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用户微信支付转账8万元转错人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由于无法掌握到当事人任何真实身份信息导致用户追讨无门,微信客服、公安、法院都表示无能为力。该事件背后,实际上是微信支付在流量和安全之间的平衡问题。有分析人士指出,微信以社交功能见长,在产品设置上,更多考虑了隐私保护,不过,在转向金融工具时,安全性保障并不到位。
转错账难追回
据悉,广东的黄先生通过微信支付,给微信名为“海阔天空”的表妹转账,但手误转错了人,黄先生累计转了8.75万元。等黄先生找到对方退款,对方却拉黑了黄先生的账号。据了解,黄先生找到微信支付客服,被告知汇款已到对方账户,需自己协调;并且,由于涉及用户隐私,微信方面无法向黄先生提供收款人的任何信息。
对于该事件的最新进展,腾讯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客服经多次尝试电话联系转账“收款方”,于7月10日中午客服联系到付款用户,据用户表示,目前收款方已向付款用户返还了部分款项,双方在进一步沟通协商中。
腾讯方面称,在获知该用户“误转账”事件后,客服团队第一时间已电话联系到用户,并引导用户到司法机关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表示微信支付将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该建议得到用户认可;待司法机关介入后,将进一步依法配合协助调查。
事实上,类似微信转账转错人的事件并不少见。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搜索引擎上,有不少消费者咨询微信支付转错账如何追回。对于此类事件,有观点认为,用户转账需要确认好身份,转错人责任在于自己。也有观点认为,微信支付转账缺少实名确认的过程,转错的风险较大。
非实名转账惹争议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微信转账时,只显示对方姓名的最后一个字,前面用星号代替。输入转账金额后,进一步确认时,须输入密码或指纹。而在转给支付宝账户时,输入账号后,对方昵称后面标注了真实姓名,还提供“点此认证”的选项,点击后需要输入正确的姓氏才能转账。
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表示,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应当在客户发起的支付指令中记载付款人、付款人名称、收款人名称等事项。因此,第三方支付公司应当持有收款方信息。
王德怡进一步指出,微信或支付宝在交易中所起到的都是一个第三方支付通道的功能。客户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进入收款方时,目前国内多数的第三方支付通道公司均不向付款方提供此类查询服务。目前在民事上采取的解决方式是直接向第三方支付公司提起诉讼,在诉讼标的上可以设定为1万元,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收到法庭传票后一般会向原告提供收款方的详细信息;在得到上述信息后,付款人可以撤诉。这样,付款人可以不当得利为由,直接向收款人主张返还责任。但上述程序较为复杂、时间漫长、效率低下,普通用户难以完成。
流量与安全的平衡难题
在市场看来,此次事件也折射出,第三方支付在流量与安全上的平衡问题。
针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之间的比较,腾讯方面回应表示,“微信与支付宝两款产品的基因不一样,设计产品的出发点不同,不能简单对比。支付宝是基于电商、基于交易的,微信本身是一个社交平台,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更严格,大家使用的频率更高”。
对此,支付宝官微迅速转发了相关报道截图并称,“‘保护隐私’就没法保护钱的安全?对不起,我们比较笨,没领会这个精神”。
腾讯方面在给北京商报记者的回复中称,根据微信支付的现有机制,用户转账过程中,微信支付会多次向用户展示带掩码的实名信息,也会通过后台风控策略对高风险交易场景进行提醒,引导用户对收款方实名信息进行确认。在此也提醒广大用户,转账前请谨慎确认收款方信息及转账金额,以避免转错或被骗。用户一旦发现类似“转错账”事件,若与收款方协商无果,建议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腾讯会全力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同时可联系腾讯客服,客服会尽力协助双方沟通。
有分析人士认为微信以社交功能见长,在产品设置上,更多考虑了隐私保护,不过,在转向金融工具时,安全性保障并不到位。
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认为,正如大众看到的那样,支付宝在转账方面做得要更好一些,只增加了一步简单的认证,就可以避免很多粗心的错误,让用户少受损失。以隐私为借口,只能显现出微信的傲慢,支付宝多了这一步验证,并没有比微信减少任何隐私保护。相较之下,同样都是转账功能,微信支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及缺少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
不过,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像微信这种全民应用,在用户诉求和用户体验之间需要做很多权衡。站在单个客户的角度,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也不乏合理性,不过,如果用户所有的诉求都被满足,那么微信支付的体验一定是繁琐无比,这恐怕也不是几亿用户乐意看到的情况。
王德怡建议,希望相关主管部门、第三方支付公司完善转款流程当中的技术措施,为误付款客户提供及时、有效、便捷的救济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