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为了
“我爷爷可以上晚报头版吗?”
“我爸爸妈妈可以上晚报头版吗?”
“我们家邻居可以上晚报头版吗?”
“我们单位的……”“我是海西的……”“我是玉树的……”
这几天晚报记者的手机几乎从早晨一直要“忙”到夜里。大家虽然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但心里却异常温暖。因为他们深知,所有打电话的人不仅仅是为了上晚报头版,更重要的是为了西宁抗击疫情。玉树的卓玛措、海西的萨仁和循化的尕姆儿的来电非常感人:“我们为西宁的果断、斗志、团结、友爱、互助而骄傲。虽然不能和你们并肩作战,但我们的心紧紧和你们贴在一起,我们也正在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西宁加油!”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
西宁晚报上头版活动,就是为了激励动员更多的人参加到抗击疫情斗争中去,以时不我待、争分夺秒的紧迫感,贡献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份力量。不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您、您的家人或您的团队,做出有利于抗疫的感人事,都可以上西宁晚报头版。
为什么老党员不能去?
“为什么老党员不能去?我知道你们在照顾我,但是我是一名党员。” 这位老党员叫陈福梅,34年的党龄,疫情期间,她负责东交通巷6号院居民出入登记、购买生活物资等工作。78岁的陈福梅来社区申请志愿者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劝她,而她却一直在重复着一句话:“我是一名党员。”
5月10日清晨,天蒙蒙亮,陈福梅已经早早到达东交通巷社区五四小学核酸检测点,开始了志愿者工作。帮助居民登记信息、维持核酸检测秩序,年近八旬的陈福梅“疫”线上岗,又一次站在了服务群众的第一线。“陈老师,您怎么也来了?”居民在看到穿着红色马甲的陈福梅时,既意外又感动。“社区是疫情防控主战场,我在这里生活了30年,没有人比我更熟悉这里的情况,我来帮帮忙。”
“陈老师年纪大了,我们担心她身体受不了。” 志愿者陈寅松告诉记者:“我们一直在劝陈老师,劝她注意身体,劝她安心在家,外面有我们。可她一句,我是一名党员,我不这么做,我心中有愧,我们拗不过她,只好把她安排在稍微轻松的岗位,可就算这样,在工作时间让她休息一下,她从来都不,我们坚守到几点,她就坚守到几点。但从心底来说,这些居民对她认可度很高,陈老师一来,我们各项工作开展起来都更加顺利了。”
连日来,从早到晚,社区里里外外处处都能看见陈福梅忙碌的身影,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她都亲力亲为,生怕出现问题,从未说过一句累。虽然年事已高,但陈福梅的为民初心始终如一,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不变的誓言和初心。
7个封控小区收到了2545个包子
连夜起灶!15名热心市民和面、切肉、备料、包馅儿、炖奶茶,经过一夜忙碌,2545个牛肉包子和180斤奶茶送进了杨家寨安置小区、苏家河湾小区等7个封控区。“我吃第一口包子的时候,激动得差点哭了,真是有家的感觉,感谢这些好心人!”拿到包子的志愿者们非常感动。
5月14日,家住城西区紫薇丽都小区的热心市民才太吉联系到了晚报记者,她是一家藏餐店的负责人,疫情发生后,她的15名员工被封在了餐厅内。
“每天看晚报,看见防疫人员在风雪中坚守,很不容易,就想着能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我是做餐饮的,就想给最需要的一线人员送点热饭。”才太吉说。
晚报记者经过多方联系,了解到7个封控小区内昼夜奋战的抗疫一线人员和志愿者们,经常忙得连一顿热饭都吃不上。经过统计,一共有600余名工作人员,才太吉说,我们把包子包大点,多放点牛肉,一个人4个包子完全能吃饱。
就这样,从14日下午5时开始,他们开始忙碌了起来。和面、备料、包馅儿……才太吉的店内热闹极了,15个人忙着制作包子、奶茶,为的就是让一线防疫人员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吃上一顿热乎乎的早餐。“新一轮核酸检测天亮就开始了,今天的600多份营养早餐,要赶在天亮前送到,让我们的英雄们吃上一口热乎早饭!”才太吉不时鼓励着大家。
2545个包子发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手中后,现场的志愿者说,虽然值守辛苦,但是市民的善举让他们感到心里无比温暖。“牛肉包子配上热腾腾的奶茶,太幸福了!”
