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导赏 非官方中文节目册与唱片说明书
2023年元旦的金色大厅,我们将会见到阔别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十年之久的奥地利指挥家弗兰茨·威尔瑟-莫斯特(Franz Welser-Möst)。老观众们应该还记得,2011年他首次登台时,曾是这台音乐会历史上最年轻的执棒者。眼下,威尔瑟·莫斯特将第三度登台,一方面,年龄上的记录已被杜达梅尔打破;另一方面,六十三岁的他也的确不再年轻。
这位出生于林茨的指挥家,对维也纳舞曲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驾驭此类作品的能力也有目共睹,与爱乐乐团的关系又一直十分融洽;况且,外表英俊儒雅的他很受观众欢迎——2011年首度指挥新年音乐会时,直播收视率创下了1998年之后的最佳成绩,唱片销售也极为火爆。威尔瑟-莫斯特的再度登台自然非常值得期待,同时他也将是未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值得倚重和信赖的指挥家。
弗兰茨·威尔瑟-莫斯特与乐团进行新年音乐会演出排练的照片(来自乐团官方FB)
不过对他而言,2023年的难度或许会更大一点,毕竟曲目单里有多达13首新曲,约占全部18首作品的70%。在音乐会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威尔瑟-莫斯特必须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如何让这些人们并不熟悉的舞曲焕发出光彩,抓住舞台下和屏幕前观众们的心?二是如何确保表演过程的始终精准稳定?对于后一个问题,威尔瑟-莫斯特已在此前的亚洲巡演中,对部分新年音乐会曲目与乐团进行磨合;而前一个问题的结果,只有留待演出结束后才能评价,但我对此抱有信心。
202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曲目单
—— 上 半 场 ——
202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将以爱德华·施特劳斯的《与谁共舞?》拉开帷幕。用快速波尔卡作为开场曲,是威尔瑟-莫斯特和乐团在2013年首创的,与十年前的那首《女高音歌手》相似,这首节奏鲜明、欢快热烈的作品同样非常适合暖场,同时又借助曲名抛出了一个问题——与谁共舞?
一百多年前,在施特劳斯家族如日中天的年代,上到贵族下到百姓,不同阶层的维也纳人都热衷于跳舞;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还有多少维也纳人会在元旦当天,跟随着金色大厅传出的旋律摇曳身姿呢?好在这首典型的爱德华式的快速波尔卡,会让人产生手舞足蹈的冲动。
相片上的爱德华·施特劳斯(1885年左右)
1886年11月7日,爱德华·施特劳斯的这部新作首演于维也纳金色大厅,当时担任演奏的是施特劳斯家族乐团;136年之后它又在同一个地方迎来了自己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首次亮相。 紧接着,我们将听到约瑟夫·施特劳斯1860年创作的一首圆舞曲《英雄的诗篇》。这部作品的由来今天仍能在维也纳市中心找到历史遗迹——位于霍夫堡外英雄广场上的卡尔大公雕像。
英雄广场上卡尔大公雕塑,其正前方建筑是1926年建成的新霍夫堡
霍夫堡曾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宫,在其西侧有大片空地。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也就是中国观众所熟悉的茜茜公主的丈夫)执政期间,这里被命名为英雄广场。其名称源自广场的东南角和西北角遥相呼应的两尊英雄雕塑,位于西北角的那座就是卡尔大公像。
Johann Peter Krafft 的画作《Archduke Charles with the standard of the Zach regiment at the battle of Aspern》
Anton Dominik von Fernkorn 以此为原型创作了英雄广场上卡尔大公的骑马雕像
作为奥军总司令,卡尔大公在1809年第五次反法同盟战争中,率领部下打败拿破仑的军队,赢得了阿斯佩战役的胜利。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军事家和那场著名的战役,奥皇决定在霍夫堡外的广场上为卡尔大公树立一座纪念碑。
