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你足够的空间,给你足够的经费支持,给你足够的办学条件,你能办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2001年,正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参加“国培计划”培训的郭云峰被这个问题击中了。
那一年,郭云峰33岁,在家乡安徽阜阳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已经十余年了。那个关于“理想学校”的问题,第一次引发了他对教育的多种可能性的思考,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002年,郭云峰受邀南下,开始了民办教育的探索之路。如今,作为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中澳”)的党总支书记、校长,他和团队以“智慧学校,生命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亮点,将其培养成人生最闪光的价值”为宗旨,坚持以“尊重人、发现人、发展人、成就人”为教育理念,实施“亮点教育”,使这所在校生接近11500人的广东省一级学校、深圳市首批“优质特色”民办学校,逐渐向着“理想学校”的方向迈进。
从师范生到“国培”骨干教师
郭云峰说自己走上从教之路,最初是一个“被动”的选择。
“你的性格最适合当老师”,1985年,郭云峰听从了初中班主任的建议,参加了当年提前批次的招生,被录取到师范院校。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家乡安徽阜阳的一所小学任教。
说是“被动”选择,实际上郭云峰算是成长于教育世家。20世纪30年代,他的祖父便在家乡开办了第一所新式小学,家里也有一些长辈从事教育工作。“我的生日是6月1日儿童节,当时感觉做老师,一生跟孩子打交道,每一年自己过生日都有这样的氛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郭云峰笑着回忆道。从选择教育行业到真正爱教育、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追求,中间经历了一个逐渐清晰、坚定的过程。
2007年,郭云峰作为《新语文学习》的封面人物,发表了一篇题目为《走!别停下》的自述文章。文中说:当教师要经历“三落三起”:三次失败、三次爬起。只有经过这三个历练过程,你才算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
郭云峰经历的三个历练过程,一是实现了从一名优秀学生到一位合格、称职的老师的转变;二是通过赛课比武等方式精进教学水平,从一名合格教师逐渐成长为当地的“名师”;三是通过系统地学习教育家的思想和体系,学习教学专家的方式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沉淀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1996年,因为教学成绩突出,从未做过中层干部的郭云峰被破格提拔为学校的副校长。2001年冬天,已经获得了阜阳市“教坛新星”“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郭云峰,作为阜阳市的六名语文教师之一,参加了全国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在三个月的封闭式全脱产学习过程中,他拜张梅玲、张翼健、马云鹏、赵士英等专家学者为师,与窦桂梅、薛法根、黄宝国等青年才俊为友,观摩支玉恒、靳家彦、赵谦翔等特级教师的教学风采,学习东北师大附小、吉林省二实验等名校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在培训接近尾声的时候,被问到了本文开头的问题——“假如给你足够的空间,给你足够的经费支持,给你足够的办学条件,你能办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因为当时公办学校的办学经费很紧张,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假设”是不可能实现的,而郭云峰已经开始思考“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
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引入学校
郭云峰是敏锐的,善于思考的,也是幸运的。
2002年初,国内一所顶尖学府在深圳兴办实验性民办学校。学校的投资过亿,办学理念是国际化的,而且带有一定的实验性和先进性。当时,学校需要一名小学部的负责人,郭云峰被推荐,于是,他带着对“理想学校”的畅想,开始了自己的南下探索之旅。“今年正好是我选择这所学校20年,也是我选择民办教育20年。”54岁的郭云峰说。
在深圳,郭云峰要负责的工作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范畴。2005年,学校要接受等级评估。作为一所新学校,教职员工来自全国各地,没有人懂评估。喜欢挑战的郭云峰临危受命,在那之后的三年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先后通过了区一级、市一级和广东省一级的评估,而且都是以很高的分数一次性通过。
这段经历让郭云峰第一次体会到,除了教学,学校的管理还需要很多方面的落实、保障、支撑,才能让学校有序、健康、稳定地发展。
