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晋江文学网又出了新规。
结合此前对np文、黑暗童话、未成年等题材的限制条款,我的几个作者朋友纷纷表示,这次真没法儿下笔了。
话匣子打开,他们从诗词歌词谈到人生哲理,接着又怀念起红袖添香在内的诸多古早文学网站,一番拉踩。
我是插不上嘴。
作为玛丽苏文学的资深品鉴专家,我的羞耻读物阅读历程,早在这些网站建立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1.舶来的玛丽苏文学
2004年,不知从哪天开始,班里女生们的课桌里,忽然流通起了一本韩国言情小说:《那小子真帅》。
在早恋被视为洪水猛兽的中学时代,这本禁忌作品毫无悬念地成为老师们突击检查时的重点猎杀目标。
据不完全考证,每个办公室的桌子上,都会或多或少摞着从不同场合没收来的同款读物。
其中,也混入了一批高仿制品。
仔细对比,这本《那小子真狂》,从标题字体到封面设计,无疑是后来康帅傅和粤利粤等史诗级复刻品牌的始祖。
连作者名字,也很韩流。
而当你买来后才会发现,这其实是挂羊头卖鸡汤的随笔集。
盗版的多少,是检验一本书畅销程度的硬核指标。这些山寨的存在,足以证明《那小子真帅》当年的火热程度。
可爱淘的《狼的诱惑》是另一部爆款
那小子究竟为什么如此受欢迎?
原作封底的一句读者留言揭开了谜底。
当然,这个读者很可能就是编辑自己
故事的开头很常见:
平凡女生韩千穗在跟帖时,无意得罪了帅气多金却又十分病娇的男神智银圣,两人就此结成冤家。
转折开始于一次意外的跳墙事件。
这也是台湾偶像剧的经典桥段
就是这个突破牛顿定律的吻,让男主角智银圣变得对女主死心塌地。
从此以后,两人的生活,除了甜蜜,还是甜蜜。
在课桌画满三八线、男女关系并不融洽的年代,这样狗血却洋溢着粉红气泡的桥段,给从南到北所有懵懂的女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恋爱启蒙。
此前,制霸畅销榜的还是琼瑶阿姨,但读者都是父母辈的人。毕竟,大人们错综复杂的爱情,又怎么能让还在念书的女生们产生共鸣呢?
关键的是,琼瑶作品里的男主,也都离我们太过遥远了。
彼时还在读中学的作者可爱淘,就把握住了同龄女性读者的心理需求:每天面对着班里的臭屁男同学,荡漾春心只能诉诸于空白的幻想。
当帅气、多金、不乏浪漫且还在读中学的“智银圣”款男友出现时,少女们的心中,就有了初恋的大致模型。
而《那小子真帅》,也因此被奉为恋爱圣经。
就算没看过这本书,也都用过周边文具
“那小子”的现象级火爆,同样引起了国内作家的注意。毕竟一本书无法填满所有市场需求,写校园爱情故事大有可为。
同年,小妮子顺应潮流,接过可爱淘的大棒,依样画瓢写出《恶魔之吻》第一部,讲述了平凡女生郭羡妮与白马王子金淳熙的校园爱情故事。
一经出版,便创造了100万册的销售记录,也为形成内地特色的玛丽苏文学奠定了基础。
玛丽苏其实是人名“Mary Sue”的音译,最早来源于国外作者paula以《星际迷航》为蓝本写的一篇同人小说。
女主角“Mary Sue”以卓绝的才华拯救了全世界,还凭借过人的美貌俘获了所有帅哥的心,自此之后,玛丽苏就成为了完美人设的代名词。
眼看局势大好,小妮子又接连发行了几本单行册。
但它们的名声却大不如前。据我考察,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在女主人设这里,出现了失误。
既然明确了玛丽苏小说的受众群体,叙事就要使用第一人称,读着更起劲儿。
但使用第一人称,要尽量杜绝上文这样“如此完美的我”,因为很难让人有代入感。
毕竟,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的故事,才符合大部分女生的幻想架构。
2006年,吸取了前人的经验,郭妮推出《麻雀要革命》。
女主麻秋秋是个平凡的女孩子,性格懦弱,常常受人欺负,但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自身努力逐步成长,取得了身边所有人的尊重。
当然,也收获了帅男主的青睐。
同年,明晓溪推出《泡沫之夏》。讲述了尹夏沫在追求音乐梦想中,与娱乐明星洛熙和霸道总裁欧辰发生的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
允许一部分爱情小说先苏起来
这两本书一出,国产玛丽苏文学就有了大致雏形。
女主的“苏”要体现在性格上。活泼可爱,阳光善良,能吸引所有高冷男主的注意:这个人和外面那些妖艳贱货一点儿也不同。
而男主的“苏”,却要体现在全方位上。
