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qq带有柠檬符号的名字)柠檬符号名字大全唯美…

时间:2023-04-09 13:54:1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梶井基次郎,日本文坛中的“非主流”,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20篇作品。主要以私小说、心境小说为主,内容近散文诗,擅长以象征的手法及病态的幻想构织出病者忧郁的世界及理想。代表作有《柠檬》、《泥泞》、《路上》、《雪后》等。

《柠檬》是梶井基次郎的短篇代表作之一,他的文章风格也是从这篇开始确立的,这篇作品中不仅展现了作者本人的“病态”自我两重性,也深刻地反映出当时日本人所独有的不安和困惑的心态。正如书名“柠檬”一般,其内容蕴含着强烈的色彩,交织纠缠,让整个故事显出迷幻般的魔力。作者从头到尾,都在尝试以符号学的框架框住世之所谓“病态”的极端自我的两重性。

“病态”下的“非主流”梶井基次郎文学

梶井基次郎,只有短暂的三十载年华,留下二十篇作品,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病态的幻想构织出病者忧郁的世界及理想。而这与他自己的生病经历紧紧关联,可以说若不是这恼人的肺结核怕也构建不出这“非主流”梶井基次郎文学。

①“病态”的人生经历-短暂、病痛却不甘平凡

梶井基次郎一生当中有两次跟随父亲的职位升迁而迁移,1901年梶井基次郎出生于大阪,第一次迁移是1907年跟随父亲的职位变动到了东京,第二次,是同年的五月,再次跟随父亲举家搬迁到三重县志摩郡。这两个地方在后来的作品《过古》《有城楼的小镇》中均有体现。

同年的八月,梶井基次郎九岁的弟弟死于肺结核,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祖母也是死于肺结核,而梶井基次郎本人也是患有肺病的,所以,他不由的也会担心自己如同他们一般,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因为肺结核离开自己,再坚强的人都会逐渐被瓦解。

幸运的,在梶井基次郎考入第三等高校后,结识了中古孝雄等人,也正是由于他们,才促使他坚定不移的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并与好友创立了杂志社《青芒》,同时梶井基次郎的代表作《柠檬》大约就是这个时间出版的。

后来,他考入东京大学,但是这时他已经开始咳血,身体状况直线下降,不得不放弃毕业,转去疗养,好在他在此时认识了川端康成,不仅为他介绍安排疗养院,更是为他的作品带来一个新的转折,那就是:由最初的感觉逐渐的转变成为象征与比喻的写作手法。但是同时,这时候也是梶井基次郎生命历程中的重大转折点。

梶井基次郎这时已经无法自由行动,不得不卧床不起,虽然后来也辗转回到大阪,但是他无法与家人一同生活,便在外面租了房子独居,直到1932年24日的凌晨,梶井基次郎结束了他这短暂又病痛的一生。

但是,幸运的是梶井基次郎遇到了文学,这也是他“病态”的一生中唯一的一个宣泄口,同时也成就了他这注定不凡的一生。而对于文坛来讲,梶井基次郎的出现无疑是一匹黑马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非主流”梶井基次郎文学。

②“非主流”梶井基次郎文学——感觉、象征却又清新可人

当时在日本文坛的主流是“无产阶级文学”或充满都会感觉的“新感觉派”,另一方,“历史小说”与“侦探小说”等新兴势力的大众文学也势不可挡。

在如此的对比当中,梶井基次郎的作品只不过是描写一个宿疾缠身的青年之心像,内容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心境变化而已,当然不会受文坛的青睐。并且,与此同时,当时日本正处于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热情当中,随着无产阶级逐渐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无产阶级文学也便成了当下文学的主流。

而梶井基次郎的作品大多是基于自身对于病痛的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作品中也更多的体现出对于病痛的描述、理解甚至恐惧等等。例如:

《柠檬》中:“如果我是一个在丸善书架上埋伏了一颗灿灿然金黄色炸弹的恶汉,而十分钟后,丸善即会以美术架为中心发生一场大爆炸的话,不知多幺有趣。 我热衷追求着这个想象的答案。“若果真如此,那令人喘不过气来的丸善一定会粉身碎骨吧。”

还有《冬日》《悬崖上的感受》等等作品中的意念冥想,作品中常常会出现“肺结核”“神经衰弱”这类病态的词语,所以这种以“病态”的视角开辟出的感觉、想象、荒诞同时又具备清新特质的文学作品当然不会被列在主流文学当中。

