俗称虱目鱼、麻虱鱼、白鳞鲻、海港鱼、细鳞仔鱼、幼鳞鱼。全身都是宝。遮目鱼体内中含有较高的EPA和DHA,并且含量远远高于其他鱼类,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血酸、预防老年痴呆等疗效,是非常好的养生保健品。同时遮目鱼的骨头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胶状物质,能保护人体的肝脏,对老、中、青年人钙、磷的补充及吸收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而有关于遮目鱼诸多鱼名的由来,流传甚多,较为人们所传的有以下几个:
- 根据台湾通史记载:“台南沿海素以蓄鱼为业,其鱼为麻萨末,番语也。”
- 有学者认为西班牙语系称虱目鱼为Sabador,而中国台湾曾被荷兰统治过,所以有可能是由此音译而来。
- 相传是当年郑成功从鹿耳门登陆台湾时,受到渔民们的欢迎,便献上最好吃的鱼种给郑成功。郑成功当时问了一句:“什么鱼?”,就因此谐音而得“虱目鱼”之名。
- 有学者认为该鱼被捕获后,原来眼球外围的透明组织(鱼类学上称之为脂性眼睑)中的胶原蛋白会渐渐变得混浊,看来好像被外物塞住,因而以台语称之“塞目鱼”,“塞”的台语发音与中文“虱”的台语发音相似,在中文书写上就演变为“虱目鱼”。
遮目鱼属热带、亚热带水域的鱼类,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能适应各种不同盐度且水温偏高的生长环境,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河口、海洋及滩涂等地段。但该鱼类极不能耐寒,水温低于14℃时就会停止摄食,在低温水中抵抗力下降,当温度低于10℃以下就会出现死亡。
遮目鱼为降海产卵性鱼类。在离岸5-15海里、水深20-30米处的沙质或珊珊底质处产卵。仔鱼孵出后游向近岸,并开始索饵。其后便在低盐水域逗留一至数年,然后溯河入淡水湖泊生长一段时间,而后返回海中完成性腺发育成熟过程。幼鱼时以底栖硅藻、蓝藻、绿藻、有孔虫、软体动物等为食。成鱼时则以硅藻、瓣鳃类和鱼卵等为食。人工养殖时可投喂米糠、花生饼、豆饼等商品饲料。
遮目鱼肉味鲜美,为人们喜食,是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咸淡水池塘养殖的重要鱼类。据1973年统计,世界遮目鱼养殖总面积为37.4万公顷,年总产量在16万吨以上。养殖历史悠久,约从公元1400年的爪哇开始。中国台湾省的养殖从300多年前开始,1978年养殖总面积为16145公顷,年产2.6万吨,平均每公顷产1600千克,最高产量达3000千克,其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台南为台湾遮目鱼养殖中心。
遮目鱼是中国台湾的主要养殖鱼种之一,鱼肉细致鲜美,为家庭食用鱼的佳肴,举凡煎、烤、煮、蒸、炸、腌、烧等,味道皆不错。除了家庭直接食用外,加工制品之虱目鱼丸也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后来开发的遮目鱼罐头、遮目鱼干、遮目鱼浆、烧烤遮目鱼等也逐渐打开市场。由于此鱼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不但成长快速,抗病力强,单位生产量高,是将来解决粮食问题的最佳鱼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