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调侃自己微信名字、调侃的微信名字?

时间:2023-04-29 20:54:4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最近微信群里聊天,动不动就会出现有关小丑的表情包和“小丑竟是我自己”之类的自我调侃。简单来说,这反映了当下年轻人愿意自嘲,敢于自嘲的心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自嘲式网络词语被年轻人创造和使用,自嘲也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表达方式,不再是带有贬义的自我贬低,而是展现了现代年轻人对生活积极自信豁达的态度。

那到底什么是自嘲心理呢?

图/网络

自嘲反映了良好的心理状态

适时适度的自嘲,不仅能化解尴尬,也能避免与人发生争吵。若是没有这份自嘲,生活就会增加许多不愉快。自嘲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也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

图/image from Pixabay

自嘲(self-mockery)是指透过轻视、贬损或嘲笑自己来惩罚自己或自谦的行为,可以用于释放压力和营造幽默。

自嘲作为幽默的最高级别,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技术,因为它要你自己讽刺自己。也就是要把自身不足挑出来并放大,变成笑话博人一笑。没有豁达乐观的心态是无法做到的。

UGR小组最近在国际期刊《人格与个体差异》上发表的研究结果,与迄今为止在幽默心理学方面进行的一些研究相矛盾。到目前为止,大量的研究文献都认为,在经常采用这种幽默风格的个体中,自我挫败性幽默只与负面心理影响有关。

这个突破性的UGR项目背后的研究者之一Jorge Torres Marín解释道,"我们观察到,更倾向于使用自我挫败的幽默表明心理健康维度的高分,体现在如幸福感,以及在较小程度上,社交能力方面。"

图/image from Pixabay

自嘲可以帮助维护社交关系

在社交中,自嘲的第一种功能是保面子。这种自嘲一般是在展示尴尬之后表达的,它包括承认自己的弱点或与其他说话者的对话过失。

在一种交际语境中,自嘲可以帮助说话者克服一时的尴尬,从而挽救自己的面子。在另一种交际情境中,说话者利用自嘲来挽救受话者的面子,暴露自己与受话者相比的弱点。在这种挽回面子的情况下,受话者通常会不认同说话者的自嘲,并试图纠正这种自嘲。

自嘲的第二个功能是给谈话带来共同的乐趣,从而维护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自嘲者把自己放在一个幽默的角度,用夸张的手势或变调来协调自己的语言表达。接受者往往会配合这种自我嘲讽,导致一系列相互逗乐、玩笑的交流。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在自嘲过程中,相互凝视的回馈会招致接受者的回应,对脸部恢复和玩笑交流的互动功能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用来形容现代年轻人努力工作的的“打工人”,让我们在语境中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关系更加紧密。

图/image from Pixabay

然而,我们也应“正确自嘲”

有些时候,自嘲是无效的。比如说,如果自嘲的演讲过于频繁,或者不限于短暂的插曲,那么这种演讲可能是无效的。如果受人尊敬的人不断地自嘲,他们的行为很可能被他人认为是虚假的或受影响的。

图/image from Pixabay

另一方面,普通人不断地自嘲,很可能只会给人留下他们是傻瓜或小丑的印象。与“小丑竟是我自己”的“小丑”不同,“阶级小丑“是一个完全贬义的概念,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幸的或毫无价值的人,他们只是在寻求关注。

事实上,这种行为很可能产生与预期相反的后果:它们会完全阻碍正常的交流。Baumeister和Jones(1978)的研究显示,只有当别人已经知道他们的积极属性时,个人才会谦虚,从该研究中可以推断,受人尊敬的人或那些已经表现出积极属性的人比不符合这些标准的人更有可能进行自我嘲讽。

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点。当听众已经掌握了表演者的正面信息时,自我贬低式的演讲可能是最有效的。事实上,如果观众只知道一个人的缺点,那么自嘲作为一种改变地位的策略很可能完全无效。

图/网络

总之我们能不能理解这类幽默,能不能进行自嘲,其实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是否有良好的洞察力。

美国幽默作家Leo Roste说过,“Humor is the affectionate communication of insight.”

我们不妨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恰到好处又不引起反感地自嘲,成为一个懂得如何幽默,对生活有见解、有感情、有温度的人。

作者 |UP心理公众号—资料整理:Catherine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University of Granada. (2018, February 8). Self-defeating humor promote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tudy reveals. ScienceDaily. Retrieved March 19, 2021 from www.

2. Ungar, S. (1984). Self-mockery: An alternative form of self-presentation. Symbolic Interaction, 7(1), 121-133. doi:10.1525/si.1984.7.1.121

3. Yu, C. (2013). Two interactional functions of self-mockery in everyday English conversations: A. multimodal analysis. Journal of Pragmatics, 50(1), 1-22. doi:10.1016/j.pragma.2013.01.006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