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励志微信名字成熟男生 励志霸气的微信名字…

时间:2023-03-27 18:06:3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物欲横流的当下,功利性婚姻依旧是现在年轻人选择的重要婚姻模式。

功利婚姻是指婚姻动机带有明显的利益追求,在功利婚姻中,情感因素退居次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很多捞女会为了金钱、地位、事业,把婚姻或明或暗地当成了一个跳板。他们通常对爱情极不信任,觉得和谁结婚从本质上讲都是一样的。

因为是功利婚姻,所以婚姻的要求标准化且复杂,严重束缚了婚姻中个体的个性。

功利性的婚姻因为缺乏感情基础,夫妻会经常因为钱而吵架,跳脚,他们内心始终有无法面对的欲望和担心。自然难以对伴侣保持真诚和开放。

这样的婚姻无疑是一种煎熬。

其实,只要是涉及人际关系,亲密关系,有一点是涉及幸福感的核心:那就是情绪价值

功利性的婚姻唯独缺乏这一点核心要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领悟到,情绪价值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东西,她逐渐成为以女性为主的年轻人频繁提及的择偶标准。

再心理学上,它也成为判断一段关系幸福与否的重要因素。

“情绪价值”,几乎成了男女在恋爱关系中最被看重的“软实力”。今天就来为大家解读一下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是情商的一部分,

情绪价值,其实是属于高情商下的一个类别,它本质上是做好自我后的附带能力,据《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本书所说,情绪智力扩展为5个主要领域:

了解自我:监视自己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当一个人对自己的情绪有感受能力时,他便能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

了解自我是情商的核心,只有当你认真感受情绪的时候,你才有机会对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因为人类的悲喜都是共通的。

自我管理:一个人能描述出自己的感受还不够,还需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很多人倒在这一步,因为大部分人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是错误的,人们习惯通过压抑。逃避情绪,转移注意力来调控自我的情绪。

然而在压抑的消极情绪不会平白无故消失,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演变转化为积极情绪,它只会再以往的日子毁灭性地爆发出来。

其实,意识控制情绪只是一小步, 当愤愤不已的情绪即将爆发时,人们通常意识控制自己,提醒自己应当保持理性,:“别发火,发火会伤身体”。但人们通常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自我激励:如果你懂得这一步,那你已经超越了很多人,以为大部分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贬低自己,否定自己,这样的人永远无法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即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如果你能做到第2步却无法做到第3步,那你很可能无法达到最好的第5步结果,因为你对自己都不包容,也无法从本质上包容他人

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完整的人格

现在很多女人都喜欢有成熟个性的男人,因为个性成熟的男人,通常很有担当,个性是否成熟,对婚姻的成败影响很大。个性成熟的人,通常人格整合度很高,有比较强的心理素质。

人格完整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它的特征主要有四个,分别是人格的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两个人从相识相知相爱,到一起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是一件极其漫长且复杂的事情,两人要开始繁碎复杂的婚姻生活。自然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心理素质去对待。

爱情只要相爱就可以,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对方就可以,但是只能相爱的人很可能走不到最后,因为他们要面临很多现实因素,毕竟婚姻不同于爱情,爱情不需要承担责任,比较纯粹。

而婚姻不同,除了相爱,只有心理素质强大的个体,才能一步步面临婚姻残酷的现实,走到最后,毕竟在婚姻里,彩礼多少是问题,买不买房是问题,生活是问题,婚后财产谁掌管也是问题。

婚姻无比现实,以至于很多人忽略了婚姻是建立在感情之上的,由此,足以见得个体的心理素质在婚姻中的重要性,婚姻,与其说是爱情的果实,不如说是合作的结果。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情绪价值的合作,彼此取暖,是婚姻稳定的重要前提因素。

婚姻的现实,你只能接受,难以回避。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对婚姻真正的负责,都要牢记:现实一点。同时现实的背后,需要彼此以情绪价值作为基点,才能在价值对等 的婚姻上,共同患难与共,慢慢培深厚的感情。

这种能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的婚姻,或许是另一种圆满。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刘刘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