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周星驰经典网名〕周星驰粉丝网名?

时间:2022-12-12 06:23:4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提起周星驰,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都是《大话西游》和《喜剧之王》。

但作为一枚“星粉”,柴叔在星爷创作的众多影片中,最为痴迷的却是《功夫》,并且坚信这才是星爷的巅峰之作。

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因为柴叔是一个心怀武侠和江湖的重度“直男癌”患者,也不是因为《功夫》在2004年上映之时,刷新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华语电影票房纪录。

而是因为,这部影片是星爷饱含赤诚的情怀之作;他在这部影片中,流露出了感人至深的三大情怀,就足以见得这部片子为何能够拿奖无数了。

成长情怀

对周星驰略有了解的人都会发现,他在大多数影片中饰演的角色,名字都跟“星”有关。

比如《捕风汉子》、《江湖最后一个大佬》和《师兄撞鬼》等影片中的“阿星”。

以及《赌侠》中的“周星祖”,《九品芝麻官》中的“包龙星”和《逃学威龙》中的“周星星”。

而《无敌幸运星》、《小偷阿星》和《百变星君》等影片中,不止角色的名字,就连影片的名字,也包含了“星”字。

《功夫》的片名中虽然没有出现“星”,但周星驰饰演的主角,名字只有一个“星”字。

这一点,片尾的字幕,有迹可循。

可能很多人会说,周星驰用“星”字为自己饰演的角色命名,是为了方便,或者是为了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物标签”。

可柴叔始终认为,星爷看似偷懒和讨巧的取名行为,是在用角色来映衬自己的人生。

他借用了很多名字里有“星”的角色,来讲述自己成名之前的那些辛酸经历,《功夫》中的“星”,亦是如此。

周星驰从小生活在香港九龙的穷人区中,底层小人物的日常,他再熟悉不过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把《功夫》的发生地,设定为大隐隐于市的“猪笼城寨”贫民区,会把那些功夫高手和主角,都塑造成心怀苦楚的小人物。

父母离婚后,母亲只身一人把周星驰和姐姐妹妹拉扯大,辛苦时,一天要打三份工。

在如此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星爷,懂事的非常早。为了让母亲吃上一块肉,他会故意把肉和鸡腿掉在地上,否则,母亲根本不舍得吃。

知晓了星爷的这段经历,就不难理解,《功夫》中落魄的星,为什么会那么自然地,把从地上捡来的烟头送到自己的嘴里。

由于家庭贫困、身材矮小,周星驰小时候经常被同学欺负。

长大后,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又早早地开始做兼职补贴家用,欺负他的人,又从同学变成了老板和顾客。

那个时候的周星驰,为了让自己变得强大,把誓不做东亚病夫的李小龙,作为崇拜的偶像。

这些饱含心酸的成长经历,都被星爷拍进了《功夫》里。

只不过影片中,欺负他的人,变成了长他几岁的小混混和黑帮,他想跟李小龙学的功夫,也变成了乞丐卖的《如来神掌》。

《功夫》中,除了有周星驰挥之不去的成长记忆,还有他念念不忘的爱情故事。

影片中黄圣依饰演的角色,之所以会是一个哑女,正是因为星爷在拍摄《功夫》之前刚刚得知,已经嫁为人妇的初恋罗慧娟,因为潜水发生意外,双耳失去了听力。

当外人都在为他的真爱是朱茵还是莫文蔚,吵得不可开交之时,他已经开始用电影,来缅怀自己逝去的爱情。

功夫情怀

周星驰在电影方面的造诣很高,很多人为了表示敬重,都尊称他为“喜剧之王”和星爷。

与此同时,很多人也忽略了,他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功夫高手。

《功夫》在美国上映时,他去当地的电视节目上做宣传,主持人挑事,找了一个大胖子跟他比试。没想到,星爷三招两式,就把那人干倒在地。

可见,他还是有一些看家本领的。

周星驰从小就迷恋功夫,还把武术宗师李小龙,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

小时候受限于家庭条件,没有机会拜师学艺,他就把打沙包作为自己习武的一种方式。

长大后,他更是拜了在香港踢过100多次馆的黄淳梁为师,学习咏春拳。

而黄淳梁正是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在香港最重要的弟子之一。所以说,周星驰的偶像李小龙,也算是他的同门师叔。

其实,周星驰是功夫高手这个事实,体现在方方面面。

且不说他早期出演了许多武打电影,还先后被两位武术高手——元彬和甄子丹,夸赞过身手不一般。

单是看看他在《功夫》中,显示出的腹肌,就不得不说,星爷的身材不简单。

只不过,他从未把自己痴迷的功夫,当做可以炫耀的技能。

《功夫》中那些隐匿在猪笼城寨的功夫高手,同样如此。除非谋生、救命和切磋,否则,他们绝不会轻易外露身手。

不管是以反派示人的包租公夫妇,还是分别精通十二路谭腿、洪家铁线拳、五郎八卦棍的三人,抑或是十恶不赦的琴音双煞和火云邪神,包括练成如来神掌的星。

这些人,最初登场的时候,都是不露声色的小人物。

直到他们一展身手,观众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高手。

为了在电影中表达自己的功夫情怀,周星驰不仅直接把“功夫”二字作为片名,在选用演员和传达功夫理念的时候,也花费了不少心思。

《功夫》中的打戏,之所以会让人过目不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周星驰的选角非常成功。

