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的内心温暖又坚定
讲述人: 桂林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周燕
编者按
今天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
一袭白衣,一顶燕帽,护士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白衣天使”。在很多人眼里,护士的工作繁忙且琐碎,每天步履匆匆地辗转在病患之间,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这个属于护士的节日里,我们采访了几家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副主任),从她们口中更多地了解到了“白衣天使”们的无私和奉献,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份职业背后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过去一年,我们护士团队接受了很多考验,这些考验让我一次次从大家身上看到了我们护士的执行力和义无反顾的精神。
去年12月初,市疾控中心报告了1名隔离管控的非法入境人员核酸检测呈阳性,通知马上要安排采样。当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我们派了4组护士立即出发去做采样工作。快凌晨3点时,我又接到通知说要再派人增援。
这个点了,我能找谁呢?想了一下,我首先联系了神经外科的副护士长李玲,那天晚上她没有轮班,在家休息。电话接通后,传来孩子的呢喃声,但李玲没有犹豫,马上答应了下来。之后,我又联系了正在医院“听班”的产科医护人员,她们也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主任放心,有我们在。”这是联系她们时我听到的回答,当时我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这也让我深刻感受到我们有一个很值得信赖、执行力很强的护理团队。
多数时候,护理工作并不轰轰烈烈,但细节和小事最能体现护士们对患者的关爱。过去,神经内科有位爷爷是我们这的老病号,经常需要住院治疗。他出院期间,科室护士长郝贵枝和其他护士会经常打电话关心老人的近况。后来这位患者去世了,但护士们将这份关爱延续了下去,常常打电话回访他老伴的情况,有时还会上门看望。
身边的很多小事常常让我感受到护士们的温暖,比如我经常看到有护士推坐轮椅的患者下坡时,会将轮椅倒过来推,避免患者摔下去;在运送病人的过程中,大家也总是会帮病人掖好被角,防止他们的肩膀受凉。这些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也确实让人暖心。
去年年末,我们神经外科的护士于柔设计并亲手为患者缝了20多条专属围脖。原来,于柔发现科室不少病人做了气管切开术,需要接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导致他们的病号服没办法完全扣上。于柔担心患者在寒冷的冬天肩颈受凉,就利用休息时间把科室换下来的床单和被罩一针一针为患者缝出了“量身定做”的围脖,既能保暖,又不会影响他们使用呼吸机。这些围脖不仅温暖了患者的身体,更温暖了患者和家属的心。 记者唐霁云 文/摄
面对救治任务大家会拧成一股绳
讲述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护理部主任管起招
过去一年里,我院派出大量护士到上海等地支援抗疫,在院内护理人力紧张的情况下,白衣天使们尽管超负荷工作,却依然能够坚守岗位、全情投入,讲奉献、敢担当。
今年2月,一名病人被紧急送进医院的综合重症医学科。这是名年轻姑娘,昏迷不醒,呼吸困难生命体征不平稳。从她身上,找不到身份信息,也无法联系到她的家人。面对这样一名“无名氏”,我们的白衣天使们把她当做自己的亲人,尽全力护理她、照顾她。
经过数天的悉心治疗,病人的生命体征终于恢复平稳。闫秋蓉是全程照顾这名病人的护士之一,那个大夜班,她盯着病人的监护仪看了良久,高兴坏了。
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也很重要。小姑娘尽管苏醒过来,对医护人员却爱搭不理。原来,小姑娘非常悲观,曾想要放弃治疗,甚至想离开这个世界。为了打开她的心结,护士们轮流跟她聊天。得知她是个追星族,护士们从她喜欢的偶像入手,跟她不断找话题,小姑娘渐渐打开了心扉,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护士们一有空就帮她洗头,帮她把仪容收拾干净。打开心结之后,小姑娘积极配合治疗,恢复得也很快,一个月后便成功出院。
“谢谢你们给我了第二次生命,让我更加明白生命的意义。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的感激,你们的恩情我会铭记一辈子。”不久前,患者给医护人员发来感谢短信。
今年3月,一名患有开放性肺结核的婴幼儿送来我院,病情危重。肺结核病的传染性强、救治要求高、护理压力大,但儿科、新生儿科、综合重症医学科的多名护士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了护理工作。她们组成了一个护理团队,在IUC的负压病房冒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轮流为患儿反复吸痰、细心照护,提供最细致的医疗服务。经过一个月的救治,患儿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最终顺利出院。
过去一年里,可爱的白衣天使们拧成一股绳,优质地完成了各项护理任务,我由衷为大家感到骄傲与自豪!