纪念像原计划在1859年5月下旬阿斯佩战役五十周年之际落成,但最后延期了整整一年;1860年5月22日,皇帝亲自主持了揭幕仪式。几天后,施特劳斯乐团在维也纳人民公园举行演出,庆祝卡尔大公雕像的落成。约瑟夫为此创作了两首新曲:《卡尔大公》进行曲(作品86号)和《英雄的诗篇》圆舞曲(作品87号),从曲名就可知道,它们是为这场特定活动而写的“命题作文”。
作为舞蹈配乐,此前圆舞曲很少会和战场上的英雄人物联系在一起,但约瑟夫愿意进行这样的探索。在《英雄的诗篇》的序奏部分,很轻易就能辨识出音乐中“军容风纪”的元素,随后第一小圆舞曲的A段也显现出非同一般的庄重肃穆,为整部作品的“英雄气质”奠定了基础。而之后的一些段落虽有难以掩饰的轻盈,毕竟这是一部华尔兹,但尾声处第一小圆舞曲A段的再现,又让音乐形象瞬间宏大伟岸起来。
《英雄的诗篇》圆舞曲钢琴谱的封面
维也纳媒体在报道这场音乐会的盛况时,评价约瑟夫的两首新作“获得了最辉煌的成功”。对于歌颂民族英雄的音乐作品给予高度评价,无疑是一种政治正确,但平心而论《卡尔大公》进行曲听上去四平八稳,没什么激情,还是《英雄的诗篇》质量略高一些。
爱德华与约瑟夫的作品亮相之后,轮到施特劳斯家族三兄弟中的大哥登场,乐团将演奏小约翰的《吉普赛男爵》四队舞。作为他一生中名气仅次于《蝙蝠》的轻歌剧作品,《吉普赛男爵》一直颇受欢迎,其序曲也在新年音乐会上多次登台,热门的《入城式进行曲》也源于该剧。小约翰根据其音乐素材总共改编了七首管弦乐曲,用于音乐会和舞会的演出,其中就包括《吉普赛男爵》四队舞。
《吉普赛男爵》的演出海报(1885年)
剧作火爆全城的第二年,在爱德华·施特劳斯的指挥下,这首作品于1866年1月28日进行了首演,地点就在前文提到过的帝国皇宫——英雄广场旁的霍夫堡内,当天有上千人聚集在皇宫典礼大厅,出席盛大的宫廷舞会。
《吉普赛男爵》四队舞由六小部分组成,旋律的来源贯穿整部剧的始终,但并不是按情节发展来编排的。即便你并不熟悉这部歌剧,但只要听过它的序曲,就会觉得某些段落似曾相识。虽然都是精彩旋律的连缀,但相比序曲而言,四队舞容纳了更大的信息量,构成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大拼盘,借此听众得以快速浏览此剧的音乐概貌。
随后将是本场的第二首圆舞曲,来自大家熟知的卡尔·米歇尔·齐雷尔,这位施特劳斯家族当年的同行与竞争者,已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老熟人”,这次上演他的《在这安详之夜》圆舞曲。
画像上的卡尔·米歇尔·齐雷尔(Anton H. Karlinsky 1914年创作)
如果听过2020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开场曲——同样出自齐雷尔之手的《流浪者》序曲,会发现它和这首圆舞曲的相似之处。原因很简单,它们都包含了轻歌剧《流浪者》中的一首著名咏叹调《Sei gepriesen,du lauschige Nacht》(赞美这安详的夜晚)。这首柔美而又甜蜜的情歌出现在第一幕的尾声,算是齐雷尔众多轻歌剧唱段中最脍炙人口的,也是为数不多至今仍广为传唱的一首。
但如果你听过小约翰·施特劳斯1858年创作的一首圆舞曲《Spiralen Walzer》(作品209号),又会发现齐雷尔的咏叹调和这首作品第一小圆舞曲的上半阙简直不要太相似——后来者齐雷尔显然直接“借鉴”了前辈的乐思。究竟是他乐思枯竭时的不义之举,还是希望用这种方式向“圆舞曲之王”致敬?我不敢妄下论断。但有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99年6月3日与世长辞,而轻歌剧《流浪者》是在十多天后的6月20日首次公演的。
《在这安详之夜》圆舞曲,于同年10月12日由齐雷尔亲自指挥首演。小约翰·施特劳斯笔下的原始旋律,经过齐雷尔的简单调整后,似乎变得更容易触动人们的心弦,它收获了意料之中的赞美;至于当时有没有听众察觉出它和《Spiralen Walzer》的相似之处,只有天知道了。
《在这安详之夜》圆舞曲乐谱封面,图画内容应该与轻歌剧《流浪者》的剧情有关
音乐会将在《快过来!》快速波尔卡令人振奋的乐声中告一段落。这首短小精悍的作品是小约翰·施特劳斯为1880年2月初举办的康克迪亚记者俱乐部舞会特别创作的,2月2日由爱德华·施特劳斯指挥首演于马克泽街上的索菲大厅,这里曾经是施特劳斯家族音乐作品最重要的演出阵地之一。
—— 下 半 场 ——
下半场演出将在弗朗茨·冯·苏佩的轻歌剧序曲《伊萨贝拉》中开场。作为十九世纪维也纳最高产的轻歌剧作曲家,苏佩在自己高峰时期的创作力相当惊人,虽然大部分剧作如今不太可能再被搬上歌剧院舞台,但苏佩的管弦乐却在全球各大音乐厅长盛不衰。从1979年的《美丽的加拉蒂亚》开始,迄今共有7首轻歌剧序曲和1首进行曲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亮相过15次,而本次上演的《伊萨贝拉》是第8首入围节目单的苏佩序曲。
