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絮语
理解发微信人,同样理解收微信者。
微信操作便捷,发出、收看、回复、不理会、删除,本也方便,允许随意一些对待,都轻松。不以回不回复,或早回复迟回复为什么礼仪,不然双方都累。当然个人所见,有些情况另论。
朋友之间单独发微信,是友谊来敲门,还是麻烦来敲门,如何是好?回答不好一概而论,看法因人而异,因双方的关系以及熟悉程度不同,会产生差异。尤其是文化、思想、兴趣、爱好和修养的不一样,就会对同一微信产生不同的看法。
过去,微信使用还没有现在那么广泛,朋友之间收到发来的微信,彼此都会有习惯性的做法:有的立刻回复,有的或两三天后回复,包括发一个另外的微信,或点赞、留言、发表情符号。
如今,微信应用随科技高速发展,媒体、自媒体微信制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每日,各种信息,近乎于铺天盖地一般向人们扑来。信息之快捷、范围之广泛,有精品之作,也有鱼龙混杂,少数质量欠佳的微信混杂其中,这就增加了收微信人的“接待量”和“甄别量”。人们的生活程序比过去纷杂,对微信的需求已发生变化,对回复微信的看法与方式,恐怕,不便与过去同日而语了?
发自己认可的微信给朋友分享,自然是一番好意,只是好意没法定时,忽然想起了要发微信给谁,是想起了才发。想起了的时间,可以是一月,半年,或许是更遥远的时间。发微信一方相对主动,接受微信方相对被动,因为无法预见什么时候,什么人会发什么微信来。如果收到朋友发給自己的微信,自己不喜欢,甚至持完全不同的观点,该怎样办?说什么,又回敬什么?回复方式不当,又会怎样?
倘若用“静态”对动态,搁置在那里以后再说,不会失礼,也不会因此妨碍真正朋友的友谊。“忽略式”对待微信,朋友相处会更简约。发微信的人少了担心对方不喜欢此微信的顾虑;收微信者不必过多地为繁文缛节的 “微信礼节”操心,也符合现代潮流人们的生活方式。
其实,微信群与朋友圈里的微信就是不扰人的,发与不发,赞与不赞、回与不回,都不失礼。
梦溪雨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