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1999年6岁的罗禹泽与父亲罗跃辉的合影(翻拍照片);下图为:罗禹泽与父亲罗跃辉(左)的合影(6月21日摄)。
今年是鞍钢恢复生产70周年,70年前,新中国的钢铁工业从这里起步。
70年来,一代代鞍钢人以百炼成钢的坚韧品格,用辛勤的汗水为祖国的钢铁工业添砖加瓦,有的一家两代甚至三代都在鞍钢工作。他们好比一棒棒火炬,不断传递着钢铁工人的价值追求、家国情怀。父辈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子辈技能精湛、视野开阔。时光荏苒,变化的是不断革新的技术和更加广阔的市场,不变的是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和对创新的不懈追求。
爸爸,请您放心,您的事业我来接。
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吐尔洪在风机顶部维护设备(6月27日无人机拍摄)。
今年26岁的吐尔洪·阿不都热依木,是华能吐鲁番风电公司白杨河风电场的一名维修工,在这里工作已有五个年头,他的日常工作是为一百多台风机“体检”。
白杨河风电场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三十里风区的茫茫戈壁之上,因为常年刮大风,这里被称为“魔鬼风区”,当地人都谈“风”色变。“但我们的工作就是哪儿有风就要扎到哪儿,风来了才能发电。”吐尔洪说。
平时,吐尔洪和同事们要在风小的日子里检修风机,一般每天要检修两到五台,每检修一台平均要三四个小时,有时一爬上风机就要工作七八个小时,午饭都是靠吊装设备吊上去的。
和吐尔洪一样,白杨河风电场的20多名员工都默默地坚守在这片戈壁滩上。自2009年投运以来,累计已有110多名“风电人”在这个风电场驭风送电。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渔民在海洋牧场上分拣捕获的海鱼(7月8日摄)。
目前正是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扇贝和鱼类收获的季节,长海县小长山岛海域经典国家级海洋牧场呈现出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吴元渺爱心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临海市一个养老院为老人义务理发。吴元渺坐在一个角落静静地看着他们(6月27日摄)。
浙江临海人吴元渺曾经是一名理发师,从业之初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周一天专为老人、残疾人、军人免费理发,17年间共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荣誉纷至沓来,不期而至的还有疾病。
2008年开始,吴元渺患上了一种脑部疾病,走路颤颤巍巍,手指也不听使唤,瞒着别人四处求医,身体却每况愈下。到2014年,吴元渺已无法坚持理发店的经营和公益事业,他告诉别人“要去北京发展”,随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其实吴元渺并没有离开自己居住的临海古城街道鹿城社区,而是被老顾客张海林和朱丹丹夫妇收留。张海林两口子帮他求医问药、照料起居。“老吴是个好人,我们做这些都觉得很顺当。”张海林说。
难以治愈的疾病让吴元渺花光了积蓄,朱丹丹为照料他辞去了工作,张海林也仅是派出所的一名辅警。2016年,在社区干部重新找到这名“消失”的好人之后,从社区街道、总工会到政府各级发起了帮助吴元渺的活动。捐款、补助、送医上门,吴元渺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与此同时,一支2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开始继承吴元渺的事业,平均每月两次到社区乡镇为有需要的群体义务理发。
“我希望服务队把爱心坚持下去。”在轮椅上,吴元渺用颤抖的声音说。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艾力·尼亚孜划着卡盆在塔里木河畔一处海子里巡查胡杨长势(6月19日摄)。
艾力·尼亚孜所在的新疆尉犁县,位于塔里木河中下游、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境内分布着约80万亩胡杨林。他和同事们负责管护东西长520公里、南北宽240公里的胡杨林。
由于巡护面积大,艾力·尼亚孜每天要走几十公里的路。天然胡杨林地形复杂,沙包、湿地、湖泊都有。为了解胡杨生长情况,艾力·尼亚孜有时骑摩托车,摩托车走不了的地方骑马,骑不了马的徒步,有水的地方就划卡盆(胡杨凿空做成的独木舟),他成了可以驾驭各种交通工具的“水路两栖全能护林员”。
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张荣华老人在家中查看裱糊完毕正在晾晒的水竹花伞(7月9日摄)。