首先,身份要苏。
要么是每次都考年级第一的洛熙,要么是家底优渥、富可敌国的欧辰。
其次,性格要苏。
可以优雅温和。
也可以高贵矜持。
当然,名字也要苏。
作为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名字必须不落窠臼。能复姓就不要用单姓,怎么也不能和班里的同学重名。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翻遍新华字典,只挑生僻字。
好家伙,都不认识
最关键的,是类型要苏。
每个女生都不再是只有智银圣的韩千穗,而是在金映明与蒙太一中犹豫的麻秋秋,或者在洛熙和欧辰间徘徊的尹夏沫。
王子和骑士,总归要越多越好。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
帅,永远是判断男主是否玛丽苏的唯一标准。
2.迅速成军的少女读物
在《泡沫之夏》和《麻雀要革命》大火以后,少女读者们日渐膨胀的需求催生了读物的量产。
以魅力优品、聚星天华为首的出版公司迅速招兵买马,在随后几年间推出了类型更多样的单行册。
玛丽苏文学一时进入鼎盛时期。
喜欢的作者,自然每本都要收集
从前,这些“要背着家长”看的读物只会出现在报刊亭的橱窗上,到这时,就连书店也会把它们罗列在最显眼的位置。
花花绿绿的书脊,是当时最靓丽的风景线
由于书本多是塑封包装,不像其他书可以试读。所以,标题,就决定了大多数读者的购买欲望。
读着拗口,但男主的数量一望即知
如果男主的数量再多点,就要借助封面来体现了。
四个男生,环肥燕瘦,总有一款适合你
哪怕文字粗制滥造,封面也能救回来。
这本畅销书还使用了言情小说的神秘图腾, 也就是当时大家都习惯用的颜文字表情
最突出的代表,就是这本凭借着书名在十年前的QQ空间出人头地的《半粒糖,甜到伤》。
从封面到书名,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甜美女一和恶毒女二围绕六七个男主展开的爱恨情仇。
但实际上,内容一点不沾边。
不过,这也没什么妨碍。
毕竟,看小说是为了满足幻想,封面上的美男子们,就已经值回本钱。
但在当时流水线生产模式下,作者每月写一本都算慢的。而学生们日均两元不到的零用钱,和单行册平均24.99元的定价之间就形成了主要矛盾。
所以,这些书的销量很难再达到从前几十万加的记录,基本都是只印一版。
就在此时,一本名为《天使·com》的杂志却突出重围,活跃在了读者视线。
这本书创刊于2005年,比《意林》改版晚了一年,但每月的发行量,甚至曾一度超过了改版初期的《意林》。
封面依然是极尽花里胡哨,男主角像从日漫里走出来一样。奇就奇在,文字体量与单行册持平的同时,杂志的定价只有5.99元。
一举抓住了读者们的心。
更抓人之处,还在于它以压缩篇幅的方式,提高了作品的数量。
本质上来讲,是丰富了男主的类型。
从前的单行册,几十万字讲来讲去都是不过几个男主,而现在,你却可以看到遍览黑帮少主、恶龙少爷、英俊管家的风姿。
无论是高冷如冰山,还是温暖如阳光,或者表面儒雅实则腹黑无比,杂志里都能找到对应的类型。
就算是现实世界里高不可及的偶像,也可以代入进来,过把瘾。
与偶像的破次元同框
为了吸引到不同爱好的读者,《天使·com》还先后推出了各类增刊,A版主打校园,B版主打魔幻,梦刻则是多类型混搭,活脱脱是玛丽苏杂志界的巴别塔。
受此影响,市面上迅速出现了一批特色鲜明,主打不同风格的少女期刊。
定价统统都是6元。
喜欢台湾言情风,就买《飞言情》;不喜欢悲剧结尾,《阳光smile》包你满足;想走文艺路线,《花火》就是不二选择;要体验真实的青春故事,《男生女生》或《爱格》就足够。
一时之间,玛丽苏市场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盛世面貌。
然而,杂志的成军让签约作者的资源变得极为稀缺,同时,字数要求的减少又让更多民间作者有了将幻想付诸文字的机会。
所以,当年发表作品的人中,有不老少都还在上学。最小的,还没参加过小升初的考试。自此,玛丽苏在创作者领域实现了由上到小的大一统。
不过,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导致了质量参差不齐的小说大规模流入市场,更间接带坏了读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种影响在日系文读者的身上尤其常见,开口前,最好先说个“呐”,一句话结局,别忘了语气助词“的说”。
那些年,沉迷古风文的读者,现在提起“翻云覆雨”,想到的也一定不是原意。
但,只要男主足够帅,情节足够甜,又有谁会在意?