2545个包子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更是同舟共济,同心抗疫的风景。才太吉很谦逊,“我们做的就是一碗饭的事。”平淡的话语,满满的责任。一碗饭的事,一颗心的爱,正是无数这样的爱,为西宁抗疫注入能量,凝聚必胜力量。
这几天,西宁的天很冷,但人心很暖。因为有你们,西宁更美了!
感动又心疼!第一天晕倒第二天她又在忙碌
“记者同志,在我们小区有这样一位志愿者,她靠顽强的意志坚持着,第一天体力不支晕倒在核酸采样点,第二天我又看到了她忙碌的身影……”城西区海宏壹号的居民王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一位“大白”的故事。
这个志愿者是谁?是什么支撑着她坚守在抗疫一线,从事志愿者工作?
辗转中,记者联系到这位志愿者,她叫李欲晓,是一名预备党员,也是市行政审批局农林水务科干部,她在微信群看到招募志愿者的公告后,就立刻报名参加了所在城西区文亭巷社区的志愿服务。李女士两年前曾被确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并做了手术,术后她一直在服用药物,身体并不宜承受超负荷的工作。
“真是不好意思,我只是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而已,却还给社区添乱了。”李女士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由于身体原因,李女士需要在早上进食前1个小时服用药物,志愿服务需要在早上6点前到岗,于是她便将每天的服药时间提前到凌晨4点半。李女士告诉记者,由于服药原因,自己早上无法摄入高蛋白的食物,晕倒的那天,她像往常一样,早饭食用了五谷杂粮米粥,由于采样点消杀的节奏较快,且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临近中午时,由于血糖偏低,她眼前一黑,就失去意识了。
“虽然她晕倒时没看见她的脸,但是我记得她防护服上的名字,第二天在绿色通道处竟然又看到她了,帮助老人推轮椅、登记信息、截图,一刻都没闲着。”王先生的话语中充满感激。记者了解到,尽管身体不好,但是李女士却不愿意离开志愿者岗位,她已被城西区文亭巷社区安排到了强度较低的工作岗位上,从事维持核酸采样现场的秩序、引导群众等工作。
“越是严峻的形势、越是危险的时刻,就越是党组织考验我的时候,作为预备党员,我很荣幸能和党员们并肩作战!”李女士说。
今天一定要夸夸她们
“多亏了她们!今天一定要夸夸她们!”她们是谁?火车西站社区党委书记赵辛霞说,她们是火车西站社区里的防疫“守门员”,她们是社区里的13位工作人员。
在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社区一直处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无数的社区工作者日夜奋战,无数的党员、群众、社会组织、物业人员等投身其中,发生了很多温暖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城北区火车西站街道火车西站社区的故事。
她们工作细心。每天处于“连轴转”的状态,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这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常态。但她们每个人都十分细心。在这次核酸检测中,她们的一个小发明解决了大问题。为了防止太阳直射手机屏幕,她们用一次性纸碗去掉底部粘在手机摄像头上,通过这一简单的操作,手机直接从“反光镜”变成了“遮光板”,社区居民扫码就方便了。小发明让记者第一时间认识了她们,在与她们的采访交流中,记者又听到了更多属于她们的动人故事。