云南壮族水竹花伞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一带,传承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花伞选用当地优质水竹为原材料,伞架轻盈强韧,伞面油光水滑,内饰编织七彩纷呈。水竹花伞除了用作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当地嫁娶婚俗礼仪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在丘北县官寨乡向阳村,89岁的张荣华老人和孙子张国庆是当地这一技艺仅存的传承人。锯竹、刨木、劈条、刨青、锯槽、装键、绕伞圈、裱伞、印花、穿饰线、上桐油……每把伞都要经过80余道精细繁琐的工艺,历时三至五天,纯手工制作,匠心尽显。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7月6日,两只高原鼠兔在西藏思金拉错湖边嬉戏。
高原鼠兔是一种小型非冬眠的植食性哺乳动物,又称黑唇鼠兔,被称为“草原精灵”。高原鼠兔为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主要栖居于高海拔地区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
新华社记者 周锦帅 摄
这是7月5日拍摄的云丘山1号冰洞一角。
位于山西省乡宁县的云丘山冰洞群,四壁皆冰,常年不化。目前开放的1号冰洞总长100余米,最宽处约12米,最高处约15米。洞中的冰笋、冰柱、冰瀑晶莹剔透,在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梦幻般的景象。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7月10日,湘江长沙段一处航标指示牌淹没在江水中(无人机拍摄)。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湘江水位持续暴涨。7月10日21时湘江长沙水文站水位达38.33米,超警戒水位2.33米(警戒水位36米),较前日8时上涨了3.05米。目前,长沙市防汛部门正严密监测水位变化,加强堤防巡查,全力做好防范工作。
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7月10日,长沙城区湘江和浏阳河交汇处,洪水过境的湘江水颜色与浏阳河水颜色形成鲜明对比(无人机拍摄)。
在位于江苏盐城东部沿海的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只白鹭飞过树梢(6月26日摄)。
7月5日,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该项目成为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
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7月6日,在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里,一条湟鱼在洄游。
盛夏时节,在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中,湟鱼开始成群结队沿着入湖河流逆流而上,到上游淡水河产卵,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观。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一名参观者进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博物院参观(2018年6月26日摄)。
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
这是正在进行主拱圈合龙施工的鸡鸣三省大桥(7月7日无人机拍摄)。
7月7日,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鸡鸣三省大桥主拱圈顺利合龙,标志大桥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为2019年底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赤水河流域重要的渡改桥工程,该桥建成后将解决三省交界一带数十万群众的出行难题,有力助推乌蒙山区脱贫攻坚。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7月10日,一名乘客准备乘坐G305次复兴号列车。
当日,天津首列直达香港西九龙的G305次复兴号列车从天津西站出发,京津冀三地实现了进港高铁列车的全覆盖,雄安新区的旅客也可乘坐该趟高铁直通香港。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远望3号船在南太平洋执行任务途中(6月21日无人机拍摄)。
7月8日,远望3号远洋航天测量船完成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海上测控任务,安全抵靠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为历时1个月、航行3万里的本次航程画上圆满句号。
远望3号船是我国第二代航天远洋测量船,主要担负对卫星、飞船等航天器的海上测控任务,建成以来共出航52次,圆满完成以神舟、嫦娥、北斗为代表的83次海上测控任务。
新华社记者 李雨泽 摄
福建武夷山市区通往吴屯乡的道路被冲毁,路面交通中断(7月9日摄)。
连日来,福建省武夷山市遭受暴雨袭击。7月9日上午11时,福建省防指提升防暴雨应急响应为III级。
新华社发(陈颖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