扮演苦力强的释行宇,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第32代弟子,有十一年的习武经历。

出演裁缝师傅的赵志凌,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洪拳大师。

董子健的老爸,也就是塑造油炸鬼的董志华,10岁就开始学习京剧,在北京中央艺术团主修的也是武术表演。

火云邪神、包租公婆和天残地残,以及酷似李小龙的陈国坤,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都是周星驰大费周折请来的功夫大师,影片中很多动作,他们都是拳拳见肉的真打实斗。

再加上影片的武术指导,有重招式的洪金宝,也有重意境的袁和平。

强强联手,也难怪时隔多年,这部影片依然能在众多武打片中脱颖而出。

更重要的是,《功夫》也传递出了很多武打片所不重视的“功夫理念”。

不管是功夫本身的境界:从拳脚兵器——大象无形;还是习武之人对功夫的领悟:从恃强凌弱——传道授业。

心怀功夫,身兼导演的周星驰,都在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里,讲清楚也说明白了。

电影情怀

如果说,功夫是周星驰修身养性的乐趣,那么电影则是他安身立命的事业。

两者于他,都是心之所向。

只不过,功夫用来娱乐自己,而电影用来服务他人。

就好比《功夫》海报中,主角双手交错握住的棒棒糖和斧头,他既有抚慰心灵的甜蜜,也有震慑外界的威力。

在商业至上的电影时代,周星驰作为一名喜剧片导演,并没有一味地用技术讨好观众,而是尽可能地用情怀浸润自己的影片。

《功夫》开篇,客串的冯小刚用戏谑的口吻说,他做什么生意也不会做电影,因为星期天电影院里一个人也没有。

这句看似调侃实则意味深长的话,隐喻了当时中国电影市场的暗淡。

可即便如此,周星驰还是在坚守着他的电影梦想。

不止台词交代的大背景,能印证周星驰对电影爱得深沉,《功夫》中还有许多地方,都可以表明,他对电影的热爱。

阅片量稍多的观众,都能看出,周星驰在这部影片中致敬了很多经典作品。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主角和哑女摆出的《乱世佳人》的姿势和他们身后出现的《礼帽》海报。

还有包租婆在警告斧头帮老大时,模仿李小龙在《猛龙过江》中的动作。

油炸鬼在去世前,说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和“你打算怎么做”,也都分别致敬了02版的《蜘蛛侠》和1987年的《铁面无私》。

诸如此类的致敬,都是周星驰用自己的电影语言,在讲述他对电影的敬意。

对于影迷来说,能在一部经典作品中,如此自然且不突兀地看到那么多作品的痕迹,确实值得惊喜。

当然了,周星驰的追求可不止如此,为了创作出自己满意的影片,他在制作过程中给自己出了很多难题。

网上至今还流传着,他在拍摄《功夫》时的花絮,看完之后,着实让人钦佩他的敬业之心。

不过,柴叔个人最为之倾倒的,还是周星驰在这部影片中的音乐运用。

N刷这部影片之后还是会感叹,少有导演能像星爷这样,在一部电影中,把中国民乐、西洋音乐、老上海音乐,以及改编、原创音乐结合地如此完美。

毕竟,可不是随便一个导演,都会把整个乐团请来,给自己的电影配乐。

也不是随便一个导演,在请来了著名的配乐大师以后,还要亲自出马,为影片的插曲填词。

所以说,一部《功夫》,就足见周星驰对电影的痴爱。

如今18年过去,再看《功夫》中的细节,光这三大情怀,也足以见得星爷的《功夫》拿奖无数,实至名归!

现在,说起周星驰的电影风格,大家往往谈论的都是独属于他的“周氏无厘头”,实际上,星爷电影的流畅性和节奏感,也是一般导演所望其项背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这看似是得益于老道的电影剪辑技术,实则是星爷把“功夫”上的心得,运用到了电影当中。

毕竟,“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可是习武之人所推崇的真理。

由此可见,不管是电影之中的故事,还是电影之外的技术,都是星爷情怀的投射之地,说到底,他是在用电影书写自己的人生。

《功夫》的结尾,是很多人喜欢的Happyending,主角在这部电影中,实现了功夫梦想,抓住了错过的爱情,弥补了许多让人为之唏嘘的遗憾。

很多“星粉”在看这部剧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把主角想象成周星驰本人,把“星”的命运,当做周星驰对自己人生的另外一种书写。

只可惜,圆满的都在戏里,遗憾的才是人生。


-END-

【文 | 西尔莎 】

【编辑 | 语非年 】

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更多精彩不迷路!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