3.左耳听说,后来我们都哭了
升入高中后,曾痴迷于玛丽苏小说的女生们,集体陷入了一段空窗期。
随着年纪增长,很多人慢慢意识到,“那小子”款男友注定只能生活在二次元:
“白皙的脸庞与足够大的眼睛”一旦落实到现实里,很可能更像鬼片主角。
而更重要的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期,那些甜腻无比的玛丽苏套路,已经审美过时了。
在现实的严峻压力下,出版社亟待转型,以对齐读者们升维的幻想标准。此时,青春文学教父郭敬明对青春的解读,恰好提供了一剂良方。
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魅丽优品旗下的花火工作室紧跟时代潮流,与这个概念不谋而合地推出了“忧伤文学”系列书系。
主打作品,是一看名字就很忧伤的《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
书的内容更忧伤。
女主角姜生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出轨了,不久后遇到矿难失去手脚,而情人则直接殒命。
男主角凉生就是姜生的父亲与情人的孩子。
看惯了玛丽苏的女生们,头次面对着人设如此凄惨的男主角,一下子就同情心泛滥了。
简直不能比这更忧伤了
从此以后,理想型的男生是白衬衫灌满风,眼里总有朦胧的雾气和忧伤的光。
不光人设忧伤,剧情也一伤到底。
另一位男主程天佑是程氏集团的大少爷,芜湖星空娱乐公司最年轻的董事长,跆拳道高手,半个钢琴天才。
这样的风云人物,在见到姜生第一眼,就疯狂地迷恋上了她。
乍一看,妥妥的玛丽苏剧本,但在忧伤文学里,这位霸道总裁的命运就大不相同了。
酒醉的姜生与天佑发生关系,醒来后,姜生又想起得了骨髓血癌的凉生,于是跳崖自尽。为了救姜生,天佑也毅然跟着跳下。
结果,姜生没什么事,天佑反倒因此双目失明。
就在这个时候,凉生向姜生求婚,姜生才意识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天佑。
如此错综复杂的三角故事,赚足了一波又一波读者的眼泪。
在一代代读者的热情呼应下,作者将这本书从2006连载到了2013,连着出了五册。
当年的《那小子真帅》,也不过才出了两本。
眼见形势一片大好,花火趁热打铁,接着推出了三本留名青春文学史的“忧伤体”小说,与《凉生》并尊为青春文学四大名著。
如果粗略概括,那就是:一女两男,日哭三场,十分忧伤。
作者本人,其实更是忧伤plus。
凭借着极具感染力的文字,这些忧伤文学的传播幅度远超过从前的玛丽苏小说。
它们常见于QQ空间里被疯狂转载的说说。
当时为什么这样迷恋?不懂。
忧伤文学的鼻祖,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由饶雪漫推出的青春疼痛小说《左耳》。
情节现在看来,俗套得很。
男1号张漾为了报复同父异母的男2号许弋,答应和女2号黎吧啦交往,前提是她去勾引许弋,而许弋,正是女1号李饵暗恋的男生。
黎吧啦遭遇了车祸,也失去了肚中骨肉,张漾才发现自己的真爱是黎吧啦。此时许弋也爱上了李饵,但不久就被撞见和其他女生滚床单。
后来,李饵和张漾终于在一起了,张漾却因为前女友的纠缠而投身火海,失去了记忆。
逃课打架一条龙,吸烟堕胎两不误,加上失忆和去世,妥妥的韩剧老套路。
