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萧易—萧易寒白轻洛抖音

时间:2023-04-19 03:11:3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萧易是谁?

近年来,如果你在《中国国家地理》和《华夏地理》(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权合作方)上但凡看到有和巴蜀地区的石窟、考古相关的文章,几乎都是他写的。

萧易

这些年,他几乎跑遍了整个西南地区,但凡考古上有新的发现,他总会去现场一探究竟。《中国国家地理》主编单之蔷曾这样评价他:

萧易文质彬彬,很难把他与一个迈动双脚,奔走大地,探险加考古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这些年来,萧易风餐露宿,执念的田野调查,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自己能够品味。

2009年,他到泸县调查明清龙桥群,在荒野中看到了诸多宋墓后,便钻到古墓里不肯出来,大家在墓外等了半天,他才满身泥污地爬出来,兴奋地说,宋墓墓门口的武士,模样与《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非常相似。

萧易总是能从史书方志的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在历史的瀚海中打捞出一枚枚珠玉,他还能从繁浩的学术中跳出来,从藏于荒野的岩壁上,提炼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鲜活故事。

老龙头发掘现场

编辑刘乾坤曾介绍到,2009年夏天,他请萧易撰写安岳石窟,由此拉开了在《中国国家地理》长达十余年的合作,如今,萧易已经是《中国国家地理》发稿量第一的作家了。在其杂志的官网上,我们能检索到的文章共有34篇。

此前他的多部作品不仅在国内上市后受到了诸多好评,还先后在国外翻译出版,而这本《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则是萧易继《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之后的又一部作品。

《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

sss草草草草s

历时10年 19次亲自踏访

足迹遍布巴蜀的考古寻访发现之旅

2021年以来,“西安咸阳机场扩建时发现了3500余座古墓”、“西安地铁8号线发现古墓1356座”、“四川盐亭发现三星堆文化时期大型聚落遗址”等新闻接连登上热搜,大家对于考古的吃瓜热度持续不减,可除了在网上围观,我们还可以如何深入了解和关注考古?

模拟考古,试图解读大石墓的建造之谜

10余年的考古寻访,4000余年的文明追溯,19次与《中国国家地理》同行的发现之旅,汇成这本《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无疑是普通读者走进考古现场、深入了解考古背后分析研究的一份绝佳读本。为了此书的写作,萧易的足迹几乎遍布巴蜀,一方面让人领略到巴蜀历史遗产的丰厚博大,一方面是脚下功夫的真诚,“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

书中的考古发掘大多是萧易参与的,而那些荒野中的遗址,也是他一步步踏访、整理的。

金沙遗址(梅苑)中心发掘现场

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萧易将四千余年的四川历史作了有序梳理,通过生动的考古发掘,具体而微地讲述历朝历代的故事。那些原本不见于史料记载的人物,也在他笔下变得鲜活起来:从西北迁来的古羌人,崇尚大石的邛人,做生意的好手笮人……

如果你对考古感兴趣,这是一本可以走进考古现场、深入了解考古背后分析研究的绝佳读本。

以考古的角度进入历史

集结了四川最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遗址

巴蜀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了解中华文化,巴蜀文化是我们绕不过的一个方面。与其他写四川的书籍相比,《寻蜀记》从考古进入四川历史,从遗址解读巴蜀文化,视角极为独特。

作者以时间为断代,从先秦一直记载描述至明清西蜀大地上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以及历史文化遗址。从宝墩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蒲江船棺、江口沉银的记述,再到对于“蜀犬吠日”“想象”的解读,无不体现了作者涉猎广泛而史料丰盈,脉络清晰而逻辑严密,无不浸润着古蜀文明独特的地方性知识。

金沙遗址出土文物

作者从微观的角度,一一呈现并解读出汉代的石阙、唐代的石窟、宋代的古城、明代的陵墓、清代的建筑……这些文物串连起来,形成一部可以触摸、踏访的历史,或让人俯身细察文物,或让人走进遗址,并以此引导读者进入历史文化的现场,从而以考古的角度呈现了四川的历史与沿革,展现四川丰富、深厚的人文历史。

如果你对巴蜀文化感兴趣,《寻蜀记》可以为你提供一个绝佳的窗口。

极具人文关怀的民间立场记述

将目光投向那些被史书遗忘的片断

我们熟悉的历史,往往是通史的书写方式,比如汉朝,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220年,延续四百余年,它的历史,却被缩略在《汉书》与《后汉书》中可以想象,大汉王朝的每一个郡,每一个县,每一个乡村;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刻,都有无数故事发生,只是未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自然也就鲜为人知了。

