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我也没想到,我的同事阿迪拉·买买提,这个美丽文雅、从小在乌鲁木齐长大、过惯了优裕生活、从未品尝过生活苦滋味的姑娘能够在和田农村迸发出那么大的能量。
接到去墨玉县支教任务的通知,阿迪拉一下子懵了:父亲患病正在住院,妈妈也行走不便,每天都要靠自己侍奉照料;自己从未离开过城市去农村生活过,何况是一年?一个文弱、儒雅的高校教师,如何去做一名开启童蒙的乡村幼儿教师?阿迪拉有些畏惧即将面临的考验,找了领导,摆了困难,希望组织能重新考虑考虑人选的安排问题……最后,不知道我们医科大语言文化学院阿里木书记是如何做她的思想工作的,反正阿迪拉平静地接受了任务。
有老师遇见她吃惊地问:“阿迪拉,你要去南疆支教?”
“哦,书记说南疆人民更需要我,要学会舍小家为大家!”阿迪拉言语里似乎还有些小小的不痛快。
经过短暂而又紧张的培训,2016年11月上旬,在冬日的严寒中,阿迪拉踏上了南疆之旅。在和田墨玉县扎瓦镇依格孜艾日克双语幼儿园,阿迪拉发回了她的第一个朋友圈微信:“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乡亲们很朴实、很热情,孩子们很可爱。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无奈……今天我去买玫瑰花酱馕,卖馕的大叔一听说我是支教老师,就不要我的钱,我硬是塞给了他……在这儿结了太多的亲戚,所以,本人没有回去的打算,谁爱回就回,反正我不回!”
看了这个微信,个别同事就说:“你看,这个‘小吃货’(爱称),还新鲜着呢,过几天就知道啥滋味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阿迪拉就在朋友圈里写道:“Mal al a Yousaf zai说:‘一本书,一支笔,一个孩子,一位老师,就能改变世界。’但是,在现实面前,60名孩子却彻底改变了一名很淑女、很腼腆的大学老师……”
每天奔波于扎瓦镇驻地和依格孜艾日克村幼儿园之间,早起晚归,上课、发放早餐午餐、架炉子生火、洗盘子涮碗,还要管理近40名小马驹似的天真烂漫、活泼无拘的孩子。这一切让没有充分心理准备、习惯于被人呵护、饭来张口的阿迪拉感到手足无措,非常忙乱。她只好从生炉子开始学起。刚开始总点不着火,好不容易点着火了,却不小心把自己的衣服烧着了,其惊慌狼狈状可以想象。给幼儿发放饭菜总是发得不均匀,到最后要么不够了,要么剩下了。从未有过幼儿教育经验的她,上课时面对几十个缺乏管束的孩童,任凭她声嘶力竭也管不住,她第一次为干不好工作伤心地哭了。她很快就身心疲惫,病倒了。在一个配着打点滴图片的微信里,她幽默地写道:“这家乡村医院水平真不错,我这么细的血管都能一针见血,赞!这个黄色的液体应该是玫瑰花酱吧,希望药到病除!”
同事们心疼阿迪拉,给她寄去了授课急需的耳麦,也给她的孩子们募捐了一批汉文少儿图书和衣物。收到学校同事的爱心捐助,阿迪拉在朋友圈里写道:“我将同事给我寄来的书籍进行分类,将适合幼儿园的书籍留在了幼儿园,将适合小学生的书籍捐给了幼儿园对面的依格孜艾日克小学。当这里的学生和老师还有校长看到这些带有拼音的汉语书籍时,异常兴奋,迫不及待地一本一本翻看着,如饥似渴地一页一页翻阅着,让人心酸。由于网络、交通等方面的原因,这里极缺汉文书籍,尤其是带有拼音的汉文书籍,希望有条件的爱心人士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家里闲置的带拼音的汉文书籍均可……”
阿迪拉的爱心呼吁像冬日里一缕和煦的春风,在朋友、同事及其家人的微信朋友圈里被广泛转发,在一个个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心里荡起了温暖的涟漪。很快,这激荡四溢的涟漪化作一股股暖流,从四面八方涌向阿迪拉所在的扎瓦镇:新疆医科大学的同事为孩子们寄去了生活用品、书籍和水彩笔;北京的喻言、孙岚,昆明的朱颖文等寄去了数百本崭新的幼儿读物和手工图画本;朋友莱丽寄去了有声挂图、牛奶杯、保温桶等;阿迪拉的舅舅及远在荷兰的友人也寄来了教学光碟和礼品……这些汇聚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间大爱的捐赠,通过阿迪拉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阿迪拉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在大家的帮助下,(这里的幼儿园)做到了从生活到学习方面所需物品应有尽有,盆满钵满!”“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连这里的幼教们拿上书也爱不释手!这里的孩子们太幸运了,想要什么有什么,就像拥有了阿拉丁的神灯一样!希望这里的孩子们不辜负好心人的期望,将来能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从此,阿迪拉除了白天给幼儿教汉语、做保育员、晚上给支教汉族教师教维吾尔语外,又多了一项额外的任务:接快递,分发捐赠书籍和物品。她在那个偏远的村庄和外面的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爱心桥,她俨然成了一个聚拢爱心、播撒爱的种子的天使,而每一次捐赠发放,对阿迪拉所在村庄的孩子和家长无疑都是一个喜庆的节日,全国各民族一家亲爱心通过阿迪拉点亮了村民的心灯,驱散了宗教极端思想曾经罩在村民心头的阴霾,唤起了新生活的希望。