也难怪,饶雪漫当时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恐怕已经忘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和堆成小山的试卷,可能才是最真实的青春。
只要你做过5·3, 我们就都是一代人
但是主人公李饵开头的那句话,却精妙地点出了很多人的心思:我想学坏。
对于正处于叛逆期的读者来说,那些想尝试却又不敢做的,都可以在书中得到体验。
而这,也成了青春疼痛和忧伤文学后来发展了近十年热度还不减的原因。
4.夜晚的被窝里这些小说最有看头
历经了高考、大学、工作,小说在日常生活中的占比已经慢慢变得可以忽略不计,上次读过的杂志都不知去了哪家废品站了。
电子时代的馈赠,让阅读变得轻而易举,但面对着动辄百万字起步的连载,还是会偶尔想念,那本不用通宵也能读完的期刊。
透过亮着光的屏幕,你也好像回望到了十几年前,在被窝里拿着手电筒一行行浏览细碎文字的时光。
早餐吃了一个星期的干脆面,终于攒够了买杂志的钱。
从报刊亭老板手里接过最新的期刊,再小心翼翼藏进书包时的快乐,是考试进步五十名都不能比拟的。
那天晚上,写作业都心不在焉,把杂志藏在平铺的书本下,竖起耳朵听父母的动静。
在胆战心惊中,把自己代入到书里的女主角,与王子和骑士开始不间断地偶遇,享受着冒险般的甜蜜。
一本杂志读完,仍然不过瘾,意犹未尽地对着封底的广告开始精挑细选。
虽然那时候你可能还没有手机,但也不妨碍你的幻想过程。
今天读完,明天就要借给同桌,这是你俩的约定。这个月你买,下个月轮到她,换着看,最经济。
你俩共享的还有从书里摘抄的语录。
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着个lie。
这些都成为了你们QQ空间里说说的范本。
班里女生们四分五裂的小团体,也在这样的传阅环节中凝成了一股绳,共同应对着共同的假想敌:老师和家长。
唯一的争吵,可能是课间时发生在关于哪个男主角更帅的辩论中。
小说的结局往往并不会如每个人所愿,憧憬得多了,就会下意识拿起笔,在随书附赠的周边小本子里重新列提纲,拟人设,为心里的主角们写个圆满的结局。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满足幻想。
把自己和姐妹以及各自心仪的男生都写进去,每个课间在偷偷摸摸的传阅获得形而上的喜悦。
虽然后来给杂志社的投稿都石沉大海,但你还是牢记住了Chapter 和 Part两个英文单词,这和你后来只能记住abandon是一个道理。
班里那个胆子最大的女生,已经觉得写小说都不过瘾了,而是要活成小说里的人物,背着老师和家长开始早恋。
放学后,班里的每个人几乎都看见过她和男友坐在操场上聊天的场景。
用她后来的回忆,就是“当时,夕阳把我俩的影子定格成了一幅画”。
初中毕业时,她照着书里的情节,扯掉了男朋友短袖校服上的第二个扣子,说是这样就能永远在一起。
但随着高中不同校,男生换了另一个女友,他们的恋情无疾而终。
一晃十年,追过的杂志都停刊了,卖得最火的那家报刊亭已经转行卖彩票,而曾经读书如山倒、下笔如有神的你,现在也开始兴趣乏乏,编个朋友圈文案都要斟酌很久。
我们早就成为了无聊的大人。
当你难得登录一次QQ空间,看到阅读软件推送的王妃体文案时,才会猛地想起,当年的那些小说,现在读来也是十分尴尬。
这时,你才会明白,只有在夜晚的被窝里,这些小说才最有看头。
希望每一位沉迷过玛丽苏的人,不必为那些酸涩时光而羞愧。
因为也只有在十几岁的时候,才会对恋爱保留着无限的遐想,和最纯粹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