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人擅长营造独具品味的风雅情趣,正所谓雅室无需大,花香不在多,却能让人“小中窥大”,思绪自在遨游。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这四件雅事,表现文人日常的精神内涵与外在条件,也形成了古代文人特有的生活方式。
今天小编就带您一起聊聊挂画,感受文人的诗意生活。
“挂画”最早是指挂于茶会座位旁的关于茶的相关画作,主要以茶事为表现内容,也可表达某种人生境界、处世态度和娴雅情趣。
最早一般以字为多,后来也开始逐渐出现画作,或字画结合的作品,多为山水画、水墨画,以旷达悠远的意境为妙。
演变至宋代,挂画改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题材更加广泛。挂画、赏画是文人雅集、香席茶饮等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文艺活动。
名人雅士聚集一堂,互相品鉴对方的创作或收藏,探讨文化艺术、人生哲学,在当时是非常主流和风雅的生活方式。
所挂之画,或是诗词字画、或是山水画、花鸟画等,笔墨法度追求严谨,意境追求清远高旷,正合隐逸雅致之风尚。
正是由于当时文人雅士对雅致风尚的追求,这个时代名家辈出,书法代表人物有宋四大家的蔡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画家有张择端、王希孟、苏汉臣和李嵩等,作品也极其丰富,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都是出自这个时期。
在宋代,挂画不只是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市井人家也流行挂画。
尤其作为挂画形式之一的屏风绘画,在当时十分流行。王安石在《汀沙》中曾云:“归去北人多忆此,每家图画有屏风。”在室内屏风悬挂绘画,作为室内装饰的实例很多,从《宋人人物图》中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宋代都城的饭馆、茶楼、酒庄,都有挂画的风尚,从北宋汴京直到南宋临安,挂画风潮上到官方下到民间,数百年来从未间断。
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记载,“(杭城)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在京师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遗久待也。今茶坊皆然”。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
一幅好画享逸致,一方山水寄闲情。
宋人热衷挂画、赏画,在居室之中参透自然之美,今日,文人雅士在与画的对视间,感悟传统文化精髓,品味宋人雅致生活。
在东方,一间屋室虽只五六尺,却关乎居者品性,几样家具,二三盆栽,一轴挂画,初看似疏淡无奇,再看却自有格局,角角落落都精心营造。
盈盈一室,气象万千,深藏居者内心的诗意唯美,虽居小室,心有大雅。
例如茶室挂画,就是一件很多人都爱的雅事,其中挂字画的风格、技法、内容是表现主人胸怀和素养的一种方式。
茶室之美,在于简朴,在于素雅,张挂的字画宜少不宜多,应重点突出,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相对稳定、长久张挂的,这类书画的内容主要根据茶室的名称、风格及主人的兴趣爱好而定,比如有什么比较喜欢的字帖或者书法画家都可以。
另一类:是为了突出茶席主题而专门张挂的,可以根据茶席主题的需要而不断变换,用来表明主人的志趣,彰显茶室的风格或茶席的主题。
总之,字画的色彩要与室内的装修和陈设相协调,画面的内容也要尽可能精炼简素,主题字画与陪衬点缀的字画,无论是内容还是装裱形式都要求能相得益彰。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闲时会暮雨,幽时听冷风。
小小一室,也是天地,不以奢为尚,不向喧而趋,守住一心一室,也是一种雅致生活。
▼七修 致敬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