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南京朱元璋明孝陵的东面,还有一座“帝陵”:明东陵。虽然明东陵的主人朱标生前只是皇太子,然而根据考古发掘,这座陵寝却是按照皇陵的规制进行设计。事实上朱标确实短暂地被追尊为皇帝,但在明朝后二百四十年的历史中,他的身份始终只是懿文皇太子。
朱标可能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随着他皇帝身份被褫夺,自己的陵园竟然会成为小儿子的栖身之所。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今天本文的主人公朱允熙,是什么样的变故让他只能住到父亲的陵园之中呢?
明东陵位置图
徐王:一个奇怪的封号
朱允熙,生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六月十二日,皇太子朱标第五子,生母太子继妃吕氏,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十三孙。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也是大明王朝的首任皇太子,也被称为史上权力最大、最受皇帝信任的皇太子。
然而朱标和朱允熙之间的父子情缘并没有延续多久,朱允熙刚两个月大的时候,朱标启程巡视陕西。这一去就是小半年,直到当年年底太子才重回南京,随即一病不起。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标去世,终年38岁,赐谥曰懿文。
朱标的死让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朱元璋极其痛苦,但更痛苦的是如何挑选新一任的接班人。最终老朱册封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这个决定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朱标一共有5个儿子,但他们嫡庶身份的变化却很有意思。从已知史料判断,太子妃常氏生长子朱雄英、第三子朱允熥,太子继妃吕氏生次子朱允炆、第四子朱允熞和第五子朱允熙。
朱标剧照
常氏是开国第二武臣追封开平忠武王常遇春的女儿,吕氏的父亲吕本只是个太常寺卿。所以当朱允炆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只是太子次妃,他本人的身份则是庶子。但是等到常氏和朱雄英在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以及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相继去世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吕氏从太子次妃变成了太子继妃,朱允炆也从太子庶次子变成了嫡长子,这一点同时得到了朱元璋本人的确认。日后朱棣造反成功后修改史书,抹去了很多朱允炆的记录。但是在明初太原晋王府密档《太祖皇帝钦录》中,还是保留了册封皇太孙的诏书,里面朱允炆的身份是朱元璋亲自背书的“嫡孙”。
二十八日,监生唐辅、张默钦赍诏书前来开读讫。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曩古列圣相继驭宇者,首建储君。朕自甲辰即王位,戊申即帝位,于今二十九年矣。前者抚将练兵,平天下乱,偃天下兵,奠生民于田里,用心多矣。及统一以来,除奸贪,去强豪,亦用心多矣。迩来苍颜皓首,储嗣为重。嫡孙允炆以九月十三日册为皇太孙,嗣奉上下神祇以安黎庶。告尔臣民想宜知悉。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三日。”
朱棣剧照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新天子追尊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常氏为孝康皇后。尊母妃吕氏为皇太后,封诸弟为亲王,其中朱允熥封吴王,朱允熞封衡王,朱允熙则封徐王。
朱允熥作为兴宗皇帝元嫡,原本应该是皇太孙的第一人选。只是他的舅舅开国公常升、舅公凉国公蓝玉在军中势力太强,让他的皇祖父担心是否会出现外戚干政、权臣夺位的局面。最终朱元璋不但选了朱允炆,还将蓝玉、常升等人全部处死。作为弥补,朱允炆登基后将吴王封给了朱允熥,要知道朱元璋称帝前就是吴王。
如果说朱允熥封吴王还算事出有因,那朱允熙的徐王是怎么回事呢?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追尊高祖父为玄皇帝,庙号德祖;曾祖父为恒皇帝,庙号懿祖;祖父为裕皇帝,庙号熙祖;生父为淳皇帝,庙号仁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又追封外祖父为扬王,岳父为徐王。
是月,诏追封皇外祖考为扬王,妣为扬王夫人。皇外舅为徐王,外姑为徐王夫人。并建庙于太庙之东,以时奉祀。—《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二》
朱允炆剧照