记者莫俊 文/摄
她们用实际行动展现奉献与担当
讲述人: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主任龚璇
去年3月,我院接到七星区大型新冠疫苗接种门诊的筹建任务,这是我市第一个大型疫苗接种门诊。外一科副护士长钱萍作为医疗保障组组长,忙前跑后,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将一块荒废多年的场地成功改造成规范的疫苗接种门诊。
接种门诊启用之初,硬件条件在慢慢改善中,钱萍与其他医护人员克服种种困难为市民接种。最多时,一天要接种3600人次,从早忙到晚。虽然条件艰苦、工作繁重,但大家咬牙坚持,无怨无悔。
当时,疫苗常常在凌晨运达桂林,钱萍总是随叫随到,第一时间赶来接应,并连夜做好转运贮存工作,以保证疫苗的安全。
如今,在没有接种任务的日子,哪怕是节假日,钱萍也会到接种点查看贮存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人钦佩不已。
去年12月,桂林开展了一场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已有身孕的急诊科兼感染性疾病科副护士长蒋顺艳主动请缨,投入到防疫一线的工作中。有一次,忙碌了一天的蒋顺艳靠在物资上休息,不小心睡着了,被心疼她的同事偷拍发到了工作群,同事们都关心地劝她要注意休息,对此,她总是微笑表示自己能行。
还有一件事让我非常感动。有一次,我在医院门诊预检分诊看到几个熟悉的身影,仔细一看,原来是护士长邹春莉、唐美兰、周小龙等人。她们前几天不是才来找我签字休假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原来,她们看到门诊预检分诊岗位人员紧张,志愿者又因为疫情原因不能及时到位,于是主动利用休假当起了志愿者。这让我感到又惊喜又感动。
当前,医院需要抽调大量护士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仍然可以高质量正常运转,这是全院护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与担当。在这个护士节,我必须要给她们点个大大的赞,祝她们节日快乐。
记者莫俊 文/摄
像亲人一样对待患者
讲述人: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副主任李红艳
我们医院总共有500多名护士,因为医院的性质,我们的很多患者都是孕产妇和小宝宝。我认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护士,不光在技术上是人才,更应该是最有爱心、最有耐心的“天使”。
新生儿科有位护士叫蒋俐丽,平时话不多,也不太喜欢表现,但工作起来一直勤勤恳恳。去年12月,院里转来了一名8个月大的患有严重慢性肺疾病的江西宝宝,他们一家人辗转了好几家医院,最后来到了我们这。刚转来医院时,宝宝病情危重,上了呼吸机仍极不稳定。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后,这名宝宝成功拔掉了气管导管,转入了新生儿家庭病房接受后续治疗。
尽管宝宝的爸爸妈妈都在医院照顾,但蒋俐丽仍亲力亲为给宝宝换尿布、擦澡、喂奶、换衣服,还常常跟她说话,给她加油打气。同时,蒋俐丽也不忘安抚家属,指导他们做好护理,家属们都亲切地称她“蒋妈妈”。
其实,新生儿科的护士们都和蒋俐丽一样。这个宝宝过生日时,大家给孩子准备了蛋糕。今年4月底,宝宝成功出院,宝宝的父母非常激动,也很感动,表示治疗期间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
把患者当做亲人、时刻为患者考虑,在护士团队中并不少见。今年除夕当天,有位高龄产妇因为胎儿偏大导致顺产困难,考虑到胎儿的安危,医生建议产妇剖宫产,但产妇及家属不能接受中转剖宫产,且情绪比较激动。了解情况后,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产房助产士王臻立刻与医生进行沟通,进行专业评估后,决定让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
