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怪旅泊
一
按照自然的规则,总有群人非常大众化。他们必须支撑起时代的平稳向前。
这群人性格多为开朗外向,在恰当的时机做恰当的事情。虽然我们总是力求独一无二,最终走的多为平凡之路。
既然有多数人,自然也有少数人。有群人很小众,性格多为内向。
在有关性格或心理的问答区域,你会发现提问多数都是性格内向的,说到自己交谈时容易紧张,不懂得与人相处,怎样才能变得外向。
现有另一出说法,将人直接分成内向和外向是不公平的。有些话说个不停,看着外向的人,又有文静的一面。
性格特别复杂,专家从不同角度研究就有不同的观点。
我的感受是,一个人确实是多面体,不能一概而论。但人与人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有的孩子天生乐呵呵,遇事不慌,有的孩子天生沉默寡言,紧张不安。
所以总有群人非常大众,而另一群人很小众。
我对“人以群分”有着如此的关心,显然因为我是内向者,属于小众群体,从记事起就没有与大众的步伐合拍,大量的时间花在独处上。
二
见过很多与内向相关的书籍,要么是改变内向性格,要么说内向者没什么不好。
据说外向和内向的人数比例是3比1。
没有对半分,说明外向确实占据优势。性格内向在漫长的时间里都不是好事情。
小时候走亲戚,但凡没有热情地喊长辈,就被归结于内向,腼腆,文静。
大人往往叹息,怎么办啊,不爱说话。
大人通过往日经验,能预料到关于你的成长之路,在学校里受欺负,到社会上也受压迫,总之过得比较坎坷。
凡事没有绝对,不能说内向者都这样,但类似的例子很多:内向者活得很拧巴,甚至有点善恶难分。
不爱说话,交际能力差,时不时制造尴尬,甚至伤害到别人,加上性格敏感,易受刺激,容易误解别人,无形中产生了恶。
易结心结,却难解。
有些人注意到了,社会新闻上的一些事件,在介绍加害人时,往往都会提到此人不合群,性格内向。
所以,直到今日,内向者依旧被当作过于沉闷,而一旦爆发就冷酷的性格。
才能平平的内向者在这个斑斓时代里极易迷失。
三
有点算是时代的惠利,互联网的崛起,给内向者更多的“拯救”渠道。
像前面提的心理问答区域,大部分问题都是内向者提的。
他们通常都知道自己的问题,也想改正,只是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性格决定他们的意志薄弱,总是优柔寡断。
不过提出问题也表明他们擅于文字表达。
是的,文字,只要内向者愿意接纳,就能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比起强迫改正自己的性格,它相对来说容易很多。因为无法与大众走在一起,自己独处的时间就多了,利用它来关心自己。
这就是内向者的一个优势。但时间多,不能用来抱怨我又犯了什么错误,我怎么做都不对。
独处时,坚持看书,追随他人笔下的世界,寻找另一个自己。也可以自己抒写情感,讲出那些在脑海里漂浮的各种念头。
外界是治愈不了小众者的。比例失衡决定了什么是主流。
所以,与文字相处,相信安静的力量,是小众者最好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