画像上的弗兰茨·冯·苏佩(Otto Ritter von Jenny 1884年创作)
独幕轻歌剧《伊萨贝拉》1869年11月首演于维也纳卡尔剧院,剧本究竟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已很难考证,但通过序曲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南欧风情,包括鲜明的西班牙舞曲节奏和配器中西班牙响板的运用。它拥有作曲家同类作品的许多特征——先声夺人的开始部分,情绪多变的中间段以及将情绪推向最高潮的热烈尾声,全程充满着戏剧性。相比那些知名度更高但有点过分喧闹的作品,《伊萨贝拉》序曲反而显得独有千秋。
接下来,音乐会将进入“约瑟夫·施特劳斯”时段——随后9首曲子里,有7首出自他的手笔,加上之前的《英雄的诗篇》,曲目单里共有8首约瑟夫的作品,比历史上的最高纪录(1977年)只差了一首。2023年看似并不是约瑟夫·施特劳斯的重要年份,但对于熟悉他生平事迹的乐迷来说,还是找到了纪念的依据——因为哥哥小约翰突染重疾,约瑟夫·施特劳斯在1853年夏季,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工程师职业,转而投身家族的音乐事业。掐指算来,2023年恰好是约瑟夫“艺术生涯起步”170周年。
相片上的约瑟夫·施特劳斯
下半场这一系列约瑟夫·施特劳斯作品中的第一首,是他创作生涯中的一部早期圆舞曲——1857年春季问世的《爱之珍珠》。这是约瑟夫与青梅竹马的卡罗琳·普鲁克梅耶结婚前夕,沉浸在甜蜜与期许中的作曲家写下的一首爱情赞歌,同时也是赠予心上人的一份真挚礼物,所以有的地方也将之译为《忠贞的爱情》。这一年的6月8日,两位新人举行了婚礼,从此卡罗琳成为了约瑟夫重要的人生伴侣和事业支撑,两人始终恩爱如初。
相片上的卡罗琳·普鲁克梅耶,1860年代拍摄
《爱之珍珠》极不寻常,作曲家称其为“音乐会圆舞曲”,以此区别于那些为舞会创作,专门用来伴舞的曲子。致力于将华尔兹搬上更大舞台的约瑟夫·施特劳斯,从当时最炙手可热的音乐大师理查德·瓦格纳和弗朗茨·李斯特的作品中汲取了养分,在保留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大幅度拓展了圆舞曲的表现力,使之与当时风头正劲的交响音诗更为接近。约瑟夫对它的倾情投入,从长达48小节且精心设计的序奏部分便可窥见一斑。
新婚前夕的愉悦心境,为作曲家带来了出色的旋律灵感,这首新作问世之后给同行和听众带去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获得了来自媒体的好评,也令兄长小约翰心悦诚服。要知道,当时约瑟夫刚刚才完成为期两年的专业学习。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首作品不仅仅是作曲家创作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也开创了维也纳圆舞曲的新天地。因此《爱之珍珠》理所当然获得了后世音乐家们的重视——它一度是作曲家唯一被录制进唱片的早期圆舞曲。我们期待此番威尔瑟-莫斯特对该曲的诠释,能有超越前辈大师的出彩表现。值得一提的是,元旦当天与音乐会实况同步奉上的芭蕾表演,已提前在拉克森堡的洛可可宫录制完毕,依然由维也纳国家芭蕾舞团的演员们为大家表演。
先期公布的《爱之珍珠》圆舞曲芭蕾表演场景
接下去将欣赏到的《安吉莉卡》法兰西波尔卡,标题显然是一位女性的名字,但具体所指已经无从查证。或许是受自己妻子的影响,约瑟夫·施特劳斯对异性始终充满善意,并愿意为她们发出赞美。在他十余年的音乐生涯中,写过许多女性主题的曲子,譬如《女人心》、《妇女解放》、《妇女的尊严》,无不令人印象深刻。
1862年6月1日,《安吉莉卡》在“新世界游乐园”的春季音乐会上进行了首演。这座1860年建成的综合娱乐场所,一度是施特劳斯家族向听众们展示全新作品的大舞台,而这首俏皮可爱的法兰西波尔卡,也体现了作曲家在这个题材上一贯的高水准。
画作上的“新世界游乐园”
爱德华·施特劳斯1871年创作完成的《远走高飞》快速波尔卡在下半场第四首亮相。仔细的听众会发现它开始部分渐强的五个音,与演出开场曲《与谁共舞?》的开头几乎一模一样。纵览爱德华笔下的快速波尔卡,开头雷同的还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两首,可见是他常用的偷懒套路。乐团在演奏该曲时,直播画面会呈上数月前在梅尔克修道院花园内录制的芭蕾表演,讲述一只美丽的蝴蝶与一对舞者的故事。