但是在他辞世之后,他的作品一度炙手可热,我想这正是因为梶井基次郎的独立于心,不受社会阶级以及一般社会价值观影响的结果,纯粹地追求刹那间的错觉与瞬间的感觉,纯粹的感受着身体,环境以及每一寸呼吸的感觉。

“病态”下的“非主流”梶井基次郎文学按理说应该是灰色调的,但是梶井基次郎是一位不仅接受了西方教育且热爱西方绘画的作家,因此,他将色彩也融入了他的作品当中,而看似是以灰色为主要基调的作品中,细品之下,却又不乏有多重的色彩交织,将这种色彩交织放在符号学视阈下,我们可以更直观的感受梶井基次郎文学。

符号学视阈下的色彩交织

符号学是研究事物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符号学的原理应用到各具体领域就产生了部门符号学。

古往今来,很多符号学家认为:符号无法定义。但是,赵毅衡给了符号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义,作为讨论的出发点: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反过来说:没有意义可以不用符号表达,也没有不表达意义的符号。

而在《柠檬》中,我们可以发现通过这些符号加之作品中的色彩交织更直观的感受作品背后通过感受、象征、比喻等手法的真实的梶井基次郎。

①“我”:现实与幻想的多重色彩交织

《柠檬》这部作品中主人公只有一个“我”贯穿全文,也是唯一的生命物。而“我”这个贯穿全文的符号,却融合了现实与幻想的多重色彩。

从一开始的“莫名的不祥之感像一块巨石久久地压在我的心头”,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副孤独抑郁的“我”,还确定了全文的基调 ——灰色 。而此时的梶井基次郎已经被确诊肺结核好些年了,任何一个人在久病的状态下都会神经敏感,更何况他本身就是一位多愁善感的人,所以以往的那些音乐与诗文都开始变得索然无味,在如此的境遇中,周遭的一切都变成了灰色。

三好行雄说 :“《柠檬》是在肉体的疾病与精神的疾病形成某种微妙的一致性基础上产生的一部富有感性色彩的剧作。”

灰色调看似是《柠檬》当中的主基调,更是梶井基次郎现实当中的主基调,但是当我们细品这部作品的时候,又会发现在作者的内心幻想当中仍旧有多重色彩在交织,而这些色彩也便意味着梶井基次郎向生的希望。

“不知为何,当时我常常被外表寒酸但美丽的东西所吸引。”这些美丽也便是他所喜欢的美丽。“若是风景,我会选择凋零萧条的街道,即便是街道,与其是冷淡的繁华大道,不如那上空挂满肮脏的晒洗衣服、随地都是不值一文的破烂、不经意一瞟即能望见脏乱房间的后街窄巷,比较有亲切感。”这样残破的景象无疑在灰色的基调中泛起了涟漪,蓬勃的植物,向日葵、美人蕉更是为这毫无生机的幻想世界中注入了一丝丝的生气。

甚至于作者在幻想中注入了小时候的烟火,玻璃弹珠等等这些红紫黄青色彩明亮的东西,但这些并不够,并不能足以撑起心中久久积压的巨石。

他需要“奢侈”的东西,也就是需要现实当中真正可以缓解的色彩出现。于是就这样一个在灰色的基调上,又由不同色彩组成的幻想空间扎根在“我”的心中。

而正是“柠檬”的出现,让这现实与幻想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正如 同安东次男 、铃木贞美等认为的一样 ,对于灰色为基调的世界来说 ,柠檬黄是一种最与之对立的颜色 ,也是与幻想世界基调最接近的颜色。

而此时的柠檬就像是吸收了幻想空间的多重色彩后的重生,也意味着作者的新生,柠檬就如同一把钥匙,助力作者往返于现实与幻想当中。

“我一面克制雀跃的心情,一面小心翼翼地将柠檬搁在城堡顶端 ”

“柠檬的色彩,将纷乱不堪的各种颜色悄悄地吸收至纺锤形的体内”。

同时,丸善是唯一一个既存在于“我”的幻想之中,又真实存在于“我 ”的生活之中的事物 。而后面柠檬在丸善中的炸裂,也将作者宁静背后的新生推向高潮,将这金黄色推向至高点。

②“丸善”:宁静背后金黄色的新生

“丸善”是一家京都的老字号,这个符号也是反复出现在文中,却区别于“我”的无生命符号之一。

在生活尚未被腐蚀之前,我喜欢的地方,例如是丸善(译注:位于京都四条河原町贩卖书籍、文具、杂货的老字号商社名,京都分店现在仍居于原处)。艳红鹅黄的古龙水与生发水。独具风味的雕花玻璃器皿、有着洛可可式雅致浮雕花纹的琥珀色或翡翠色香水瓶。烟管、小刀、香皂、香烟。我曾花了一个小时,就只光看这些小玩意。结果我所谓的奢侈行为,也只不过是买了一枝上等铅笔而已。

