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利韩—利韩官图

时间:2023-04-18 21:15:5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公元前230年,秦国内史腾率五万秦军包围韩国首都新郑城,韩王安率文武百官不战而降。秦国攻灭韩国,将韩国领土划归为大秦颍川郡,韩国正式灭亡。韩国灭亡的原因被归结于秦强韩弱,更有人指出韩国的灭亡是因为“亲秦而赂秦”。

秦军伐韩

笔者认为韩国从“劲韩”沦落为“亲秦而赂秦”的秦国附庸,主要原因在于韩国将法家的术治演变成了权谋之术。法家术治派要求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君主采用一定的手段驾驭臣民,目的是整顿吏治,富国强兵。后期韩国将术治发展成了权谋之术,意图在不改变国力的情况下,用谋略保存韩国。在这种指导之下,法家术治演变了权术与奇计。

奇谋大计只有在实力的基础上可以运行,没有实力就去运用权谋只会适得其反。孙膑采用围魏救赵之计两次击败魏国,使得齐国成为战国第二霸。孙膑能运用奇谋以小搏大,以弱胜强,那在于齐国的实力跟魏国相差不远。

战国后期韩国跟秦国的实力差距十分大,韩国仅仅相当于秦国的一郡之地。韩国采用资周抗秦计、移秦攻赵计、水工疲秦计、军争疲秦计来疲秦存韩,最终的结果是亲秦而赂秦,实力越来越差,最终不战而降秦。


一、道德模范韩国

韩国、魏国、赵国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被称为三晋。韩国对赵国、魏国都有存国之恩,可以说没有韩国就没有赵国,魏国也会三世而亡。基于道德上的优势,魏国、赵国都相对关照韩国,在大争之世两国都庇护韩国,从而使得韩国国祚悠长。

韩国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韩武子是晋武公叔父,因封在韩原城,故称为韩氏。韩武子的孙子韩厥是晋国大夫,在赵氏孤儿一案中为赵氏平反,保存了赵氏,并恢复了赵氏的领地。

韩厥

《史记.韩世家》韩厥,晋景公之三年,晋司寇屠岸贾将作乱,诛灵公之贼赵盾。赵盾已死矣,欲诛其子赵朔。韩厥止贾,贾不听。厥告赵朔令亡。朔曰:"子必能不绝赵祀,死不恨矣。"韩厥许之。及贾诛赵氏,厥称疾不出。程婴、公孙杵臼之藏赵孤赵武也,厥知之。

晋景公十七年,病,卜大业之不遂者为祟。韩厥称赵成季之功,今后无祀,以感景公。景公问曰:"尚有世乎?"厥于是言赵武,而复与故赵氏田邑,续赵氏祀。

赵氏是晋国六卿之一,长期执掌晋国国政,势力极大。赵盾作为晋国正卿,虽然功劳大,但是也十分傲娇,得罪了不少权势家族,也引起了晋国公室的猜忌。晋灵公设宴款待赵盾,席间派刀斧手放恶狗,赵盾的车右提弥明与灵公阵中有一人叫灵辄的拼死保护赵盾,赵盾得脱。赵盾逃亡期间,赵氏家族的赵穿起兵诛杀了晋灵公,扶立公子黑臀为君,是为晋成公。

晋成公虽然是长君,却甘愿将国政委托于赵盾,赵盾再也不用担心大权会被收回,如果晋成公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灵公就是榜样。在朝中,由晋成公坐镇,赵盾辅佐,在国际上则完全由赵盾打理,赵盾终于可以心无旁骛的与楚庄王一决雌雄。

赵盾

赵盾主导下的晋国压制了楚国,赵盾的儿子赵塑因伐楚救郑有功,娶晋成公的女儿赵庄姬为妻。晋成公死后,晋景公继位为国君,在屠岸贾的支持下,晋国公室与诸卿联合攻灭赵氏,赵盾、赵塑皆被处死,赵氏直系男丁无一逃脱。唯有庄姬夫人逃入王宫生育一子,名赵武。在程婴的扶养下,赵武得以存活长大。

晋景公将死之时,韩厥提出恢复赵氏地位,获得晋景公支持。韩厥联合赵氏旧部攻杀屠岸贾,夺回赵氏旧地,立赵武为卿,复赵氏之位。赵武在韩厥的支持下渐渐走上高位,最终成长为晋国正卿,主导了晋楚的弭兵大会,恢复了秦晋关系,获得了周天子好评。赵武的功劳使得赵氏最终得以立国。韩厥对赵氏的扶持,获得了道德模范称号。

赵武

三家分晋后,魏国一家独大,对韩国、赵国都有攻伐,但是战争烈度不大。魏国第二代国君死后,魏国陷入内乱,公子中缓与魏惠王争王位。魏国内战引起了韩、赵两国的关注,魏国公子缓邀请韩、赵两国助攻。

《史记.魏世家》武侯卒也,子罃与公中缓争为太子...韩懿侯说,乃与赵成侯合军并兵以伐魏,战于浊泽,魏氏大败,魏君围。

赵谓韩曰:除魏君,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且利。

韩曰:不可。杀魏君,人必曰暴;割地而退,人必曰贪。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於宋、卫,则我终无魏之患矣。

赵不听。韩不说,以其少卒夜去。惠王之所以身不死,国不分者,二家谋不和也。若从一家之谋,则魏必分矣。

浊泽之战时,韩、赵两国合兵完全可以攻灭魏国,但是两家意见不同,最终各自退兵,魏国得以保存。赵国的意见是立公子中缓为魏君,然后韩、赵割一部分魏国领土再退兵,这样可以削弱魏国的实力,壮大韩、赵的实力。韩国认为最好是将魏国一分为二,魏惠王与公子中缓各领南北二魏,这样没有人骂韩、赵贪与暴,还可以解除魏国的威胁。