根据预告,演出进行到这里,来自维也纳男童合唱团(Wiener Sängerknaben)和女童合唱团(Wiener Chormädchen)的小歌唱家们将登台献艺。2023年是维也纳男童合唱团创建525周年,其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十五世纪末,德奥历史上的许多著名音乐家都曾是其前身唱诗班的成员,如约瑟夫·海顿、弗朗茨·舒伯特。1920年代起,合唱团转制为私人组织,不再服务于皇室宫廷,但依然保留了良好的艺术传统;2004年他们又创立了女童合唱团,接受和男童一样的歌唱训练。
据悉小演员们届时将穿着上述服装参加新年音乐会演出,右边女孩手里拿着《快乐的心情》总谱封面
过去四十年时间里,童声合唱团曾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五次登台。本次亮相最显著的不同,首先是歌唱阵容里会第一次出现女孩,其次表演曲目也是崭新的。《快乐的心情》虽非首演曲目,但此前演奏的均为纯器乐版,此番将首度加入人声配唱。
童声合唱团参与演出排练的照片(来自乐团官方FB)
《快乐的心情》法兰西波尔卡是约瑟夫·施特劳斯创作生涯最后阶段的奉献,为园艺协会的一场慈善舞会而作,首演于1870年2月9日。此前其曲名在国内一直被译为《快乐的勇气》,但从此番乐团官网发布的曲目介绍短视频可见,其英文译名为《Blithe Spirits》,对应“快乐的心情”似乎更为贴切一些。
《快乐的心情》钢琴谱封面
事实上创作该曲时,约瑟夫的健康状态已经非常糟糕。五年前他就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先天性脑病,此后常受头疼、晕厥困扰,并伴有抑郁症的倾向。所以,“快乐的心情”对于身体羸弱的约瑟夫而言,无疑是奢侈的。但在这首旋律优美舒缓且不乏幽默感的作品中,并没有任何愁苦与悲凉的外露。很显然,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即便身染重疾、心绪不宁,但作曲家依然在编织富有生机的乐谱,并在指挥台上将之化为美妙的乐音。
令人唏嘘的是,曲子首演后不久,家族三兄弟的母亲安娜突然因病去世,备受打击的约瑟夫在灵床前再次晕厥。数月之后,他在华沙演出期间又不幸昏倒在舞台上,病情急转直下,返回维也纳之后很快去世,年仅43岁。
《快乐的心情》曾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常客,但它阔别这个舞台已近四十年。而紧随其后的《永远》快速波尔卡,虽是首度亮相,但2015年以来威尔瑟-莫斯特与维也纳爱乐已不止一次合作过这首曲子,足见指挥对其偏爱有加。而维也纳男童合唱团2018年录制的施特劳斯家族作品集《Strauss For Ever》,则将其作为整张唱片的压轴曲。
这首长期被埋没的小品,何以在二十一世纪引发了专业人士对它的特别关注?或许是沾了“永远”这个标题的光吧!当然,音乐本身也写得很悦耳,潇洒明快的节奏中再次透出积极乐观的气息。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2018年录制并由DG公司发行的施特劳斯家族作品集《Strauss For Ever》
《永远》首演于1865年1月29日在索菲大厅举办的一场慈善舞会。与众不同的是,该曲问世之初就用英语作标题,而非德语,因此有人猜测这是作曲家在为计划中的英国之行做准备,但两年后真正成行的是哥哥小约翰。
连续四首波尔卡之后,我们将听到约瑟夫·施特劳斯的《金翅雀》圆舞曲。这首1861年夏季诞生的作品,展现出与《英雄的诗篇》、《爱之珍珠》截然不同的风貌。一方面作曲家通过巧妙的配器与新颖的和声,带来了丰沛的听觉体验;另一方面,在音乐气质上《金翅雀》又与老约翰·施特劳斯和约瑟夫·兰纳时代的沙龙风格更为接近,是当年舞会上格外受欢迎的华尔兹配乐,外界评论认为它是“真正体现维也纳情调的作品”。
金翅雀的一种(图片来自鸟网)
金翅雀的外形特征非常鲜明,很好辨认,而且鸣啼声十分悦耳,但生物学专家们断定,这种漂亮的小鸟不会出现在维也纳周边。所以约瑟夫·施特劳斯为何以“金翅雀”为题创作新曲,成了一个谜。相比日后那些知名度更高的作品,《金翅雀》可能排不进作曲家最顶尖圆舞曲的行列,但其优雅恬静、平实自然的气质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整场演出虽有多达13首曲子是首次出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曲目单里,但绝大多数都能在网上的唱片库中轻松寻觅到对应的录音,唯一有难度的是下半场的第八首——《铃声》波尔卡与加洛普,它也因此成为2023年元旦最神秘、最值得期待的演出曲目。