曾经异常喜欢的地方,现在却因为病痛唯恐避之不及,在“我”重组了丸善画册内色彩的小范围现实世界和“我”的大范围幻想世界 时,顺着自己的想法将那个金黄色的炸弹留在了丸善店内。

随着“我”走出丸善 ,幻想着“十分钟后,丸善即会以美术架为中心发生一场大爆炸”。爆炸之后,“我”依然平静地从京极往南走,放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世界就这么恢复宁静。但这是真正的宁静吗?

宁静的背后是金黄色,金黄色代表着柠檬在吸收了多重色彩之后如光一般的绽放,而这里的爆炸,代表着作者在幻想世界中病痛的毁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生。

梶井基次郎期待着新生,正如当时的日本,在经历了大地震之后,百废待兴,遭遇了物质上与精神上的打击之后,更加期待着新生的力量。

而从梶井基次郎的这种色彩的运用与交织上,现实与幻想的切换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内心深处对于生与死的思考。

自我两重性中生与死的思考

伊藤整曾写道, “生”与“死”是梶井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那么为什么梶井基次郎如此执着于描写“生”与“死”呢?因为梶井基次郎从青年时代开始就患上了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结核。从青年时代就饱受病魔困扰的梶井基次郎,“生”与“死”这一命题无时无刻不在梶井基次郎的头上盘旋,因此他无法体味到幸福的感觉。

自我两重性中并不仅仅包含肉体与精神的对立,更包含了对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柠檬》这部作品中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梶井基次郎对于生与死的思考。

①“生”:病痛的折磨,不治之症的绝望

文中刚开头便写到梶井基次郎偶遇柠檬之前的生活状态,酗酒、借钱、混沌度日,多年的肺结核让作者痛不欲生,虽然活着,但是却饱受病痛的摧残,肺结核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依旧还是不治之症,这种绝望的感觉不是一般人可以体会得到的。

作者对于丸善的感情完全是由爱生恨。“丸善”中美妙音乐和诗句、画册,都是西方近代文明的产物,也是时代进步的象征,更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所向往的东西。而原本就瘦过西方教育的“我”决心奢侈一回,但是最终“也只不过买了一枝上等铅笔而已。

迫于生活压力,迫于病痛的折磨,落魄的他就如同破衣烂衫之人羞于走在阳光下一样,高雅、奢侈都成了遥不可及之物,而这也阻挡了他向生的希望。

自尊心作祟,再加上敏感的性格,让他不得不对喜爱的丸善敬而远之。那种自欺欺人的抗拒是令人无比心疼的。而也正因如此,在一次次的打击中,在一次次的认清现实中,让作者也一次次的失望,逐渐绝望。

虽然他短暂的拥有柠檬,这颗足以炸裂丸善而新生的符号,但是这短暂的幻想,又被现实中的丸善将他推回到原地。

②“死”:文学的热爱,渴望生的希望

而面对自身的不治之症,他又立志坚定不移地走文学之路,追求纯美的文学世界,并且在这种生活中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满足和陶醉。对于文字的热爱,让他也无比渴望生的希望。

文字有这样一句话“我常常被外表寒酸却美丽的东西所吸引”,这里作者的自我剥离,让人们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是爱美的‘、向上的、纯粹的。对于生是极其渴望的。

“店头虽不华丽,却是一家最能让人感受到鲜果店固有美感的店。”这里可以让他暂时逃避掉现实的枷锁,暂且享受到片刻内心的宁静与放松。

一颗“色泽纯净、精巧的纺锤形”柠檬让他眼前一亮。足以让他这个彷徨不安、居无定所的灵魂被调动起来,他也因为柠檬获得了精神上极大的满足。特别是最后在丸善中的炸裂,那一刻放佛让他感受到了新生的力量与希冀。

梶井基次郎长期受肺结核的折磨,在绝望与病痛中生活,内心无疑是孤独苦闷抑郁的,对于自己的生命不免发出各种哀叹和伤感,从而丧失人生的斗志,陷入绝望、颓废的境遇。但是,热衷于文学的他又对美充满着憧憬,寄托于虚无之物,在时代的黑暗和不安中不断追求自己的小确幸。他往往神经过敏和倦怠懒散,于是在实与虚、生与死的交织中将这种情感安放于作品之中,代表作《柠檬》就可以让我们充分的感受到这一点。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