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好听的qq群等级头衔名字’扣扣群等级头衔好听的

时间:2023-03-31 08:11:3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一所学校能否快速成长有三个关键要素,即学校发展的三条生命线:安全质量、教育质量、服务质量。”广东省湛江一中培才学校校长郑建忠总结。

2007年7月,湛江第一中学与寸金教育集团合作创办湛江一中培才学校(以下简称“湛江培才学校”),迄今为止,学校已经开设了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和国际部,成为一所拥有万余名在校生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坚持“给学生最美好的年华,给人生最坚实的步伐”的办学宗旨,重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提升管理水平,重视校园安全

由于规模较大,办学层次多,要将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作为校长,首先要有大局意识,提高协调能力,建立一支扎实高效的管理团队和严密科学的规范制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情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2020年,郑建忠出版了《学校管理信息化:方法、策略与实操》一书,基于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探索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的方法策略,为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加强信息化终端设备及软件管理,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审核监管机制提供了分析指导,推动了学校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湛江培才学校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了“掌上培才”,开发了考勤系统、巡课系统、德育量化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教师量化考核系统等,将学生考试成绩管理、学籍管理、住宿管理、德育量化管理、课程查询等功能整合至云端,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序高效,实现了智慧校园、智慧管理。

在“培才智慧校园”,学生进出采用人脸识别,配合完备的电子监控系统,大大方便了安保部门管理,提升了校园的安全性。校园安全无小事,除了严格进出校管理,湛江培才学校还开设多种安全讲座,主题包括防溺水、防踩踏、急救、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邀请专业人士入校为学生进行科普,并定期排查校园安全隐患,组织校园消防安全演练等活动。

倡导真实情境,提升教育质量

真实情境中的自然教育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亲近自然、爱护自然,学校开展了“体验自然美好,寻找教育初心”系列自然教育活动,联合湛江市爱鸟协会举办自然教育导师培训营,与民间环保团体及政府环保组织机构开展爱鸟、护鸟活动,设计并实施了“探秘红树林,情系家乡美”校本研修活动。其中,“探秘红树林”活动已经坚持了十余年。

湛江市位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这里生长着大片的红树林,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明。办校之初,学校就开始每年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红树林考察活动。学校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活动,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生物、物理、语文、化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认识、分析、解决红树林的相关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亲身体验实践全过程。

“探秘红树林,情系家乡美”活动分为三步:初识红树林、探秘红树林和情系红树林。教师在“消失的红树林”主题课上以照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沿海红树林的重要性以及被破坏的现状,并引出红树林的生存状况、红树林滩涂物种多样性及红树林鸟类多样性和市民红树林保护意识四个主题,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实地探访和调研。

第一组学生在红树林里发现了许多破坏植物生长环境的生活垃圾和被污染变黑的滩涂土壤,为了解垃圾的种类、数量以及土壤的污染情况,学生使用采样法对垃圾和土壤进行了取样分析,将土壤样本送到粤西地质工程勘察院进行检测,找出污染源头。第二组在滩涂生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不仅找到并认识了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还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排入红树林的污水进行了取样调查。第三组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查阅相关资料,监测需要保护的鸟类。第四组制定问卷调查市民红树林保护意识,通过电话采访湛江市爱鸟协会会长,了解爱鸟协会在保护红树林工作中采取的行动。

根据“探秘”到的情况,学生们针对红树林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在真实情境中提升了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与大自然更加亲近。

让学生在实践中爱上劳动

作为当地名校,湛江培才学校每年都要接待千余名来访者入校参观,访客们常常因校内正在劳作的学生而感到惊讶,这正是湛江培才学校的一大特色。

在劳动课程尚未列入课程标准时,湛江培才学校就为每个班安排了劳动日,保证校园里每天都有劳动班。当日劳动班不进行常规课程的教学,而是到校园的各个分区去劳动,去饭堂帮厨,在教学区打扫卫生,帮图书管理员整理书籍……一整天的劳动过后,每个岗位都要有反馈、有评价,让学生更认真地对待眼下的工作。

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学校还专门开辟了占地800多平方米的“开心农耕园”,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农业劳作,由当地农民手把手进行传授,体验一颗种子长成餐桌上的瓜果蔬菜的全过程。由于学校场地有限,而农耕园活动又十分受学生喜爱,因此学校对农耕园里的土地进行了划片包干,每年收成好的班级就可以得到更大的种植面积,学生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对待劳动也更加用心。被包干的每一块土地都由班级安排值日生轮流照看,并进行观察记录。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生物组依托一体两翼、五育并举的理念,以劳动实践为载体,将学科知识融入课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开心农耕园”中的作物都采用绿色、有机的方式种植,每到收获的季节,各个班都争相“攀比”谁负责的区域收成好、农作物品质高。疫情期间,学校还组织学生将收获的农作物捐给有需要的地方,让学生体会奉献、分享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让阅读滋养师生成长

自2012年担任湛江培才学校校长以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郑建忠一直坚定地致力于提升阅读教育质量。湛江培才学校每周的语文课表上都有一节“名著导读课”,由语文教师带领学生们到校园书屋学习,引导学生爱读、会读、会思考。

“有了手机以后,学生和家长都变成了‘手机控’,阅读严重碎片化,因此我们提倡‘整本书阅读’,提倡‘原始阅读’,以经典名著为载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郑建忠讲道,“我们也提倡快乐阅读。学校每一个阅览室都有可以同时满足两个班学生阅读的书籍,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阅读这些书籍。”

