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老板低调微信名字大全〉低调有内涵的微信名字?

时间:2023-03-26 19:37:4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大家好,我是地产一品堂。

前言:

房地产行业已经在国内发展超过20年以上了,从之前的黄金年代(2008年-2018年)到如今的洗牌时代,从纯住宅的开发时代到如今大部分的存量转型时代,地产巨头们都经历了这两个时代,如今的地产百强已经基本上格局已定;

今天我们来聊聊地产江湖中的五大精神领袖,创始人的基因决定了企业发展战略跟路线,原则上决定了企业的未来;

一:地产江湖的绝对王者 万科创始人王石

说起万科,在我做地产猎头开始的时候(2011年),这个名字就是我的一切猎物的首选;当时的万科代表着行业的一切领导者跟探寻者,不管是传统的住宅还是后面的TOD,还是目前的存量改造,万科坚持走在行业的前沿,万科的企业文化流淌着王石这批创始人的基因;

作为第一批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王石对于行业的贡献是无可挑剔的,我个人觉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 敢为天下先,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房企万科早在1989年初就完成了完成了股份化改造,成功募集到了2800万元资金,须知没有当年敢为人先的股份化改造,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众多地产大腕的众多公司中,万科是最早完成股份化、完成上市的。在1991年的环境下,这么早能做到这一点确实具备一些高瞻远瞩的意味,也正是因为万科这样早地完成了上市;

2、 建立了现代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制度,2010年,北京地产圈的组织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大会上,王石受邀担任中经联盟名誉主席。在大会说,王石坦言,他也是一名地产职业经理人,并称万科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就在于有一套成熟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王石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万科的成功,就是不再需要王石。”没有王石的万科,依然运作正常,这就是成功。而今天,显而易见,王石做到了。

3、 打造了高品质的项目和物业服务,促进了行业发展万科最初奉行的多元化战略,后来逐步做减法,专注于住宅开发。并且坚持“不行贿”的企业底线,因此在早期,许多位置好的地块都与万科无缘。正是这样的现状逼迫万科在产品质量与服务上下苦功。结果万科的产品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最终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与尊敬。

当然,除了上述的几项贡献,王石还是一名探险家、体育爱好者。王石在事业上是成功的,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觉得万科的成功代表着国内地产行业管理的最高水准,代表着现代企业机制下一个典型的创业楷模;

二:地产江湖的无冕之王 顺驰+融创创始人 孙宏斌

“南有万科,北有融创”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耳熟;也足够证明孙宏斌的融创这几年足够的响亮,从数据上来看融创从上市到现在规模已经逼近行业前三,个人觉得简直是梦幻般的存在;

融创创始人孙宏斌,外面喜欢叫他老孙,个人觉得可以比拼孙大圣也不足为奇;不管是之前的顺驰还是如今如日中天的融创,都有老孙的影子;老孙的拼就是融创的狠;

说起地产江湖,老孙的故事不用多说,从早期的联想到一手创建的顺驰到如今的融创,除了有过多的传奇色彩之外,我个人觉得融创的成功跟老孙本人的思考密不可分;回顾融创的发展高光时期就伴随着老孙的买买买战略,从开始的本土房企(西安天朗)到后面的佳兆业未果,到后面的雨润到最后的万达;

融创扩张的逻辑就是土地先行,没有土地就没有未来,简单的逻辑但是在融创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快速占领一个城市的核心土地资源,急速的变现,使得融创一旦进入一个城市前面三年基本上都会占领排名的前列,可以说是狼性十足;融创在主流的二线城市的杀伤力巨大,武汉杭州南京西安沈阳重庆天津等主流强二线,融创都通过大并购取得先机;融创的发展就是老孙的个人买家秀,全国战场上的无冕之王;

融创老孙除去住宅有野心之外,在文旅商业板块也在发力;去年7月,万达商业分别与融创中国、签署了转让协议, 13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分别转让给富力和融创,高达637.5亿元的总对价也被业内称为“世纪交易”。

10月29日,这笔世纪交易打上了一枚价值62.8亿的补丁,暨13个文旅项目出让后,万达又将配套文旅管理运营团队如数交付融创,完成了万达文旅的全面瘦身和融创接盘的平稳过度;今天的融创不仅仅是北京一号院的操盘者,是整个文旅文化领域的领头羊,布局我们美好生活的全部;

融创的组织体系依然是我们熟悉的三级管控构架,老孙的嫡系部队布局七大区域(最近新增了两个区域),融创的江湖气息浓厚,诸侯管控制度多年存在不小的弊端;不管如何老孙还是那个老孙,不拿第一誓不罢休的老孙;

三:超高级的金融玩家 恒大地产 首富许家印

对于“首富”这个称呼,许多人可能没有什么好感,尤其是对于一些有钱人来说,是非常反感把自己放在这个富豪榜里面的,那些隐形富豪们大多数都很低调,有时候露富并非是一件好事情,有的人可能还会因此惹上官司,甚至带来牢狱之灾;

恒大许家印是一个高调的创始人,就像其2012年参加两会时的扎那个爱马仕皮带,着实惹人眼球。还有许家印涉足足球、排球,并且搞得热火朝天的;由此可见。许家印是一个懂营销、善于抓眼球、抢热点的企业老总;