身处其间,阿迪拉说:“像我这种多愁善感的女性,每天都生活在感动之中!”“感谢心系南疆偏远地区孩子们的疆内外的好心人士,有了你们,这里的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有了你们,才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出生在城市,成长在城市,感受到的更多是浮躁与喧嚣,而在这个偏远的地方,感受到的更多是真、善、美、诚,才意识到原来世界上真的是善要远大于恶,身边各种正能量远大于负能量!祝福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好心人一切顺利安好,因为生活本应该很美好!沉浸于各种正能量当中,心情真好……”这感动促使她不知疲倦地拼命工作,聪慧灵巧的她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工作也变得轻车熟路,信手拈来。同时,她又将这分感动传递给当地的幼儿家长并激起强烈共鸣。在微信朋友圈里,阿迪拉写道:“今天一大早接到一个幼儿家长的电话,问我上小学的儿子参加汉语补习班的事宜。这位家长说,昨天的家长会很成功,他身边的那些家长听了我的话都在抹眼泪。我真没想到我还能说出触动家长内心的、让已经是好几个孩子的家长抹眼泪的话来。我们这些支教老师任重道远啊!”“支教老师对当地的作用不容小觑,家长们恨不得把家里所有的孩子都送进幼儿园。看着孩子们身上发生点点滴滴的变化,嗓子嘶哑、身心疲惫也都值了!”
阅读阿迪拉从南疆陆续发出的微信,会感到在短短的两三个月里,那个文弱的阿迪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艰苦的支教环境中,在那个对我们来说十分遥远的南疆小村里,她的身心似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实现了蜕变与超越,达到了崭新的境界。“若能将小我融入更大的舞台,将获得小我无法企及的生命深度和广度。”她说。
春节过后,工作出色的阿迪拉被调到了更艰苦的托格拉克麻扎村幼儿园,一切又得从头开始。这里条件更差,没有专门的教室,村委会两间房屋就成了她和同事临时的教学场所。随着天气转暖,跳蚤、蚊虫的叮咬成了阿迪拉最大的痛苦,这个昔日里皮肤白嫩、爱干净、好讲究、手里离不开遮阳伞的城市姑娘如今皮肤不仅晒得黝黑,而且斑痕累累。但在微信朋友圈中,人们却没有读到她的抱怨和计较。教学之余,她成了驻村工作组的编外人员,入户、家访、谈心、开家长会,给工作组反馈信息,提建议,这些份外的工作,她干得主动积极、乐此不疲。
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我给她发微信,希望她能提供一些素材,阿迪拉满口答应。然而,几天后,向她索要,没料到她却说:“哎呀,不好意思,实在是太忙了。我现在真的理解书记说的‘南疆人民更需要你’的分量了。一周一次的农民夜校从开始的几个人到现在人数越来越多,很多年迈的农民求知若渴,学习汉语劲头非常高,深夜下课也不愿意走,请求加课。我的农民学生现在有好几百呢,我压力好大呀,我得好好备课!我准备
给他们编一本适合他们的教材,便于他们学习。每天都觉得连轴转,时间都不够用啊!再说,实在没啥好写的,你到这里来看看,我们的驻村工作队队员、支教老师为了总目标,都是很辛苦!”我诧异了,阿迪拉似乎已经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随时会撒娇的姑娘了。
阿迪拉曾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当善良遇上善良,贫瘠的沙漠里也会开出最美的花。”美丽善良的阿迪拉,看上去是那样平凡,然而,当她抵达相对偏远落后的南疆农村,面对一个个淳朴敦厚善良的农民,面对他们及其孩子对知识、国家通用语言及幸福和平生活的渴求,她似乎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肥沃土壤。在艰苦的支教工作中,她将自己绽放成了一朵当地人民心目中最美丽的花朵,芬芳四溢,令人钦羡,使人愉悦,给人希望……
阿迪拉,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