从2006年到2008年,学校经历了一个快速扩张的阶段,学生从过去的一两千人增长到五六千人,从6岁到18岁的学生在一个校园里学习、生活,给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被引入学校管理中。从精细化管理,到卓越绩效评估,郭云峰带领他的团队全文翻译了波多里奇卓越绩效评估标准,并在学校做了落地,使更多的人相信,教育是可以量化的。他感慨自己在三年时间里把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通读了一遍,打通了除教学之外,跟后勤、财务、法律、安全、政策相关的很多内容,“像是读了一个MBA”。后来,为了能够更好地把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思想带到学校管理中来,郭云峰还真的去读了MBA学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学校成为深圳市第一所拿到市长质量奖的学校,郭云峰也第一次进入深圳市一级的专家库,成为市长质量奖评审专家中首批三位教育行业人员之一。2018年,郭云峰开始了项目化管理在教育行业中的落地,在学校里实施了教育项目化管理,有效地推进了各学部、各部门之间的融合与合作。
在这一系列的改革过程中,郭云峰和他的团队不断学习,接触到很多新领域的专业知识,对“知识改变命运”有了切身的体会,“学会了用教育之外的标准、教育之外的眼光,去反思我们的教育规律,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学会了用教育行业之外的知识、方法为教育、教学助力”。郭云峰形容这个过程,是从弯道超车到借道超车,最终建立自己的赛道。
从生命教育到“亮点”教育
2016年,学校完成改制,正式更名为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郭云峰也成了这所拥有12个年级、28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接近11500人、教职工1200人的“大校”的党总支书记和校长。目前,中澳设有公办部、桃李书院部、高中部和桃李国际实验部,坚持“错位竞争,同步发展”的原则,按照塔式结构设计发展蓝图,即“高中是龙头,国际出品牌,桃李出特色,公办是基础”。
更名后的中澳,将办学理念定位于“智慧学校,生命教育”。
“通过学校智慧化的建设和智慧化的达成,让学校具有智慧教育、智慧教学的空间和平台。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校的管理智慧、老师的教育智慧、课堂的教学智慧,加上学校整体环境营造出来的智慧空间,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形成学习的智慧,智慧地学习。”郭云峰说。
关于生命教育,学校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理解人与自我的关系,珍爱生命,自我关爱,学会自我保护,实现自我成长;理解人与他人的关系,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体会爱、体会友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建立规则意识,知道敬畏和约束,思考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要为这个社会做什么;最后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奉献的态度,有回馈的意识,有保护的职责,有勇敢承担的品德。
从有广度、有深度、有厚度的生命教育生发开去,中澳提出要以人为本,“尊重人、发现人、发展人、成就人”,借助智慧学校的平台,“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亮点,使其成为人生最闪亮的价值”。
尊重人,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差异,要让每个孩子在学校得到关注、关爱,找到可能释放的空间和亮点。
在发现人、发展人方面,中澳探索、实施了“三网合一”精准教育学生成长方案,将学生的健康信息档案、素质评价网、生涯规划网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关注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基本成长记录,调整为关注学生身体健康与发育,关注学前受教育程度,关注学生未来发展规划与指导,目的就是通过基本信息收集,实现精准分析和定位;通过素质教育的全程化设计与管理,实现精准的规划与设计;通过发展规划的全程介入和监控实施,实现精准的教育与发展。
成就人,就是要在学校里为孩子搭建丰富的舞台,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方向都找到可以验证、可以施展、可以获得肯定、足够的自信的渠道。
“定制、定量、定向,让每个孩子在学校都得到适合的发展。”郭云峰说。
女孩美丽睿智,男孩阳刚有担当
从生命教育,到“亮点”教育,中澳在实践“尊重人、发现人、发展人、成就人”的路上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比如学校实施“精准教育”,设立“可定制化的课程”和“全个性化的成长方案”,构建“三部九级”课程体系,成立十大素质教育中心等。
中澳的十大素质教育中心,最受关注的是女子素养中心和男子素养中心。“一个孩子,在我们学校经过12年的学习,我们希望他们毕业以后具有什么样的特质?经过广泛讨论,最终提炼了两个关键词,女孩是美丽、睿智,因为美丽而幸福,因为睿智而具有生活品质;男孩是阳刚和责任担当,因为阳刚,能够遮风挡雨,因为责任担当,而成为社会栋梁。”郭云峰说。
以女子素养中心为例,女孩从6岁入学到18岁高中毕业,都可以在这里学习相应的课程。中心结合了中华传统女性美德与现代女性睿智素养,将中国传统八雅中的“酒”改成了“香”,形成了琴棋书画、诗香茶花的课程基础,邀请深圳最好的插画师、茶艺师以及学校里最好的美术、书法老师给学生授课,同时从实际需求出发,开设了礼仪、化妆、收纳、烘焙、女子防身术、家庭资产管理等女性素质教育、艺术修养及生活技能等方面的课程,总计23门。“美丽、睿智不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通过课程让孩子们获得了看得见的变化和效果。”郭云峰说。2019年,女子素养中心“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女生素养德育实践类课程项目”荣获深圳市中小学德育优秀特色项目(中小学)奖。