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数众多的考古发掘,让我们得以有机会管窥这个庞大帝国的细节。这些汉代的遗迹、墓葬,让我们得以接触汉代蜀人的鲜活生活,倘若串联各个时期的遗址,也就翻开了一部史书外的历史:先秦时代的宝墩古城、三星堆青关山遗址、金沙遗址、蒲江战国船棺葬,南北朝的万佛寺遗址,唐代乐山大佛与它的“兄弟们”,宋代的泸县宋墓、彭州金银器窖藏,明代王玺家族的报恩寺、张献忠江口沉银,清代盐亭的字库塔……

三星堆遗址出土铜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

在《寻蜀记》中,作者试图从微观的剖面,解读蜀地历史——它的主角,大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它的故事,来源于某些被史书遗忘的片段。

在该书叙述中,

作者涵泳于西蜀历史长河,将自己“投射”到历史里去,既触摸到其中的暗砺,亦打捞出其里的亮润,

在历史的幽绿与光白转换间,发挥了适度的“想象”,补上了史料残缺与不连贯性,让历史想象建立在考古实物与文献史料比对之上而得出合理的推论,并由此洗磨前朝旧事,让西蜀历史在当下的文化幕布上放映出绵密的微观画面,绽放出理解的温情花朵。

如果你想要以轻松具象的方式了解巴蜀文化,《寻蜀记》则是一本非常丰富的蜀地民间历史素材库。

收录《中国国家地理》300余幅高清配图

内附“出土文物在哪里”文物导览示意

书中还收录了高清配图300余幅,均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团队拍摄,用影像还原了众多考古现场和出土文物的样貌,同时还配文物线描图若干幅,生动展现了文物之美。

《寻蜀记》封面

《寻蜀记》内页

图书采用了流畅舒适的设计风格,选取了墨绿色皮面材质打造封面,书中还设计了两幅“古墓内景”大拉页,书后还附上了一份“出土文物在哪里”的导览示意,将书中提及的出土文物现在所藏位置进行了详细的罗列,让读者们可以寻古迹、看考古、赏文物、知巴蜀。

《寻蜀记》目录

先 秦

纵目之神 三星堆的青铜时代

金沙遗址 沉睡千年的古蜀王都

载魂之舟 追寻开明王朝的背影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秦 汉

合江金棺 汉代生命与死亡的画卷

东汉丹青 中国南方最早的壁画墓

盐源笮人 影子武士

安宁河畔 叩响大石墓中的邛人

南北朝

梵音缭绕 从成都步入“南朝四百八十寺”

唐五代

蓝本之谜 巴蜀大佛多

和陵风云 孟知祥和他的后蜀

宋 代

泸州宋墓 雕刻在石头上的南宋

西蜀梦华 中国宋代金银器第一窖藏

方山为城 四川盆地的南宋城堡

明 清

报恩古寺 皇宫、寺院与家庙

龙隐西南 中国最大的明清龙桥群

江口沉银 八大王的藏宝图

盐亭字库 书写在塔上的文字信仰

附 出土文物在哪里

跋 知易行难

sss草草草草s

《寻蜀记》内容简介

作者萧易跟随《中国国家地理》进行考古之旅,

选择了四川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以及荒野田畴的遗址,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集结19篇文章,汇成《寻蜀记》

。这之中,不仅有耳熟能详的三星堆、金沙遗址,也有诸多难得一见的现场见证(如蒲江船棺、江口沉银),还有大量文物出土和遗址留存(如汉阙、龙桥群)。从微观的角度,一一呈现并解读出汉代的石阙、唐代的石窟、宋代的古城、明代的陵墓、清代的建筑……这些文物串连起来,形成一部可以触摸、踏访的历史,从而以考古的角度呈现了四川的历史与沿革,展现四川丰富、深厚的人文历史。

作者简介

萧易,1983年生于江苏扬州,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现担任《天府广记》杂志主编,《中国国家地理》《南方周末》等专栏撰稿人。曾出版《古蜀国旁白》《唤醒纵目神》《纵目神时代》《金沙》《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等专著。

-END-

文丨李迪斐

编辑丨廖茹画 李雪芳(实习)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894次推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后台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