韩懿侯不愿意杀魏惠王的理由是:杀魏君,人必曰暴。 韩懿侯不愿割魏国领土的理由是:割地而退,人必曰贪。由此可见韩懿侯保留了先祖韩厥的高道德标准,不残暴,不贪心。

魏惠王

支持申不害变法的韩昭侯也是一位道德君子,据说他十分的节俭,反对铺张浪费。韩昭侯的衣服都是有补丁的,洗了补,补了洗,三年不曾换添置一件新衣服。实在不能穿了,他让内侍收藏起来备用。内侍要求韩昭侯将这件破衣服赐给他,韩昭侯一点不愿意,他说这件衣服要赐给有功之人,无功之人不能获得王室的旧衣服。


二、韩国的不世奇谋

申不害身死之后,他的新政跟他一起入葬了,韩国变法中止。变法是富国强兵,守旧是保护既得利益者。中止变法后的韩国很快从“劲韩”变成了“小韩”,为了生存,韩国选择依附大国,魏国、赵国、秦国先后成为韩国依附的对象。

申不害虽然死了,但是他的术治在韩国留下了根基,只不过术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治国大道变成了权谋与奇计。术治说白了就是治吏的方法,也可以理解成整人的套路,最终还可以演化成权谋与奇计。韩国就希望使奇术,走捷径,以此达到存国图强的目的。

权术

移赵攻秦计是韩国想出来的一个不世大谋: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割肉引虎争,虽失肉却存身。韩国在秦国的攻击下,节节败退,不得不将飞地上党献给秦国求和;同时韩国又命上党太守冯亭献上党给赵国。当秦军去接收上党时,发现上党城已经变成了赵国之地,于是秦赵爆发了长平之战。韩国在两虎相争中获利颇丰,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合纵攻秦之战,三战下来秦国退回函谷关,韩国收复了部分失地。

资周抗秦计是韩国打击秦国的又一不世奇谋,只不过实力爆表的秦军直接击败了周王室大军,攻灭了西周公国。周天子在楚国的支持下,举债组建了六千天子王师伐秦,韩国认为王师太少,于是资助了天子数万军队,但是名义上这支军队不属于韩国。在韩国看来,秦国不敢动天子王师,这样可以借助王师的身份收复部分失地。不想秦军直接击溃联军,攻灭西周公国,王师尽数斩首,韩国最后一点军力丧失殆尽。

水工疲秦计是韩王安想出来的存国大策,意图以一人之力疲秦十年,这里的一人之力是指水家郑国。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有修一条关中大渠的规划,一旦修成就可以让关中沃野千里。秦国军争频繁、经济不足,缺乏水家名士,修一条都江堰已经倾全国之力了,再修关中大渠更难。韩国水家名士郑国奉命去修关中大渠,但是他要修一条烂渠,不仅要消耗秦国国力,还要让秦国得到一条烂渠。经过逐客令事件后,秦始皇亲自找郑国谈水利建设,郑国被秦始皇打动,最终百万秦人耗时一年修成了关中大渠,命名为郑国渠。

郑国渠

军争疲秦计同样是韩王安想出来的存国大策,意图以一人之力疲秦十年,这里的一人之力是指法家韩非。秦始皇崇拜商鞅,以法治国,吕不韦想用《吕氏春秋》治国,也就是融百家之长治秦,嬴政不允许,将吕不韦夺职还乡。看了《韩非子》后,嬴政认为韩非是商君转世,通过强力手段让韩王安交出韩非,嬴政打算跟韩非结成君臣同盟,就像秦孝公与商鞅一样,干一翻大事业。

韩非受韩王安指使,一到秦国就给秦始皇上书《存韩篇》,要求秦国保留韩国,攻击赵国与楚国。韩非认为韩国就是秦国的小弟,不可以灭亡他。赵国兵强马壮,楚国地大物博,秦国当以赵国为第一目标,楚国为第二目标,魏、齐为第三目标,燕国为第四目标,韩国不用灭直接内附秦国。赵国、楚国都是大国强国,灭之必然旷日持久,秦国攻赵灭楚,那么韩国可以苟且偷生十余年。

战国后期形式图

最终韩非以军事间谍罪被秦国处死,尸体送归韩国。数月后,韩国灭亡。


四、道德与奇术

《史记.韩本纪》太史公曰:韩厥之感晋景公,绍赵孤之子武,以成程婴、公孙杵臼之义,此天下之阴德也。韩氏之功,于晋未睹其大者也。然与赵、魏终为诸侯十馀世,宜乎哉!

司马迁认为韩国之所以能立国并传之十余代,完全是因为韩厥积德了,韩厥积的德让他的后代享国173年。先秦时代的诸侯国得以立国,只有三种情况:其一、王室宗亲;其二、功臣后裔;其三、圣人后裔。因此一个诸侯国的建立,确实跟祖上有关,祖上积有阴德,后代就可以享福。韩国就是一个以德立国的诸侯国,他的大部分国君都可以称得上是君子。

韩非

奇术可以理解成走捷径的套路或者方法。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采用策略奇术确实可以以小博大,以弱胜强。但是实力相差太大时,任何策略奇术都是苍白无力的,实力可以碾压一切策略奇术。伊拉克战争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实力远远超过伊拉克,任凭萨达姆智谋百出,也难敌联军的实力碾压。

道德可以用于个人修身,让一个人或者更多的人成为君子,但是道德不适合用来治理国家,更不适合用来治军。圣母一样的人是不可能带领一个国家在大争之世存活的;没有实力的国家,也不可能依靠策略和奇术来战胜强大的对手。因此实力才是一个国家最需要发展的东西!

上一篇:武佳、武佳佳
下一篇:返回列表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