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户管理思维
1)收集信息
标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让你对每个人有足够的了解,一个好友通过之后可以通过多个方面去确认信息。
一是来源,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加的,这个可以通过添加方式来初步确定,例如通过二维码还是通过搜索微信号等等,另外就是可以通过聊天获取。
二是个人简介,如果有可能,尽量提醒新加的朋友发一下自我介绍,这样方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样很久之后突然聊起来,如果你忘了对方是谁也可以快速的翻一下简介。
三是各项基础信息,如城市、年龄段、性别、职业、所在圈子等等。
2)管理信息
收集到信息之后,那就要把信息放在合适的地方,以方便后续的使用。
一是备注,备注是最常用的,因为这是方便你以后还一眼能认出来他是谁,相信大家一定发现有那种人,一年换好多次ID好多次头像,一年后你估计已经很难认出这货是什么鬼了。备注就是真名或者常用ID,然后可以加上城市和行业「飞巴很少用」。
二就是标签,标签有几个维度,来源「读者、XX星球、XX社群」、类型「同学、家人、读者、球友」、行业、地域「城市」、特殊标签「XX活动、XX通知」等等。
三是描述和图片,描述可以放个人简介,图片可以放对方的名片或者你们相关的资料「飞巴很懒,这块基本都是空的」。
如果忘了一个好友是谁,就可以通过这些相关的信息来确认,先看备注昵称,然后看所属的标签,再看下朋友圈。很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就是更多的信息这里,有我和他的共同群聊和来源两个重要信息。
二)标签的妙用
飞巴以前调侃过一句,如果用不好标签,你根本没法发朋友圈。所以跟大家分享几个标签的小知识。
首先是可见和不可见,很多人都有误区,以为发朋友圈可见是跟标签绑定的,实际上不是,选择标签只是批量处理而已。实际上跟ID绑定的,你发票圈的时候选择的标签只是当时这个标签下的好友而已,后面加到这个标签下的好友也是看不到这条朋友圈的。
同样不可见的道理也是一样,不可见的票圈只是屏蔽当时的那些人而已,这么说吧,如果你发了一条XX不可见的朋友圈,那么后面加的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这条。
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多个标签下面,你以为一个人身上有多个标签,你选择某个标签不可见,但他仍可以通过另一个标签看到?想多了,前面说了,是到人的,你屏蔽了谁就是谁,和标签没关系,只是个工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