相片上的小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约1865年)
根据官方信息,这首曲子改编自芭蕾舞剧《精益求精》的配乐。作为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的“看家剧目”,该作首演于1881年,音乐部分是意大利作曲家罗莫尔多·马伦科原创的。所以,我们新年音乐会熟悉的老朋友——小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只是改编者。
这部长达近两小时的舞剧,旨在通过艺术形式,向不断追求卓越的科技文明致敬,百余年来一直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赫尔梅斯伯格这首作品的部分原始素材应该来自原剧第六场里的“Les Telégraphistes”那段,舞剧表演时台上会出现一大群电报投递员的群舞,因此这首改编曲的标题“铃声”,或许与电报有关。
接下去我们将会听到约瑟夫·施特劳斯的一首非典型性作品——《幻想的快板》,之所以说“非典型”是因为它在形式上并不属于维也纳舞曲,听上去也与施特劳斯家族的惯常风格大相径庭。这首单主题的乐曲由三部分组成,c小调开场c小调结束,中间段则是与首尾形成鲜明对比的C大调,有令人惊喜的动态张力和绚丽音响,弦乐声部更是带有强烈的炫技色彩。
1862年夏季,约瑟夫·施特劳斯顶替兄长前往圣彼得堡履行演出合同,为了在俄国听众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他在短时间内迅速写出一大批新作,其中就包括这首《幻想的快板》。显然,它是作曲家按部就班制造常规舞曲产品之余,进行的一次另类尝试,动力和灵感来自小约翰前一年推出并引起轰动的《无穷动》。
巴甫洛夫斯克火车站的沃克斯豪尔馆演出场景
1862年8月16日,《幻想的快板》在巴甫洛夫斯克首演,收获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反馈。但不知何故,这首作品在当时并未公开出版,可能作曲家本人不太看好它。所幸一份誊抄下来的乐谱手稿有幸被保存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肖斯塔科维奇爱乐乐团的图书馆内,直到1993年被一位工作人员发现。
经过确认,这件手稿是1862年夏季曾与约瑟夫·施特劳斯同台演出的乐队小提琴手A·列奥诺夫留下的。而其现在的作品编号“Anh. 26b”则是音乐家兼维也纳舞曲研究者沃尔夫冈·多纳(Wolfgang Dörner)在整理约瑟夫·施特劳斯作品目录时增加的。
2017年约翰内斯·维尔德纳根据复原后的新乐谱,在金色大厅重现了这部有趣的作品,并收入新唱片中。这位指挥家率领一支编制不到五十人的室内乐团,就展现出非同凡响的效果,想必2023年元旦《幻想的快板》会在威尔瑟-莫斯特和维也纳爱乐的精彩合作下,展现出更加令人着迷的音响魔力。
收录有《幻想的快板》的《Allegro Fantastique Live in Concert》专辑
音乐会进行到这里,大家已经欣赏了七首约瑟夫·施特劳斯的曲子——从歌颂英雄人物的命题作文(英雄的诗篇),到志在创新的爱情赞歌(爱之珍珠),到夹杂着明朗乐观和忧郁敏感的音乐小品(安吉莉卡、快乐的心情、永远),再到继承前人传统的华尔兹配乐(金翅雀)和突破常规的奇思妙想(幻想的快板)。通过这些不同时期、题材各异的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作曲家多元的创作风格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
现在轮到正式曲目里的最后一首,约瑟夫1869年初创作的《水彩画》圆舞曲。它应该是整场演出除去最后两首固定压轴曲之外,广大乐迷最熟悉的作品,也是其自1946年以来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第11次亮相。在本职工作之外,约瑟夫·施特劳斯的兴趣爱好极为广泛,绘画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他也把自己对于绘画艺术的喜爱投射在音乐创作中,《水彩画》正是其中最优秀的一部。
在聆听完此前作曲家的早期、中期圆舞曲后,再来欣赏这首晚期杰作,你一定会感受到后者在结构、音色和感染力上显著的进步。《水彩画》拥有华丽动听、宽广和谐的旋律,顺畅自然、恰到好处的衔接以及富有动态的音响表现,整体上显得特别凝练和大气。这无疑是约瑟夫·施特劳斯超群音乐天赋叠加十余年丰富创作经验后,孕育出的一块瑰宝。