王臻本身有严重的眩晕症,劳累过度就会犯病,但看到产妇急切的神情,她还是决定亲自协助她分娩,并不停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正确的指导,尝试各种方法促进产程进展。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产妇最终顺利生产。宝宝出生后,产妇和家属都非常感激,事后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其实这些都是护士们日常工作中很常见的小事。无论什么时候,护士们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努力帮助患者解决难题,用专业的技能诉说平凡中的伟大。
记者唐霁云 文/摄
尽心尽力只为提供更好服务
讲述人: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廖春燕
护士兄弟姐妹们的感人故事太多了,首先我想说说医院烧伤创面整形外科、医学美容外科护士长苏梅芳。去年5月起,医院推出了上门护理服务,项目包括伤口造口护理、更换胃管尿管、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等,为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专科护理和健康指导,让他们在家里就能享受到和医院同等的服务。服务推出后,预约的患者不少。
和院内护理不同,上门护理时,我们一般只会派出2名护士,这对他们的专业能力要求就更高,因此上门护理的一般都是高年资护士,也是科里的业务骨干。苏梅芳工作已经29年了,一直从事伤口造口护理工作,她对待患者非常热心,工作认真负责,即使有些病患的情况有些棘手,她也总是冲在最前面。
这一年来,她和同事们风里来、雨里去,冒着严寒酷暑,为患者解决就医问题。即使是在疫情比较严峻的情况下,他们也在做好自身防护和患者及家属流调的前提下,始终坚持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目前已经为500多位行动不便的患者解决了就医难题。尽管上门护理更加辛苦,但想到能给患者带来便捷,大家也都很愿意去做这项工作。
和其他医院比,我们医院的男护士算多的,共有166人,占护士总数的12%左右。和女护士相比,男护士在体能方面有优势,因此他们大多都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科室,承担了不少急危重症的救治工作。
前几年,有些患者不太能接受男护士,看到男护士要给自己打针就有些抵触,担心男护士没有女护士细心,做不好护理工作。但现在患者们的看法已经不一样了,他们发现男护士也能把护理工作做得很细致,业务能力也不错,所以认同感也变强了。
除了外界认同感提高,如今男护士的自我认同感也提高了。我们医院较早的一批男护士大概是2006年入职的,那时候男护士还比较少,现在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学习护理,也踏上了护士的工作岗位,传承着护理精神。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抽调了不少人员外出支援,留在桂林的护士除了院内工作之外,有时也要外出进行核酸采样、打疫苗的工作,确实也挺辛苦。因为现在防疫要求比较严格,来医院看病时需要出示健康码和行程卡,医院各入口都有护士指导大家填写和查验这些信息。尽管有些繁琐,但也希望患者能多一份理解,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全民共同筑牢疫情防控之墙。
记者唐霁云 文/摄
任劳任怨用爱带来生命的希望
讲述人: 桂林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彭志华
病人的康复,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的工作是平凡而伟大的。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想给大家说说发生在急诊科和血透室里的暖心故事,是他们用爱和无私的付出,给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一天夜里,我们急诊科接到120电话,一位市民在家中昏迷不醒,需紧急救护。急诊科的一名护士和医生立刻赶到现场开展抢救,送回医院后,急诊科护士长和其他护士们第一时间冲进抢救室,配合医生抢救。经过争分夺秒的救治,成功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患者最终康复出院。春节前,这位患者和家人还特意来到医院,向科室的医护人员表达感激之情。
在医院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血透患者,他们满怀着对生命的渴望,但却因为死神的虎视眈眈而时常陷入恐惧之中。在血透室,有一位“元老级人物”,他已经透析9年了。这位患者的经济条件不太好,一家三口都患有疾病,刚来透析时,他整天闷闷不乐、精神萎靡,几乎不与我们说话。沟通中,我们发现这位患者有寻短见的倾向。