她们工作暖心。“在这里,所有的支持和关心都是双向奔赴。我们爱我们的居民,居民也用他们的方式支持着我们。”赵辛霞向记者介绍道,5月15日,社区才接到了第一个来自社区居民的求助电话,唯一的一个电话却意义非凡,原来自从严从紧防控措施实施以来,小区居民各个配合工作,从不为社区添一丝乱,用大家的话讲就是困难尽量自己克服,全力支持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没有一个人打来求助电话。赵辛霞听到这些事,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感动不已!居民们对社区的支持不仅体现在不添麻烦上,辖区热心居民还想方设法为社区做各种各样的事。为了保障社区工作人员用餐的蔬菜,居民们为社区送来了新鲜的蔬菜包,社区工作人员却又舍不得吃这些菜,又在自身物资短缺的情况下,把这些蔬菜送给了封控单位的居民们,就是这样一场无声的“接力赛”中,让人看到了无数人为疫情防控工作默默出着力。
她们工作用心。她们以一当十,扎帐篷、送物资、开绿色通道、维持秩序,还为封控区的居民送去蔬菜包。蔬菜包里都有什么呢?新鲜的黄瓜、西红柿、面包……还有一张“便民服务卡”,在“便民服务卡”上除了温馨提示居民区域封控的知识和要求,还配有24小时社区热线电话,方便居民有需求及时沟通联系社区。赵辛霞说:“我们的电话不会静音,就是要让居民24小时都能找到我们。”
她们是火车西站社区的赵辛霞、韩杨、马国倩、马燕、宋长清、鲍丽君、韩永红、刘明霞、李玲、苗书环、魏秀丽、刘占超、魏秀丽。她们只是社区工作者中普通的一员,她们的日常工作也没有那么多地惊天动地与轰轰烈烈。但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她们义无反顾地选择站出来,用默默地坚守将一份重担扛在了自己的肩上。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如她们一样平凡而伟大的社区人,我们有理由相信,西宁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赵贵良夫妇的上千份饭菜送到了一线
5月9日中午,70份菜瓜盖浇饭准备完毕,赵贵良夫妇和他的家人邻居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分包装盒,这些盖浇饭将被送至小区附近各个核酸检测采样点防疫人员的手中。
说起赵贵良夫妇,很多西宁市民都应该听说过他们。上一轮疫情期间,赵贵良夫妇做了800个包子和300个花卷送给海亮大都汇小区的医护人员,这一善举感动了一座城,温暖了高原人民的心。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
5月7日,城西区开展全区域核酸检测,得知消息的赵贵良夫妇,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饭菜。他们和家人商量好了菜单后,自掏腰包买了1700元的辣椒、菜瓜、牛肉、鸡蛋等食材准备给大家做盖浇饭。5月9日8时,赵贵良夫妇开始制作菜瓜盖浇饭,从洗菜切菜,到出锅分装至少需要五个小时,赵贵良说,只靠他和家人恐怕难以在中午饭点准时送上饭菜,于是他便和亲戚及邻居说了这一想法,好在从开始送饭到现在,赵贵良夫妇的做法得到了身边家人邻居的认可和帮助,越来越多的热心市民参与到做饭这件事中来,大家都来到赵贵良家中帮忙,有的洗菜、有的煎鸡蛋,连小孙女也剥起了蒜,大家加足马力把做饭时间尽量缩短,终于在中午时分做好了70份菜瓜盖浇饭。随后,他们用小推车把盖浇饭送到了海亮大都汇的四个核酸检测采样点上。
每天变着花样做饭
赵贵良所在的纺织社区是韵家口镇辖区面积最广,人口最多,人员流动性最大的社区,目前每日有近300名工作人员承担着该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在保证每天能够送出餐食的条件下,赵贵良也在想方设法变着花样做好每一顿饭。5月11日,赵贵良夫妇准备了100份青椒炒肉盖浇饭、5月12日准备了65份炮仗面、5月13日准备了400个包子和400份西湖牛肉羹。
“咸淡合适吗?”“明天你们想吃啥?”“合适合适,太谢谢赵叔了,您做什么我们都爱吃。”赵贵良和志愿者及医务人员聊天,就像和家人对话一样。每一次送饭前,赵贵良都会提前告诉社区工作人员一声,他做的饭也让大家辛苦工作后有了一点小期待。赵贵良告诉记者,疫情一天不消失,他就会把饭一直做下去,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做好防疫人员的后勤保障!