除了女子素养中心和男子素养中心,中澳的十大素质教育中心还包括美术与书法中心、体育中心、艺术中心、国学中心、生命健康管理中心、语言中心、都市田园中心和道法教育中心(模拟法庭中心)。
其中,都市田园中心建于2016年,也就是在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后不久。“城市的孩子缺乏劳动的机会,对劳动的基本概念不太清楚。所以我们就在楼顶上建了两块都市田园,让大家在生活中学习。”郭云峰介绍说。学校针对都市田园中心课程的课题研究《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X”融创课程建设实践研究——以中澳实验学校“都市田园”为例》被中国教育学会选为2019年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
除了常设的十大素质教育中心,中澳还有几个非正式中心,比如说PBL项目式学习中心就是一个基于项目式学习,把各学部与项目学习相关的管理人员、教师和服务人员集中到一起的学习型组织。
减负不减质,成就“国测”好成绩
素质教育一直是中澳的底色,即便如此,在“双减”政策落地的这一年,郭云峰和他的团队也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要改变的是家长和社会对于教育的理解。现在的焦虑和内卷,不是单方面推动产生的,而是综合因素产生的。其原因包括高考的标准和体系如何优化的问题,包括不同学历背景的人在社会上面临的不同发展可能性的问题,也包括其他一些综合因素。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要把双减的概念、国家对双减的要求、提出双减的原因以及双减要解决的问题,解释给家长听,以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支持。”郭云峰说。
明确了双减的意义,减负如何减,就成了关键问题。
“要做到减负不能减质,减负不能减责任,减轻学生、家长压力的同时,也要减轻老师和学校的压力。”为此,郭云峰给中澳的老师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是加大对教研的要求,提出了高效课堂的概念,尽可能地在课堂上解决教学问题和作业问题;二是关注作业和评价标准的改变,在借鉴深圳市教科院给出的作业样本的基础上,加大对作业和测评方式方法的研究;三是做好课后延时服务,用素质教育课程充实和填补孩子们因减负而留下来的空余时间;四是加大学校的硬件改善和提升,借助信息技术,借助新的学习环境的营造和改变,让孩子们更轻松地学、更有效地学、更聚焦地学。
与此同时,为了减轻老师的压力,学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首先是建立相匹配的资源库;其次是利用好深圳市教科院发布的样本,组织学科老师进行轮值备课;第三是借助现代资源,与平台建立合作。综合各方力量,为老师提供尽可能充分的资源,减轻他们因为缺乏资源而增加的压力。
事实证明,中澳在实践中也真正做到了减负不减质。就在2022年4月公布的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中,中澳整体表现优异,所有数据均超深圳市、广东省和全国同类数据指标。
2022年7月1日下午,在深圳市宝安区召开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应用成果介绍会上,郭云峰作为宝安区唯一的民办学校代表,做了题为《质量监测助力学校行稳致远》的报告,并且以中澳八年级科学数据为例,分享了学校的质量监测结果及结果应用的情况。
在民办教育之路上继续探索“可能性”
今年,郭云峰来到深圳20年了。在这期间,他也有很多机会可以回到公办教育的体系中,但他选择了留下,因为“在这里,我真的找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我们的董事长,也是投资者,给了我们充分的经济支持、充分的硬件保障,给了我们足够的探索空间。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我感觉这20年,尤其是作为中澳党总支书记和校长的这5年,我带领大家一起向前摸索,对我来说是很充实、很幸福的一件事。”郭云峰说,自己对教育的追求、目的和使命是不会改变的,但是培养人的路径和方法、空间和环境,一定有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方。
“这些年,国家对于民办教育的表述,从‘有力的支持’到‘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现在提出的‘分类办学、扶持与管理’,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民办教育都在按照国家的要求完成它的历史使命。”郭云峰说,自己这20年在民办教育的土壤中摸爬滚打,感触最深的是“民办教育是真实存在的,也是真实需要的”。说民办教育是真实需要的,因为民办学校的存在解决了大家对教育的部分差异化需求。说民办教育是真实存在的,是因为民办学校以其“优质+特色”的独有的学校品质,为社会、为教育做出了必要的贡献。
“民办教育对我来说,是一个20年的选择,可能在未来的10年、20年里仍然是我的选择。我希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继续去追求、探索那个在‘国培’期间的梦。以足够的空间、足够的经费支持、足够的办学条件作为保障,去办一所理想的学校。”郭云峰说,“这所理想的学校一定是能够尊重人、发现人、发展人、成就人的学校。”
(作者:李冬梅)
来源:《教育家》杂志2022年8月刊第4期
来源: 《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