从那时起,每次他做透析时,当班护士都会主动上前与他谈心,并细心地告知他平时该如何调养身体。为了坚定他与疾病抗争的决心,护士们还常常举一些其他患者的实例,告诉他只要配合治疗加之细心调养,时刻保持乐观的生活情怀,一定可以战胜疾病的缠绕。通过多次的贴心沟通,终于让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现在每次来透析时,他都会给医生护士们问好,跟我们相处得像家人一样。
去年7月,在他透析满1000次的时候,我们血透室全体医护人员为他准备了一个惊喜,为他送上了庆祝透析满1000次的蛋糕。当时他就激动地说:“感谢血透室的医生护士,我还要再透析20年,你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给了我继续与疾病斗争的勇气。”得到患者的肯定,是我们最自豪的事。
记者唐霁云 文/摄
致敬每一个不平凡的他和她
讲述人: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梁小燕
在护士们的夜班里,一些紧急情况往往让人记忆深刻。但就在忙乱之中,白衣天使们的爱心、耐心与细心也能更好地显现出来。
这是发生在手术室护士黄丽珍身上的一个故事。那天夜班,一名两岁多的男孩因为交通事故外伤需要进行小腿清创缝合手术,因为年龄小,疼痛和恐惧让宝贝哭得撕心裂肺,紧紧缠住妈妈。为了尽快把宝贝带入手术间进行手术,黄丽珍尝试用自己的手温去焐热宝宝冰凉的小手,帮他擦去泪水,递上安抚情绪的小玩具……小宝贝渐渐停止了哭泣,黄丽珍顺势把他搂在怀里,他眨巴着大眼睛看着黄丽珍,乖巧地躺在黄丽珍怀里,随后被抱进了手术间。
刚躺上手术床,小宝贝突然呕吐大量食物,血氧饱和度降到30%,心率增快,口唇、面色发绀,黄丽珍迅速给小患者吸口鼻腔分泌物,配合麻醉医生给氧行气管插管。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生命体征平稳准备进行手术时,小患者的病情再次发生了变化。黄丽珍紧急配合医生止血、配血,进行深静脉、动脉穿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此时,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裤,模糊了她的眼睛,但她已经顾不得,一心只想挽救小患者的生命。
经手术医生探查,终于发现伤口处断裂的小动脉。经过争分夺秒的抢救,手术顺利完成,小患者的生命体征也平稳了,黄丽珍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在复苏间,小患者的妈妈第一时间扑上来摸着宝宝的手。感受到小宝贝手心传来的温度后,宝妈紧锁的眉头这才舒展开来,她对黄丽珍说:“把宝贝交到你手里我很放心。”听着宝妈的认可,刹那间,一股暖流涌上了黄丽珍心头。
于秋芳是一名从业20年的资深护士,在一次夜班里,一位50多岁咯血不止的患者被紧急送进医院,她和值班医生立即开展止血抢救工作。此时,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于秋芳非常清楚开放静脉通道的重要性,然而,平时正常的血管,这个时候都已全部看不见了。好在于秋芳经验丰富,给患者成功地留置了三个静脉留置针。这三个静脉通道的建立,为病人后面的输血、补液及成功抢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经过4个小时的奋力抢救,病人的出血终于止住了,并且转危为安。
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可爱的白衣天使们也在其他领域传递着大爱。医院消毒供应室副护士长王琦在2018年3月主动报名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该贫困村实现整村高质量脱贫,得到广大村民及政府的认可。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每一个白衣天使都值得被夸赞,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此护士节之际,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记者莫俊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