他一个人卸了9车物资后……
这两天,很多人被一张物资点搬运完物资后就地累瘫的“大白”照片刷屏了,这个不禁让人泪目的“大白”是城西区城管局的城管队员芦阳,当天他一个人卸了整整9车物资后,靠在停车门禁上竟然睡着了……
这张随手拍下的照片只是城管队员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一个缩影,他们还有很多张像这样让人感动的照片。24小时连轴转搭建防疫帐篷后,他们就地在封控区草坪上小憩一会儿;在搬运完各种物资后,他们在临时帐篷里吃桶方便面蜷缩一夜……这些都是城管队员们奋战在一线的日常。有了他们的坚守,隔离在封控区的居民们才能安心居家,才能不必为每日生活物资、为丢生活垃圾、为所有的突发状况手足无措。
“疫情发生后,全局123人全部奔赴一线,抽调37名城管人员,进驻世通国际、海湖星城、弘才·儒之源封控区进行各项防疫工作保障。搭建帐篷、配送蔬菜、搬运防疫物资,保障封控区居民正常生活,维持封控区域内秩序。”城西区城管局局长蒋挺介绍说。
作为城西区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生活物资保障组成员单位,城西区城管局派出一组11名队员,三天共为封控区内12109户、25707位居民运送生活物资117.59吨,同时为核酸检测采样点工作人员配送饭菜4420份。派出另一组7名队员,运送核酸检测采样点所需防疫物资,为了保障每一次全员核酸检测顺利开展,队员们昼夜不息,出车180多次、运送防护物资700余箱、运送消毒用品5000余斤、运送帐篷80余顶。“也累,但是再累也要完成任务!”这是7名队员共同的心声。
“晚报请您上头版,逆行在光里的城管人有资格!他们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奋力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强屏障。”封控区居民杨瑞动情地说。
妈妈,我会乖乖在家等你回来
“妈妈,你在抗疫一线千万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我会听爷爷奶奶的话,乖乖在家等你回来。”连续几天来,在抗疫一线忙碌间隙每每打开手机视频聆听女儿说给自己的这段话时,玉井巷小学教师祁小梅立刻就又精神百倍投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去了。
5月8日晚,大同街小学教师马文婷在接到次日参加全员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的工作任务时,义无反顾“抛下”孩子,选择冲锋在前。5月9日天刚蒙蒙亮,马文婷洗漱完毕正准备出发,尚不谙世事睡眼惺忪的女儿带着哭腔挽留道:“妈妈,你能不能不要去做志愿者,在家陪我好吗……”马文婷亲亲女儿可爱的小脸蛋安慰说:“家里有爸爸陪你呢,妈妈和其他志愿者叔叔阿姨要一起去打败‘新冠病毒’这个大怪兽!”女儿天真地反驳说:“妈妈又不是奥特曼,也没有金箍棒,怎么打病毒啊?”女儿的天真逗得马文婷哭笑不得。5月10日,当女儿在手机上看到变身成“大白”的妈妈的照片时,她忽然骄傲地说:“妈妈真酷!我长大也要做志愿者!”听着女儿稚嫩的话,马文婷老师心底涌起阵阵暖意,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干劲儿更足了。
南川东路小学的李蕊老师5月7日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家中的老人,毅然穿上防护服再一次投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行列,引导检测人员扫描二维码、登记信息。
……
自5月6日西宁新一场疫情防控歼灭战打响后,城中区21所学校244名教师迅速集结,组成“红烛先锋”志愿服务队,迅速投入到了忙碌而紧张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他们中大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90后”女教师,无论是孩子的母亲,还是母亲的孩子,她们都奋不顾身,冲锋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把“舍小家为大家”诠释得淋漓尽致。
欢迎随时联系西宁晚报这19路记者
经济部
许晓东
骆 驿
姚 蕊
张国静
王瑞欣
张弘靓
佟泽天
古晓芳
新媒体
张永黎
孙喜春
闫 鸿 17697515051
政文部
王 琼
张艳艳
金华山
唐 蓉
严进芳
宁亚琴
李 雪
娜 仁
来源:西宁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青海普法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