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钱江晚报》报道:今年的一年级新生入学,“2010后”隆重登场。记者要来杭州14所小学4000多人的新生名册,找到了一大堆“yuhan(雨涵)”“zihan(子涵)”。据统计,“10后”名字中,最易重名的四个: 男孩:浩然、子轩、雨泽、宇轩;女孩:梓涵、子涵、雨涵、欣怡。
国人姓名中的“重名”现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完全可以说是“代代有之”的普遍现象。如据此前新华网盘点,在“中国重名最多的姓名TOP30”中,排名第一的“张伟”竟接近30万人。而在新一代“00后”“10后”的姓名中,“子涵”式“新重名”情况同样也相当普遍,如全国共有12190个王子涵,10032个张子涵,6826个李子涵。
“重名”现象的普遍存在,无论是对个人来说,还是社会管理角度,显然都不是什么好事,都会带来诸多不便、麻烦。因为一旦遭遇“重名”,不仅会让自己的姓名显得不再那么“独特”“个性”,更会导致公民姓名原本应具有的最基本“区别、辨识”功能大大弱化——老师在走廊里喊一声“子涵”,竟然有三个孩子回头。
无论此前“70后、80后”身上的“旧重名”,还是近年来“00后、10后”们取名过程中的“新重名”,这些看似具有十分鲜明时代特征的“重名”现象,之所以会频繁出现,其背后所奉行的实际上都是一种高度“跟风化”“一窝蜂”式的取名规律——取名所频繁选用的均是数量十分有限、显得非常“时尚”“时髦”的寥寥一二十个汉字。这诚如媒体报道到,“2010后”名字中最常见的字,女孩爱用“涵、梓、怡、子、萱、欣、可、佳、梦、棋”,男孩多为“轩、浩、子、宇、然、博、文、涵、皓、昊”,很大一部分名字,都是这些字的各种排列组合。三四十岁年龄段的男性名字含“伟、鹏、峰、磊”,女性名字含“娜、慧、莹”的特别多。
因此,要想有效减少“新重名”现象,关键还在于,应尽可能避免这种简单盲目的“跟风”取名方式,扩大丰富取名用字的范围以及组合思路。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最新发布的《规范汉字表》,收录规范汉字多达8000多个。这意味着,即使剔除那些不适合取名的汉字,可供取名选择汉字范围,实际上仍是非常广阔可观的。据专家介绍,传统的十三经不重复的字不到6000个,而《全宋诗》所使用的汉字更只有4520个。这种背景下,上述有限的汉字组合,已经足够写出我们民族的传统经典和大量美妙的诗歌,规模容量更大的规范汉字表显然没道理不够取名之用——在确保取名个性化的同时,又能尽可能地避免“重名”。
更何况,为帮助公民取名、有效减少避免“重名”现象,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公安部门,都开通了“重名查询系统”。这意味着,在给孩子取名之前,只要通过这样的系统查询一下,便不难提前掌握重名情况,进而加以规避。(文/张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