名著导读同样也是湛江培才学校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郑建忠带领学校语文科组打造粤西书香校园,实施“海量阅读”计划,师生共读名著,同研经典,并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郑建忠致名著”上开设名师课堂栏目,定期推出语文科组教师的名著推介。

通过名著导读,教师可以在经典中深层领悟智者的思想,感受文字的魅力,深味人间的真情,体会人生的真谛,从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锻造出卓越的人格魅力。教师的文化品位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不断提升,也能助推学校文化稳健发展、内涵更加丰厚。

作为一名长于研究的“学术型校长”,郑建忠认为,教育教学其实是“实践—反思—沉淀—内化”的过程。在指导教师教研的过程中,他强调:立足课堂,教学与科研结合,现实意义具体明确,要有可操作性。

湛江培才学校教研团队建立教师培养档案,以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干部队伍三类发展群为基础,形成高位引领有新得、学科发展有对照、质量评价有参照、教师发展有比照的学习共同体。近几年,郑建忠带领教师团队开展“名著导读”等省市级多项课题研究,开展微格课堂教学和“同课异构”教学等教研活动,出版了《让经典滋养人生——名著导读教学策略(中学)》《经典名著创新教学设计》《名著导读与训练》等学术专著,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教研参考,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向高效教研迈进。

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湛江培才学校特别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湛江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设立了青少年科技实践中心,建设航模工作室、创造发明工作室、STEM实践工作室等,以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科技兴趣小组为日常组织形式,开展各类科技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技兴趣小组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由学生自愿报名参与活动,教师安排固定时间进行指导。以航模工作室为例,在这里,学生可以了解航空基础知识和飞行器的运行原理,体验航空模拟机训练。学校专门聘请了国家一级竞赛裁判员入校指导,还邀请中国科学院位梦华、张德良等科学家进校园做科普讲座。

在由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厅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批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评选中,湛江培才学校科技教育团队在团队建设、竞赛辅导、科教实践、科研引领等方面成绩卓著,顺利通过考核,获得“第二批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称号。

服务于家庭,服务于教师

家校协作共成长

提升服务质量首先要保证与服务对象沟通顺畅,湛江培才学校的校讯通、云校通、校园网、家校双向反馈表形成了四位一体的信息通道,保持了家校交流渠道通畅。

为了提升家长们的教育水平,给学生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湛江培才学校引入第三方力量,由家庭教育专家张文质的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设课程,例如家校共读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每天早晨聆听8分钟的家庭教育“迷你课程”等,对全校学生的家长进行培训。

学校旁边就是岭南师范学院,郑建忠便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邀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教授进校园开设讲座,为教师和家长讲述在移动互联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长大的这一代孩子有什么特征。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郑建忠发现,不仅家长的育儿理念得到了更新,育儿水平大大提升,班主任们也获得了成长,为家长提供的服务性课程收获了意外之喜。

与家长的良好沟通也反哺了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充分利用各行各业的家长资源,聘请种苗行业工作的家长为“开心农耕园”提供育种指导,带学生到工厂参观种苗的组培车间;上文中提到的红树林土壤检测也是由在粤西地质工程勘察院工作的家长提供技术支持。家校充分协作,推动了双方的进步与成长。

做教师的坚实后盾

学校不仅要服务于家庭,也要服务于教师。和众多名校、老校相比,湛江培才学校的建校时间并不算长,但发展却尤为迅速,郑建忠认为教师队伍的快速发展要得益于学校以师为本的理念。

“校长要做好角色定位,不要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领导,要平等地与教师对话,理解每一位教师,理解每一种岗位的不易。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真正地体谅他们,教师也会更愿意与校长交流,跟着团队一起用心做好教育。”郑建忠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所规模大、层次多的学校,湛江培才学校的整个教学团队有六百多人,郑建忠记得每一位教师的名字,像大家长一般关爱着他们。教师们如果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都来找校长帮忙。当教师感受到学校作为一个大家庭在背后的支撑,自然能将更多精力投入教育教学,更加兢兢业业。

当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再辅以良好的成长平台,其教育教学水平自然就能得到迅速提高。一所人性化的学校不会以条条框框限制教师的生命力,而是会成为培育教师生长为参天大树的土壤。湛江培才学校的教师从来不会被困在学校里,只要保证课堂的质量即可自由支配其余时间。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教师们可以自觉地在课堂上全情投入,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潜力。在这里,青年教师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只要有想法,提出的方案有效性经过实践验证,学校就大力推广。在最近的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上,湛江培才学校获一等奖的教师数量占湛江市总获奖教师数量的一半。

教育工作归根结底就是理解人、关心人、成就人的工作,所有教师一入校,湛江培才学校就反复强调“育人非育分”的办学理念。“双减”开始后,学校更加紧抓“育人为本”,调整教研模式,向精准课堂、精准作业、精准教研方面发力。立足教研组载体,突破学段壁垒;立足课题载体,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工作室载体,围绕目标确定、重难点解决、例题习题选择、有效作业配置、评价任务等要素进行指导,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优法。帮助学生从低效作业、无效作业、“负效”作业中走出来,构建优质作业资源库,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创设群体教研生态,实现资源共享,依托专区发布组内备课计划,开展在线教研、解答教学问题等校本研修活动,有效利用日常零散时间,提升教研实效。

将育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安全质量、教育质量、服务质量三条生命线,湛江培才学校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享誉一方的万人学校。

(作者:李英菁)

来源: 《教育家》杂志社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