这里略作解释,所谓的“外舅”就是指岳父,“外姑”则是指岳母,即马皇后的父亲马公、母亲郑媪。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下旨每年的春秋二季都要在徐王庙举行祭祀仪式。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又设立礼祭所,专门负责徐王墓园的祭祀典礼。墓园守坟户还有一项特权,就是不需要再服额外的徭役。既然如此,朱允熙作为马皇后的孙辈,怎么能和马公的封号相同呢,这难道不算大不敬吗?围绕在朱允炆身边的一干文臣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就没有人觉得有问题吗?无法理解。
皇兄失国:宿命的大火
朱允熙封徐王的时候年仅9岁,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他还要在皇宫中跟着太后住到成年,然后去自己的封国就藩。即使他在封王当年听说四叔朱棣在封国北平起兵造反,想必也没什么感觉,毕竟他连这位四叔长什么样可能都记不清楚。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经过三年的苦战,朱棣率领的叛军竟然打到了南京城外。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朱允熙的十九叔谷王朱橞和表哥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将燕王大军放进了城内。
朱棣剧照
12岁的徐王朱允熙听着皇宫外震天的杀声,看着皇宫内四散奔逃的太监、宫女,心中一片茫然。随即奉天殿内冒出一股浓烟,皇兄朱允炆、皇嫂马氏在大火中悲壮殉国。六月十七日,四叔朱棣在奉天殿即位,朱家天下换了新主人。9天后,朱标皇帝的身份被褫夺,神主牌也从太庙重新迁回了懿文陵。
戊寅,遣安王楹祭告懿文太子,迁其主于陵园。盖建文初尊谥懿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升祭于太庙。致是礼官言考之古典,于礼未安。遂命以主置陵园,仍旧谥号曰懿文皇太子,岁时致祭如常仪。—《明太宗实录卷九下》
根据《皇明祖训》的规定,皇太子嫡长子封皇太孙,其余诸子封郡王。现在朱标的身份恢复成了懿文皇太子,那么朱允熙兄弟三人的亲王还能继续保持吗?七月十二日,答案来了。吴王朱允熥降封广泽王,出居福建漳州府。衡王朱允熞降封怀恩王,出居江西建昌府。徐王朱允熙降封敷惠王,随母吕氏出居懿文陵园。顺便提一句,朱标既然不算皇帝了,吕氏自然也不再是太后,她现在的身份是皇嫂懿文皇太子妃。
懿文陵遗址
话说朱棣真够狠的,也不给大嫂和侄子另外找所宅子,竟然让她们娘俩搬去墓园居住。而且《实录》中还有句话:“以是日行”,也就是连收拾行李的时间都没有。不过相比两个哥哥,敷惠王朱允熙还算是幸运的。
在朝局渐渐稳定之后,朱棣在当年九月召广泽王朱允熥和怀恩王朱允熞回京。十一月二人回到南京,随即以不能“匡辅其兄”的理由被废为庶人。之所以朱允熙能逃过一劫,是因为他只有12岁,朱棣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把朱允熥和朱允熞的罪名加到这位敷惠王头上 。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三月初一日,14岁的敷惠王朱允熙行冠礼。三月二十六日朱棣做了个决定,改封朱允熙为瓯宁王,奉懿文皇太子之祀。换句话说,朱棣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朱允熙离开南京到地方上去就藩。
朕长兄懿文皇太子降年弗永,厥子嗣立。崇信奸回,颠覆旧章。戕害骨肉,遂及于朕。举兵相向,必欲咸刈。天下荡然,社稷几坠。朕惟祖宗积德之勤,父皇母后创难。不得已遵承祖训,将除君侧之恶。以几周公之辅,成王之义。赖天与祖宗之佑,遂至京师。而少主自绝于天,阖宫赴火。诸王、臣民合辞劝进。朕以宗社之重,勉狥舆情,祇承大宝。长兄诸子允熥、允爁、允熙并锡王封。不意允熥、允熞弗知省躬,自生疑怼。朕以至亲之故,不忍谴责。免为庶人,用保全之重。惟长兄未有承祀。其第四子允熙生十四矣,器资端重。今改封瓯宁王,世奉懿文皇太子之祀。—《明太宗实录卷二十九》
朱棣剧照
然而仅仅两年之后,瓯宁王府突然发生火灾,朱允熙惊惧得病。虽经过御医救治,仍然在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不幸去世,年仅16岁,赐谥曰哀简。史书上的记载透露出两个信息。其一朱允熙封瓯宁王之后,应该是从懿文陵搬出有了自己的府邸,因为《实录》上的记述是“邸第不戒于火”。而且陵园地面开阔,着火并且惊吓到朱允熙的可能性并不高。其二朱允熙虽然在火灾中摔倒,但是“久而始苏”,说明当时并无生命危险,反而是经过御医治疗后却不幸离世。由于朱允熙无嗣,朱标一系终于没有一个有爵位的后代了。
结语:从徐王到敷惠王再到瓯宁王,朱允熙短暂的一生却经历了三个封号,显示了时局的诡谲。那么朱允熙的死,到底和朱棣有没有关系呢?《实录》中对这位瓯宁哀简王的评价是“聪慧端谨”,说明他既聪明伶俐又谨慎小心。朱允熙的想法我们很能理解,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可惜他的身份实在太过敏感,最终一场宿命般的大火,让朱允熙的死,和他的兄长朱允炆一样成为了一桩谜案。个人认为,朱棣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