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州是哪里?

时间:2023-04-14 15:26:1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文/顾无

【引觞漫谈】

南北朝民歌在文学史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然而因为流传到现在的作品不多,在如今的影响力远远不如成体系的唐诗宋词元曲那样高。

南北朝民歌,顾名思义分南朝和北朝两种,民歌是彻彻底底的民间文学,两种不同的水土养育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民歌文化。

北朝的代表作品是《木兰辞》,南朝的代表是《西洲曲》。

这样说名字大家可能不太清楚《西洲曲》是一首怎样的曲子,不过抽出其中的名句,相信大家都是听说过的,至少曾经在语文课本上见到过。

既然是南朝民歌,写的自然是相思之曲,西洲曲就是这一代民歌文化中的集大成者。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木兰辞和西洲曲都是经过文人润色的民间作品,所以在意境,字句,音韵等各个方面都是好过同时代民歌的。

那时候的民歌大部分都没有流传下来,在田野,在乡间,在人们的歌喉中,随着历史的风尘都散去了。《西洲曲》也幸亏经过了文人之手,才得以存世。

【临其诗境】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一时间也是愣了一下,不知道这首诗中写了什么内容,又有什么特点,能够被认为是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

不过后来读到了原文,很自然地就明白了它的文学价值。诗歌一共有32句,四句一转韵,也随之而展开一个新的场景,新的意境,八次转韵,将一个女子的心事完整地诉说在纸上。

其中最著名的两句,是“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有些长,大家可以跟着后面的赏析慢慢看,每4句都是一个很美丽的故事。

【经典原文】

西洲曲

南北朝: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条分缕析】

前面4句,女子在西洲赏梅花。忽然念起西洲盛开的梅花,于是去到那里,折下一支梅花,寄到遥遥的江北去。身上一件单衫,是杏子的红色;双鬓则是鸦雏的黑色。短短20字,诗歌悠长的意境以及女主人公的形象都已经跃然纸上。

再4句写西洲在何处,写到了远处的晚景萧条,伯劳纷飞,风吹树声。

再4句,写女子回到家中又再次出门的过程。打开柴门也见不到心上人,与其独守寂寞,不如出门消遣,于是悄悄关门,出去采莲。

后面4句是经典,南塘的秋天,我在此采莲,满池的莲花盛放,盖过人的头顶。低下头去拨弄莲子,莲子清澈如水。

莲心如何?将采到的莲花放入怀袖之中,细看莲心,已经红得通透。这首诗从始至终充满了象征,这里的莲心是比较明显的一处,因为下面就紧接着提到了“郎君”,思念你你却不来,抬头默默,仰望归鸿。

归鸿,已经飞遍了西洲,更不见你来的方向,于是“更上一层楼”,去往高处,望极天涯。

高楼之上一片苍茫,更加望不见;栏杆曲折蛇行,垂下一双素手,明澈如玉。卷起帘子,天高而悠悠;碧波荡漾,海水空绿。女子将自己的自伤自怜扩大到世间的一切事物上,到天与海的波澜。

海水中荡漾着的,是我悠悠的春梦,梦中遇见你,“君愁我亦愁”。南风若是懂我的心思,就将我这一帘幽梦吹到西洲吧,或者,吹到负心人的身旁。

一曲终了,余韵无穷。大家可以将这首诗与《木兰辞》对比着读,南北文化之间的差异分明可见。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