奥地利杰出风景画和建筑画大师鲁道夫·冯·阿尔特1836年的水彩画作品《维也纳霍恩市集》
1869年2月1日,《水彩画》在狄安娜舞厅第一次面对听众;第二天,其兄约翰的新作《美酒、女人和歌》(作品333号)也在这里进行首演。人们免不了要将兄弟二人同期奉上的这两首圆舞曲,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虽然某些评论本着谁都不得罪的原则,说唯一的获胜者是幸福的听众,但总有人会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投票。一位名叫齐格蒙德·施莱辛格的记者更加青睐约瑟夫,他评论道:“《水彩画》中所蕴含的活力与能量,即使是小约翰·施特劳斯也很少能做到的这一点”。
不过,“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一直戴在兄长小约翰的头上,或许历史没能给予约瑟夫·施特劳斯应有的地位,但至少在202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他获得了比哥哥更高的待遇。
施特劳斯家族三兄弟(拼接照片,从左至右依次是老三爱德华、老大小约翰和老二约瑟夫)
《水彩画》之后,音乐会将进入加演环节。按照惯例,第一首安可曲必然是一首快节奏小品,主办方在2023年的选择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强盗》加洛普。这首根据轻歌剧《玛士萨勒姆亲王》第三幕中一首二重唱改编的管弦乐首演于1877年3月,它保持着与剧情相一致的诙谐和精心设计的异国情调,作曲家赋予了它可以令听者会心一笑的灵动气质。
正因如此,《强盗》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最常见的“噱头”作品——1988年和2006年,时任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和马里斯·杨松斯,曾先后使用不同款式的火药枪朝天鸣放,让现场观众“胆战心惊”。更忍俊不禁的表演出现在1999年,指挥洛林·马泽尔用一个道具大鼓与乐团打击乐手进行了一番有趣的互动,携手制造了一个笑果十足的噱头。
那么,有关202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后一个悬念,无疑是主办方是否会借助这首加洛普,为广大观众送上一个全新设计的噱头?不久之前《维也纳标准报》对指挥家的专访释放出一个信号——威尔瑟-莫斯特表示,自己的新年祝福不会以玩笑的方式呈现,他会准备一个严肃而简短的致辞。这个环节预计会在第一首加演曲目结束以后进行;至于演讲内容,大概率与世界和平有关吧。
根据维也纳人的惯例,音乐会的最后两首作品是固定加演曲目——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和他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而根据老香菇的惯例,对于这两首知名度极高的作品,这里就不再专门花篇幅进行介绍了。
需要提醒的是,整场演出规模最宏大的芭蕾表演将在乐团演奏《蓝色多瑙河》时同步放映,共有五对芭蕾演员参与这台视觉盛宴。与舞蹈一起出现的还有历史悠久的梅尔克修道院中不对外开放的神秘区域。
让我们共同期待!
202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芭蕾演员阵容
—— 1987-202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热门曲目排行榜 ——
文章的最后,我们将按照本系列的传统,对1987年以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热门曲目排行榜进行一下更新。由于2023年节目单里只有一小部分非首演作品,而这些曲子的热度都不算特别高,因此榜单与去年相比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具体排行如下:
1987-202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热门曲目排行榜
历年导赏:
- [Doc]key=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导赏[/Doc]
相关文章:
- [Doc]key=维也纳新年音乐会[/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