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qq名字带有元字的、带有顾的qq名字?

时间:2023-04-09 08:08:0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谓"首",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日”代表太阳,“一”代表地平线,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元旦"意即"首日",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2017年就这样过去了,

忙碌了一年的你,收获几何?

新的一年,又有什么样的计划?

冰心说,

花有色、香、味,人有才、趣、情,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

2018,愿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元旦的来历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时候恢复夏历,仍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这就是我们如今的“春节”。

正月初一,我们现在称“春节”或者“过年”,但在古代却称为“元旦”。不过,不同朝代仍有不同朝代的称呼,先秦时期叫“上元”、“元日”、“改岁”、“献岁”等等;两汉时期则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时期又叫作“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唐宋元明时期,称为“元旦”、“元日”、“岁日”、“新正”、“新元”等;而到了清朝,就一直叫“元旦”或“元日”了。

从以上各朝各代对“春节”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春节”在古时候叫得最多的就是“元日”或“元旦”。也就是是说,他们所说的元旦,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阳历一月一日。

1912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将阳历引入中国。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将阳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过年”称为“春节”,也是我国使用阳历的开始。

1949年9月27日,国家明确规定,阴历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称为“春节”,阳历的第一天1月1日称为“元旦”,一直沿用至今。

元旦说点啥好捏?

就说说人民币上的“元”吧!

反正小编最喜欢钱!

你知道人民币上“元”的来历吗?

你知道为什么“一元”叫“一块”吗?

这些……待小印翻翻书哈!

人民币上的“元”

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以及夏代纪年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周墓葬中,屡有发现。小印突然想去海南捡贝壳!

公元前1000年

在商代晚期和西周,出现了无文字的铜仿贝。至东周发展成为有铭文的铜贝蚁鼻钱,形成正式金属铸币。铜仿贝大概就是传说中最早的“信用卡”吧!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布(“镈”的同声假借字,古代农具,铲形)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假设一下,如果不是使用环钱的秦统一了中国,后来历朝历代的钱可能就是一堆堆的小刀子、小铲子了。

公元前336年

也就是秦惠文王二年,秦国开始铸造半两钱。等等,惠文王?咋这么耳熟。哦,这不是芈月的老公吗!怎么《芈月传》里没提这段,遗憾!

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重12铢。中国古制,24铢为1两,16两为1斤。1铢大约是今天的1.3克。嗯,古代人数学一定很好!

公元前118年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五铢钱在中原开始发行。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使用。五铢钱奠定了中国硬通货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泰国的货币泰铢,也是来源于重量单位,或许也是受汉文化的影响吧。

公元338-343年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成汉李寿,在汉兴年间铸造“汉兴钱”,成为中国最早的“年号钱”,这也开启了此后一千多年“年号钱”的先河。在钱币上标注年号的传统,为后代的历史研究和考古发掘提供了巨大参考。这大成就,搁现在还不给颁个诺贝尔经济学奖什么的。

唐高祖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官名)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其字在篆隶之间,其词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即直读,读作开元通宝)。自上及右回环读之(即旋读,读作开通元宝),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旧唐书·食货志上》

没想到,这第一个元字是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亲笔,超赞吧!

但您千万别误会,这“开元通宝”可不是年号钱,欧阳询取的是“开辟新纪元”与“流通之宝物”的意思。至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年号,则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了。

或许是将错就错吧,后来的钱币中,年号+通宝、+元宝、+重宝的组合,就轮番登场了。而“元宝”在货币上的独立出现,则来到了元朝。

公元1266年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年,以平淮库(当时国家银库)的白银熔铸成“锭”,凡重量达50两者,名曰“元宝”,也就是“元朝之宝”的意思。看官注意了,这时的元宝是50两一锭的白银,和原来那些XX元宝的铜钱,绝对两个概念。元代之前,银元宝的样子不同,叫法不一,被称为银饼、银艇、银锭、银笏、马蹄银,等等。

在古代,金银是比铜贵重的金属,只用于储藏和大宗商品的交易,流通不广。到了宋、金、元三朝,银的货币地位日趋巩固,终于使币制发生了由铜钱本位到银本位的重大变革。

明清两代

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银元宝则成了“小苹果”--你是我的小呀小元宝儿,怎么爱你都不嫌多,幺幺,切克闹--

银锭(元宝)因重量不等,所以按“两”为主要的重量单位,故又称银锭为“银两”。

公元1903年

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

此时,西洋银币大量流入中国。这是与中国传统的银锭形制完全不同的另一种“银元宝”,简称“银元”。

后来,清代把外国流入的银铸币称为洋钱,把中国自铸的银币称为银圆(元),银币。

一是秉持古代制钱的圆形之法,二是继承金银元宝的高贵气质,“元”有幸留在了货币身上,至今我们还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一元为何叫一块

那么,问题又来了!

人民币上明明都标注了的一“元”,

为何我们老是叫它一“块”?

随手百度,

发现其实早就有人对此有疑惑了,

相关词条竟有700多万。

对于网友的脑洞,小印真是佩服:

因为原来只有5毛钱,后来有一张5毛对另外一张说:“咱俩在一块吧。”后来就一块了。

其实,是这样滴!

人民币有主币、辅币之分

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通货,是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单位;辅币,即辅助货币,是指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共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使用。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6条规定:“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

“块”之称谓从何而来

对于我国的主币单位,人们口语中常习惯使用“块”这个量词。

“块”作为主币量词,大致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写作“塊”,释为“土块也”;引申为块状物的通称,如石块;引申为量词,如《宋史·瀛国公纪》“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日: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

而外国银元进入中国,“块‘则开始被视作银块称量使用,一块洋钿”、“两块大洋”、“三块袁大头”即是其客观表现,量词“块”长期与银元相联系计量使用,关系逐渐凝固,而被当作主币单位量词使用,后虽纸币取代银元,但“块”的这种用法被保持下来,成为今天群众使用的一种非正规的主币单位量词。

说完“块”,再来说说“毛”

角本义为兽角,《说文》“角,兽角也,象形。”外国银元进入中国时,与银元配套分等的小银元也流入了中国,民间称其为角子、银角子、银毫,辅币单位“角”应是由名词“角子”发展而来,与数词结合而表示小额货币数量的“一角”、“二角”等,且清后期以来一直行用于民间。

清后期一些材料中可看到对角币和货币单位“角”的记载,如同治六年(1867)锺大焜《请变法铸钱议》“查广东香港钱法与外洋无异。每钱一文,只重二、三分,积十钱二十钱则用当十当二十铜小番,再上则用银角番、银半番。”

后来清政府自铸龙洋时,一元以下的小银币也被称为角子或小洋,有的并在币面注明“一角”,“二角”、“五角”等。

”一元“,”一角“既已作为货币单位固定下来,便不再探究其背后的名词意义。然而,我们常常称“一角”为“一毛”,又是何故呢?

“毛”本是读“毫”,为记账方便,往往将“毫”省笔为“毛”.久而久之,习非成是.现在仍然有的地方读“毫”不读“毛"。如香港特别行政区使用的一毫硬币。

只在人民币语意中互通使用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同一词汇的同义词、近义词都可以找出很多。然而,今天所说的“元与块”、“角与毛”却并不属于这一范畴。就比如我们常说的“角落”就不能用“元落”来代替,你们说呢?

好啦,

2018年第一天就聊到这里。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愿朋友们在新的一年,

幸福因奋斗而美好!


来源/中国印钞造币

编辑/清浅

投稿邮箱:4496850@qq.com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株洲发布”文章,请注明来源、作者。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