许总与生俱来对于体制特点的深入研究,视乎跟传统地产老板大相径庭;看到了许家印的经历,不由得让人想起了著名作家路遥的成名作《人生》,许家印的经历与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何其相似,知识改变命运,时代造就英雄。这句话在许家印这一代有志青年人身上得到了深刻的诠释;

恒大的管理模型就是流水线的超标准作业,严格的考评机制,加上超强的战略眼光,最后加上金融玩家的超级策略,成就了首富的恒大帝国;

许老板应该是这个行业对于营销最有深刻理解的大佬,不管是疫情期间的线上平台还是后来的免费退房事件,都很大的博取了客户的眼球,逐渐形成了恒大品牌的独特之处;曾经有熟悉许家印的人进行了总结,许家印有四个性格特点:第一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第二是“完美主义”;第三是“结果导向”;第四是“决断力”;

赏罚分明也是恒大老许的一大特点,许家印的强势表现在工作上就是管理严格、说到做到,他对员工狠,对自己更狠。比如,许家印规定老板打电话三声不接罚款两万;五六十岁的副总裁当着集团几千人痛哭流涕作检讨的事情,在其他企业怕是闻所未闻;开会到半夜凌晨更是家常便饭,恒大有重奖也有重罚。

如今的恒大已经是国内多元化最早的企业地产企业之一,在早期的消费品(恒大冰泉恒大粮油等)到今天的恒大汽车横空出世,许老板的野心是横扫文旅消费各大领域,势必跟老孙分庭抗衡到底;

四:潮汕老板的代表人物 宝能创始人 姚振华

相对于恒大的许家印,潮汕帮地产老板好像低调许多,很多年是否都不是主流媒体的聚光灯,但是这里面不乏巨头存在,宝能创始人姚振华就是其中之一;

曾经的“宝万之争”从2015年12月开始,其实公众对于事件的关注还是围绕在两个掌舵人身上,一个是万科的王石,另一个非常神秘而低调,那就是宝能系幕后的大老板姚振华。

早在2014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中,姚振华便以45.3亿元的身家位列第359位。但财富似乎并不是姚振华的终极追求,在个人生活方面的一些细节,甚至能看出这位富豪过得相当节俭;

如果说万科是是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狼,那么宝能就是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羊,深圳笋岗,这里是宝能创始人姚振华的发家之地,也是其资本运作的大本营。直到今天,宝能集团总部依然扎根于此;

宝能帝国业务繁多,从地产开发到商业运营到产业运营到后面的金融,到最近的汽车制造,有点恒大许老板的战略意图;据了解,2016年,是宝能的高光时刻。除了万科,宝能还持有南玻集团(含A、B股)、中炬高新、中国金洋、韶能股份、南宁百货、华侨城A、合肥百货、明星电力等多家上市公司股权;

作为广东潮汕帮的代表人物,姚老板确实足够低调,姚振华发家时曾对下属吩咐:“在百度里绝对不能搜到我的名字!”即便一战成名后,他在百度百科中的介绍也只有一百余字。回归实体后的姚振华,不再被高频曝光,这似乎符合他的初心;

五:地产行业的战略家 旭辉集团 林中

说到旭辉,很多人眼里估计会想到是闽系房企的固定印象:高杠杆 高周转 高负债的三高经营策略,地产黄金最后十年也是闽系军团集体发力的十年。如今闽系已经占据行业top30的多个席位,充分说明了闽系代表着地产行业的绝对主力;

现在的旭辉显然已经摆脱了传统闽系的标签,在绝大多数房企仍在为了转型和第二主业疲于奔命时,旭辉掌门人林中已经在研究旭辉多元化业务,那是十年后的旭辉;

旭辉是一家战略导向的房企,更是一家擅长组织变革的房企,旭辉在随着林中从几百亿,到破千亿再到如今,组织变革一直在持续进化!24岁创立厦门永升的林中是著名的92派企业家,王石、冯仑、潘石屹、易小迪都是这份名单中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林中认为自己是一个企业家,而不是商人,而他是地产界最乐观的看多派;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创始人最大的工作职责,旭辉用20年的时间从零到现在的2000亿体量,正是旭辉林中的战略领悟力的绝对体现;企业要在阳光灿烂时修屋顶,旭辉每迈出新的一步,在背后都是准备和筹划了很久的最终结果,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旭辉的人才体系;

在旭辉二五计划里面,地产+业务也会扮演很重要的位置;林中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如果未来有可能会面临挑战,那从现在开始就未雨绸缪,旭辉已经把明天的业务全面铺开;物业、长租、教育、养老、代建、EPC,商业这七大航线将来也会是旭辉的主要业务之一;

总结:

2018年,注定被历史铭记,改革开放40年弹指一挥间。商界新老企业家,开启了新老交接。李嘉诚、马云、王石等“创一代”企业领袖们,以不同形式宣告退居幕后,有的是90高龄退休,有的是知天命年龄交棒业务高手,有的是履行合伙人制度……地产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20年,现在的创业者逐渐退居二线,创二代们逐渐走上历史舞台独挡一面;

未来的住房,要有温度、有内容、有服务、有个性。对房企来说,不仅要学会研究客户,还要学会运营物业、学会适应和融合网络生态、学会应用新科技。唯有此,才能分得一杯触及天花板的行业增量机会,才能在存量时代获得增值收益,才能在淘汰阶段的行业下半场生存;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