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北苏州路1040号,苏州河旁,
有一家门面很小的二手书店,
取名为犀牛书店。
从去年十月入驻,
这家店在苏州河边开了刚好一年了。
店主庄见果是个90后。他和女友一起,两人共同打理着这家小小的旧书店。庄见果常常要外出上门收购图书,或给人打包快递,这时,女友就负责看店。
晚上空一些的时候,两人会一起在店里静静地整理图书,辛苦并快乐着。
犀牛书店六年搬了三次家
来自福建莆田的庄见果2007年高中毕业后来到上海,最初是进入了一家书店上班,当时的那家书店就叫犀牛书店。但过了一年,这家书店就关掉了。
从2008年第一份工作结束到2015年,庄见果依旧从事着有关书的工作,曾在南京西路、华师大附近摆摊卖书,同样也在经营着线上的书店。
2015年,他选择重开一家线下书店,店名就叫“犀牛书店”。他说这是自己工作过的第一家书店,很有感情。
从2015年至今,犀牛书店搬了三次家,从最初的丽园路,到复兴中路,再到如今的北苏州路,这次的租约一签就是四年。
犀牛书店店堂面积约二十平米左右,摆放了近五千本书籍,以文学类、哲学类、历史类为主。
陈列在玻璃橱柜中的线装古籍以及绝版的文学类书籍都是老板庄见果的骄傲。
庄见果介绍,店里上架的这些书,出版时间长度跨越一百年。有100年前出版的书,也有这几年新出版的书。
其中,比较珍贵的,有张爱玲《流言》在1940年代的初版书,还有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发行的《中华景象》图册等。
问到这些珍贵版本的来源,他说,“当时书的藏家正好要出国,需要处理家里的藏书,正好找到了我。”
庄见果说,开二手书店以来,大约经手的书有几万册,目前书架上有5000、6000册。
让喜欢的人可以来这里淘书
庄见果形容自己,就是一个书的搬运工,小书店就是一个书的中转站,让喜欢书的人可以来这里淘书。
在收购图书方面,他主要看内容看版本。“图书以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为主,对出版时间也没有要求。但是教辅类书和太新的畅销书不在收购范围内。”
他说,开一个二手书店,最大的心愿是,能让书流动起来。
“有些书读过了,放在家里不再读,可以卖给我们。我们的书店,希望让书有一个好的去处,让书流动起来,发挥它的作用,家里闲置的书,不看就是一堆纸,但放在书店里,被喜欢的或需要的人买走,就会对别人有帮助。”
“我一个重庆朋友出了一本诗集,虽然不怎么出名,但诗集放在书店里给人买走了,会很开心。”庄见果说,“让书能找到认识它价值的人,这也是开书店的一大快乐。”
给书开启一段新的奇幻漂流
犀牛书店开了六年,累积了不少回头客。在开书店之余,庄见果和女友两人还经营着犀牛书店的微信公众号。
“逛书店是种向上的运动。”这是他们的口号。
这对90后情侣是在上海文庙认识的,因书结缘。
两人共同打理着书店业务的里里外外,还轮流写公众号。谁在店里值班,谁就负责写“值日僧日记”。
庄见果说,当时取这个名字是觉得自己像个和尚一样,每天在一个满是书的环境里面工作,很像是学生时代的值日生。并且自己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
目前公众号已经有160多片篇原创稿。“值日僧日记”写的也就是流水账:今天有多少顾客来店,都买了哪些书。包括当日的天气、心情如何,全部记录在内。
他说,现在微信公众号也有好几千粉丝了。
“一家书店开在这里,是希望有人进来,一本书陈列在书架上, 也是希望可以被人带回去阅读的。”
庄见果说,开书店是因为自己喜欢书。也希望书能在这里流动起来。
用一位读者的话来说,“你在带回这本书的同时,你也给这本书开启了一段新的奇幻漂流。”
【犀牛书店随机采访】
顾客兼店主朋友 柴先生:
这是第一次到书店来。但因为之前与店主认识,提前在微信上留言选定了书籍,今天到店里提取。我选购的书籍主要以文学类为主。平时大部分的书是在网上购买,看到店主在朋友圈发送自己感兴趣的书,会与店主沟通“先帮忙留一下,有空再过来拿。”
现在书店不太好经营,尤其是新书,网络冲击更大。而这些二手书店,我觉得在一些相对固定的圈子里会比较流通。
顾客 黄先生:
这是第三次来这家店,与其他二手书店不同的是,我需要的东西在其他地方买不到,比如版画、印章这类的,这些东西在其他二手书店也有,但是没有我想要的那款。
买二手书,是因为我想看看不同的版本。虽然有些书定价贵了一点,但还能接受。
之前也有通过网络购书,但介绍跟实际上拿到的时候,有点不一样。线下买书可以翻,可以知道质量问题、成色问题,这些都能看到。
像这种二手书店,我认为还是应该保留。不少书都在民间,需要有个出路。
转自:周到上海APP记者 徐颖 陈燕菁图片来自徐颖 陈燕菁
来源: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